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正快意時

而且還有人提起了宋朝的事情,那兩宋同遼議和,同金議和,同蒙元議和,到最後都是什麼下場,祖宗不議和不割地的規矩那是至理名言,如今賊衆逼近京城,和當年金軍逼近開封何等相似,萬不能疏忽大意,鑄成大錯。

這邊慷慨激昂,那邊卻也不含糊,說靜海大敗,天津被破,賊軍逼近京畿,天下已然震動,你們說戰,若勝了萬事都好,若敗了怎麼辦,你們可曾考慮過天子安危,只是爲了個人得失去妄言,那還談什麼忠義,現在賊軍佔據天津,南北已經截斷,京師重地,皇家和朝廷連個騰挪的餘地都沒有,你們說戰,是要不顧天家,也不顧這朝廷嗎?

“你們這等心思,無非是戀着權位不去,怕孫閣老回來壞了你們的榮華富貴,這等私心用事,可曾想這大明江山社稷,可曾替君上考慮過?”爭吵到最後,大家直接撕破了臉,也顧不得誅心與否了。

這話一說,葉向高已經是苦笑着起身,自顧自站在了剛纔的位置上,眼前雖然不住提起他的名字,可現在這些事已經和他沒有一點關係,屋中氣氛劍拔弩張,你一言我一語更是嘈雜無比,而天啓皇帝愈發陰沉的臉色預兆着風暴即將來臨,首輔葉向高突然發現自己很輕鬆,那不斷漏水的重擔已經從肩頭卸下,再怎麼下去,都和自己沒太大關係了。

那邊說到戀棧權位,說到怕孫承宗回京,趙南星這邊也變了臉色,朝爭清議,他這等身份的大佬只是起頭定向,根本不會參與,可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份量的人物下場說重話,不然就沒辦法收拾了,到現在天啓皇帝還沒有出聲,而魏忠賢始終低着頭。

吏部尚書趙南星迴頭看了看都察院的楊漣和左光斗,這兩人都是烈性子硬脾氣,在政爭之中從不落於人後,而且出言沒什麼忌諱,在這樣的場面下最爲適合。

更難得是,這楊漣和左光斗爲人清正,家境貧寒,爭論諫言的時候沒什麼短處把柄可抓,是東林和其他各派辯論的利器,但讓趙南星沒想到的是,這兩人居然沒有出列,和他目光碰上,反倒是鄭重的搖頭。

趙南星知道他們想什麼,無非是這個關頭,求和讓徐州賊退兵纔是最要緊的,而不是在朝堂中做什麼無謂之爭,這兩位又是從江山社稷去考慮了,又是在那邊顧全大局。

“真是不知道輕重!”吏部尚書趙南星心裡暗罵,這等讀書讀壞了腦子的,權勢在手,方能爲國爲民,若是這權位沒有了,那還談什麼其他。

趙南星心裡痛罵,臉上卻是一副肅然,在那裡咳嗽了聲,他身爲朝中幾派的共主,這表態立刻讓場面安靜下來,就連對立派系都不出聲,等待趙南星說話,天子和魏忠賢的目光也投注過來。

“賊兵說要議和,諸位就要去議和,有明以來,列祖列宗,諸位先賢前輩,可曾有和賊衆議和的,何況這還是因敗求和,不提這等喪權辱國的勾當,諸位,難道真要將山東和南直隸江北各府州縣拱手送給賊衆嗎?”趙南星聲色俱厲。

他雖然對着屋中內外文武諸位講,實際上卻是說給天啓皇帝聽。

“南直隸鳳陽巡撫轄下有什麼,有祖宗陵寢,有龍興大寺,那是本朝起家之地,那裡還有什麼,有鹽稅,要漕糧,那邊不僅關係宗廟,還有這天下的命脈,而且放棄那邊的各處,就等於讓賊衆飲馬長江,讓賊衆威逼圖謀江南膏腴之地,進而將南直全部掌握手中,這是什麼,這要挖了本朝的命脈,讓本朝無錢無糧,這個答應了,那和亡國有什麼區別,我等何必議和,直接降了豈不是更好。”

趙南星這番話已經可以說是肆無忌憚了,甚至是君前失儀,但這些話說得切中要害,天啓皇帝臉色雖然鐵青,可還是聽得仔細。

“..那和議裡面不是講鹽稅和漕運一如既往嗎?”有人在下面唸叨着說道。

“那賊人的言語也是能信的嗎?那徐州賊不過是賤役、奴戶、攤販、敗類之流,這等人怎麼會言而有信,鹽稅漕運那樣的好處面前,他們又怎麼會無動於衷,朝廷沒了鹽稅、漕運,沒了山東和南直的錢糧人口,那就是受傷無法止血,而這些血都被那賊人喝了,越喝越是壯大,更不必說那什麼港口,那幾處港口都是要地,賊人若是佔據,定然要勾結倭寇,進逼腹心,到時候怎麼辦?難道還要再割地嗎?到割無可割的時候嗎?”

