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

鬱洲島,幾乎每一次來到鬱洲島,朱明忠都能夠感受到這裡的變化,此時的鬱洲島不僅僅只是海軍的大本營所在,同樣也是江北最爲重要的港口。在海州與鬱洲島之間那寬不過數裡的海峽,正好形成了一座大型的避風塘,鬱洲島的存在阻擋了海上的風浪,即使是外海颳着颱風,這裡同樣也是風平浪靜的所在。而海州的朐山與鬱洲島的鬱洲山,兩座山上的炮臺又拱衛着這座海港。“誰能想到,在江北居然會有這樣的天然良港!”置身於鬱洲山棱堡炮臺上,凝視着黃色的海峽,朱明忠感嘆道,在幾百年後的蘇北一直苦於沒有良港,從而制約着蘇北的發展。可是誰能想到,這個時代的蘇北,卻有着這樣一座天然良港。而現在,海峽兩邊已經發展出了兩座港口,海州一側是民港,專門泊停各國商船,至於鬱洲島上的港口則是軍港,爲忠義軍艦隊的母港。“大王,只怕早晚有一天,這港口非得遷走不可……”相比於大王的感嘆,作爲艦隊提督的王安民神情卻顯得有些沉悶。“哦,這是爲何?”朱明忠有些不解的看着王安民,“大王,你看這海峽裡的海水?是什麼顏色?”手指着海峽說道。“黃色的?”黃海的海水本身不就是黃色嗎?“大王,出鬱洲往南不到兩百里,就是黃河口,這黃河泥沙之多,世所罕見,黃河巨量泥沙於河處口傾入江北海岸帶,使江北海岸線向海淤漲,而更有許多泥沙被流浪搬運衝擊至海州,與海峽之間形成水下沙壩,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港口淤積,史書上曾記載,唐時海州水深逾十餘丈,而今日最深處亦不過數丈深,久而久之,這海峽必定爲流沙淤滿,到時候,這港口自然也就不堪使用了。”聽着的講述,朱明忠的腦海中立即想到了黃河奪淮!歷史上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中,江北的海岸線都是極爲穩定,沿岸的沙堤發育正常,但是自12世紀黃河奪沙之後,蘇北海岸便不復當年的穩定,儘管巨量的泥沙沉積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卻給江北海岸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以至於在後世蘇北漫長海岸線上,無一良港,更幾乎沒有真正的海濱城市,甚至就是所謂沉積土地,如果不是因爲修建了大量的防護壩,其海岸也會被海浪蝕退。蝕退……想到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朱明忠的眼前突然一亮,朝着南方,黃河的方向看去,然後說道。“黃河奪淮數百年,可謂是爲害一方,且不說其他,單就是泥沙倒灌導致淮河牀擡高,從而導致淮河流域從當年的魚米之鄉,變成今年的旱澇頻發之地,以至於每年江北皆苦於沿淮賑濟之苦,自高皇帝以來,我皇明兩百餘年,雖苦心經營黃淮,卻一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沒有出海口的淮河依然是爲害一方,淮河兩岸千百萬百姓每每屢遭水旱之苦……”身爲江北的主政者,朱明忠自然知道江北的軟肋在什麼地方,就是淮河!淮河是條害河,十年九澇,兩岸洪災不斷,兩百餘年來百姓每每流離失所,皆是因爲洪災,而之所以洪災不斷,正是因爲淮河沒有出海口,甚至就連那江北的大湖——洪澤湖,也是一語道出了其形成的原因,因洪水而成,而這洪水正是流不出的淮河水。從元朝末年不得不治淮,再到20世紀,前後七百年間,歷朝歷代皆想從根本上解決淮河的問題,而解決淮河的問題很簡單,一個是黃河北歸舊河道,二是淮河入海。從咸豐年間黃河北堤決口,北返舊河道入渤海,從此之後,淮河入海就成了解決淮河爲害一方的選擇。但是受限於時代,在人力時代“淮河入海”工程無疑於天方夜談,畢竟數百億立方的土方或者清淤,依靠人力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直到21世紀之後,其技術條件和政府財力才能夠支撐這一工程,即便是如此,也不過是將“淮河入海”變成了“引淮入海”和“引淮入江”兩個工程,從而降低了70%以上的工程量,可即便是如此,按照規劃,也需要長達十數年的跨度,分期完工。尤此可以想象這個工程的難度。淮河入海!在人力時代,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並不意味着做不到!甚至想要完成這一工程很簡單,只不過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要讓黃河舊河道出海,所以此次北伐之後,無論如何,都必須把黃河引出舊河道出海,非如此,不能解決淮河問題!”朱明忠的話聲不大,但是聽在耳中卻掀起了一陣波瀾,曾經遊歷過北方的他自然知道,在黃河奪淮數百年後,現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民的生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黃河故道已成爲新的生活區,居住有大量的百姓,而現在大王卻要重新讓其迴歸舊河道,這……這。“大王,這舊河道年修失修,若是冒然把河道北遷,只恐怕會帶來隱患……”“隱患?”眉頭略微一挑,朱明忠笑說道。“什麼隱患,無非就是重修大堤罷了,這筆錢,相比於每年淮河兩岸賑災的銀子,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黃強淮弱是淮河出海不暢的根本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讓黃河北歸舊河道,如此一來,還可以解決海州港淤積的問題,一但沒有黃河的泥沙作爲補充,這些年江北海岸淤積的泥沙就會因海浪衝刷蝕退,不出百年,江北海岸就可以恢復正常……”當然,那些被蝕退的海岸泥沙會沉入海中,只不過會在海流的作用下,沉積於南方,形成後世所謂的“蘇北灘塗地”以及“蘇北沿海暗沙”,只不過不會像後世的面積那麼大,畢竟,現在黃河搬運的泥沙不過只是讓范公堤距海數裡罷了,遠不像後世那樣距離上百里。