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決戰開始

七月,代北大軍在武烈侯的指揮下,向蒼頭河一線的匈奴人發動了攻擊。

匈奴人在善無城、殺虎口和白道阪等城池要隘堅守。攻堅是匈奴人的短處,守城同樣是匈奴人的短處,代北軍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這一仗自然是打得虎虎生風。

與此同時,司馬尚帶着樓煩、林胡和上谷三胡等諸種部落,出無窮之‘門’,風馳電掣,直殺九十九泉,從側翼攻擊雲中。

這一招擊中了匈奴人的要害。

大單于頭曼和左賢王正帶着匈奴主力在閃電河、饒樂水一線與東胡人作戰,雲中只有匈奴人的左谷蠡王帶着所屬部落堅守,雖然他們對中土人的反擊有所準備,但面對中土人的兩路夾擊,匈奴人還是難以招架。

左谷蠡王一邊派人向河南右方諸王求援,一邊斷然下令,棄守蒼頭河、金河山一線,把軍隊全部集中到大黑河一帶,利用廣袤的大草原與中土人作戰。只要到了草原,匈奴人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足以抵禦甚至擊敗中土人。

匈奴人退走蒼頭河,公子將閭、辛勝率軍奪回善無城,迅速佔據了白道阪和殺虎口。與此同時,‘蒙’恬也北上岱海,攻佔了金河山東南麓大片草場,其前鋒軍與司馬尚的騎軍會合於九十九泉。

武烈侯得知大軍奪回了蒼頭河防線,果斷下令停止攻擊。

現今代北軍不具備遠征能力,公子將閭、‘蒙’恬和司馬尚三路大軍距離平城都有三四百里之遙,如果再殺到大黑河,那距離平城就有七八百里了,不但糧草輜重運輸困難,糧道也隨時會被匈奴人截斷,一旦三路大軍裡的任何一路因爲孤軍深入而陷入匈奴人的包圍,想救都救不了。

公子將閭和辛勝遵從命令,以重兵鎮戍白道阪和殺虎口,並組織人力開始修繕和加固要隘。

‘蒙’恬屯兵於岱海,在岱海和平城之間選擇險要之處修築堡壘。

司馬尚和司馬斷則率軍退守於雁‘門’山和野狐嶺一線,在修水東西兩岸的廣袤草場上安營紮寨,一邊保護諸種部落放牧,一邊‘操’練人馬。

匈奴人看到中土軍隊停止了攻擊,並沒有氣勢洶洶地殺向大黑河,以爲中土人膽怯,頓時氣焰高漲,於是在左谷蠡王的指揮下,展開了反攻。

匈奴人知道蒼頭河防線易守難攻,轉而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岱海,打算突破中土人的防禦,只殺平城。

司馬尚、‘蒙’恬兩軍聯手,步騎大軍依託堡寨,再加上平城方向源源不斷送來的糧草武器,再一次把匈奴人拖進了攻堅戰,不斷地消耗匈奴人的兵力。匈奴人馬上醒悟過來,撤軍而走。

雙方就此陷入僵持。代北軍暫時沒有能力勞師遠征,只能築壘堅守,穩固目前的防線,穩定北方戰局,反之,匈奴人連續“碰壁”之後,也不敢再深入代北腹地了,那對匈奴人來說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純粹是損兵折將、自取敗亡之舉。

至九月,代北戰場上的廝殺徹底停止,雙方以金河山爲界,形成對峙。

這時從燕北、遼東傳來消息,匈奴人和東胡人依舊在饒樂水兩岸廝殺,燕國軍隊和東胡人也在遼水長城一線反覆‘交’戰,短期內,燕山防線不會受到敵人的攻擊,燕南形勢漸趨穩定。楊端和遵從武烈侯的命令,組織人力在漁陽的古北口要隘,在遼西的令支城、渝水要隘修築和加固堡壘,確保燕南之地的安全。

北方戰場在武烈侯和將士們的努力下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尤其墾荒屯田漸‘露’成效更是讓咸陽鬆了一口氣,由此對中原決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十月,公子扶蘇指揮水陸大軍出雲夢,向楚國夏口展開攻擊,就此拉開了中原決戰的序幕。

大秦爲中原決戰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齊楚韓魏四國也是齊心協力,全力備戰。

齊國太子安、楚國上柱國項燕、魏王咎、韓王越數次會面商談決戰事宜,最終四國合縱,以齊王建爲合縱長,楚上柱國項燕爲副,並由項燕全權負責指揮決戰。

項燕對戰局的判斷是秦國的主攻方向必定爲楚國。齊楚相比,楚國弱,秦國當然要先打楚國。秦國攻打楚國的策略肯定是兩路夾攻,從中原和兩個方向夾擊壽‘春’,所以楚國早在年初就全國動員,以江東、九江兩地的軍隊加上楚國水師全部力量投入東南戰場,死守九江郡。

