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五章 殖民主義者的嘴臉

皇帝陛下的龍舟,在萬歲聲中駛離張家灣碼頭,沿着運河開始他的第一次巡幸之旅,噴吐黑煙的明輪蒸汽船,在一片綠色中緩緩向前,岸邊護駕的大軍騎馬跟隨……

這艘船並不快。

內河平底船,落後的明輪動力,也不可能快了,哪怕在運河南下的順流中也只不過能跑出二十來裡的時速。

甚至還不如那些護駕的排槳蜈蚣船。

但它終究開啓了嶄新的未來,一個屬於機械的未來,再說它只要不壞,只要煤炭足夠,可以一直跑下去,實際上今天它就能到新城。

同樣這趟也讓皇帝陛下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帝國,不過這個帝國已經開始了真正的改變,在過去的近一年裡,順天府各地的土改都已經完成,雖然因爲工作量太大,北方的土改完成總量不足三分之一,但至少京城周圍一直到冀東這一塊真的全部完成了。

所有土地,無論皇莊,官田,衛所田產,民田,統統進行了清丈,然後根據同時統計出的農業人口進行分配。

至於非農業人口依然不在分地範圍。

不過他們願意墾荒的也隨便,開墾出來的土地就近納入民兵莊子管理,但可以獲得一輩子的免公糧。

真的一輩子。

從他們的子孫繼承後開始交。

田賦,丁銀,徭役折銀,各種寄生在土地上的苛捐雜稅也統統取消,北方和江浙一樣就是交公糧,正式設立鄉一級的政府機構,所轄村莊的公糧由村長組織起來交到糧站,村長依然是村莊自己選。交到糧站之後就與農民無關了,由糧站負責剩下的,無論糧站的運輸成本還是損耗,都是糧站自己的事,而糧站系統一級級向上,最終直到九千歲親自管理的糧食局。

內官衙門。

九千歲兼任糧食局提督太監。

戶部不再負責這個,但工商業稅收歸戶部。

而貨幣權掌控在鎮南王手中,他的人民銀行同樣代理整個大明境內的鑄幣發鈔權。

不過地方官員依然迴歸文官體系,由吏部繼續任命官員,只不過原本到縣的任命擴大到鄉,但科舉制度進行改革,不再只是八股文考試,而是分文工農商醫五科來考。今年各地就開始按照新的科舉選舉人,秀才功名依然也有,但不再考八股文之類,只要能寫出三千個字,那就可以獲得秀才功名,反正什麼待遇也沒有,就是個考舉人的資格而已。

秀才多如狗,舉人滿地走的時代就這樣到來。

其實鎮南王是要兩千個字就行,內閣據理力爭之後才增加到三千。

兵部依然存在,只不過改成管理全國的民兵體系,另外軍隊的人事任命,編制,裝備這些都依然歸兵部,但軍隊指揮權歸大都督府,原本的五軍都督府重新迴歸大都督府。

原本就是這樣。

只不過朱元璋覺得他徐大哥的大都督權力太恐怖,所以爲了分權改成五軍都督府,而天啓他兄長自然要回歸大都督府。

而原本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分工也差不多如此。

這個制度很科學。

而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職權重新明確,三法司的職權向現代靠攏,審判權收歸大理寺。

禮部依然負責科舉,只不過多了些部門,畢竟現在考五科了。

工部的重要性提升,因爲接下來基礎建設歸工部。

這一點很重要……

新城。

“陛下,對於那些饑民不能單純的賑濟,咱們必須得從長遠打算,畢竟這場天災會持續很久,所以最關鍵之處還是水利建設。”

楊信說道。

緊接着他拉開了身邊倉庫的大門,裡面彷彿山海關的城牆般,無數罐頭摞起來的城牆展現在他和天啓的面前。

“以工代賑,由朝廷提供糧食和罐頭,召集饑民青壯,甚至部分駐軍,在陝西各地修水利,那裡也不缺造水泥的原料,咱們就在陝西各地就近建水泥廠僱傭饑民燒水泥,另外抽調那些技術好的工匠,在陝西同樣辦鐵廠,最後用鋼筋水泥來修水壩。

關中幾條主要河流都可以修。

只要在這些河流築壩修渠引水,關中至少可以增加兩百萬畝水澆地,古人尚且能以水利使關中千里沃野,咱們也一樣可以。”

他說道。

“但若真如大王所說,兩百萬畝也沒什麼用,關中原本就有廣惠等渠,可灌溉近萬頃,再增加兩萬頃也依舊杯水車薪,以臣之見,還是趕緊學泰西人向海外遷移。臣出去走了這一趟,才知道外面的土地多廣闊,富饒,南洋土地皆一年三熟,雖然土人耕種不得法,但一年之收穫依然勝於江南。