趙南星大義凜然,此時從門窗處陽光射入,映照在他身上,整個人好似被金光籠罩,真真名臣風範,神聖無比。

天啓皇帝和魏忠賢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的無奈,掃視屋中諸人,剛纔還力主議和的那些人也都沉默下來,吏部尚書趙南星說這麼多就是爲了保住自己這一派的權位,不讓孫承宗回京入閣,可他說的道理卻是沒人能反駁。

在議論紛紛之下,即便是天子也不將祖宗陵寢、龍興之地的鳳陽府割讓出去,那漕運和鹽稅關係到方方面面也不能隨意讓出,儘管徐州已經表示這幾處都不在議和範圍之內,可趙南星一句“賊人的話也能信得”,就把衆人的話全都堵了回去。

天啓皇帝眉頭緊鎖,當他發現聖君獨裁僅僅是書面上的說法,想做任何一件事,都會引起內廷外朝的爭論不休,發現這些之後,天啓皇帝就開始“沉溺享樂”,去玩木工百戲,讓魏忠賢在前臺打理一切,可如今情勢危急,必須要天子決斷的時候,依舊沒辦法貫徹自己的念頭,這讓他感覺到挫敗。

只要這主戰無錯,只要繼續和賊衆開戰,那就還有反覆的機會,誰也不能說當初會剿徐州的策略是錯誤的,自然就不會更迭首輔,東林眼下的局面還能維持,至於能不能打得過,賊軍能不能答應,那就沒有人考慮了,能在這屋中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大明的頂層精英,對眼下的局勢也有自己的判斷,那徐州賊已經到了天津這樣的要地,卻主動議和,而不是進逼京師,這定然是有進不得的理由,或是後繼乏力,或是有其他的理由。

也就是說,京師眼下的局面其實沒那麼危急,有明以來,草原上蒙古各部輪流崛起,當年的瓦剌,後來的俺答,都曾率軍打到京師城下,但最後也不過是有驚無險,那徐州賊衆再怎麼強悍還能強過草原上的蒙古,萬一這次他們強弩之末,或者朝廷動兵將他們趕走,那贊同議和參與議和的恐怕就會被清算,甚至會被定罪。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念頭在,吏部尚書趙南星的疾言厲色纔沒有人敢反駁,他陳述了後果,大家都覺得承擔不了,更擔心現在堅持,日後會被清算,所以無人言語。

天啓皇帝又看了魏忠賢一眼,魏忠賢點點頭,他知道這是皇帝讓他說話,不過司禮監提督太監在這等朝議的時候發表言論底氣上就弱,效果實在是難講。

但慷慨激昂的趙南星連這個機會都不會給,他一直緊張注意這君臣互動,看到這個,趙南星直接跪了下來,已經是淚流滿面,哽咽着說道:“陛下,和那賊人相持,退一步就是粉身碎骨,退一步就是萬劫不復,萬萬不能中了賊人的緩兵之計,值此良機,正應該點選忠良精銳,出兵天津,剿滅賊軍,不然社稷動盪,大明的列祖列宗都不會答應啊!”

他這邊跪下,他這一黨衆人都跟着紛紛跪下,齊聲附和趙南星的話,大有天子不答應就不起身的意思。

“萬歲爺,他們又開始用這無賴手段了,不如..”魏忠賢湊在天啓皇帝耳邊低聲說道。

正說着,魏忠賢卻擡起了頭,屋中不止一個人做出了同樣的動作,大家都聽到屋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在這等大內禁地,連打個噴嚏都要捂着嘴,又是這等朝議肅重場合,怎麼還有這般急促的腳步聲,這肯定不是不知禮數規矩,而是有什麼要緊事了。

“有十萬火急的要緊事,快讓咱家進去!”腳步聲停在門外,能聽出是個宦官的尖利聲調,聲音都有些顫抖了。

“是在京營那邊的小胡..”魏忠賢卻聽了出來,知會天啓皇帝一句,剛要招呼把人放進來,外面的門卻被推開,只看到穿着紅袍的一名中年宦官跌跌撞撞的跑進來,身後跟着幾個氣急敗壞的大漢將軍。

那宦官一看到上首的天啓皇帝和魏忠賢,直接就跪在了地上,在那裡尖聲喊道:“萬歲爺,徐州賊軍已經過通州了,馬上..馬上..就要打到京師..”

後面跟着的幾名大漢將軍錦衣衛正追到跟前,馬上就要抓住,聽到這個,動作直接僵在了那裡,屋子裡的嘈雜也瞬時間變得安靜無比,跪在前面的那些文臣也顧不得什麼君前失儀,都齊齊的轉頭看過來。

大明武夫需要各位兄弟姐妹的月票!

