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

潘夢園的歸來給予南京城的百姓們帶來的振奮更甚於大明軍隊又在哪裡打了勝仗,如今的大明已如日中天,基本所有大明人都已確信,滿清徹底滅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至於勝仗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每個月都有捷報的消息傳來,只不過這仗有大有小而已。

換句話來講,大明打勝仗不是新聞,打了敗仗纔是希奇,尤其是作爲首都的南京來講,更是如此。再者,勝仗雖然鼓舞人心,可畢竟離着南京太遠了些,而這支遠航艦隊的歸來卻是實實在在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尤其是那些從船上卸下來的,來自於遙遠美洲的產物,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就連那些同船來到大明的印地安人,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註明和好奇。

“我瞧着這些印地安人和我們大明沒什麼區別呀,你瞧,那姑娘穿着打扮看起來就和大明的姑娘一模一樣。”一箇中年人踮着腳尖張望了半天,當他好不容易瞧清楚幾個從船上剛剛登岸的印地安少女,話語中居然有些失望。

其實,如今的南京城,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就如歷史上大唐的長安一般,匯聚着全世界各式不同的來客。

隨着大明的開放,外來者在大明的數量不斷上升,有人做過統計,僅僅是南京城裡,西方各國的來客就有二三千人,如果再加上來自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朝鮮、琉球等等外,這些數量就更多了。

這還只是南京城,要知道上海那邊的數量更多,如果再加上寧波、福州、香港、廣州等各大城市,在大明的外國人甚至過萬。

相比白皮膚,有着五顏六色的眼睛和頭髮的西方人,或者黑的如同煤炭的崑崙奴之類,印地安人無論從膚色還是長相都和大明人沒多少區別。畢竟,從人種來講,印地安人同樣屬於黃種人,既然是黃種人,那麼當然不會有多少差別。

“你這話說的希奇。”一個年輕人在一旁忍不住笑道:“印地安人又不是歐羅巴人,當然和他們不一樣,再說了,之前的報紙你沒看過吧?報紙上早就介紹過印地安人了。”

“報紙?”那中年人頓時臉露尷尬,別瞧他穿着似乎不錯,看起來像個員外似的,可實際上他發家也只不過就是僅僅這幾年。在之前,這中年人還是土裡刨食,有一頓沒一頓的農莊家漢,遇到災年的時候說不定就連地主家的租子都不夠交的。

大明在南京復國後,隨着朱怡成大力發展商業,南京城日益繁華起來。這中年人機緣巧合學着人做了些買賣,誰想到這一做買賣居然賺到了錢。之後,他又發現自己還有些商業頭腦,索性退了田專心致志做起買賣來,這幾年雖然沒有成爲富商,可也攢下了不少家地,從一個泥腿子搖身一變成了個“中產階級”。

雖然創下了一番家業,但這中年人卻從來沒有讀過書,做買賣也往往靠的是他的小聰明小機靈,至於報紙這玩意他聽說過卻沒讀過。沒辦法呀,不認字的人看什麼報紙呢?再說每日裡到處奔波忙着小買賣,哪裡有時間去關心這個?

不過尷尬歸尷尬,中年人還是耐心向年輕人請教。不懂就問唄,這有什麼丟臉的,當初硬着頭皮做買賣也是如此,要不怎麼會有今天?

年輕人好爲人師,當即就侃侃而談起來。他告訴中年人,這所謂的印地安人來歷可不簡單,這要說起來還得講到封神演義了。

“封神演義?你不會是說這印地安人是當年那路神仙的後人吧?這牛也吹的太大了。”一個壯漢在一旁忍不住笑道,這封神演義他可是聽過,裡面各路神仙比比皆是,說的不就是當年商亡周興的故事麼?這怎麼能和印地安人扯上關係?