自大明南下,南洋堪稱沃野萬里。

且多數都是人煙稀少,縱使有人也不過是些未開化野人,以大明目前之百戰雄師,一旅之軍足以滅其一國,若以一軍之衆南下,南洋無可敵者,之前莽應龍作亂朝廷至今未能討平,只是因那緬甸路途遙遠。但那是自雲南進軍,臣此行中途經沙廉,此地既莽氏之後背,距離東籲僅僅四百里,且一路無山川阻隔,有河流通航直抵東籲。

沙廉一帶雖臣服莽氏,但卻與其族類有別,乃之前大古喇宣慰司遺民,對大明忠心尚存。

緬甸可一戰滅之。

單單東籲之地,就足以容整個陝北人口。”

天啓身旁的李之藻說道。

這位用了近三年時間,遠航數萬裡的老人,不但沒有被海上風浪摧毀,反而看上去更有精神了。

更有侵略精神。

事實上他後面有人,在楊信公開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後,南方士紳們已經迅速由擴張的反對者,變成了堅定的擴張主義者,而目前大明還稱得上敵人的,也就是建奴和緬甸。建奴已經跑到倭國去了,根本不需要再討伐,甚至黃臺吉連漢城都拋棄,只保留釜山一帶小塊控制區,這時候朝鮮國王已經回到漢城,不過整個漢城幾乎變成鬼域。

據說最終統計之後還剩四百戶。

實際上整個朝鮮目前重新統計的戶數不足四萬。

在鎮南王組織下,大批援朝民兵已經開始向朝鮮遷移,預計今年就能遷移過去一萬戶,鎮南王的口號是十年內,讓朝鮮恢復二十萬戶。

當然,民兵不歸朝鮮國王管。

那麼剩下還有討伐理由的,也就是緬甸了,包括雲南的黔國公也支持,不過沐啓元已經死了,他被鎮南王的政策激怒,要帶領雲南的忠臣義士討逆,他媽也是個狠人,不想自己的一堆兒女孫子孫女都被這個腦殘害死,所以一咬牙給他灌了杯毒酒,現在的黔國公已經是他兒子沐天波,只不過今年才十歲,沐家實際上老太太說了算。

他家當然支持向緬甸進攻,到時候搶到的地盤可以挑塊好的,然後向楊信請求做自己的封地。

天啓看着楊信。

“陛下,南洋雖好,就是這瘟疫頗多,陝西人去了恐怕不用打仗,先得病死近半。”

楊信說道。

“老朽並非說要將陝西人向南洋遷移,咱們這次討伐緬甸自然還是要用雲南兩廣的兵,但卻可以用這一戰,使得國內軍民皆知南洋富庶,打完必然要留下人駐守,這就可以從兩廣福建雲南遷移民兵過去。更何況要海運大軍徵緬,沿途必然要建設軍港,這樣沿途還可以遷移一部分民兵,咱們已經有了西貢,但海運士兵無法航行太久,需先至北大年,那裡已經有不少大明商人。

再至龍牙門。

此處正可立軍港控扼海峽,原本舊港宣慰司就在其南邊。

再至棉蘭,此地亦富饒,再至亞奇,此地人口頗多,再北至海中一大島,此地爲倮人所居,此地雖不甚富饒,但卻可補給淡水,而且島上也頗有些奇珍異寶之類。

臣以上所說間隔皆在千里左右,非已有之港口既富庶可移民之地,一處先駐上一旅民兵,就在兩廣福建各地招募,無非給些銀子補償,陛下再賜予些封賞之類,總會有人動心,只要他們去了,而且定居下了,那這些地方的富庶自然會吸引更多人自己過去。

咱們再從陝西遷移民兵填充他們留下之地。

鎮南王既然總說恢復太祖之業,太祖是如何移民實邊的,鎮南王總不會不知道吧?至於瘟疫之類也沒那麼可怕,咱們有的是醫生藥品,那些泰西之人根本不通醫藥,至今有病還放血治療,或者飲符水,甚至以白糖爲藥,這樣都敢遠航數萬裡開拓疆域,咱們大明百姓爲何如此金貴?

