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龍山 (下)

第十二章 龍山 (下)

“小西攝津守既然有如此雄心,先鋒職責,就交給閣下。”沒想到小西行長居然會主動給自己打下手,宇喜多秀家滿意地點頭。

他用兵素來謹慎,雖然準備打的是朝鮮官兵殘部,也堅決採取蒼鷹搏兔之策,不留餘力。趁着所有倭寇頭目都在的機會,繼續調兵遣將。最後,包括小西行長的第一番隊在內,總計湊起一萬八千餘倭寇。並且親自擔任主帥,準備將趁亂流竄到幸州的那支朝鮮兵馬團團包圍之後,斬盡殺絕。

只是如此一來,雖然勝券在握,出征的準備時間,未免就要長一些。再加上各路倭寇剛剛經歷過碧蹄館之戰,多少都需要喘口氣兒,所以,一直準備到了第四天早晨,大軍才踏上了征程。

參戰的一衆倭寇,以往跟朝鮮官兵交手,都從未有過敗績。因此,不約而同的認爲,此番出征,會像春遊踏青一般輕鬆。卻誰都沒想到,早在他們離開出徵之前,已經有三個朝鮮商販,悄悄離開了王京,搶先一步,將消息送到了上次立花統虎踢到的鐵板之處,坡州。

“大明錦衣衛探得緊急軍情,需要告知李提督,請各位儘快通稟!” 一腳踏入明軍控制地段,三個用狗皮圍脖兒遮了半邊臉的朝鮮商販立刻衝向哨卡,低聲朝當值的總旗命令。

“提督,提督不在坡州!” 當值的總旗劉阿八被嚇得打了個哆嗦,慘白着臉大聲解釋。

其餘的當值兵卒,也趕緊關閉了橋頭的哨卡。隱隱擺出一個攻擊陣型,將所有無關人等,隔離在了十步之外。

也不怪他們如此緊張,在大明,錦衣衛三個字,在大明素來有停止小孩夜啼的功效。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只要被錦衣衛給盯上,通常都會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至於錦衣衛內部職責如何劃分,哪些部門負責對付內鬼,哪些部門負責對付外敵,則是明白的不肯說出來,肯說出來的基本都不明白。

“提督不在坡州,他去了哪裡?” 非常令劉阿八等人意外的是,三個錦衣衛當中看起來身份最高的那個,居然沒有對他們擺架子。只是將眉頭皺了皺,再度低聲強調,“你可不要隨意敷衍,否則,耽誤了軍國大事,任何人都保不住你!”

“真的不在,真的不在。提督四天之前就去了開城,這根本不是秘密。您老只要進坡州一打聽,就能知道。” 劉阿八有怕又急,趕緊將李如鬆的去向如實彙報。

“那現在坡州這邊是哪位將軍率部駐紮,速速帶我去見他!” 錦衣衛頭目從劉阿八的表情上,看出他不敢撒謊,又皺了皺眉頭,低聲提出了第二個要求。

“這…” 劉阿八本能地就想要執行,卻又害怕上司怪罪自己擅離職守,頂着一腦門子汗水,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在此刻,斜刺裡,忽然傳來了一陣馬蹄聲響。“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緊跟着,一隊打扮古怪的騎兵,如飛而至。帶隊的遊擊單手拉緊戰馬的繮繩,另外一隻手拎着短銃,橫眉怒目:“阿八,你爲何突然封了浮橋?可是有人故意闖卡?”

“沒,沒有!” 劉阿八怕來人惹禍,慌慌張張地擺手,“遊擊,有,有人要…”

沒等他主動介紹跟自己說話之人的身份,少年遊擊已經丟了繮繩,飛身而下,“史,世伯,怎麼是您?您什麼時候,又跑到朝鮮南邊去了?您還記得我麼,晚輩劉繼業,多謝世伯去年救命之恩!”

“劉繼業?” 錦衣衛頭目也是一愣,旋即滿臉驚喜地上前托住劉繼業已經拜下去的手肘,“居然是你?你來得正好,趕緊帶我去見此處主事的將軍。有,有倭寇那邊,有緊急軍情我要當面向他通報。”

“史大叔儘管上馬!” 劉繼業聞聽,立刻毫不猶豫地拉過了自己的坐騎,然後又從親兵手中借了一匹駿馬給自己,飛身而上,“我帶你去。你們幾個,再讓出兩匹馬來,給史,給世伯的手下。然後把他們的馬拉回軍營,用精料喂好!

