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內應 (上)

第十四章 內應 (上)

數日後,幾個消息在長崎港不脛而走,有的稱明朝商人已受到小西行長攝津守的召見,有的稱朝長家的大小姐,近期要下嫁給一名出海鍍金的明國才俊。還有的說,明國商隊即將大舉趕赴長崎,而最早來的那幾條船,其實是明國派來試探日本誠意的官員,他們將全權負責對外貿易事宜。

這些事情虛虛實實,令人難辨真假,不過,小西行長的手諭,日本人的態度,以及陸續駛來的明國商船,可做不得假。於是乎,不分國籍,所有聰明的商人,都迅速行動起來。一時間,無數名刺、禮物、宴請函,像雪片一樣飛向李彤等人所在的沙船。某個來自大食的商人,甚至還送來了幾名姿色妖嬈的舞伎。只可惜,他這種東施效顰的行爲,註定收不到好效果。舞姬很快就被“李有德”以無功不受祿爲名,禮貌的退了回去。他想要購買的明國貨物,價格一如昨日堅挺。

絕大部分的消息,自然都是李彤叫人散播出去的。他已看得明明白白,自己越是謹小慎微,反倒越容易惹人懷疑。乾脆就放開手腳,利用小西行長的手令狐假虎威一番,把來自大明的商販們,儘可能聚攏在自己旗下,然後再利用商販們手頭龐大的貨物資源,倒逼任何人不敢對沙船輕舉妄動。

事實證明,這個計策相當有效。非但來自大明的商人,自動拿李彤當做了會首。其他各國商販,爲了直接從大明海商手裡拿貨,而不是再被日本中間商盤剝一道,也紛紛向他示好。而隨着大明議和使者即將抵達長崎的消息傳開,在日本其他港口的大明走私船隻,也紛紛向長崎靠攏,準備搶在和約簽署的第一時間,洗白身份,然後將滿載貨物的船隻堂堂正正駛回故國。

這些走私商販抵達長崎之後,習慣性地就想找鄉黨打探消息。而最先到達長崎的林、馬、孫、範、陶幾位,早就因爲利益的關係,跟“李有德”結成了同盟。於是乎,新來的海商所打聽到的消息,幾乎全是李彤最想讓他們聽到的。主動向以“李有德”爲會首的臨時商會靠攏,也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而臨時商會的會首“李有德”,表現得也如林、馬、孫、範、陶幾位前輩描述的一樣仗義。非但不收新靠攏者任何“抽水”,反而帶着他的好兄弟“張發財”,“劉寶貴”,熱情地替大夥排憂解難 。有些原本需要花費些時間,付出一些賄賂才能辦好的事情,由他們三個其中之一出馬,每次都能做到事半功倍。讓新來者在享受了便利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三位後起之秀在大村氏那邊的豐厚人脈。

當然,也有一些謹慎的海商,對“李有德”,“張發財”和“劉寶貴”的身份,多少產生一絲懷疑。畢竟,大明和日本之間的走私,不是近一年兩年之內纔有的事情。從前大夥從沒聽說過這三個後起之秀,而早不來,晚不來,偏偏趕着大明和日本之間海上貿易要重開的時候,這哥三個趕來了,還一舉成了所有人的首領,實在有些過於湊巧。

但是,當疑問被試探着說出口,立刻遭到了許多人的大聲反駁。“懷疑個屁,你也不看看自己是怎麼到海上的?”

“當然是人家消息靈通,靠山夠硬,沒見小西行長和大村喜前,都在主動關照他們麼?”

“他們名字古怪 ,咱們中間,誰又用的是真名?”

“除了那些福建佬外,從南到北,誰家的貨船和水手,的確是自己家的?”

質疑聲,迅速被吞沒。發出質疑的人,則不得不紅着臉承認,自己先前想得太多。原因無他,大明的海上走私生意,雖然官府每次都指責是刁民故意不尊朝廷法度所爲,事實上,絕大部分,甚至說九成九的走私船,都與刁民沒一文錢的關係!

