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

貴州一團亂麻,高進、趙弘燦、貝和諾三股勢力錯綜複雜,這倒使得明軍壓力大減。

確定打通南北策略後,明軍雖調集兵力進入河南,同時又在揚州另開戰場,再加上直隸的明軍已牢牢控制住佔領區,但要短時間達到目的並非那麼容易。

清廷很清楚,一旦被明軍打通南北,不僅南北明軍可連成一片,同樣等於使得清軍東西被切割成了兩塊,首尾不相顧。

這種局面是清軍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見的,一旦這種情況形成,那麼清軍的力量就被徹底分割,從而在整個中原戰場上失去了僅存的戰略空間。

而現在,貴州之變使得明軍能繼續從南方抽調力量,用於北方,這對於大明來講是件好事,可對於清廷來講是件最糟糕不過的事。

當接到十三阿哥在直隸大敗的消息後,一向待人如浴春風的八阿哥氣得當場砸了鎮紙,當初他明明下旨要求十三阿哥嚴守直隸不得輕舉妄動,同時讓他和十四阿哥那邊保持緊密合作,以防明軍南下。

可偏偏這十三阿哥自認爲聰明,同時又對十四阿哥心懷不滿,不顧十四阿哥提出的兩軍合併請求,反而一頭扎進了明軍設下的埋伏圈。

門頭溝一戰,清軍在直隸的精銳被一掃而空,就連十三阿哥也都生死不明。從而導致原本固若金湯的直隸防線瞬間崩潰,使得明軍輕而易舉的就佔了直隸大片土地,其前鋒甚至已避進黃河一線。

如果不是明軍兵力不足,再加上隆科多火速北上,穩住河南陣線的話,恐怕現在明軍早就打通南北了。眼下的局勢令八阿哥心急如焚,但一時間卻沒有太好的辦法,他只能下旨讓隆科多無論如何不能讓明軍打通南北,同時讓十三阿哥和江北嶽鍾琪在穩固山東和江北一線的情況下同隆科多聯合作戰,以抗明軍。

與此同時,清廷繼續抓緊訓練部隊,在西北各省和四川等地,清廷一口氣補充了七個鎮的新兵,這七個鎮的番號繼續沿用直隸、湖北、湖南甚至江西幾省已被消滅的清軍,但同之前的綠營相比,這些新練的兵馬戰鬥力遠遠不如原來的部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練兵不是那麼容易,何況招兵買馬需要錢糧。如今的清廷已是內憂外患,財政已快到了破產的邊緣,如果不是依靠各種手段支持着,八阿哥根本就拿不出這些錢來。

更重要的是,相比明軍,清軍的裝備已經落伍了,明軍這些年部隊中所擁有的火器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天津衛和北京城一戰成名的新軍,更讓天下人看到了火器在戰場上的決定因素。

爲此,八阿哥在初到西安之時就加大對火器研製的投入,而且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大阿哥。而現在,清軍雖然有幾部所裝備的火器比原來多,戰鬥力也隨之上升,可惜的是清軍的火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比上明軍。

對於這情況,八阿哥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在技術上大明已遠遠超過了清廷,而清廷一向鼓吹所謂的騎射,使得火器的運用無法得到推廣,從而也導致了清廷在不重視火器發展的情況下吃到了一顆苦果。

原本,八阿哥還打着從大明那邊搞來技術和火器實物的算盤,只可惜最終沒能成功。面對現在的情況,八阿哥愁得頭髮一把一把地掉,再加上戰局的不利,更讓八阿哥心中焦慮不安。

“八哥!八哥!”這一日,八阿哥正批閱着奏章,堆得滿一桌子的奏章看得他越瞧火越大,裡面好事沒幾件,壞事一大堆,八阿哥恨不能把這些破東西全部一把火給燒了,落個眼不見爲淨。可惜,作爲監國太子,大清實際的主人,他又不能這麼做。

一陣呼聲由遠而進,聽聲音這是九阿哥。八阿哥不由得擡起頭來,正納悶這平日九阿哥穩重的很,而今天怎麼風風火火?如果是十阿哥倒不奇怪,可偏偏是他。

一轉眼,只見九阿哥如一陣風似的進了屋,一見到八阿哥就上前打着馬蹄袖請安,滿臉都是喜色。

“八哥,大喜!大喜啊!”

“大喜?”八阿哥一愣,難道是山東和江北打了勝仗?還是在河南的隆科多把明軍給打回去了?

“是山東還是江北?或是河南來了消息?”八阿哥頓時急問道。

可誰想九阿哥當即一愣,緊接着聽道:“八哥,不是山東也不是江北,更不是河南那邊,是山西傳來好消息了。”

“山西?山西那邊有什麼好消息?”八阿哥疑惑不解,這山西如今牢牢守着門戶,雖然進攻不足但自保沒有問題,而且八阿哥在山西的兵力都是清軍的精銳,要知道一旦山西丟了,對於西狩的清廷意味着什麼可想而知。

所以,這些日子山西並沒有和明軍有任何交戰,而且明軍也暫時顧不上山西那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的好消息?

