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

京師鋼鐵廠內,田英琦很快就瞭解了前後始末。

而衆人,亦是將解決的期望寄託在了田英琦的身上。田英琦對於他們而言可謂是一尊來歷神秘的奇女子了。那個四處聯絡各家鍊鐵廠的人就是他。

這裡大多都是鍊鐵業的,並不知道田英琦的具體身份,只是明白京師鋼鐵廠能夠拿下原本遵化鐵冶廠的牌子,就是靠了田英琦的本事。

顯然,田英琦在官府裡頭是有關係的。

“來的是樞密院哪一位大人?”田英琦沒有着急開口,而是問向一干人。

“等一等,田夫人,這會客廳有些太鬧騰了。我看,還是換個地方吧。老李,帶幾位煤場、礦場的貴客先去用飯。”這時,一個讓屋內衆人等得心焦的人來了。

衆人看過去,赫然發現就是方以智。

“鄭安春鄭公子,詹飛宇詹公子,不管你們打算說什麼,都沒有在外人面前說道的理吧?”方以智轉過頭,看向兩人。

鄭安春與詹飛宇便是那兩個田英琦尋來的合夥人代表。兩家都是大明民間出色的鍊鐵世家,在海陽等地名聲極大,亦是家財不菲。只不過,大明的商人自古就是遭受非議,官府層面天然看不起經商,也就朱慈烺掌權後才漸漸好了一些。

饒是如此,兩家亦是十分擔憂,此刻見鐵場出了這麼大事,方以智又閉門不見,頓時着急得什麼似的,生怕家產被吞了。

鄭安春凝眉盯着方以智,想要治一治這個不把自己看在眼裡的廠長,但一想到自己帶着外人來鬧自己的鐵廠的確說不過去,忍住了。

看到了前後因果,田英琦緩聲道:“幾位礦場煤場的同仁,還請先用膳吧。至於尾款結算的問題,諸位不必擔心。京師鋼鐵廠的五十萬元貸款,是我在恆信錢莊時經辦的,京師鋼鐵廠更是恆信錢莊都信得過的優質客戶。諸位,且放寬心吧。”

一干供應商們對視一眼,倒是心中琢磨出了唯道。

更有幾個山西的煤場主低聲驚道:“這不是恆信商行的那位田夫人嗎?今日竟然也來了。”

“恆信商行的田夫人?”

“沒錯,準確的說,是此前恆信錢莊京師分行的掌櫃呢。聽說後來高升去了山西,我才見過一面。沒想到,竟然也在這裡。”

“看來有了恆信錢莊擔保,我等便可以暫且寬心一些了。說起來,肚子也有些餓了。如此,就叨擾諸位了。”

幾個供應商們紛紛堆上笑容。如果京師鋼鐵廠真的是隨時都可能倒斃,他們這些人當然不會這麼好說話,恨不得招呼手底下幾十人過來逮着什麼就搶什麼用來彌補損失。

但此刻一聽背後有恆信擔保,衆人倒是心中鬆了口氣,印象由此刷新。

幾個供應商們走了,屋內稍稍安靜了一下。

到了這時,方以智這才引着衆人進了內間,坐定後說道:“樞密院來的人我也認得,是王持庸。這一位,是個老行家。我在辛未年也就是十四年前開始準備撰寫《物理小識》時便多虧了他幫助,我所言光肥影瘦便是與他討論所得。這一回,京師鋼鐵廠煉的鐵未通過樞密院驗收沒有旁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吃拿卡要,完全就是一個質量問題。”

說完,方以智滿臉痛苦。

一聽只是單純的質量問題,田英琦也有些默然了。

如果是樞密院那裡打算藉着這一點發財,那還好辦,查辦了貪贓枉法之徒就夠了。畢竟,眼下開戰在即,若是原材料供應有問題,那就是殺頭的罪過,舉報過去一準一個拿下。

可要是問題在於京師鋼鐵廠的生產質量,那就還是得看京師鋼鐵廠自己想辦法解決。

田英琦想要說些什麼,忽然目光一瞪,一雙美眸猛地大睜,又迅速強行平靜下來。一個男子穿着一身尋常的棉袍站到她的身側,輕聲道:“一會兒,就把我當作你的隨從,讓我在鋼鐵廠裡好好看看便行了。今日,不必聲張,要是弄得雞飛狗跳的話,那可就是你的罪過了哦。”