“至於淮河……”凝視並江北大地,想到在另一個時空之中,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只要解決了黃河的問題,黃強淮弱的問題就不復存在,然後所需要就是藉助自然之力去恢復淮河,淮河中下游的淤積,可以採用“束水攻沙”等方法加以解決……”朱明忠所提到的“束水攻沙”是明朝潘季馴發明的一種治河的方法,按後世的說法“潘印川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說,真乃自然之理,初非嬌柔之論,故曰後之論河者,必當奉之爲金科也。”或許這種方法在治理黃河的時候,限於歷史條件,潘季馴採取的治理措施,在當時是不可能根本解決黃河危害的問題的。“潘季馴治河只是侷限於河南以下的黃河下游一帶,對於泥沙來源的中游地區卻未加以治理。源源不斷而來的泥沙,只靠束水攻沙這一措施,不可能將全部泥沙輸送入海,勢必要有一部分泥沙淤積在下游河道里。所以治河後,局部的決口改道仍然不斷髮生,同時蓄淮刷黃的效果也不理想。因爲黃強淮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是如果我們把黃河迴歸故道,自然也就沒有了黃河淮弱的問題再借助“束水攻沙”之法,沖走下游泥沙,沒有了黃河泥沙作爲補充,那麼江北境的廢黃河水道內的泥沙,自然會被不斷被淮河水帶走,久而久之,淮河出海河道亦可恢復正常,或者基本上恢復正常。”當然,這並不是朱明忠提出來的,實際上,早在晚清、民*國以至於新中國都有水利學家提出借廢黃河水路引淮出海的問題,但是當時廢黃河高擡的河牀問題制約着這一想法的實現,而現在卻不同,未經過未來200餘年黃河奪淮的經歷,加之黃河帶來帶來的泥沙以17世紀後爲最多——江北海岸向大海深出上百公里是17世紀後,在此之前,江北海岸不過前伸數公里。正是因爲現在河牀上相對較少的泥沙量,使得朱明忠才相信,採用束水攻沙的辦法可以讓淮河重歸攻道,至少有這個機會,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但是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百年之後這江北甚至河南便重新恢復爲往日的魚米之鄉,畢竟整個淮河流域並不侷限江北,同樣也包括河南南部地區。至於什麼所謂的黃河改道入黃海,可以在黃海淤造新土地,那些貧瘠的淤積鹽鹼地相比於整個淮河流域的利益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與其以犧牲整個淮河流域,讓其成爲一條害河,令流域內的千百萬民衆陷入旱澇災荒不斷的境地,去換取一點淤積鹽鹼地,遠不如把這份精力、財力用在海外領地以及殖民地的拓展上,畢竟,這個時代的世界,根本就是一片空白,等待着大明的艦隊去填補,等待大明的百姓去移居。至於移民所需要解決的航海等問題,總是能解決的,即使是暫時不能解決的,也可以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去解決,至於這國內……倒是可以休養生息,藉助自然之力去恢復自然。“大王高屋建瓴,絕非臣等所能領悟!”儘管作爲軍人,王安民並不擅長拍馬屁,但是,卻早已經超過他所理解的範圍,也正因如此,他纔會說出這番話來,這時朱明忠才意識到,身邊的這是艦隊提督,而不是他參軍府的參軍。於是便笑說道。“如此一來,這海州港也就能保住了,甚至因爲海流的作用,這原本有些淤積的海峽,也會變得更深,到時候你又豈需要爲艦隊港口被泥沙填平而煩惱?”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明忠的腦海中自然浮現出了中國的海岸地圖,就海軍的大本營來說,青島太北、海南太南,旅順太小,大連卻又沒有屏障,相比之下,沒有比海州更適合充當海軍大本營的地區了,不僅僅是因爲鬱洲島的面積以及海峽的面積,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中國的海岸線的中線,只要解決了泥沙的問題,這裡是作爲海軍母港的最好選擇。而且這不是隻有一個狹窄出海口中的海灣,它是以海峽爲泊澱場,即便是敵人想要實施閉塞戰術,無無法封閉這寬達數裡的海峽,只是水不夠深啊!“大王,若是水太深了也不好……”不待他說完,原本還擔心着水深不夠的朱明忠笑道。“水深有水深的好處,畢竟,這將來,船總歸是越來越大的……”沒準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也許百年之後,中國就會建造出鐵甲艦,誰知道呢?看着要塞附近山嶺上種滿的櫟樹樹苗,這是艦隊爲了解決造船木材問題制定的“育林”計劃,江北官道兩側10丈以及河堤、荒山都將種滿櫟樹,當然,將來會種植材質更爲優良的北美紅橡,現在只能種植同科櫟樹。而將來這樣的政策會推廣至整個大明。木材決定艦隊!爲了解決造船所需要的木材,海軍作出了一個費時漫長的選擇,可,他們並不知道,或許,再過百年當這些橡樹成材的時候,也許,那個時候木帆船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也許,那時世界已經進入了鐵甲艦的時代,誰知道呢?不過,對於海軍這種育林的規劃,朱明忠當然不會反對,畢竟將來並不僅僅只是造船需要橡木,橡木還有其它更爲廣泛的用途。“你看這些船……”手指着海峽中那一艘艘帆船,這些帆船都是爲這次遠征從各地調集的,可以說雲集了江北包括臺灣在內的幾乎所有的船隻。“爲了運送五萬大軍北伐,我們調動了超過300艘船隻,如果船更大些,也許只需要數十艘船,便能運送這麼多部隊……將來,船隻會越造越大!”嘴上說着北伐的時候,朱明忠的雙眼盯着海峽中的那密佈的白帆,北伐,相比於鄭成功的北伐,或許,這纔是真正的直搗黃龍……