“是山西範家!”九阿哥見八阿哥沒反應過來,當即提醒道。

“範家?範毓馪?”八阿哥腦海一閃,馬上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了,當即追問道:“怎麼?範毓馪已同羅剎人聯繫上了?快快快!你快說究竟是什麼好消息。”

九阿哥頓時笑了起來,點頭道:“八哥您猜的一點都沒錯,範毓馪的確和羅剎人聯繫上了,羅剎人不僅同意售賣火器給我大清,而且還主動提出可派三千火槍兵幫我大清助戰!”

“什麼!”八阿哥頓時一驚,同時又是狂喜。

羅剎國的火器精銳無比,如果能售賣給大清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如果能從羅剎國得到大量火器,把清軍給武裝起來,那對於現在的戰局來說幾乎是雪中送炭。一直以來,清軍並不是不能打,而是軍械不如人。

在最初的時候,清軍對於這些反賊是穩穩佔了上風的,只不過當初康熙判斷錯誤,並沒有把在寧波的朱怡成當成心腹之患,而是集中力量對付袁奇等部。但康熙萬萬沒有想到,這是在清廷把朱怡成暫時放到一邊,認爲這只不過是一股小小的流寇的時候,卻同時種下了讓所有人悔恨不已的種子。

就算在之後,朱怡成剛在南京監國的那會兒,清軍依舊和明軍打得旗鼓相當,要說真正明軍佔上風的還是明軍開始由福建南下廣東那時,到這時候,明軍已經成了氣候,無論是部隊訓練有素還是火器的配置,甚至包括水師的力量,從而使得明軍戰鬥力開始超過了清軍。

廣東一戰後,明軍更是勢大,相比之下清軍反而開始走了下坡路。這些,雖然有着康熙的戰略判斷失誤,同樣也有着他用人不當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明軍從戰爭手段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其實這麼說也不是完全正確,其實在元末的時候,朱元璋起義,之所以能推翻大元建立大明,其實依靠的就是火器部隊。那些橫掃天下,銳不可當的蒙古騎兵在明軍的花樣百出的火器打擊下最終丟掉了天下,從而使得天下成了大明的天下。

不過,後來太平日子過久了,明軍雖然依舊裝備大量火器,可惜的是那時候的明軍從骨子裡到外面全都爛掉了。好的武器是需要合適的人去使用的,如果使用的人不當,這火器恐怕連燒火棍都不如。

這也是後來清廷能夠入關,從而奪取天下的原因。可就算如此,當初的後金在明軍火器中同樣吃了許多大虧,就連努爾哈赤也因爲被火炮導致的受傷而過早離世,如不是皇太極英明,哪裡會有後來的大清存在?

八阿哥早早看到了這點,只可惜他不是康熙,那時候的他連太子都不是,所謂人言輕微,根本就做不了數。

後來,他當了太子後,在康熙的同意下讓管理工部的四阿哥想辦法儘快發展火器,可最後也是不了了事,四阿哥除了勉強鑄造出幾門大炮來,其他的根本就沒什麼成果,等到現在,雖說大阿哥也明白火器的重要性,清廷耗費了無數錢財和人力在火器研製上,不過這哪裡是短時間能追得上的?

現在好了,羅剎國肯賣火器給大清,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有了羅剎國的火器,這幾乎讓清軍的戰鬥力上升一大截,也許暫時比不上明軍新軍的強悍,但只要有對方一半的戰力也就足夠了。

此外,九阿哥還說羅剎國肯派兵援助大清,願意出三千火槍兵,這一下子更讓八阿哥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三千火槍兵,從數量來看並不多,但要知道這可不是普通三千神機營,更不是三千八旗和綠營。

羅剎國的火槍兵厲害,八阿哥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想當年雅克薩一戰,羅剎國僅不到九百人就同幾萬精銳清軍抗衡,這一仗前前後後打了足足四年時間,最終簽訂協議雖然說是大清得勝,可實際上被割走的土地是明明白白的,從來不肯吃虧的康熙最終認下了這件事,如何不能證明當初究竟是怎麼回事?

第九百七十六章 過早出馬的正主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答應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幸災樂禍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九十五章 絕境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九百七十七章 國王的重臣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拆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八百四十九章 都是垃圾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追責?第九百五十三章 黑臉第六百二十九章 罵將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六百二十章 出賣利益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二十五章 李娟兒第七百八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九百三十四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室之謀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講述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仇得報第一百三十章 槓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利益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琪琪格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潰敗第八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文明的一大步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六百二十九章 罵將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飛灰第一千九十七章 外交和人口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九百零三章 節點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亭閣召見(求票!)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是好官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拉清單第八十三章 決定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震山敲虎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九百九十八章 同意洽談
第九百七十六章 過早出馬的正主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答應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幸災樂禍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九十五章 絕境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九百七十七章 國王的重臣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拆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八百四十九章 都是垃圾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追責?第九百五十三章 黑臉第六百二十九章 罵將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六百二十章 出賣利益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二十五章 李娟兒第七百八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九百三十四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室之謀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講述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仇得報第一百三十章 槓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利益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琪琪格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潰敗第八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文明的一大步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六百二十九章 罵將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飛灰第一千九十七章 外交和人口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九百零三章 節點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亭閣召見(求票!)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是好官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拉清單第八十三章 決定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震山敲虎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九百九十八章 同意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