楚國的九江郡橫跨大江南北兩岸,包括現在的江西和安徽西南部,所以九江郡不但是江東的屏障,也是兩淮的屏障,只要守住九江郡,則楚國無憂。上一次楚國在東南戰場上吃了虧,不過事出有因,不是因爲戰略上的錯誤,而是因爲政局動‘蕩’,無暇顧及。這一次壽‘春’吸取了教訓,把整個大江南部的軍隊和水師力量全部投到了九江戰場,以一半的楚國國力戍守九江郡,以確保自己後方的安全。

楚國的兩淮軍隊是楚軍主力,項燕把兩淮軍隊全部投到了中原戰場,打算以陳、項兩城爲陷阱,把秦國的中原主力全部吸引到陳項戰場,繼而給齊魏軍隊贏得從側翼攻擊中原的機會。

項燕親自坐鎮陳,統率楚韓聯軍指揮全局。齊太子安和魏王咎坐鎮薛郡魯城,指揮齊魏聯軍攻打中原。大司馬昭公坐鎮九江戰場,戍守楚國大後方。

楚國五大貴族,景、昭、屈、項、莊,加上熊氏宗室,就是六大貴族。這六大貴族在李太后主政時期分爲三派,以景、項爲首的貴族是合縱抗秦的‘激’進派,以熊、昭爲首的貴族是連橫秦國的保守派,以夏、莊爲首的貴族是中立的騎牆派。在公子負芻擊敗李太后和李氏外戚力量順利篡位的政變過程中,六大貴族聯手了,但在接下來由“景、項”兩大貴族發動的以控制朝政爲目的的政變中,以陽文君熊嶽爲首的保守派力量遭到血洗,其原因則是六大貴族分裂了。

陽文君熊嶽的保守勢力非常龐大,“景、項”發動的政變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說服了昭氏,贏得了昭氏的支持,而昭氏背棄熊氏,則是以陽文君熊嶽爲首的保守勢力突然覆滅的重要原因。

昭氏審時度勢,在王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以昭氏利益至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新一輪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昭公繼續出任楚國的大司馬,昭邵出任楚國最富裕的江東郡郡守,就是一個明證。

此次決戰,昭氏坐鎮九江戰場,項氏坐鎮淮北戰場,屈氏、景氏和莊氏坐鎮中樞,就清晰得表明了楚國新的權力架構的組成,由此證明楚國的六大貴族再一次聯手。

昭公到了九江後,馬上把主戰場放在了彭蠡澤。彭蠡澤就是現在的鄱陽湖。當時的彭蠡澤範圍非常大,囊括大江兩岸的湖泊,在湖泊的四周有很多城池,其中就包括九江郡首府番陽,江南重鎮尋陽,江北重真餘干,沿江重鎮柴桑和彭澤。

依託彭蠡澤四周的城池構築江南江北兩道防線,依靠龐大水師進行支援,二十多萬楚軍將士完全可以守住九江郡,把秦軍阻擋在彭蠡澤寸步難進。

秦軍在東南戰場上還是採用兩路攻擊之策。

公子騰和蓋聶率軍從陸路‘挺’進,直殺彭澤。公子扶蘇和章邯指揮水陸聯軍沿江而下,與公子騰會師彭澤。拿下了彭澤,大軍登陸江北,可以直殺壽‘春’。

水路攻擊異常順利,本以爲在夏口有一番‘激’戰,誰知楚國水師不戰而退。

陸路攻擊同樣順利,秦軍‘挺’進千里殺到餘干,但緊接着他們便在餘干遭到了楚軍頑強抵抗。

餘干城位於彭蠡澤的南端。過了餘干城,北上殺到大江邊上就是彭澤城。上一次秦軍打了楚人一個措手不及,順利殺到彭澤,這一次不行了,楚軍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水陸兩軍協同作戰,反過來把秦軍打得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公子扶蘇和章邯也在柴桑受阻,水師打不過楚軍,陸路攻擊更是遭到了楚軍的迎頭痛擊,不得不後退一百餘里,在下稚紮營。