一連串的安排下去,轉眼間,就將所有事情佈置得井井有條。然後,一抖繮繩,帶着史姓錦衣衛和此人麾下的兩名親信,直奔坡州軍營。

劉繼業身邊的親兵之中,也有人認出了史姓錦衣衛頭目,就是去年在劉繼業受傷之後,親手替他做緊急醫治的史世用,所以也不懷疑此人的目的。留下幾個人負責照顧錦衣衛們的坐騎,餘者策馬緊緊跟在了自家遊擊身後。

“李提督爲何撤去了開城?我軍真的如倭寇吹噓所言,在碧蹄館吃了大虧麼?眼下負責坡州防務的將領是誰?他麾下有多少兵馬可用?你跟他的關係如何?”既然是自己人,史世用也不多客氣。一邊策馬狂奔,一般連珠炮般向劉繼業發問。

“不瞞世叔,倭寇在吹牛皮。我軍根本沒有戰敗,充其量只是跟倭寇打了個平手。您老請想,倭寇六七萬人,圍攻李提督四千兵馬,打了三天兩夜沒討到任何便宜。他們得多厚的臉皮,才吹出一個“勝”字?況且在楊副總兵和我姐夫帶着援軍趕到之後,提督立刻下令我軍反攻,硬生生將倭寇又逼退了二十餘里,差一點就追到了朝鮮王京!” 劉繼業口才相當伶俐,根本不用斟酌,就將史世用拋出來的問題一一解決,“只是我軍的確人困馬乏,根本不可能將王京拿下。所以提督才帶着大夥,退回了坡州。結果到了開城之後,發現朝鮮人答應的軍糧馬料一樣都沒有,不得已,才又帶着弟兄們退往開城修整。眼下負責坡州防務的,是我姐夫,他現在已經是實授參將,張守義也做了加銜兒參將。他們兩個,現在各領一個營頭。總計大概有人馬五千出頭,真正大明健兒,大概是兩千人上下。剩下的三千人,則是慕名來投的朝鮮義勇!”

“一大半兒都是朝鮮義勇,怎麼會這樣?提督,提督的六弟,不是跟你姐夫相交莫逆麼?” 沒想到負責坡州防務的,居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史世用心裡,頓時又是高興,又是失望。

高興的是,自己根本不用費任何口舌,就能向對方證明自己的身份。失望的則是,李彤和張維善麾下,大明將士總計才兩千出頭。想要守住坡州都捉襟見肘,更甭提能在聽了自己捨命送回來的緊急軍情後,採取相應的對策和行動!

“沒辦法,遼東軍中,敢拼命的,早就被各級將領收做了家丁。不敢拼命的,帶上戰場反而是累贅!” 知道史世用爲何會有此疑問,劉繼業斟酌了一下,笑呵呵地解釋,“所以,姐夫麾下如今能聚起兩千兒郎,已經相當不易。至於守義,他前幾天剛剛纔加了參將銜,獲准單獨立營。根本來不及回遼東招兵買馬,所以,暫且只能拿朝鮮義勇填補。”

“唉——” 史世用聽罷,忍不住長長嘆氣。

別人不知道朝鮮官兵的戰鬥力,作爲大明多次潛入朝鮮刺探倭寇軍情的老資格錦衣衛,他卻對此一清二楚。自打倭寇登岸以來,嚴格的說,朝鮮官兵就沒打贏過一仗,沒守住過一城。

雖然在朝鮮官方邸報中,將牛皮吹得震天響,那些所謂的大捷,卻沒有一次斬首超過兩百。並且伴着一個又一個大捷,朝鮮國王帶着大臣逃到了遼東,朝鮮王子被倭寇逼得常年以船爲家,輕易不敢上岸。(注1:朝鮮國王曾經親口承認,自己麾下的軍隊沒勝過一仗,沒克過一城,多虧大明出手,才保住了江山。但隨着時間推移,朝鮮的歷史學家就漸漸都不認賬了。編造了無數大捷,卻很難禁得起推敲。以著名三大捷之一,幸州大捷爲例。影視作品拍得驚天動地,事實上,朝軍在此戰中,只斬下倭寇首級一百一十,耳朵兩對兒。”