第233章 灼熱(第二更,求月票)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第205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124章 帥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0章 殺韃子(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3章 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43章 出航(第一更,求支持)第92章 陰謀(第二更,求支持)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92章 陰謀(第二更,求支持)第194章 婚事(第二更,求月票)第167章 應戰(祝大家中秋快樂)第192章 驚聞(第二更,求月票)第7章 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57章 初戰(第一更,求月票)第116章 夜襲(求推薦,求收藏)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80章 傳統(求支持)第480章 號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1章 不遺後世憂(第一更,求月票)第479章 在白崖(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8章 慕華(第二更,求支持)第533章 新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201章 大逆(第一更,求支持)第442章第168章 憂慮(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395章 凌雲(求支持,求月票)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254章 競賽(求支持,求月票)第195章 遣明使(第一更,求支持)第637章 我的太陽第83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新大陸(第一更,求支持)第442章第45章 軍制(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69章 同黨(新書發佈,求收藏,求推薦)第221章 體驗(求支持,求月票)第171章 稅賦(第一更,求月票)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48章 斬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134章 大新聞(求支持,求月票)第547章 皇家晚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72章 造幣廠(求月票)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章 矯枉須過正(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20章 私心(第二更,求月票)第39章 投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337章 蘇丹的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276章 盛世危言(求支持,求月票)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8章 早晚有一天(求支持,求月票)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3章 震後(第一更,求支持)第230章 情與法(求支持,求月票)第56章 開啓時代(第一更,求月票)第457章 教化(求支持,求月票)第347章 武昌心思(第二更,求支持)第426章 新宗教(求月票,求支持)第631章 畫藍圖第19章 風雪歸途(第一更,求支持)第71章 夜話(第一更,求月票)第179章 地獄(求支持)第553章 突破口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59章 小國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358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55章 人性(第三更,求支持)第425章 碰撞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46章 態度(第二更,求支持)第248章 命(求支持,求月票)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90章 抉擇(第二更,求支持)第162章 歡與憂(求月票,求支持)第109章 民之憂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114章第423章 衆人(求月票,求支持)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273章 皇儲(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187章 蒸汽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245章 合流(求支持,求月票)第277章 沐國公(求月票)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
