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藩王臣服

“侄兒啊……我現在只盼着你見了更貌美如神仙中人的太子殿下,也別跟着犯花癡!”

說完這些,劉侗話語總算帶了一點軟刺。

劉允升聞言,總算嘿笑着將不着調的話語轉了過去:“說起來,殿下對宗室動手倒也真是潤物細無聲了。山東魯王那邊守城之中多有惹衆怒之處,其後,監國太子殿下查實了魯王諸多不法之舉,一舉便革了魯王王爵。可爲此,山東宗室卻是沒有多少怨恨,不知道殿下使出了多少功夫!”

“再算上河南周王、洛陽福王兗州魯王的例子,一正兩反,又加上楚藩這一次……殿下的手筆真是令人讚歎,更是好奇啊。這要有多大的力氣,多圓滑的手腕,多堅定的魄力才能對宗藩下重手,偏偏還無多少風浪,這說明改革應是有用的!”

“這我倒是有所耳聞。”劉侗笑着,他崇禎七年進士,早在生員的時候就有名聲,只不過一直賦閒在家,故而官場上聲勢罕見。只不過,劉侗名望高,文采好,交往多有豪傑,是以比起在家經商的族侄劉允升而言來路更闊,消息更廣:“殿下的確開始力主做了改革,那些罕見的大手筆,大魄力啊。”

對於宗室,朱慈烺一早就動手了。早在開封期間,朱慈烺就與周王密談宗室改革的事情。

宗室改革分爲兩部分,上層與下層。下層好做,只需要釋放開底層宗室的禁令,讓數量是絕大多數普通宗室子民如正常百姓一樣生活便好,更何況朱慈烺也頗爲嘉許宗室子弟從軍入學。這些宗室子弟入學的比例較高,可以說是優質又可靠的兵源。

對於上層,朱慈烺承諾一旦周王放棄政治上的特權,只保留名譽上的王爵,那麼便可以放開政治上的束縛。也就是說,從今往後宗室就可以獲得真正的政治權利,可以經商。可以報科舉,可以務工。最重要的是,朱慈烺引入了一個皇位繼承排序的概念,打破了那層朦朧的政治限制。讓藩王徹底走出了政治猜忌的怪圈。

對於周王而言,這也終於讓他看到了一絲走出王府圍牆的希望。

爲此,周王朱恭枵決意放棄大部分的田產,以一個十分低廉的價格賣給了朱慈烺用以開拓榮軍農場,進行大規模的種植園農莊生產。而周王本人則致力於招攬工匠開發技術,以此大肆開辦工坊。

有資金優勢,又有技術儲備,還在河南開封那樣一個絕不缺乏勞動力的地方,可想而知朱恭枵開辦工坊有多開心了。

周王這邊自然就是正面例子。

平定了河南以後,洛陽福王的遺留問題也擺到了朱慈烺的桌案上。比起周王,福王的下場可就要慘烈許多。

其本人生生被李自成丟進鍋裡煮熟,做成了大名鼎鼎的福祿酒,可謂是不知嚇得多少小兒哭啼。

朱慈烺打敗了李自成以後,河南洛陽也被孫傳庭早早光復。官軍一來。百姓還未安頓,後世的南明皇帝而今的福王世子朱由菘就急吼吼地過來要收找回家產。

朱慈烺正拿着幾百萬兩的斬獲進行大規模的戰後復興呢,哪裡會答應朱由菘?

再加上朱慈烺隨手一查,便讓福王朱常洵爲富不仁事蹟廣爲流傳。這個王朝末世的年代本來就有不少仇富之心,更何況還是爲富不仁作死到這幅程度的?

很快,朱由菘便灰溜溜走了,再也不提要回福王家產的事情。對這位後來的弘光皇帝朱慈烺眼見他此刻還未有什麼惡行,只是上奏將福王世系從親王貶爲郡王后也便恩養不管。

福王這個呢,算是中立偏正面的例子,但卻也足夠合理。

至於其後。魯王這樣一個不作死不會死的徹底反面例子那就更簡單了。山東的藩王都是作爲頭號土豪被清軍劫掠,其後一番調查,結果反而發現一干藩王壞事做絕,好事全無。於是朱慈烺順理成章廢除了魯王王爵,拔了山東各地藩王的特權。沒了頂層藩王的反抗,宗室子弟自然是更歡喜於沒了束縛。

爲此,南京師範學校就有不少都是宗室子弟。其中既有學生又有教師,還別說,宗室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全大明最高的一個羣體了。

爲此朱慈烺都已經特地準備了一封書信邀請周王朱恭枵前去南京師範學校教學。

只不過。朱恭枵礙於而今朱慈烺還只是太子呢,便婉拒了這一邀請,只是私底下別提朱恭枵有多興奮了。

“殿下……如何動手的?”劉允升一臉聽到了八卦的興奮。

劉侗則是一把狠狠拍了下劉允升的腦袋:“東卿人在邊疆,家書裡囑咐我好好管教你,你那一副眼見男色就興奮的模樣我也不顧了,可眼下這上頭的事情是胡亂能打聽的嗎?做生意,嘴巴要嚴,明白規矩。這麼點定性,往後的家業怎麼指望你?這一回麻城四家可是都來了,那幾家不至於在省城拆臺,可湖廣多少豪族,別的不說,永州新田駱家也是來了的!”

聞言,劉允升也不嬉皮笑臉了,很是端正起了態度。

他們湖廣麻田六家其實也算是豪族了,而且比起湖廣其他豪族而言,他們還有一層別的威望,那便是——錦衣衛世家。

劉家先祖劉夢在元末隨朱元璋起兵而官(福建漳州府)同知,賜田麻城,因家焉,洪武二十七年,劉夢之子劉從政中進士。自此,劉氏家族科甲連綿,先後有17人中舉鄉試,14人中文武進士,其中文進士11人;武進士3人。天順年間,明英宗朱祁鎮更是御賜劉家爲“荊湖鼎族”。

劉家歷代名人之中便有著名的“治行天下第一”的劉訓,有“江右有司第一”的名臣劉璲,有朝廷“考績天下第一”的兵部尚書劉天和,有錦衣衛統帥劉守有,有太子太傅劉僑,有抄傳首印“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的收藏家劉承禧。至今聞名的,便是“竟陵派”著名文學家劉侗。

也就是這位崇禎七年的進士,此刻前來武昌赴宴的劉侗。

【麻城劉家與新田駱家都爲真事。】(未完待續。)

ps:感謝~

兔真人?打賞了?100?起點幣

袁yh1234567?打賞了?100?起點幣

會稽山人007?打賞了?10?起點幣

感謝~鳳舞韻夢投了2票

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五十章:不平靜第43章:琉球秘辛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五章:皇子取名第二十三章:朝議前奏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八章:重禮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二十三章:變革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三十一章:逆轉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六章:揮斥方遒第一百三十九章:天堂有路不走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四十七章:再擴軍第一百零二章:不守反攻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八章:新儒者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七十八章:虎口拔牙千萬兩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十四章:密謀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四十六章:海外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九十七章:倭寇侵朝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二章:登基大典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二十七章:家丁紀律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十一章:解決方案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
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五十章:不平靜第43章:琉球秘辛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五章:皇子取名第二十三章:朝議前奏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八章:重禮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二十三章:變革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三十一章:逆轉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六章:揮斥方遒第一百三十九章:天堂有路不走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四十七章:再擴軍第一百零二章:不守反攻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八章:新儒者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七十八章:虎口拔牙千萬兩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十四章:密謀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四十六章:海外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九十七章:倭寇侵朝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二章:登基大典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二十七章:家丁紀律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十一章:解決方案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