“怎麼,世伯爲何嘆氣?是怕朝鮮義勇濫竽充數?” 不忍見史世用一臉沮喪,劉繼業想了想,非常熱情地給他吃起了定心丸兒,“您老難道沒聽過一句俗話,老虎帶着一羣羊,也能攆得狼羣滿山跑。若是換了一頭羊帶着一羣老虎,就全都得變成了惡狼的口中食兒!”

聞聽此言,史世用先是笑着點頭,然也繼續搖頭長嘆,“唉——,話雖然這麼說,但你們這兩個營的兵馬,實在爺太少了些!當初也怪我了,該替你們,跟上頭打個招呼來着。某些傢伙雖然狗眼看人低,卻不至於冒着得罪錦衣衛的危險,故意不給你們補充足夠的兵員!現在,唉,等我趕到了開城,黃瓜菜早涼了。”

“世叔想要我等率部與倭寇交戰?!” 劉繼業是何等的聰明,立即從史世用的話語裡,聽出最近可能是殺敵的良機。猶豫了一下,笑着在馬背上拱手,“世叔放心,只要機會合適,我等絕不會拿麾下兵馬少做藉口。”

“不是藉口,是實情!” 史世用越想越沮喪,嘆息着搖頭,“算了,等會見了你姐夫再說吧。好在這次倭寇打的是朝鮮官軍,不是咱們大明的任何一路人馬。”

“既然世叔這麼說,那就等見了我姐夫,咱們再做決定!” 劉繼業感激史世用的救命之恩,所以也不讓對方爲難,笑了笑,再度於馬背上拱手。

既然已經確定坡州這裡沒有多餘兵馬可派,史世用也沒心情再跟劉繼業扯東扯西。用力抖動繮繩,將胯下坐騎催得風馳電掣,不多時,就來到了明軍的駐地。

早有弟兄搶先一步,將消息彙報給了李彤和張維善。後二人聽聞來的是史世用,趕緊放下手頭所有事情,各自帶着親信迎出了轅門之外。先雙手抱拳,拜謝了史世用當初的指點之恩,然後前呼後擁,將此人請進了中軍。

見李彤和張維善兩個對自己如此熱情,史世用心中愈發覺得遺憾。猶豫再三,終於咬了咬牙,趕在要求二人將自己送往開城之前,沉聲說道:“倭寇在前面的幾次戰事中,損失都極爲慘重,導致其第一、第二和第三番隊,實力大損。其第一番隊主將小西行長和第二番隊的主將加藤清正,在軍中也失去了話事資格。如今聯手號令羣寇的,乃是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二人爲了豎立威望,特地選了駐紮在幸州的朝鮮官兵,作爲軟柿子去捏。如果你們有辦法令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無功而返,其餘倭寇番隊主帥,勢必會趁機而動,讓他們兩個分別去做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第二!”

他的話音剛落,張維善的聲音緊跟着就響了起來。黑漆漆的瞳孔內,涌滿了建功立業的渴望、“幸州在哪?距離此地多遠?世叔,去攻打幸州的倭寇,大概有多少人馬?”

“幸州就在漢江下游,距離王京五十多裡遠處。倭寇大約出兵一萬六千到八千之間。駐守幸州的是朝鮮名將權粟,其麾下兒郎大概有四千。雖然有山城可做依仗,未必能守過三天!” 顧不上嫌他失禮,史世用想了想,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合盤托出。

他原來的打算是,請李如鬆派遣精銳,去抄倭寇的後路。如此,宇喜多秀家腹背受敵,必敗無疑。而各個倭寇番隊主將,彼此之間傾軋極爲劇烈。只要宇喜多秀家戰敗,回到王京之後,原本被他強行壓制的小西行長、黑田長政、福島正則、長曾我部元親等,肯定會聯手將其拉下來,換另外一個人去號令羣雄。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能保證自己刺探到的所有軍情都準確無誤,也能以最快速度,將情報送回了明軍這邊。卻沒想到,李如鬆居然早就帶着明軍主力返回開城,此刻留在坡州的明軍,只有兩個營頭,其中一個營,還是剛剛獲准組建!

