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高山流水

朱允炆繼續嘆着氣:“我皇祖父以武立國,以文治國,自入紅巾以抗暴元,爾來已有四十餘年,皇祖父戎馬一生,其雄才大略,堪稱一代聖明君王,我自小便對皇祖父很是崇敬,立志將來要做一個像他那樣的聖明君王,治理出一個光耀千古的大明盛世!但是……我卻未料到,我滿腔抱負還未來得及施展,便遇到這般進退維谷的內憂……”

“皇祖父有子共計二十六人,這些人中,我父懿文太子早逝,八皇叔潭王因其妻弟寧夏指揮於琥牽連胡惟庸黨案,懼坐連而自盡,九皇叔趙王和二十六皇叔皆早夭,其餘成年諸王分封各地,手握各地軍政大權,興軍備,收賦稅,名爲戍守天下,實則皆是國中之國,皇祖父健在之時,尚可拿捏住他們,可是若有一天皇祖父駕崩,諸王皆是我叔父之輩,他們如何還肯聽我號令,擁我爲主?”

“諸王之中,尤以四皇叔燕王,和十七皇叔寧王擁兵最重,燕王戍北平,寧王戍大寧,二地皆與北元相近,兵多將廣自是無可厚非,我擔心的是,這二位皇叔將來若不願奉我爲主,命令封地將士們倒戈相向,兵鋒直指應天,那時我該如何自處?”

朱允炆說了很久,言語間不時長噓短嘆,愁意深深,顯然,藩王是他心中最大的隱憂,這種隱憂是不足爲外人道的,若真說出來了,旁人必會認爲這位太孫殿下還未即位,便想着除去諸皇叔,這對朱允炆的名聲頗爲不利,再說他本性仁厚,對皇叔們本也下不去手。

蕭凡半闔着眼睛,靜靜聽着朱允炆述說。歷史還是歷史,這個時候的朱允炆果然還是預見到了分封藩王的大患,這種大患過不了幾年便會真正顯現,而他嘴裡所說的燕王和寧王,便是靖難之役時的亂軍之首,最後生生奪了他的江山。

不管怎麼說,朱允炆願意將這種敏感犯忌的想法跟他說,蕭凡心裡還是很感動的。他能感覺到,朱允炆確實拿他當了朋友,這種話若非交情深厚的朋友,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

蕭凡與朱允炆見面不多,朱允炆是個可憐的小夥子,他的身邊充斥着滿嘴仁義道德的老師,儒臣,充斥着滿臉奉承阿諛的宦官太監,上面還有一個嚴厲的祖父朱元璋,這便是他生活的環境,在他的環境裡有很多人,可是惟獨沒有朋友,可以說笑談天,可以互幫互助,可以挖心掏肺的朋友。

蕭凡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醉仙樓恨其不爭的責備,甚至打罵,令朱允炆感到一種被人真誠關心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是身邊那些儒臣,宦官所不能給予的。

男人的友情很簡單,有時候甚至很莫名其妙,說產生便產生了。蕭凡和朱允炆正是如此。

看着朱允炆愁意滿面,蕭凡有些不忍心,他總覺得應該說點什麼。

“殿下,藩王之患確實是存在的,不知殿下的老師黃先生可有建議?”

朱允炆笑了笑,愁容稍緩:“黃先生寬慰我,他說如今陛下健在,藩王成患爲時尚早,而且藩王的兵力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頂多有個自保的作用而已,萬一有天他們真敢謀反,我們用朝廷大軍打敗他們,應當易如反掌,容易之極。黃先生還說,漢朝景帝時,七王叛亂,漢景帝以周亞夫,竇嬰爲帥,只用了十天時間,便平了七王之亂,我朝藩王雖多,所忌者,唯燕,寧二王也,難道區區兩個藩王,我們的朝廷大軍還打敗不了他們嗎?呵呵,雖是寬慰之語,不過我也覺得黃先生所言甚爲有理……”

蕭凡嘆息。

有句話他忍得很辛苦,漢景帝英明果決,你朱允炆能和人家比嗎?景帝手下有千古名將周亞夫,你朱允炆手下有誰?能征善戰的將領早就被你爺爺殺的殺,死的死,活着的皆是庸碌之輩,能靠得住嗎?再說燕王雄才,乃世之梟雄,豈是漢時那些不成器的七國叛王比得了的?

黃子澄,你真是好樣的!忠臣當到你這份上,奸臣們都該笑死了。歷數各朝,最怕的就是朝堂中出現這種忠直不阿的蠢臣!他們滿懷忠君報國之心,一門心思的誤導禍害帝王,這些人比奸臣更可恨,更該殺!最後害得帝王丟了江山,這些蠢臣們還滿臉悲愴的仰天大呼:“此天命也,非戰之罪……”

天命亦在人爲,身爲帝王臣子,你早幹嘛去了?