眼下除了福建沿海,有些走私船背後的東家是海盜之外,其餘隨便一艘走私船拉出來,背後站的都是一個龐大的士紳家族 。而九成九的走私海商,都是某個士紳家族的旁支子弟 。

他們通過爲家族賺取鉅額走私利潤,獲得家族對自己的認可和對自己後代的扶持。而家族則拿這些利潤來培養一批“清白”讀書種子”,源源不斷進入官場,爲整個家族的所有人遮風擋雨。

推己及人,“李有德”,“張發財”和“劉寶貴”哥仨的突然出現,並且迅速混得風生水起,就非常好解釋了。三人背後的家族中,必然有大人物站在高處 。站得高,看得自然就遠,有關大明和日本即將達成最終和議的消息,當然也能搶先一步知道。

至於小西行長和大村氏爲何對三人如此照顧,當然也出自同一理由。要知道,大村氏是長崎港的主人,而小西行長家則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藥材販子。大明和日本恢復海貿之後,同樣會有日本國的商船啓程前往大明。屆時,小西氏和大村氏對“李有德”,“張發財”和“劉寶貴”三個照顧了多少,他們家的船隊,在大明就會得到多少回報!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讓商販們更願意相信“李有德”,“張發財”和“劉寶貴”三人,那就是,這三個人雖然年青,做事卻極爲大氣,並且手段高明。根本不像某些海商那樣錙銖必較。不該佔的他們三個從來都不佔,而只要大夥肯按照他們的辦法去做,賺頭往往立刻就能增加一到兩成,效果還是幾乎立竿見影。

商販們可以懷疑任何事情,唯獨不會懷疑真金白銀。最初試探性地跟“李有德”等人合作幾次,都穩賺不賠之後,大夥自己就主動說服了自己。性甘情願,成爲了商會的一員。

因爲短時間內抵達長崎的大明海船太多,貨物難免出現了擠壓。這時候 ,“李有德”又展示出了他極爲高明的手筆。通過勸說,他們阻止了有人壓價放貨。而是把同樣的貨物,都集中到一起,暫時存放於臨時從大村家借來的倉庫之中。待將接近二十艘船上面的生絲、紗綾、瓷器、茶葉、香料、乃至字畫古玩,都匯攏歸倉之後,又廣發英雄帖,邀請各國商人前來洽談。

統一定價,大宗出貨,利潤遠高於大夥主動壓價自相殘殺,出貨速度也遠遠高於零敲碎打。一時間,所有大明商販都心服口服。而長崎港的大小官員,則對此次大張旗鼓的交易,一致保持了沉默。原因無他,李彤通過張維善,跟朝長幸照和高野山弘所代表的大村家,早就訂立好了盟約,非但一部分貨物會優先供給他們,而賣給其他商人的貨物,也可以讓大村氏抽成,前提是,對方要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大村家拿了白花花的銀子,自然嘴短。此外,大村氏僅僅是長崎港的主人,又不是整個日本和全世界的主人。從日本其他各地趕來的商船,以及世界其他各地趕來的商船,跟長崎當地商販有着天然的競爭關係。他們進貨的價格越高,對長崎當地商販的威脅越小,大村氏纔不會選擇捨己爲人。

當然,如果能將大明商人的貨物全都吃下,再轉手倒賣,才最符合長崎當地商人和大村氏的利益。然而,長崎雖然是大村喜前的屬地,其主人的實力卻太弱,根本無法跟小西行長,島津義弘等人相提並論。牽連長崎商人的實力,也無法與日本其他強藩派出的商團抗衡。李有德的做法,讓他們避開了對自己不利的競爭,穩穩賺到一筆高額利潤,同時,因這事跟他們沒有關係,是明國海商的選擇,那些強藩的商團的怒火也發泄不到他們頭上。他們就樂得選擇不去冒險吃獨食,退求其次。