而等他再上馬跑到開城,找到李如鬆。後者重新聚集隊伍,然後安排出徵,恐怕一切爲時已晚。以朝鮮官兵的戰鬥力,縱使是權粟領軍,也守不了幸州多久。只要趕在明軍抵達之前將幸州拿下,宇喜多秀家就可以穩操勝券!

“世叔,請恕小侄多嘴。” 正遺憾得扼腕間,耳畔忽然傳來了李彤的聲音,“世叔可有把握,這個消息不是倭寇故意所泄?小侄不是懷疑您的本事,而是提督前幾天剛剛因爲朝鮮人送來的軍情有誤,遭到了倭寇的重兵埋伏。我軍雖然最後血戰得以脫身,卻令小侄至今心有餘悸!”

“準,怎麼會不準,史某可拿人頭擔保!” 從沒被人懷疑過送假軍情邀功,當即,史世用的臉孔就漲成的豬肝色,擡起手,指着自家的腦袋,大聲發誓。“如果今天所說的軍情,有半點兒失實之處。不用你去上面告狀,史某一定會自刎于軍前,以儆後來者效尤!”

“世叔不必如此,您對繼業有救命之恩,還曾經親口指點過小侄和守義,我們怎麼可能懷疑您?” 雖然被史世用的激烈態度,弄得滿臉尷尬。李彤卻依舊不肯冒險,只是將語氣放得更軟,聲音放得更低,“小侄只是想問一問,您到底是從哪裡得知,倭寇即將對幸州用兵。又是憑藉什麼手段,連倭寇主帥是誰,具體兵力,都查得一清二楚。

“你愛信不信!” 史世用何曾被人如此懷疑過?被氣得火冒三丈。“反正憑你手下這兩三千人馬,也救不了幸州。至於老夫憑什麼手段將敵情查得如此仔細,還用不到向你一個新晉的參將彙報。老夫告辭,你們三個好自爲之!”

說罷,一拱手,轉身就走。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看了,連忙衝上前,扯胳膊的扯胳膊,抱後腰的抱後腰,一邊賠禮道歉,一邊連聲哄勸。

史世用雖然惱怒,卻也知道,李彤的懷疑,並非吹毛求疵。所以 ,很快,火氣就小了下去。然而,他只是原諒的李彤的失禮,卻堅決不肯說出情報的來源。無論三個少年如何軟磨硬泡,至多解釋一句,”倭寇那邊彼此傾軋,不擇手段”,就再度緊緊閉上了嘴巴。

李彤當然不會懷疑史世用會放着好好的大明四品錦衣衛高官不做,改行去做倭寇的死間。然而,卻不敢保證,倭寇會不會是故技重施,在幸州那邊設好了圈套,正等着自己過去鑽。因此,好聽的話,對史世用說了一大車,卻遲遲做不出任何決定。

“也罷,你剛剛獨當一面沒多久,謹慎一些,倒也沒錯!”無法跟幾個晚輩計較太多,史世用喘了片刻粗氣兒,忽然理解地點頭,“此次戰機,錯過就錯過了。反正駐守幸州的,不是大明將士。”

這些全都是大實話,對於李彤和張維善二人而言,的確是來日方長,沒必要這麼急着去表現。而倭寇那邊,既然將領彼此之間互相傾軋嚴重,大夥也有的是機會,去推波助瀾。至於幸州,乃彈丸之地,不值得明軍冒險去爭。更何況,此時此刻,李彤和張維善兩人,也的確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世叔見諒!” 從輿圖上轉過眼睛,李彤誠心實意地向史世用表示歉疚。然而,眼角處,卻忽然又有餘光閃爍。

再度快速將目光投向地圖,他猛地將手指點向了朝鮮王京與幸州山城之間一個不起眼的所在,“世叔,您熟悉朝鮮這邊情況,可知此寨,名字爲何,山高几何?”