中原戰場上,馮毋擇、李信率十萬大軍從鄢陵而下,只殺陳城。

韓王越堅守城池,項燕率五萬楚軍予以支援,與秦軍形成對峙。

‘蒙’武、王賁率二十五萬大軍直殺定陶。

魏王咎根本無力抵擋,率軍後撤。

秦軍勢如破竹,連克成武、昌邑、方與,然後殺進了齊國的薛郡。

齊太子假率三都大軍會合魏王咎死守魯城。

三個戰場先後打響,秦軍受阻於東南戰場,在中原南部戰場上則與楚韓聯軍形成了對峙,在中原東部戰場上則是勢不可擋,齊魏聯軍只能在薛郡死死支撐。

秦軍的攻擊策略已經明朗,兩路夾擊楚國以牽制楚軍,主力則猛攻齊國。

接下來戰局如何發展?合縱軍統率部經過分析,認爲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秦軍在攻佔薛郡,迫使齊軍死守長城一線後,其主力調頭南下,三路夾擊楚軍,以攻佔淮南爲主要目標。

秦軍攻佔淮南,切斷了秦楚之間的聯繫,齊楚再無合縱條件,只能各自爲戰,如此則大勢已去。

無論如何要阻止秦軍攻佔淮南,也就是阻止秦軍主力在南下薛郡後調頭打彭城,彭城一旦陷落,秦軍只殺壽‘春’,那麼項燕的淮南主力只能放棄陳、項戰場,退守壽‘春’。

大戰之初,因爲合縱軍統率部判斷錯誤,導致合縱軍陷入被動。項燕及時調整策略。

他書告齊王建,懇請齊王建暫時放棄魯城,以主力戍守陽關(今山東泰安東南部)。陽關在汶水之濱,其後就是長城。這道長城的東南方向是泰山和沂山,西北方向則終止於濟水。在泰山和濟水之間的長城叫盧奇長城,這裡是中原進攻齊國的最佳通道。

齊國的北部有流入大海的濟水、漯水,還有大河,如果秦軍從濟水以北展開攻擊,那麼最大的險阻就是河流,而渡河的困難之大可想而知,所以秦軍若要殺進齊國,最佳的攻擊路線就是攻佔薛郡,從薛郡過陽關,從‘肥’城、平‘陰’方向殺進齊國腹地。

齊國自從四十多年前遭到五國合縱攻擊差點亡國之後,痛定思痛,首要之務就是沿着泰山和沂山修築長城,沿着濟水修建堡壘和烽燧,以人力修建防禦屏障。四十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今日的齊國靠着長城和濟水,把自己完全封閉在山東半島之上,雖然不能說是固若金湯,但敵人若要殺進齊國腹地,最佳的可以說是唯一的通道就是盧奇長城,就是平‘陰’要隘,這大大增加了齊國的防禦能力。

項燕的目的是希望齊國放棄薛郡,把秦軍主力吸引到盧奇長城,與秦軍‘激’戰於平‘陰’要隘。這樣一來秦軍主力距離淮北戰場就遠了,項燕隨即可以集結兩淮主力攻打陳、項戰場上的秦軍。合縱軍只要把這一路秦軍擊敗,那麼楚軍就可以直殺中原腹地,從而迫使攻打齊國的秦軍主力回師救援。秦軍回師救援,齊軍隨即可以殺出長城,奪回薛郡,並與楚軍對中原腹地形成夾擊之勢,如此戰局被徹底扭轉,中原決戰就以秦軍的失敗而告終。

齊國君臣對項燕的計策產生爭論。

有大臣認爲不能放棄薛郡,假如項燕的計策失敗了,齊國還能在薛郡戰場上拖住秦軍主力,從而給項燕重整大軍進行反擊贏得時間。

有大臣認爲與秦軍主力死戰薛郡,會給齊軍帶來重大損失,不如早早放棄薛郡,退守長城,以減少齊軍的損失,同時也配合了項燕在陳、項戰場上的殲敵之策。

就在這個時候,東南戰局發生了變化。

秦軍受阻於東南,讓公子扶蘇承受了重壓。趙高、章邯等人經過商議,斷然決定改變攻擊策略。既然楚軍重兵戍守彭蠡澤,秦軍兩路夾擊之策已經失敗,那只有把兩路大軍合二爲一,重新選擇突破口。

公子騰、蓋聶和荊軻在餘干進退兩難,接到公子扶蘇的命令後,毫不猶豫,沿着彭蠡澤西線一路攻擊前進,‘挺’進四百餘里殺到柴桑。此刻公子扶蘇爲配合公子騰北上正在攻打柴桑。兩軍會合,十萬大軍猛攻柴桑,楚軍抵擋不住,棄柴桑而走。

彭澤肯定是打不下來了,但若要對中原戰場形成支持,秦軍必須進入江北,向壽‘春’方向展開攻擊,以牽制更多的楚軍兵力。

扶蘇與公子騰、章邯、趙高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從柴桑渡河北上,攻打江北重鎮尋陽。尋陽位於彭蠡澤北端的西北部,拿下尋陽,秦軍可以沿着彭蠡澤的北線‘挺’進,直殺九江郡的居巢、舒城,就此殺進淮南腹地,威脅壽‘春’。