平衡了各方利益之後,一切都進展的格外順利,只用了不到三天的功夫,倉庫裡囤積的各種貨物,就出手了一大半兒。剩下的一小半兒雖然還需要一些時間,卻已經不耽誤大夥的行程。畢竟誰都不會空船返回大明 ,一邊賣貨,一邊從長崎及各地商販手裡大宗購買在明國能賣出高價的物資,纔是海商們的首選。

這一日,李彤剛剛送走幾個買了大量紅茶,歡天喜地的乾絲臘人。嘴裡不由自主哼起了秦淮小曲兒。因爲他與這幾人簽訂了一個秘密協議,對方的貨款,一大半兒付現銀,另外一小半兒,則用佛郎機炮,炮彈和鳥銃來交換,送往藏在三十里外私港的那艘繳獲來的中型蓋倫。(注1:乾絲蠟人,即西班牙人,明代稱葡萄牙人爲佛郎機夷,西班牙爲乾絲蠟夷。彼時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國短暫合併,但兩國百姓,通常不認爲彼此是同胞。)

如此,佛郎機船(蓋倫)的最後一個短板,也即將被補齊。憑藉一艘沙船,一艘佛郎機船,他在外海已經有了部分自保之力。而長崎港的武備,卻主要集中在那三座炮臺上。將來萬一大夥的身份暴露 ,只要沙船在被岸炮擊沉之前能衝出港口,就有很大的機會跟佛郎機船匯合到一處,互相支援,且戰且退。

“如果那些乾絲蠟夷,能賣給我幾艘大型蓋倫船就好了。哪怕是二手的,也好過沙船許多!” 與後世某個辮子朝代不同,大明的士紳百姓,早就知道,大明東西,並非樣樣都是天下第一。所以解決了艦炮和炮彈的供應,李彤自然而然地,就又打起了購買海船的主意。

也不像在浙江那邊,造一艘大船動輒花費十數萬兩白銀。蓋倫船的造價,遠低於大明本土。然而,此物的試航性,靈活性,吃水量,卻都遠超過沙船,甚至比眼下大明最好的福船 ,也強出不止一籌。(注2:見於史書上鄭成功與荷蘭人海戰。鄭氏船隊不佔任何優勢,完全靠數量和弟兄們的英勇才鎖定了勝局。)

如果將來大明與日本再戰,想要切斷日本到釜山的航線,用沙船肯定比不上用中型蓋倫。如果那時大明水師手裡有幾艘大型蓋倫,就能讓倭寇的船隻連逃命的機會都剩不下。偏偏聽那些乾絲蠟商人吹噓,他們好像在呂宋那邊,就能買到現成的二手大蓋倫。當然,也可能是他們搶來的贓物 ,但這年頭很多海商原本就會兼職做海盜,李彤又怎麼會在船隻的來路上較真兒。

正在心裡盤算着,如何跟那些乾絲蠟人建立長期聯繫,用貨物換取大船。忽然間,李盛匆匆前來彙報,商會的另外幾名管事,聯袂來拜。

“請他們上來,算了,我親自去迎接他們!” 李彤的心思,果斷從天外收回,帶着李盛,迅速迎向棧橋。隔着老遠,就堆起了滿臉笑容,大聲寒暄,“馬兄,孫兄,你們怎麼有空到我這兒來了,回去的貨買齊了了麼?還是又有新人想要加入咱們商會?!”

“李老闆,我們,我們幾個,有件事兒,想跟你商量商量。” 馬全拱了拱手,一邊迴應,一邊用力眨眼睛 。

“行,咱們進客艙談。”李彤立刻心領神會,轉身在前面帶路。不多時,將大夥帶進了船上專用的客艙,先命人送上茶水點心,然後才從容詢問:“不知幾位老哥前來,究竟所爲何事?”