第233章 灼熱(第二更,求月票)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第205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124章 帥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0章 殺韃子(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3章 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43章 出航(第一更,求支持)第92章 陰謀(第二更,求支持)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92章 陰謀(第二更,求支持)第194章 婚事(第二更,求月票)第167章 應戰(祝大家中秋快樂)第192章 驚聞(第二更,求月票)第7章 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57章 初戰(第一更,求月票)第116章 夜襲(求推薦,求收藏)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80章 傳統(求支持)第480章 號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1章 不遺後世憂(第一更,求月票)第479章 在白崖(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8章 慕華(第二更,求支持)第533章 新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201章 大逆(第一更,求支持)第442章第168章 憂慮(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395章 凌雲(求支持,求月票)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254章 競賽(求支持,求月票)第195章 遣明使(第一更,求支持)第637章 我的太陽第83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新大陸(第一更,求支持)第442章第45章 軍制(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69章 同黨(新書發佈,求收藏,求推薦)第221章 體驗(求支持,求月票)第171章 稅賦(第一更,求月票)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48章 斬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134章 大新聞(求支持,求月票)第547章 皇家晚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72章 造幣廠(求月票)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章 矯枉須過正(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20章 私心(第二更,求月票)第39章 投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337章 蘇丹的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276章 盛世危言(求支持,求月票)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8章 早晚有一天(求支持,求月票)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3章 震後(第一更,求支持)第230章 情與法(求支持,求月票)第56章 開啓時代(第一更,求月票)第457章 教化(求支持,求月票)第347章 武昌心思(第二更,求支持)第426章 新宗教(求月票,求支持)第631章 畫藍圖第19章 風雪歸途(第一更,求支持)第71章 夜話(第一更,求月票)第179章 地獄(求支持)第553章 突破口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59章 小國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358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55章 人性(第三更,求支持)第425章 碰撞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46章 態度(第二更,求支持)第248章 命(求支持,求月票)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90章 抉擇(第二更,求支持)第162章 歡與憂(求月票,求支持)第109章 民之憂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114章第423章 衆人(求月票,求支持)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273章 皇儲(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187章 蒸汽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245章 合流(求支持,求月票)第277章 沐國公(求月票)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