“這裡?” 史世用瞪圓了眼睛看了又看,好一陣兒,才皺着眉頭回應,“這個地方,應該喚做龍山驛。此地前後都是樹林,根本算不得險要,距離朝鮮王京也沒多遠。倭寇連守軍都未必派的所在,你在這裡,還能做出什麼花樣文章來?”

“世叔,我不需要做文章,只需要讓倭寇覺得我在龍山做文章,就已經足夠!” 李彤笑着接過話頭,忽然間,臉上寫滿了年青人特有的自信。

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中 )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二十二章奈何(中)第十九章 揚名 (上)第十九章 獻俘(下)第三章 噩耗 (上)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上)第一章狗官(下)第七章 揚帆 (上)第三章 急援 (上)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二章互啄(中)第十一章三國(下)第十七章 勝負 (下 )第十四章玩火(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下)第五章拯救(下)第九章雨夜(上)第十四章玩火(下)第七章 揚帆 (下)第三章 海商 (下)第四章 碧蹄(上)第五章 風向(中)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五章 惡戰 (上)第十九章 孤軍 (中)第十六章 冰城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中)第二十二章 借勢 (上 )第三章噩耗(中)第二章 遭遇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上)第五章 惡戰 (上)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十二章 龍山 (中)第十一章三國(下)第二章互啄(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下)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六章清流(下)第二章互啄(中)第五章 惡戰 (上)第五章 風向(上)第十三章 錦衣 (中 )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第十七章圖窮(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上 )第十一章 奇兵 (下)第三章 曲直 (上)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第九章 交易 (中 )第十七章 勝負 (下 )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七章拼命(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二十三章 奇兵(上)第六章 勝負 (中)第十章 試刃(上)第二十二章奈何(上)第三章 海商 (中)第六章 使舵 (下)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中 )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十章 意外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七章 危機 (中)第二十一章所圖(下)第三十章 平壤 (下)第七章 夜這 (上)第二十六章 辟易(下)第一章狗官(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三章 海商 (中)第十九章 揚名 (下)第四章 碧蹄(下 )第六章清流(下)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十章 逆風 (上)第十章 試刃(下)第九章寶物(中)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上)第九章 壯士 (中)第二十三章奇招(上)第十章 管窺 (下 )第九章 馳援 (中)第二十章 旋渦(上)第四章娼妓(上)第五章拯救(上)
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中 )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二十二章奈何(中)第十九章 揚名 (上)第十九章 獻俘(下)第三章 噩耗 (上)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上)第一章狗官(下)第七章 揚帆 (上)第三章 急援 (上)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二章互啄(中)第十一章三國(下)第十七章 勝負 (下 )第十四章玩火(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下)第五章拯救(下)第九章雨夜(上)第十四章玩火(下)第七章 揚帆 (下)第三章 海商 (下)第四章 碧蹄(上)第五章 風向(中)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五章 惡戰 (上)第十九章 孤軍 (中)第十六章 冰城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中)第二十二章 借勢 (上 )第三章噩耗(中)第二章 遭遇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上)第五章 惡戰 (上)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十二章 龍山 (中)第十一章三國(下)第二章互啄(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下)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六章清流(下)第二章互啄(中)第五章 惡戰 (上)第五章 風向(上)第十三章 錦衣 (中 )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第十七章圖窮(中)第十六章 交鋒 (上 )第十一章 奇兵 (下)第三章 曲直 (上)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第九章 交易 (中 )第十七章 勝負 (下 )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七章拼命(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二十三章 奇兵(上)第六章 勝負 (中)第十章 試刃(上)第二十二章奈何(上)第三章 海商 (中)第六章 使舵 (下)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中 )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十章 意外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七章 危機 (中)第二十一章所圖(下)第三十章 平壤 (下)第七章 夜這 (上)第二十六章 辟易(下)第一章狗官(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中)第三章 海商 (中)第十九章 揚名 (下)第四章 碧蹄(下 )第六章清流(下)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十章 逆風 (上)第十章 試刃(下)第九章寶物(中)第二十五章絕境(中)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上)第九章 壯士 (中)第二十三章奇招(上)第十章 管窺 (下 )第九章 馳援 (中)第二十章 旋渦(上)第四章娼妓(上)第五章拯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