蕭凡張嘴,便欲勸朱允炆對藩王要更爲警惕,不要相信身邊那些酸腐儒臣的寬慰之語,免得害國害己,話到了嘴邊,蕭凡忽然猛地驚醒,立馬住口不語。

自己的身份只是草民,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有些話大臣能說,但草民是絕對不能說的,哪怕是太孫殿下在民間認識的草民朋友,照樣不能說,否則會害死自己。

來日方長,且待以後有了身份,有了機會,再好好勸勸這位單純的太孫殿下吧。

說出了心裡的隱憂,朱允炆心情好了許多,鬱悶之情一掃而空,連笑容都燦爛起來。

有些人對朋友述說心事,其實不一定要朋友給他提供多麼正確的處理意見,他所需要的,僅只是一個人能安安靜靜聽他說而已,說完便算了,心靈的垃圾清掃出去,沒人會對這堆垃圾進行分析研究。

蕭凡笑道:“殿下的故事說完了,還想聽猴子的故事嗎?今天這出很精彩,大鬧天宮哦……”

朱允炆探頭看了看窗外西沉的夕陽,滿臉不捨的道:“今日晚了,我還要趕回京師,明日吧,你多編幾段精彩的,明日跟我多說一些……”

扭頭正待喚親軍擺駕,朱允炆目光卻不自覺的落在雅閣內擺放着的贗品古琴上,然後對蕭凡道:“你把琴擺在這裡,難道你會撫琴嗎?”

蕭凡聳肩道:“我只是附庸風雅而已,不過我的未婚妻善撫琴,她還有個名叫抱琴的丫鬟呢……”

朱允炆笑着指了指蕭凡,道:“謙虛,你太謙虛了,我早看得出來,你是個深藏不露的人,妻子會撫琴,你身爲夫君,怎麼可能不會?來,與我相和,我們也來效一效春秋戰國時的伯牙與子期,共撫一曲高山流水……”

蕭凡急得臉都白了:“殿下,若論撫摸女人,草民倒是頗有心得,可是撫琴,草民卻真的不會……”

朱允炆不信,大笑道:“少來!你的話不老實,我決計不會信的,快快拿琴撫來!”

蕭凡苦着臉,悶悶的將閣內擺放着的兩把古琴端來。

“太孫殿下,很快你便知道,我這人說話是多麼的忠厚老實……”

雅閣內,低如輕訴的琴聲悠揚迴盪。

朱允炆雙手操琴,神情專注,俊秀略帶幾分稚氣的面龐此時顯得沉穩而忘情,修長的十指按於琴絃之上,一串動聽幽雅的音符自他十指間悠悠流淌而出,飄飄揚揚,像一羣無所不在的精靈,瞬間在整座醉仙樓內肆意飛舞……

醉仙樓的大堂內,黃知縣微微閉眼,神情陶醉,慨然嗟嘆道:“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人生得遇知音,唯以此曲暢述生平快事矣!好一曲高山流水,千古絕唱!”

隨即黃知縣神色又陰沉下來,一想到太孫殿下竟引那個蕭凡爲知音,他便滿心嫉恨。

一個低賤的商戶女婿,他有何資格能爲太孫知音?

嫉恨之餘,黃知縣也開始猶豫了,本欲請禮部黃侍郎相助,來江浦扳倒曹毅和蕭凡,如今蕭凡深受太孫器重,黃侍郎還動得了他嗎?

“哐!滋——”

一道刺耳的類似於前世重金屬搖滾的噪音,劃破了悠揚的琴聲。

大堂內衆人原本陶醉的神情頓時化作滿面驚恐,衆人情不自禁打了個冷戰,同時往後退了一步,一副齜牙咧嘴的難受表情。

三樓雅閣的琴聲也爲之一頓,然後琴聲繼續,又悠揚飄出……

接着又是一聲刺耳的和聲,大堂衆人再次後退,琴聲又是一頓……

如此周而復始,衆人在享受和折磨的雙重刺激下,終於聽完了這一曲高山流水。

雅閣內。

蕭凡喜滋滋的道:“太孫殿下,草民以琴音相和,殿下可有產生共鳴?草民發現自己漸漸找到了感覺……”

朱允炆大聲咳嗽,然後沉吟道:“這個……這個嘛……嗯,我回去想想再回答你。”

撓了撓被噪音刺激得有些發麻的頭皮,朱允炆告辭的話都來不及說,便匆匆擺駕而去。

太孫走了,黃知縣和曹毅也回了衙門。

醉仙樓內,老蔡齜牙咧嘴的湊上來,道:“掌櫃的,太孫殿下沒事彈什麼琴呀……前面彈得聽好聽的,就中間那段難聽了些……”

蕭凡沒好氣瞪了他一眼,道:“你懂什麼!由琴聲而及人,從琴聲中可以聽出操琴之人的想法和品性,這是文化人最愛乾的事兒……”

老蔡茫然不解道:“掌櫃的,你從太孫殿下的琴聲中聽出了什麼?”

蕭凡面色凝重的沉思道:“從太孫殿下的琴聲中,我感覺到……他需要朋友!”