泰西人各國雖不似大明冬季嚴寒,但英格蘭,丹麥諸國也差不多近於淮南,他們都能到夏季比廣東更加炎熱之天竺,建立一個個貿易站,從未害怕過什麼瘟疫,我大明就爲何懼怕什麼瘟疫?披荊斬棘終歸是要死人,可死了的人可以爲後世子孫爭來一塊沃土,可惜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時,未能效仿泰西人殖民之法爲大明開拓萬里疆域。

若從鄭和時候就如此,那這東方哪還輪得着泰西人。

鄭和下西洋時候,他們連可以繞道好望角都不知道,更別說美洲,鄭和死的那一年,他們還以爲摩爾人的沙漠就是世界的盡頭,到咱們這裡只能沿着陸地一直向東。

我們錯過了當年。

但我們不能再錯過這一次了。

再晚這個世界就沒我們的份了,泰西幾乎所有能出來的國家,都在拼盡全力向外搶奪一塊塊殖民地,連瑞典人都在向我們這裡。”

李之藻說道。

古二爺派出的提前了的哥德堡號,已經到達舟山並停泊那裡,實際上這時候各國使節都到了,只不過按照規矩,他們都得先到南京去,然後乘坐運河船北上進京覲見大明皇帝。至於最早到達的奧地利使節,這時候已經返回澳門,大明皇帝陛下隨隨便便賞賜了他們些賜物,但這些賜物已經足夠讓他們激動的顫抖,他們將在今年秋天乘坐葡萄牙商船返回。

“瘟疫之類的確麻煩,但終歸可以解決,朕會下旨醫學院,對南洋常見的疫病研製對症良藥,莽氏作亂至今已近一庚子,若再不討平朕何顏見神廟?”

天啓說道。

既然這樣鎮南王也只好遵旨了。

左右也不是什麼大事,目前大明水師早就已經把龍牙門以東當澡盆了,而南洋公司的貿易站最遠也到了印度西海岸,更別說這些年楊家建造了無數的新式縱帆船,這些足夠運輸一支兩萬人級別的軍隊登陸沙廉,並且維持向東籲的大規模進攻。

緬甸而已。

就算莽應龍活着都扛不住這時候的明軍,更別說這時候東籲已經走下坡路。

就在君臣說話間,後面一隊四輪馬車駛來,那些工人迅速從這座倉庫裡面搬出一個個沉重的馬口鐵罐頭,然後裝上這些馬車,他們將一直送到京城,這時候從天津到京城的新式公路已經建成,完全可以通行四輪馬車。而在京城一批早就等待的駝隊,將馱着這些罐頭前往遙遠的陝北,鎮南王的佈局在這一刻終於展現出了價值……

去年就展現出了。

因爲給楊家送油而膨脹起來的陝西駝隊,在去年下半年完全支撐起了西北的各路大軍,絕大多數物資都是他們運輸的。

“將朕的龍舟也裝滿!”

天啓突然說道。

“陛下,有這些馬車足矣。”

楊信趕緊說道。

“也算朕爲陝北百姓盡一份力,回去咱們再多造幾艘,以後這運河上都改用蒸汽船來運輸。”

皇帝陛下說道。

就這樣皇帝陛下的龍舟也裝滿了罐頭,逆流而上駛往京城。

當然,這裡這不過是一個倉庫而已,就在此時灤南的一個個楊家莊子裡,一座座堪稱戰略儲備庫的倉庫打開,一個個沉重的馬口鐵罐頭被裝上馬車,開始運往京城。而在京城那些駝隊已經開始啓程,馬匹,駱駝,驢子,騾子各種牲口背上裝滿糧食和罐頭,開始踏上它們的漫長旅程。