“李老闆,這幾天你忙裡忙外,領着大夥賺了不少錢,大夥都對您感激不盡。”一名姓陶的海商笑了笑,率先起身作揖。

“陶老闆哪裡的話,有錢大家賺,李某也是盡本分而已。” 李彤近日交際甚廣,待人接物也越發圓滑,對方不挑明來意,他也只說客套話應付。

隨即,其他海商也紛紛起身向他致謝,感謝他能想出如此好的辦法,帶着大夥一起發財。直到茶水又續了第二輪,才陸續閉上了嘴邊,準備將話頭切回正題。

“嗯,嗯!” 馬全先咳嗽兩聲,然後又笑着拱起了手,“李老闆,您雖然年紀輕輕,但經商的手段,實不在我們手下,果然,果然不愧是名門之後!”

李彤弄不太明白他此話究竟包含何意,心中立刻暗暗提高警惕,表面上,卻雲淡風輕“林老闆哪裡的話,李某也只不過家族中的旁支,僥倖得到長輩的器重,纔有機會出來見見世面而已。我等能在長崎闖出如此局面,全賴諸位的盡心幫襯,李某不過因人成事,斷然不敢貪功。”

“奶奶的,這會兒又謙虛上了。你和李尚書的關係,現在還有誰不知道?” 馬全聞聽,立刻偷偷腹誹。表面上卻陪着笑臉,繼續拱手,“李老闆何必如此自謙,若非你本事過人,大夥兒這次怎麼可能把生意做得如此順風順水?!感激的話 ,馬某就不再多說了。反正,大夥都記在心裡頭了,等回到大明,只要你李老闆一聲令下,無論需要船,要貨,還是要人,我們大夥絕不推辭!”

“對,李老闆,回到大明之後,我等期待還能附您尾驥!”其餘海商齊齊拱手,說得比秦淮河上的女校書唱歌還要動聽。

李彤知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的古訓。所以也不跟大夥繼續繞彎子。笑着先拱手還了禮,然後再度重申,“各位兄長,你們閱歷,年齡,都遠在李某之上。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說。哪怕是對咱們前一段時間商定好的事情,不滿意了,也是一樣。只要大夥想法一致,李某就一定照着調整 !”

“不敢,不敢,我們知足了,知足了!” 衆海商紛紛站起,同時擺手,唯恐動作慢了,被“李有德”當成貪心不足。

“我們真的知足了,一切照目前這樣就很好!” 馬全知道再繞彎子就容易產生誤會了 ,也趕緊停止了客套。將話鋒一轉 ,壓低了聲音補充,“但倭國這邊,能帶回大明販賣,或者值得帶回去的特產卻甚少。爲了讓船隻回去時不跑空,範老闆跟他的同鄉,打聽到了另外一個發財途經。”

李彤立刻將目光轉向始終沒啥存在感的範姓海商,發現那人今天竟然格外有精神,一雙小眼睛也滴溜溜亂轉,趕緊笑着催促,“範兄,你既然有財路,就早些指點給大夥就是。大夥肯定承你的情,甚至可以讓你抽水!。” (注3:抽水,即從利潤裡分成)

“不敢,不敢。”範姓海商聞聽,雙手立刻擺成了風車,“分潤範某絕不敢拿,範某是感謝李兄大氣,才特地想給大夥支個招。這事兒,必須大夥一起來做,還是像先前那樣共同進退,才最後有的賺?”

“範兄儘管說來聽聽?!” 李彤的心思根本不在賺錢上,卻不敢露出絲毫厭煩態度 ,裝出一幅熱切模樣,大聲催促。“如果可行,大夥絕對不會讓你白白支招!”

“倭國盛產黃銅,但其黃銅卻跟別的地方大不一樣。別的地方黃銅是因爲含了錫,而倭國,卻是因爲煉製不得法,銅中含了銀!” 範姓海商要的就是這個承諾,向前走了半步,將聲音壓得更低,“大夥剩下的貨物,反正也都不多了。如果李兄能說動高野山弘,用銅錠來換,咱們不但可以迅速將貨倉請空,早日回返。帶着銅錠回到大明之後,無論是選擇自己重新熔鍊,還是直接出手,都可以讓每個人所得的紅利再漲三成!”