回京師的路上,錦衣親軍校尉袁忠上前奉承道:“殿下的琴技愈發嫺熟了,標下這不懂琴藝的粗人也聽得渾然忘情,殿下實在高明。”

朱允炆笑道:“由琴及人,古人常謂‘聞絃歌而知雅意’,我今日效古之伯牙子期,正是爲了引彼此爲知音,互訴平生之志矣。知音操琴,能從琴音中聽出他所想所思,如此豈不妙哉?豈不雅哉?”

“殿下從蕭凡的琴聲中聽出了什麼?”

朱允炆聞言沉默半晌,仰頭凝望星空,滿面蕭瑟之意,良久他纔開口道:“從蕭凡的琴聲中,我感覺到……他果然不會撫琴!”

第73章 神功初成第310章 決意除奸第121章 二女初見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95章 有女紅橋第19章 許願神燈第89章 何以報君第57章 高山流水第233章 情困天子第124章 婚期將定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214章 前鋒殆亡第163章 再次洞房第216章 韃子敗退第244章 專治不服第277章 大軍開拔第299章 藩王反應第35章 貌似忠厚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115章 師徒獲救第63章 生存問題第69章 不做君子第165章 皇帝大行(上)第141章 火場獲救第311章 朵顏入京第172章 不歡而散第216章 韃子敗退第227章 紅橋進門第66章 洪武召見第296章 北平決戰(上)第320章 遷都已定第26章 拒絕習武第127章 奸臣開會第98章 香豔麻煩第81章 天子薄懲第274章 臨戰任將第2章 陳家姑爺第37章 以牙還牙第158章 金殿賜婚第185章 再見佳人第140章 禪房烈火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260章 鶯兒遂願第45章 冒牌太孫第81章 天子薄懲第272章 燕王起兵第296章 北平決戰(上)第131章 只抓和尚第224章 刺殺道衍第165章 皇帝大行(上)第142章 藉口進宮第93章 錦衣發威第59章 年幼滄桑第90章 臣子不臣第305章 整頓彈壓第46章 醉打皇孫第249章 自薦門下第84章 錦衣重開第290章 招降朱棣第9章 首富夢想第241章 赤裸御史第52章 廣告宣傳第227章 紅橋進門第10章 陳府陰雲第90章 臣子不臣第114章 深夜刺殺第64章 賣武求生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303章 兼善天下第204章 仁義之師第234章 泡妞大法第104章 倒黴學士第289章 轉守爲攻第300章 晉封國公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90章 臣子不臣第112章 晚節不保第53章 帝王祖孫第68章 自取功名第45章 冒牌太孫第282章 兵敗山倒第183章 當世大儒第54章 泰山有請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166章 皇帝大行(下)第17章 化解危機第313章 賓客盈門第44章 江浦來客第18章 陳氏先祖第254章 會面朵顏第169章 君臣定策(上)第129章 嚴旨追兇第247章 狀元之才第285章 濟南攻防
第73章 神功初成第310章 決意除奸第121章 二女初見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95章 有女紅橋第19章 許願神燈第89章 何以報君第57章 高山流水第233章 情困天子第124章 婚期將定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214章 前鋒殆亡第163章 再次洞房第216章 韃子敗退第244章 專治不服第277章 大軍開拔第299章 藩王反應第35章 貌似忠厚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115章 師徒獲救第63章 生存問題第69章 不做君子第165章 皇帝大行(上)第141章 火場獲救第311章 朵顏入京第172章 不歡而散第216章 韃子敗退第227章 紅橋進門第66章 洪武召見第296章 北平決戰(上)第320章 遷都已定第26章 拒絕習武第127章 奸臣開會第98章 香豔麻煩第81章 天子薄懲第274章 臨戰任將第2章 陳家姑爺第37章 以牙還牙第158章 金殿賜婚第185章 再見佳人第140章 禪房烈火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186章 後顧無憂第260章 鶯兒遂願第45章 冒牌太孫第81章 天子薄懲第272章 燕王起兵第296章 北平決戰(上)第131章 只抓和尚第224章 刺殺道衍第165章 皇帝大行(上)第142章 藉口進宮第93章 錦衣發威第59章 年幼滄桑第90章 臣子不臣第305章 整頓彈壓第46章 醉打皇孫第249章 自薦門下第84章 錦衣重開第290章 招降朱棣第9章 首富夢想第241章 赤裸御史第52章 廣告宣傳第227章 紅橋進門第10章 陳府陰雲第90章 臣子不臣第114章 深夜刺殺第64章 賣武求生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303章 兼善天下第204章 仁義之師第234章 泡妞大法第104章 倒黴學士第289章 轉守爲攻第300章 晉封國公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90章 臣子不臣第112章 晚節不保第53章 帝王祖孫第68章 自取功名第45章 冒牌太孫第282章 兵敗山倒第183章 當世大儒第54章 泰山有請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166章 皇帝大行(下)第17章 化解危機第313章 賓客盈門第44章 江浦來客第18章 陳氏先祖第254章 會面朵顏第169章 君臣定策(上)第129章 嚴旨追兇第247章 狀元之才第285章 濟南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