大明朝的天災模式開啓。

大明朝的救災模式同樣開啓。

第六七四章 誓師,祭旗,勤王第五零零章 地瓜盛世第五九八章 遼東鐵騎第八十三章 老羆當道臥,貉子哪得過第四八八章 孤家寡人第五一八章 天降神兵第四二零章 諸位,讓我清清白白地去死吧第五六七章 聖主明君第三六六章 挑釁,挑釁,再挑釁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四四七章 觸電的感覺第三六三章 皇后有喜第二八一章 大明劫第六零三章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第六零九章 皇帝終於上朝啦!第六六二章 一隻披着羊皮的狼第一三零章 紅丸案加移宮案啊!第七十九章 背水一戰第三八七章 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第六五九章 玷污太祖血脈第二三一章 人頭落地第三九四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二七九章 殺了她,爲了大明!第五三八章 終於可以幹票大的了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零章 排隊槍斃第九十一章 陰謀第五零五章 歡迎楊都督駕臨江南第四二七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第二三八章 你說他是不是覬覦我的美色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七十章 垂死掙扎第三七六章 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第四五六章 大明朝的反賊們第一九六章 喪心病狂第一七三章 殺人滅口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四二八章 帝國反擊戰第二一二章 人民的覺醒第三七四章 欺騙感情的人渣第五十七章 精忠報國第一六四章 富貴與兄共之第四十章 會見汝在荊棘中耳!第三十六章 大明之網紅誕生記第六一四章 征服,永不停歇地征服第一六二章 忠臣義士如是乎?第四八四章 危機邊緣第四八二章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第二零六章 文藝青年與才女們第六七一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信王朱由檢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一零九章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聖臣賢第二十四章 110嗎?這裡有裝逼犯!第六一三章 我倒是知道一個仙方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四三九章 技術宅的春天第六四一章 孫閣老,你想欺人孤兒寡婦嗎第五五一章 分崩離析的大明第三十七章 我該怎麼玩弄你呢?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五章 逼上梁山第三四六章 海上拼刺刀第四十三章 昔有百家爭鳴,如今遍地政治家第五四四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六零九章 皇帝終於上朝啦!第五二一章 繳槍不殺,蕩寇軍優待俘虜第六九三章 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二九七章 最後的硬骨頭們第五二六章 擲彈兵衝鋒第六一四章 征服,永不停歇地征服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六零二章 大明之平西王的誕生第一三五章 你們要幹什麼?搶皇帝嗎?第七十二章 我的青龍刀已飢渴難耐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第四四五章 帝王之怒第二二六章 上夾棍,一定要上夾棍第三七九章 這位美人,你願意給我做妾嗎?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五三四章 楊都督謀反啦第三四九章 殺豬啦第四三二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三一四章 戰爭這就開始了第一三六章 這個皇帝不是善茬啊第四一八章 不屈服就打到他們屈服第九十七章 我們之間是純潔的第二七一章 快,快跪下迎接第二八七章 紅顏禍水第三六三章 皇后有喜第六六三章 已經打起來了第三五九章 歲月靜好第二六一章 佛祖慈悲,爲什麼要打打殺殺呢?第四九四章 共和國的曙光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零一章 妖書
第六七四章 誓師,祭旗,勤王第五零零章 地瓜盛世第五九八章 遼東鐵騎第八十三章 老羆當道臥,貉子哪得過第四八八章 孤家寡人第五一八章 天降神兵第四二零章 諸位,讓我清清白白地去死吧第五六七章 聖主明君第三六六章 挑釁,挑釁,再挑釁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四四七章 觸電的感覺第三六三章 皇后有喜第二八一章 大明劫第六零三章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第六零九章 皇帝終於上朝啦!第六六二章 一隻披着羊皮的狼第一三零章 紅丸案加移宮案啊!第七十九章 背水一戰第三八七章 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第六五九章 玷污太祖血脈第二三一章 人頭落地第三九四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二七九章 殺了她,爲了大明!第五三八章 終於可以幹票大的了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零章 排隊槍斃第九十一章 陰謀第五零五章 歡迎楊都督駕臨江南第四二七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第二三八章 你說他是不是覬覦我的美色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七十章 垂死掙扎第三七六章 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第四五六章 大明朝的反賊們第一九六章 喪心病狂第一七三章 殺人滅口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四二八章 帝國反擊戰第二一二章 人民的覺醒第三七四章 欺騙感情的人渣第五十七章 精忠報國第一六四章 富貴與兄共之第四十章 會見汝在荊棘中耳!第三十六章 大明之網紅誕生記第六一四章 征服,永不停歇地征服第一六二章 忠臣義士如是乎?第四八四章 危機邊緣第四八二章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第二零六章 文藝青年與才女們第六七一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信王朱由檢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一零九章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聖臣賢第二十四章 110嗎?這裡有裝逼犯!第六一三章 我倒是知道一個仙方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四三九章 技術宅的春天第六四一章 孫閣老,你想欺人孤兒寡婦嗎第五五一章 分崩離析的大明第三十七章 我該怎麼玩弄你呢?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五章 逼上梁山第三四六章 海上拼刺刀第四十三章 昔有百家爭鳴,如今遍地政治家第五四四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六零九章 皇帝終於上朝啦!第五二一章 繳槍不殺,蕩寇軍優待俘虜第六九三章 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二九七章 最後的硬骨頭們第五二六章 擲彈兵衝鋒第六一四章 征服,永不停歇地征服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六零二章 大明之平西王的誕生第一三五章 你們要幹什麼?搶皇帝嗎?第七十二章 我的青龍刀已飢渴難耐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第四四五章 帝王之怒第二二六章 上夾棍,一定要上夾棍第三七九章 這位美人,你願意給我做妾嗎?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五三四章 楊都督謀反啦第三四九章 殺豬啦第四三二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三一四章 戰爭這就開始了第一三六章 這個皇帝不是善茬啊第四一八章 不屈服就打到他們屈服第九十七章 我們之間是純潔的第二七一章 快,快跪下迎接第二八七章 紅顏禍水第三六三章 皇后有喜第六六三章 已經打起來了第三五九章 歲月靜好第二六一章 佛祖慈悲,爲什麼要打打殺殺呢?第四九四章 共和國的曙光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零一章 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