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下)第五章 上賓 (中)第十三章亂(上)第三章紈絝(上)第三十一章 芒刺(中)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中)第八章 疑雲 (下 )第二十三章 威壓 (下)第三章紈絝(上)第十五章剝繭(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一章 伏波 (上)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下 )第一章雛鷹(中)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下 )第五章拯救(中)引子江南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二十六章暴雨(下)第四章娼妓(中)第二章 遭遇 (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十五章 狐與狸(上)第十一章三國(中)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二十二章 玄機 (上)第二十二章 歸航 (上)第八章 狂瀾 (下)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四章故知(上)第三章 海商 (中)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下)第十一章 奇兵 (下)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十八章 金牌 (下)第二十二章 借勢 (上 )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四章玩火(下)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上)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七章拼命(上)第十六章 冰城 (中)第一章 伏波 (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上)第二十二章奈何(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三章 曲直 (下)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十四章 天城 (下)第四章 天威(下)第十四章 野火 (下)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五章剝繭(下)第二十一章所圖(中)第六章絕境(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三十章掀桌(中)第十二章社鼠(下)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上)第十九章 揚名 (上)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六章清流(下)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六章 遲暮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七章老儒(上)第五章錦衣(上)第二十五章 又逢(中)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下)第二十五章 又逢(上)第十一章 虎嘯 (上)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十二章社鼠(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三十章掀桌(下)第三章噩耗(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下 )第二十一章 奇兵(下 )第四章 天威(下)第九章雨夜(中)第十四章 天城 (中)第三章 曲直 (中)第六章 鴻門 (下)第十章意外(上)第一章 真僞 (下)第十八章 暴露 (上)第十六章 礪鋒 (中)第十七章圖窮(下)第十三章 錦衣 (中 )第八章 立威(下)第二十八章醬缸(上)
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下)第五章 上賓 (中)第十三章亂(上)第三章紈絝(上)第三十一章 芒刺(中)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中)第八章 疑雲 (下 )第二十三章 威壓 (下)第三章紈絝(上)第十五章剝繭(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一章 伏波 (上)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下 )第一章雛鷹(中)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下 )第五章拯救(中)引子江南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上)第二十六章暴雨(下)第四章娼妓(中)第二章 遭遇 (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十五章 狐與狸(上)第十一章三國(中)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二十二章 玄機 (上)第二十二章 歸航 (上)第八章 狂瀾 (下)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四章故知(上)第三章 海商 (中)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下)第十一章 奇兵 (下)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十八章 金牌 (下)第二十二章 借勢 (上 )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四章玩火(下)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上)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七章拼命(上)第十六章 冰城 (中)第一章 伏波 (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上)第二十二章奈何(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三章 曲直 (下)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十四章 天城 (下)第四章 天威(下)第十四章 野火 (下)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五章剝繭(下)第二十一章所圖(中)第六章絕境(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三十章掀桌(中)第十二章社鼠(下)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上)第十九章 揚名 (上)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六章清流(下)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六章 遲暮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七章老儒(上)第五章錦衣(上)第二十五章 又逢(中)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下)第二十五章 又逢(上)第十一章 虎嘯 (上)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十二章社鼠(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十一章 援軍 (下)第三十章掀桌(下)第三章噩耗(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下 )第二十一章 奇兵(下 )第四章 天威(下)第九章雨夜(中)第十四章 天城 (中)第三章 曲直 (中)第六章 鴻門 (下)第十章意外(上)第一章 真僞 (下)第十八章 暴露 (上)第十六章 礪鋒 (中)第十七章圖窮(下)第十三章 錦衣 (中 )第八章 立威(下)第二十八章醬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