來人赫然就是朱慈烺,他不知道何時已經進來了廠長辦公室,聽着大家的談話,饒有興趣。尤其是對於方以智,更是彷彿耳目一新。

這個方以智,也並非是個酸儒嘛。

只不過,方以智的自我批評倒是讓鄭安春炸毛了。

“方以智,你到底懂不懂鍊鐵?這可是我大明全國領先的灌鋼法!”鄭安春一臉不可置信。

另一邊,詹飛宇看了一眼孫鐵東,見孫鐵東也是一臉不以爲然發出了輕輕冷哼一聲頓時心中有了第。

“若能力不濟,坦然說出那我等還要道一個真英雄好漢子。可要是將此事推在技術上,那可就貽笑大方了!”詹飛宇也跟着道。

的確,灌鋼法可謂是一個十分劃時代的關鍵性技術,也是這幾位傲然的所在。之所以兩人沒有說什麼世界領先的話,那是兩人都十分驕傲於這是中華大地。

對於後世來說,一項技術如果是美國領先,那基本上就是全球領先,全世界領先了。

深信中華文明是世界翹楚的兩人而言,自然想也不會將海外夷人放在眼裡。

話說回來,要說灌鋼法,那就又要從鍊鐵技術說起。

生鐵煉出來了一般不能用,就需要加工。比如說,用比較硬而脆的生鐵與軟而堅韌的書貼結合起來,以此製造出質量更高的鋼。

要知道,中國人是全世界最早用鑄鐵的民族。而雜合生鐵熟鐵也是最早的。

王粲在《刀銘》上說:“灌襞已數、質象已呈。”

《七命》:“乃煉乃爍,萬闢千灌。”

綦母懷文練出宿鐵刀,其成就便可謂是劃時代的,開闢新世界的。

首先,這顯然相對於以往的鍊鋼辦法。讓簡單的鑄造鐵器變得落後。中國從青銅時代開始,就嚴重缺乏鍛造和熱處理經驗,無法像其他大文明一樣直接走表面滲碳制鋼的道路。而灌鋼法使中國人得以繞開這條艱難之路,按照後來宋朝時期的灌鋼法,鍛造鐵體鋼刃農工具是比較容易的,從南北朝開始,鍛造鐵器開始逐漸排擠鑄造鐵器。

其後,焊接技術也從此普及,兵器與鐵質農具的生產成本更低,實用化更迅速。

但是,伴隨着時代發展。眼下大明已經是十七世紀了。千年過去,曾經劃時代的發明到了現在卻已經漸漸有些不夠用了。

一千年的時光,曾經矇昧的西方卻悄然間開始後來居上,已經漸漸有了超越東方文明的跡象。

如果說朱慈烺依舊是原來的沒有穿越的那個朱慈烺,那自然是不會理解這些,縱然鐵差一些,也無關緊要。

可新的朱慈烺橫空出世,大明軍隊的要求也是迅速攀升。火器化下的軍隊對材料的工藝要求更高,這一回能接受三分之一也並非是苛責,而是實在是軍需要求的緊急,已經是不得不調低了一些要求,讓軍械工坊將材料工藝要求不慎嚴格的部分完成。

但對於那些火銃槍筒,對於大炮炮身這些的材料,那顯然是不能屈從要求的。

這些歷史鄭安春與詹飛宇顯然都不明白。

對於他們而言,老祖宗發明的東西怎麼就不行了呢?

鄭安春大概有些猜到了方以智的依仗,也就是眼前的這個女子,田英琦。顯然,說服此人,就能掌握鋼鐵廠的控制權,而不是這個不將他們幾個鍊鐵世家放在眼裡的方以智。

只不過,方以智還未回覆,不知何時方以智與田英琦中間卻坐了一個年輕的男子。

這年輕男子不由搖頭笑道:“若沒記錯,灌鋼法已經出世千年了罷。這法子,千年前的確是震撼世界,驚世之突破,百代流芳。但百代下來,子孫還是守着這點秘技,那就有些太讓人遺憾了。既然樞密院拒絕的理由不是索賄故意卡人,而是真的因爲產品的質量問題,那就應該改進技法,而非在此沉迷於過去的輝煌之中啊。”

“你又是誰?我等在這裡討論鍊鐵之法,你竟然跑出來?”鄭安春惱了。

“我麼,不過是略知一二,便忍不住插嘴罷了。”朱慈烺拱手笑道。

迎着朱慈烺的笑容,鄭安春卻覺得格外尷尬惱怒:“略知一二就敢胡言亂語?那我到要問問你: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其後所言是什麼?說的是什麼意思?”

