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生出成年人的果一,原文中並未說她的身份,只說她來自東海之外,甘水之間。生出成年人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山海經》上還有個生出十個太陽的女人,這都不新鮮。關鍵是不死之民,在漢代繪製的《山海經》地圖上很難找,咱們就不細說了地圖了,重點說那黑不死之民。
‘不死民在其東,其爲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
這句話最先出現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上一句是‘交脛國在其東,其爲大交脛,一曰在穿匈東’。兩句連起來是說兩個地方的方位,不死民在交脛國東邊,但是大交脛和不死民都在穿匈國東,可見穿匈國應該是較大的國度。
全篇《海外南經》上的國度都用‘在其東’來表述,讓人不禁產生一種錯覺,所有《山海經》上的國度都是排成一線。其實不然,要說遠古先民的生活環境和今天大不一樣,全是山林野地不說,而且山林當中的樹木花草,也不是今天我們眼中的樹木花草,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寥寥無幾的雲杉,遠古時代,漫山遍野都是巨株裸子植物,百十米高的參天大樹隨處可見。
而且遠古人的方向感可能也存在問題,中華先祖黃帝戰蚩尤,指南車的故事不用我多講,久經沙場的戰士們還需要指南車!那可不是因爲蚩尤會魔法,揭起漫天風沙,更多的可能是天有十日,十個太陽那時候還在,想象一下天上十個太陽,在一個巨大的手術室燈光下作戰,四周全是參天大樹,而且天上還有沙塵暴……
“行了,別扯了”張春來道:“你就說黑不死之民”。
對張春來的不耐煩,我是無可奈何,只能用略帶嘰歪的語氣說:“等着,說什麼事之前不要先構架故事的背景情況嗎!”。
《山海經》的夏朝原文找不到,只有漢代按照先秦時期的遺本抄錄,這一點不用質疑,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版本,不管是竹簡還是絲帛,很多文字當中都有大量的方塊空格。從《山海經》上那麼多的空格之處,誰能給我解釋一下,是漢代人還有沒發明的字!還是有看不懂的字!留出空格是什麼意思?留待日後還有新發現嗎?
“全都不是,那種事就和今天的小孩子學新字一樣,照葫蘆畫瓢還不會嗎!只要有筆畫,只要還能看清原來的字體,照着描下來總可以的吧!之所以用空格,就是原本的載體上,有很多字,根本就看不清”我道。
“或者是說,《山海經》原本殘破不堪”光頭彪子說道。
呀哈!想不到肖金彪的思維很敏銳嘛!這也是我要說還沒說出口的話,相傳,《山海經》找到的時候原本就是破破爛爛,而且還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竹簡書籍等等,可以拿在手裡的讀物。
我和彪子兩個人擊掌慶賀,這也算是一種小小的默契。
“曉東不在,說了沒意思,要不然我再送你們一記猛料”我道。
在文字發明前,人們只有一種記事方法。就是在一條繩子上打結。上古時期的中國無文字,結繩以記事。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是寫在《易.繫辭下》上的原文。這書又是從《周易》泛生出來的,《周易》什麼年代!不用我多說了吧!西周早期的書籍,記敘文字發明之前的事情,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至於戰國時期的出土實物‘尺牘’,那種長一尺一寸的竹片或者木片,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有實物出土的我信。
必須拿出古人用來記事的繩結,否則說死我也不相信。
商朝早期甲骨文。這個實物更多了,我們不必強調真實性。商之前的夏朝,根據我國的遺蹟考古,城池與遺物古陶片等等信息測定結果來看,比商更早的朝代是有,究竟是不是夏朝,還沒有文字表述的東西發現。
沒有能證明夏朝存在的實物,怎麼就能說《山海經》成書於夏朝?原本是什麼載體?
“快說黑不死之民”張春來催促,我趕忙叫他別急,馬上就到。
商青銅器的發展,文字載體不僅僅在甲骨文上,很多商代饕餮紋青銅器上,都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單是盛物用的容器或者煮制食物的大鍋,同時也是宗廟中的禮器。‘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有人認爲這是一種說法,事實上,這是一種儀式。誰能得到天下民心的擁護,誰就擁有記錄先人功德的大鼎,這裡的鼎應該是指大禹九鼎。
至於大鼎上記錄的文字內容,先人功德與事蹟,你們就想象吧!裡面的猛料超級多。
所以我說,漢代能有《山海經》,完全是有實物依據的。他們一定是搞到了商周或者更早的大鼎實物,上面有遠古先民的神話傳說。那麼長的時間跨度,也只有流傳下來有文字的大鼎,才能讓漢代的人找到商周之前,還有一千多年的大一統朝代。
沒有明確的字留下來,‘釜山合符’怎麼知道?