“無知!”年輕人冷哼一聲,當即就道:“這封神演義說的什麼?就是商亡周興,商又叫什麼?盤庚遷殷,又稱殷商!商末時,武王伐商,這纔有周朝八百年之天下,但你們別忘了,這周朝建立後,那些商人去了哪裡?”

“商人?商人不就成了周人了麼?這朝廷不都如此?一代更替一代,還能去得哪裡?”另一人好奇地問道。

“哈哈哈!”年輕人大笑幾聲,搖頭道:“這商人雖說有些人成了周人,這話固然不錯,但也有不少人心懷故朝,如果讀過書的就能知道,史記中就有過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這說的就是伯夷、叔齊的故事,足以可見那些商人的風骨。”

“這位小哥,你說的和這印地安人又有什麼關係?”聽得年輕人這番講述,在他身邊倒是聚集了不少人,當聽到這時有人忍不住又問道。

“莫急莫急,我不馬上就要講到了嘛。”年輕人見這麼多人聽他說事,心裡不免得有些得意,笑呵呵地繼續道:“前面說了伯夷、叔齊的故事,接下來就要說到其他商人了,那些不甘心被周朝統治的商人就向北走,有些在今日朝鮮留了下來,算是朝鮮人的祖宗,還有些人繼續向北,然後在冰天雪地中渡過大海,這纔來到了一片新的世界,而這新世界就是我大明艦隊所去的新大陸……。”

頓了頓,年輕又道:“到了新大陸,這些商人發現這是片富饒而又沒有任何威脅的地方,所以他們在那邊居住了下來,經歷千年,花開繁枝,成了當地的居民。雖然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他們的口音和語言已同神州不同,但是他們依舊記得自己是從殷地來的商人,所以自稱爲印地安人,也就是從殷地而來在這片土地上安家的人。”

“我明白了!原來如此!”中年人頓時恍然大悟,而在場的其他也反應了過來,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原來印地安人就是當年遠走他鄉的商朝人後裔,如此說,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炎黃子孫,怪不得樣貌如此同大明人類似呢。

隨着這個解釋,再加上之前大明對於這故事的宣傳,很快許多大明人都搞明白了這些印地安人只不過是離家久遠的“親戚”。正因爲如此,也使得大明人對印地安人有了一種親切感,同時對遙遠的美洲更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嚮往。

這些,都是朱怡成樂於見到的結果,也是他需要看到的。這樣,既可以把兩個民族用這種方式聯繫起來,同樣也可以讓印地安人更好的融入漢文化之內。

再加上宣傳的深入,更可以使得美洲的印地安人對大明有親近感和認同感,更便於大明在美洲開展統治和擴張。此外,也可以使得大明百姓興起移民新大陸的想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當然了,印地安人的來歷究竟如何,是不是真的是商朝的人遠走?這是一個迷團,但無論如何,印地安人屬於黃種人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第二章 反賊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是好官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決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會師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十一章 合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二百六十九章 歷史提前第九百一十八章 範家大少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無總督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十五章 定君臣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故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鮮花和血淚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俄羅斯公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巴拉第一千九十八章 喬治的自救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節奏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第五百一十章 一團亂麻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東行震撼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五十二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四十四章 老子的隊伍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恩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一百零三章 變化第五百章 印地安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六百五十五章 知府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五百九十一章 衝鋒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探第八百二十九章 吾之不如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七章 勝利的信念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第九百一十五章 任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三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再次西進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琪琪格
第二章 反賊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是好官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決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會師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十一章 合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二百六十九章 歷史提前第九百一十八章 範家大少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無總督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十五章 定君臣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故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鮮花和血淚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俄羅斯公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巴拉第一千九十八章 喬治的自救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節奏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第五百一十章 一團亂麻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東行震撼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五十二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四十四章 老子的隊伍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恩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一百零三章 變化第五百章 印地安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六百五十五章 知府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五百九十一章 衝鋒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探第八百二十九章 吾之不如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七章 勝利的信念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第九百一十五章 任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三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再次西進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琪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