鄭安春一語道出,卻是有些刁鑽得緊。

“如何不知?”朱慈烺想也沒想就回道:“這是宋人鍊鋼的法子。將熟鐵鍛成細條,然後盤成一團,然後把生鐵片置於熟鐵盤團之上。甚至有更好的法子,把熟鐵條捲成螺旋狀,然後把生鐵片塞入螺旋之間的空隙中。然後用泥封住爐竈。至於你們,那應該就是封住鐵團本身,隨後開始燃燒加溫,直到溫度極高,生鐵熔化。由於泥封,生鐵不會因氧化脫碳,而是變成鐵水流入熟鐵之間,至此,冷卻取出鐵團鍛打,就宣告煉製成功。”

“怎麼樣,我說的可對?”朱慈烺輕笑着道。

一旁,方以智不由鼓掌了起來。

這個打臉有點狠啊。

鄭安春也是楞了一下,他沒想到這莫名其妙跳出來的一個新人這麼有料。

還未等鄭安春開口,方以智不由補刀一記:“沒錯,這是宋人沈括所言。沒想到這一位兄臺如此好記性,更是有此妙法。而且……還能道破鋼鐵廠的秘技。”

這時,一旁的詹飛宇出面道:“既然這位兄臺知曉,又爲何還說是我等的鍊鐵法子不對?這可是多少鍊鐵大家的不傳之秘啊!”

“所謂不傳之秘,說穿了卻是簡單得很。”朱慈烺又道:“而且,也說明了取巧非是智者所爲啊。這一法子看似精妙,卻有兩個問題。一者,鐵水本身,不是好的滲碳劑。除了中國的灌鋼和西夷曾短暫嘗試的彌散法之外,再也沒有人用這一法子了。鐵水是一種粘稠的液體,這種特性使碳分和其它雜質較多的留在它內部,但灌鋼時鐵團已經被泥封起來了,氧化現象較少,雜質也就較少擴散出去。”

田英琦有點暈乎了,但眼睛裡也不由冒起了星星眼。

另一邊,方以智卻是迅速拿起了一本小本子,記起了這一個個陌生的名詞。

“簡單來說,鐵水熔化滲入熟鐵,使它滲碳,就好像把白糖灑在白飯上面,然後放入鍋裡蒸,指望它從內到外變得一樣甜那麼困難。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碳分滲入熟鐵較淺部位,而冷卻後的鐵水,成爲鋼中的高碳部分。也就是說,灌鋼的特點就是含碳量不均勻。至於另外一點,那恐怕說起來就有些複雜……當然,說透了也就有些簡單。”朱慈烺頓了一頓,思考了一下措辭。

這下子,大家都更加好奇了。

就是鄭安春此刻也被鎮住了。

他想要反駁,但朱慈烺說出來的那一個個名詞很多卻是他似懂非懂的。這種似懂非懂的狀態不是讓他很想職責朱慈烺瞎編,可作爲世代鍊鐵的技術人,他只是微微一揣摩,便不由要驚歎這些字句裡藏着的意味精妙。

如此一來,他也不敢貿然反駁,生怕再被打臉了。

這時候,朱慈烺已經想好了措辭,只聽他道:“就如同,這世界上爲何所有人都是站在地上,不會飛出去呢?爲何,蘋果從樹上會掉落下來呢?這一切,便存在着一種力量。這是來自大地的重力。故而,我方纔所言的就是這重力的問題。鐵水熔化後會向下流,冷卻後造成鋼坯下部含碳量較高而上部含碳量較低——仍是含碳量不均勻。”

說到這裡,鄭安春與詹飛宇都是不再打算反對了。就技術問題上而言,這一位的確是真的行家。

他們齊齊將目光轉向了另外一邊的孫鐵東。這一位,可是整個京師鋼鐵廠的技術大拿了。

孫鐵東不知何時再也沒有假寐了,他目光炯炯地聽着,身邊更有一個書童不斷地急着剛剛朱慈烺所說過的話。(未完待續。)

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五十七章:王牌抵達第四十八章:漢城漢話第一百七十四章:曹門大營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四章:光明與黑暗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一章:西安裡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十一章:天家無私情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四十五章: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十三章:暴富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三十六章:隻手扭轉戰局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三十五章:入國子監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八章:虛實不清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一百零九章:又來李自成第六十八章:論戰到來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七章:大鬧朝鮮第一百一十八章:將帥之心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六十六章:拼命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八章:還有一事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
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五十七章:王牌抵達第四十八章:漢城漢話第一百七十四章:曹門大營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四章:光明與黑暗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一章:西安裡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十一章:天家無私情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四十五章: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十三章:暴富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三十六章:隻手扭轉戰局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三十五章:入國子監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八章:虛實不清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一百零九章:又來李自成第六十八章:論戰到來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七章:大鬧朝鮮第一百一十八章:將帥之心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六十六章:拼命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八章:還有一事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