我本來說了很多,結果這一章我已經重複傳了十幾遍都沒有成功,慷慨激昂的拉票言語都白打了,還是簡單點吧!

感謝“段逸塵、戚三問、元亨利貞、隨心自我0、哥特式騎士”幾位老友的打賞,大明武夫需要各位的月票和訂閱,需要各位的支持!!

第780章 笑面相對第1542章 父子不同第562章 清江浦的大場面第277章 拜見主公第547章 登門求事第1291章 臨清大閱第1013章 要我何用第279章 豐厚第166章 駱馬湖上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282章 真人活神仙第1640章 尊漢討幕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第491章 投名狀第1611章 越來越急迫的前奏第276章 怪事第1642章 屠滅第700章 漸亂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997章 賢能大義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611章 有識之士皆然第169章 私心第52章 有這樣的爹嗎?第1328章 要塞內的奸細?第760章 安置第478章 南邊人來第750章 爲什麼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12章 堅持第685章 小弟有個法子第1643章 還是端着第33章 今天我要打到最後第253章 追,只有追第1185章 時機在何時第460章 填壕燒水第110章 亡命何人第1435章 財帛的動員第588章 加官1636章 倭奸第643章 另開局面不準第613章 先去山東第1227章 一炮兩斷一沾即走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險了第1450章 鑄幣第269章 趙保正第154章 出酒了第733章 行善不得善報第1227章 艦炮和岸炮第538章 清江浦第1136章 至聖先師的牌位第1326章 前所未見的敵人第1012章 內訌火併第683章 志向是什麼第1562章 焦躁不安的幕府第249章 誰不緊張第747章 我是趙進第767章 清江浦的變動和預想第1284章 大局面第1001章 京師兩處第1243章 寓教於戰第1153章 參加比武的人第1477章 海軍謀劃第918章 土布第555章 我回來了第598章 有心無意的閒談第993章 樹將倒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365章 五級五階第73章 問得出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817章 餘家佔了便宜第197章 一線光第1614章 時代的差距第589章 此處該有守備第1448章 謀劃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險了第1637章 和親第926章 誰在自作聰明第1062章 遼東百姓第818章 總要有個萬全之策第978章 藩王如豬第286章 徐州無憂第152章 心路第340章 真是天作之合第939章 餅換命第472章 事先如此第686章 又要過年了第53章 糧食和銀子第1033章 成長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第1115章 數月不見已不同第607章 貨郎和小販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415章 百姓心裡有桿秤第414章 偶遇而已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1603章 旁觀者或許清第1512章 少年侍從們第1598章 寧予大漢,不予幕府
第780章 笑面相對第1542章 父子不同第562章 清江浦的大場面第277章 拜見主公第547章 登門求事第1291章 臨清大閱第1013章 要我何用第279章 豐厚第166章 駱馬湖上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282章 真人活神仙第1640章 尊漢討幕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第491章 投名狀第1611章 越來越急迫的前奏第276章 怪事第1642章 屠滅第700章 漸亂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997章 賢能大義第909章 外患隱憂第611章 有識之士皆然第169章 私心第52章 有這樣的爹嗎?第1328章 要塞內的奸細?第760章 安置第478章 南邊人來第750章 爲什麼第560章 清江浦的各路人馬第12章 堅持第685章 小弟有個法子第1643章 還是端着第33章 今天我要打到最後第253章 追,只有追第1185章 時機在何時第460章 填壕燒水第110章 亡命何人第1435章 財帛的動員第588章 加官1636章 倭奸第643章 另開局面不準第613章 先去山東第1227章 一炮兩斷一沾即走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險了第1450章 鑄幣第269章 趙保正第154章 出酒了第733章 行善不得善報第1227章 艦炮和岸炮第538章 清江浦第1136章 至聖先師的牌位第1326章 前所未見的敵人第1012章 內訌火併第683章 志向是什麼第1562章 焦躁不安的幕府第249章 誰不緊張第747章 我是趙進第767章 清江浦的變動和預想第1284章 大局面第1001章 京師兩處第1243章 寓教於戰第1153章 參加比武的人第1477章 海軍謀劃第918章 土布第555章 我回來了第598章 有心無意的閒談第993章 樹將倒第1247章 無人忠心第365章 五級五階第73章 問得出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817章 餘家佔了便宜第197章 一線光第1614章 時代的差距第589章 此處該有守備第1448章 謀劃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險了第1637章 和親第926章 誰在自作聰明第1062章 遼東百姓第818章 總要有個萬全之策第978章 藩王如豬第286章 徐州無憂第152章 心路第340章 真是天作之合第939章 餅換命第472章 事先如此第686章 又要過年了第53章 糧食和銀子第1033章 成長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第1115章 數月不見已不同第607章 貨郎和小販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415章 百姓心裡有桿秤第414章 偶遇而已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1603章 旁觀者或許清第1512章 少年侍從們第1598章 寧予大漢,不予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