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裸鼴鼠
“這次動作還真快。問題解決了嗎?”
“差不多。”商洛點頭道,“我覺得,阿加索克勒斯閣下似乎還有些事情瞞着我。不過問題不大,事情應該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歐洲那邊還在繼續推進,決戰估計快要到了。”
“那是歐洲人的決戰,也可以算是我們的。畢竟我們這裡的決戰,早就打完了。”
這個世界對羅馬來說是未完成,對大明來說則是已完成。大明的敵人並不在地球上,甚至不存在一個實體,而是天。
天數,天命,天道——換而言之,是終極的自然規律。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大敵。從水下第一個生命的萌芽開始,到石器時代的巨型野獸——即使是到如今,這也依然無法解決。因爲這不是個問題,生老病死是生物進入到如今的必由之路。如果所有人都和燈塔水母一樣不生不死,那生命本身就無法進行自然選擇,也就無法迭代。
當前要進入到這個過程,是因爲人類已經不需要依靠生物演化來自我迭代了。解剖學意義上的晚期智人出現在二十萬年前,脫離石器時代到如今也不過一萬年左右。
演化之路送了人類最後一程,但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和自然選擇沒有什麼關係。那麼,沒有自然選擇也就不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未來。從今往後,人類文明會依靠技術進步來繼續迭代。
所以,讓人類脫離自然選擇,也就成爲了一種可行的選項。
這會極大的改變如今的社會生態。不過,大明已經爲此做好了準備——商洛這次來朱先烯這裡談話,是爲了進行一個彙報。雖然只是出門了不長的一段時間,但距離上很遠,而且是跨越了國境線
這彙報本身就能說明問題。這裡的“國境線”指的是西邊的從北極點開始烏拉爾山往南一直到阿拉伯地區再到南極,東邊從北極出發跨過大平原穿過雨林和亞馬遜河一直到南極的“國境”。
因爲大明只承認這個世界存在大明和羅馬兩個“國”,所以只有世界範圍內的勢力範圍分界線纔算是國界。
甚至,大明這個稱號都是不能隨便用的。大明這個稱呼,包括歷代的國號,更多的是指天子的王朝,並非赤縣神州之內一直存續的政治實體。而天子對外詔書,極少自稱“大明”,通常都自稱爲“中國”,比如敕封藩屬會說“而爾能畏天命尊中國,即遣使稱臣來貢方物”。
能夠使用“明”這個稱呼的,只有以朝鮮、琉球爲代表的高等級諸侯國。比如朝鮮的正式稱呼是“有明朝鮮國”,琉球則是“有明琉球國”。有明的有即是有窮、有熊的有,是【或(域)】的意思,是上古漢語中表達國家勢力的前綴,這個詞後來被引申爲【國】。
能夠使用這種古禮的,只有久沐王化的,親近神州的少數幾個藩屬。雖然理論上【有】和【國】兩個字是同源的,但是從修辭上來說,【有明】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用法,是謙卑地對上國表達尊敬。而如果開口就是【明國】,那就是想死了。
理論上,除了羅馬的領土之外,所有的藩屬國都要被納入這個體系來進行評價。
這是文明的終結。是人類在文明這條道路上的最終形態。
如果這是一款遊戲,那麼結算界面早就應該跳出來了——大明同時在軍事、文化、經濟三個維度都獲得了完全勝利。現在正在進行的,不過是勝利之後的垃圾時間。
——這纔是最大的挑戰。
因爲這畢竟不是一款遊戲。遊戲結束後關閉應用程序,在數百個回合中叱吒風雲的文明帝國就隨之寂滅,它是一朵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現實中,這裡沒有退出鍵,也沒有一個抽象的玩家。在大明在文明的道路上完成了一切的功業之後,那自然是要超越文明,超越地球,前往下一個賽道,進入下一個體系。
目前商洛正在做的,就是爲下一階段進行準備。而在這個階段,羅馬其實是比較特殊的。
大明早就可以毀滅羅馬了,只是毀滅羅馬沒有什麼必要。羅馬已經證明了自己在過去、現在,都不是敵人,他們也正在努力證明自己在未來不是敵人。他們是在“勝利結算”時的盟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都不同程度地接納了大明的體系。
羅馬的問題,從過去來看就不太重要,只要當作羅馬不存在就可以——羅馬確實也在各種程度上很透明。
但現在,羅馬境內有那麼些問題是需要處理的。
雖然目前是商洛正在處理,不過因爲這關係到大明的飛昇能否順利進行,朱先烯還是得過問一下。
“嗯確實,我們這裡的一切其實早就打完了。剩下的,就是羅馬那邊了。”
“你剛纔說,阿加索克勒斯似乎有些猶豫?”