“所以包括《山海經》的書名,都證明不了有夏朝,連三個字的書名都有可能是漢代人起的”我道:“現在咱們來繼續說黑不死之民”。
漢代的人根據商周大鼎上內容,理解整理出來的書,當然也給出了翻錄之人的見解。
‘交脛國在其東,其爲大交脛,一曰在穿匈東。
不死民在其東,其爲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
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這些是前後三段話,只有在其東用來記敘位置,我們只能知道四個國度的基本方位,國土大小等等信息一概不知。《山海經》中所有的國度,今天只能找到一個,唯一的一個確定了的,中山國。
“行啦!快說吧!你故事之前的架構太多了”張春來急不可耐的說道。
“哈哈哈哈”我大笑着說:“這不給你們一個明確的消息了嗎!中山國,只要有一個準確座標,其它三百多個國度我們都有可能找到,只是時間問題”。
國度在哪就不管了,等一下再說,主要分析黑不死之民,文字中關於他們的特徵記錄只有三條:黑、壽、不死。
先來分析不死和壽。
不死在字面上理解就已經很恐怖,生老病死天命循環,人怎麼會不死!沒有了死,不死民在所有國度中豈不是最強大的,人口衆多是必然的,人口也是大國指標不是嗎!如此理解似乎不死和壽字又有衝突,人已然都不死了,何必再強調一個壽!不可能是指健康不生病!那麼這個孤零零的壽字,又作何解釋?是不是這個字還有我們不瞭解的含義?
再來看黑。
其爲人黑色,壽,不死。
打亂順序解釋起來,比較合理的是,那裡的人渾身烏黑,不老不死,這都沒問題,唯獨這個壽,怎麼樣理解都不對。後來有人用壽終正寢,沒有生命體徵來嘗試理解一下,結果還算通順。人們全身黑色,沒有活人的生命特徵,卻是不死。
“黑皮”邵軍道。
“哈哈哈哈”忍不住笑出聲來:“那是我騙丁曉東的東西,不過呢!基本上意思和黑皮差不多,不是黑毛僵也八九不離十了”。
有關黑不死之民的記錄並沒有到此爲止,有這樣一羣人存在,而且還是一個較大的國度,穿匈國東。那個時代又是各路大神都在,黃帝和蚩尤,蚩尤的盟友是夸父,夸父追日我們都知道吧!夸父的父親是神,咱們不多講,單說夸父他可是在《山海經》上死了兩次的神族,第一次是渴死,第二次被黃帝派遣應龍給殺掉,並吃下屍體。
那麼多大神都在,怎麼可能容許一個全是黑色不死怪物的國度存在!於是,後面的《山海經.大荒西經》又記錄了這樣一句‘黃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餌、湔汗、刺治而人得以盡年。’。
“‘如實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這句話不用我多做解釋了吧!那六個人都是美少女”我道:“巫彭是首領,而且是不老童顏的那種。桐君是藥師,其人本是炎帝座下,後來爲黃帝效力。需要這兩位大神出手解決,我們再來想一下黑不死之民,究竟是什麼怪物”。
盄餌、湔汗、刺治。
學過傳統中醫的都知道,這不就是中醫的治療方法嗎?那之前的解釋和記錄又都不對了,既然中醫可以解決,爲何人黑色,壽,不死,只是一場病嗎?
“黑死病”邵軍道。
“哈哈哈哈”。
“切!”張春來道:“黑死病人能死,這不是說人不死嗎!”
“哎呀我去!你們哈,沒一個正常的”我道:“桐君一個人就能解決的事,幹嘛還要讓巫彭也去,那是個不老童顏的女巫,是前面說的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美少女六人組之首,渾身通天徹地的本領”。
光頭彪子說道:“你是不是想說,那本不是尋常之事,卻被記錄得很尋常”。
“對嘍!”我大呼出聲來:“重點在不死上,咱們先理順《山海經》出現的所有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