此策等於甩開了楚軍的彭蠡澤防線,從間道直‘插’淮南腹地,但風險非常大,一旦彭蠡澤守軍雲集江北,奪回尋陽,那等於切斷了秦軍的退路,後果不堪設想。

扶蘇考慮再三,果斷下令渡江北上。武烈侯的怒吼一直在他的耳邊回‘蕩’,他沒有退路,他必須在東南戰場上取勝,否則不如戰死疆場,一了百了。

公子騰、蓋聶和水師守柴桑,其餘大軍渡江北上,直殺尋陽。章邯攻克尋陽,親自率兵戍守。公子扶蘇隨即率曝布的虎烈軍、荊軻的江南軍和楊昱的荊宛軍共四萬步騎大軍直殺淮南腹地。

秦軍攻佔居巢、舒城,其前鋒軍殺進淮南腹地的消息傳到項燕手中的時候,已經是年底了。

項燕可以肯定這是秦軍的一支偏師,戰鬥力有限,對京畿形成不了威脅,但它會擾‘亂’淮南的局勢,動搖楚人的軍心,打擊楚人的士氣,所以楚軍的兩淮主力必須在中原戰場上有所表現,最起碼要給楚人以信心。

轉眼新年過去,三個戰場依舊是‘激’烈‘交’戰。

秦軍主力攻克了魯城,王賁的前鋒軍直殺陽關,‘逼’近了齊國長城防線。

項燕等不及了,他也不敢指望齊軍配合自己了。在正月的中旬,項燕說服了韓王越,佯裝不敵,棄守陳,吸引秦軍南下,伺機圍殺。

正月下,馮毋擇、李信攻克陳。

中原決戰三個月,三個戰場都都是捷報頻傳。

中原東部戰場的戰果最爲顯赫,秦軍收復了碭郡,攻佔了薛郡,拿下陽關不過是時間問題,接下來就要打盧奇長城,威脅齊國腹地了。

中原南部戰場,秦軍收復了陳,前鋒軍與楚軍對峙於項。

東南戰場,秦軍攻佔了夏、柴桑、尋陽等沿江重鎮,主力殺進了淮南腹地,對楚國京師形成了重大威脅。

決戰的前期目標基本達到,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攻克齊長城,殺進齊國。

這時候如何進一步牽制楚軍成爲關鍵,所以在是否繼續南下攻打楚國一事上發生了爭執。太尉麃公和御史大夫馮劫都反對繼續南下攻楚,堅持重兵鎮戍陳,確保中原的安全。此刻秦軍主力已經‘逼’近齊長城,中原兩個戰場距離太大,彼此之間已經形成不了保護,此刻馮毋擇和李信如果繼續南下攻擊,基本上就是孤軍深入,一旦陷入楚軍的包圍,後果不堪設想,極有可能導致整個戰局發生逆轉。

秦王政、隗狀和‘蒙’嘉等人則認爲楚軍在秦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已經失去反擊能力,馮毋擇和李信此刻率軍南下攻擊,可以迅速擴大戰果,把楚軍牢牢壓制在淮河以南,運氣好的話,甚至有可能拿下整個淮北地區。

秦王政下令,馮毋擇和李信率軍南下,向壽‘春’方向攻擊前進。

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49章 初見蒙恬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111章 還有沒有王法了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78章 無間道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6章 白衣張良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423章 新變化第93章 再無退路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245章 操控第137章 鼓風機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45章 操控第88章 麃公危矣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137章 鼓風機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46章 青陂第4章 最大內奸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423章 新變化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350章 威懾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364章 序幕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90章 恐怖一擊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25章 退一步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85章 吶喊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129章 武烈侯的雄心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92章 桓齮笑了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256章 回家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5章 痛扁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章 最大內奸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267章 大災?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152章 大薩滿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456章 坑儒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87章 回家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12章 變故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403章 輕賦薄徭
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49章 初見蒙恬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111章 還有沒有王法了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78章 無間道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6章 白衣張良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423章 新變化第93章 再無退路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245章 操控第137章 鼓風機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45章 操控第88章 麃公危矣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137章 鼓風機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46章 青陂第4章 最大內奸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423章 新變化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350章 威懾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364章 序幕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90章 恐怖一擊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25章 退一步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85章 吶喊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129章 武烈侯的雄心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92章 桓齮笑了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256章 回家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5章 痛扁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章 最大內奸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267章 大災?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152章 大薩滿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456章 坑儒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87章 回家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12章 變故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403章 輕賦薄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