“我猜是有些小問題他不想告訴我。”
“那你們先前調查到哪裡了?”
“我們知道了奧伯龍的死訊,知道這廝在詐死,只是不知道具體在哪詐死。”
“真的不知道嗎?”
商洛啊想了想:“我其實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但從阿加索克勒斯表現來看,他們或許是知道的。只是有些.怎麼說呢,有些傲嬌?不想求我們幫忙。”
“那我們猜一猜好了。那些精靈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有什麼表現?”
“他們變成了老鼠,身體條件似乎受到了老鼠的限制。但他們整體上的行動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個體被削弱,整體保持原先的水準——那不就是變成格式塔意識了嗎?真社會性生物,依靠信息素交流,還是老鼠——所以他們變成裸鼴鼠了?”
【哈???】 “???”商洛愣了一下,這個猜測
“好合理啊!太合理了!我覺得搞不好就是這個。師兄你怎麼想到的?”
“誒嘿,這個你就你就問錯人了。”
“???”
“這麼說吧,我知道答案,但我不知道過程——但是不要緊,有人知道過程。我請他過來告訴你好了,順便也找他確認一下。”
半晌,文閣老來了。陸槐陽跟在他後面拎着包,還捧着他的茶杯。進來時,陸槐陽還順手從隔壁的儲藏室搬來了凳子。
“裸鼴鼠?”文閣老開門見山就問,“所以那些山鬼變成裸鼴鼠了?倒也正常。”
“所以文閣老,你也能猜到?爲什麼?”
“唉。”文閣老搖了搖頭,“因爲這是我們學校社會工程系的教授的《思想史》中的一個典型案例——裸鼴鼠,是一種被預言的生物。它被天演論——或者說被演化論預言存在,後來真的就找到了。”
這是商洛沒有上過的課,不過這確實也是國子監的課堂上教授的內容。
這種猜測的起因,是人類發現地球上的真社會性動物往往基於不同的起源——在同一個物種中多次起源,在不同的物種中也多次起源。說明這並非是進化中的偶然,也是一種生存策略。
社會工程學就此猜想:先前人類發現的真社會性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那麼有沒有可能,在脊椎動物中也存在真社會性動物呢?
基於這個猜想,課題組首先歸納了社會性生物這種生存方案所必須要有的特徵。這些特徵都不是絕對存在,但存在的相對機率很大:
第一,要安全,否則就是扎堆變成糧倉,就像螞蟻之於食蟻獸,爬上去就能吃個爽。
然而雖食蟻獸把螞蟻窩當糧倉,但食蟻獸的生存策略非常刁鑽,總數也很少,這樣專吃螞蟻的掠食者在整個地球範圍內都不怎麼常見。因爲即使是螞蟻在食蟻獸面前,也是相對安全的。
第二,周圍的食物必須充足,至少週期性地充足,這樣纔不會引起廣泛的內鬥。獲取食物必須相對安全,就像蜜蜂採蜜。要不然考慮到風險,恐怕誰也不會出去覓食
大部分螞蟻在進化早期都處在這個階段,採取肉食策略並且通過消耗個體來捕食的肉食性真社會生物是極其少見的。一旦採取這種策略,比如胡蜂,那麼其生存模式一般都會退化到亞社會性生態中,比如工蜂也會保留繁殖能力,蜂后和工蜂之間也會減小分化。
考慮到地球上並未有大規模的真社會性脊椎動物的存在,這種生物也應該和採蜜的蜜蜂一樣處在這個階段。
類似的條件還有不少,但有一點猜測是非常堅決的:
這種生物一定,一定,一定,生存在地下的鼴鼠。這是確鑿無疑的。
因爲答案很簡單:真社會性動物幾乎一定會築巢,而沒有哪一種樹能夠大到讓脊椎動物築一個“蜂巢”出來。如果有,人類也不是瞎子,也不至於到現在都看不到。
所以據此可以推定:這種生物它一定居住在地下,那它一定是哺乳動物。因爲在所有的脊椎動物中,只有哺乳動物能完全在地下生活,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都不行。
如果是地下打洞的哺乳類動物,那麼多半是一種鼴鼠,或者鼴鼠型的其他齧齒類動物。
“啊這.”商洛震驚了,“這也太準了吧?”
“還沒完呢。”文閣老繼續說道,“其實還可以更精確地鎖定。”
如果確定爲鼴鼠,那麼根據前面的食性來猜測——這種鼴鼠一定是以植物的大塊根莖爲食。因爲如果是吃草根,那食物的量太少,就不太適合扎堆羣居。一定是大塊的根莖,才需要鼴鼠一起上去切割,搬運,並且拖回家。
那麼也基本就可以把這種動物的地點鎖定在非洲或者新大陸的某些區域,因爲那裡生長了大量的擁有可食用根莖的植物。
而如果鎖定在這兩個地方,那麼也基本可以確定,這種生物的體型應該不會很大——只有普通田鼠大小,比灰鼠、竹鼠,都小得多。因爲那些地方多的是蛇之類的覓食者,地下通道必須足夠地小才能抵禦蛇的入侵,要不然一吃一窩直接變成糧倉了,不符合第一條“環境安全”的定律。
只有洞口小到讓蛇進來都施展不開,才能在幾隻勇敢的個體的保護下讓整個巢羣保持安全。
“最終,我們在非洲的稀樹草原的堅硬粘土下找到了裸鼴鼠。和我們的預測幾乎完全一致,準確地像是先射箭後畫靶子一般——那就是一種體形非常小的,以根莖爲食的鼴形老鼠。當然,那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老鼠,裸鼴鼠其實是一種和豪豬、豚鼠關係比較近的生物,只是體積非常小,看着像是鼴鼠。”
“所以,我們你們能猜出來精靈也是裸鼴鼠?”
“嗯朱先烯想了想,“倒不如說是,你一說讓我猜,我立馬就想到了‘猜裸鼴鼠’這件事,然後就想起來這些精靈也可以變成裸鼴鼠。”
“這玩意兒還真能猜到的啊!”
“這就是科學嘛。”文閣老搖頭道,“如果不是科學,我們爲什麼要在國子監裡面把這個作爲思想史的案例來教授呢。科學,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你看結果是很離譜,就像你看劉邦一下子當天子也很離譜一樣。但是仔細看推理過程,就不覺得離譜了。”
“嗯”朱先烯琢磨了一下,“所以既然確定他們現在變成了裸鼴鼠——或者其他什麼真社會性的鼠類,文閣老,我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這件事妥當地解決?反正也不用管羅馬人怎麼想,我們把事情問出來,然後直接辦了就好。”
“那我建議,按照以前的計劃來執行——商洛你最近有沒有和羅馬進行互動的業務?”
“派王靈官電影應該算?飛天夜叉馬上就要開拍。”
“那就這個。你就說要去羅馬取景——記着啊,去找有根莖生長的,可以讓裸鼴鼠生存的地方,依照一個準。以羅馬來說,大概是土豆田裡面能夠找到精靈現在所在的位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