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誰來主攻?

秦王政和武烈侯兄弟聯手,內外合力,迫使中樞通過了修築“直道”之策議。

策議是通過了,但在中土沒有統一之前,財賦主要用來支撐統一大戰,中央事實上沒有條件修築這樣一條連接咸陽和陰山的“高速公路”,所以這兩年只能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至於何時正式開始修築,要等待時機。

武烈侯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擊退”了秦王政用“直道”控制代北的圖謀,但咸陽宮不會輕易認輸,這背後是國策變革之爭,咸陽宮要阻擾封國制的實施,一計不成會再生一計。武烈侯再一次上奏,請求發動攻燕之戰,他也要加快步伐,把封國制付諸實踐了。

公子扶蘇和上將軍王翦也連續上奏,請求攻燕。

武烈侯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奪取燕國上谷郡之後,兩路夾擊燕國的態勢已經形成,攻燕的條件已經成熟,唯獨讓咸陽擔心的就是代北緊張的局勢。代北可以說是掙扎在生死線上,外有虎視眈眈的匈奴人,內有糧食、屯田等諸多危機,經不起“折騰”,稍有不慎就有分崩離析之禍。

秦王政和中樞反覆權衡,認爲明年春夏時分發動攻擊是最爲合適的,那時候咸陽可以給代北提供更多的糧食,代北也有較爲充分的儲備,尤其是屯田可以見到初步效果,這有助於代北形勢的穩定。現在代北諸種部落和轉徙人口生存困難,兩者之間對生存空間的爭奪非常激烈,一觸即發的衝突讓代北始終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另外到了明年春夏時分河北就有了一年的恢復時間,河北人在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後,徹底擺脫了飢餓和死亡,河北的形勢隨即好轉,這不但有利於秦軍攻打燕國,也有利於維持中原的對峙局面。

武烈侯公子寶鼎和武成侯王翦對咸陽的意見予以反駁。

攻燕的目的正是爲了集中力量對抗外虜。現在匈奴人之所以囂張,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和燕國的結盟對代北形成了夾擊之勢,一旦消滅了燕國,匈奴人獨自面對幾十萬秦軍,那代北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另外冬天北方河川冰封,有利於大軍攻擊,冬天是農閒期,也有利於徵發徭役。更重要的是,越早拿下燕國,越有利於中原局勢的穩定,秦軍的強悍武力足以威懾齊楚韓魏,讓他們不敢主動挑起戰事。

秦王政和中樞必須重視前方統率的意見,尤其武烈侯的顯赫戰績和天縱之才也讓他們越來越忌憚。此仗敗了或者導致北方局勢陷入空前困境,武烈侯要承擔責任,這對咸陽宮有利,反之,吞滅燕國,穩定代北,進一步推動了統一進程,對咸陽宮也同樣有利。既然無論勝負對咸陽宮都有利,何必蓄意阻擾?

秦王政下令,由上將軍武成侯王翦爲統率,安平侯司馬尚爲副率,長平侯公子扶蘇爲監軍,指揮代北、河北兩地軍隊攻打燕國。

武烈侯公子寶鼎統一負責代北、河北和燕三地軍政大權。

這一命令下達後,不管是京都還是地方,都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大秦政局的變化。隨着統一進程的加快,隨着統一大業正在逐漸變爲現實,國策終於開始了它艱難的變革。

武烈侯統領代北、河北和燕三地的軍政大權,成爲三地的最高軍政官長,這實際上就是咸陽在疆域迅速擴大的過程中,已經無法直接控制和指揮遙遠的戰場,不得不把權力下放給前線統率的直接表現。

今年江南和東南兩地在中原局勢突變的時候,公子高在沒有得到咸陽授權的情況下,果斷指揮兩地軍隊攻打楚國,開闢東南戰場,及時救援了中原,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假如沒有公子高的決斷,沒有武安侯公子騰和昌平君熊啓的臨機處置,中原或許就全線丟失了。

咸陽面對這一新情況,不得不進行艱難抉擇。從律法上來說,公子高、公子騰和熊啓都嚴重違律,挑戰了咸陽宮的權威,違背了中央集權制的基本原則,要嚴懲不貸,假如聽之任之,地方勢力必定效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必將因此而削弱。但從事實出發,從統一進程加快後所產生的一系列新形勢出發,咸陽宮卻不能懲罰他們,因爲這一懲罰,中央權威是維護了,但地方上卻更加束手束腳,事事都要請示中央,等待中央的命令。代北、江南這些地方距離咸陽數千裡,請示奏章還沒有抵達咸陽,當地的局勢可能就發生了新變化,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咸陽不得不做出選擇,是繼續集權於中央,還是適應新形勢,把權力下放?

權力下放的後果同樣嚴重,權臣跋扈,地方割據,中央權威急速下降,統一大業或許就此葬送。這時候,宗室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關鍵時刻還是血緣關係最值得信任,血脈相依的親人最爲忠誠。當然,這也是相對的,但值此關鍵時期,秦王政還有選擇嗎?

秦王政沒有懲罰公子高和公子騰,也沒有封賞,朝野內外都在等待結果。現在結果出來了,秦王政和中樞不得不正視現實,把權力下放,但下放的對象是宗室,是他的兄弟和兒子,也就是說,國策變革的方向是分封宗室,是封國制,這基本上是大勢所趨了。

既然大秦政局出現了新的變化,宗室封國正在變爲現實,統一後的中土可能要實施中央領導下的郡縣和封國並行制,那士卿貴族們就要從思想上、觀念上和策略上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以適應新形勢新國策,繼而在未來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得最大收益。

秦王政這道命令的背後蘊藏了太多太多的東西,它就像一道奔騰的洪流衝開了堅固的堤壩,接下來有兩種可能,一是堵住堤壩,讓洪流繼續在固有的河道里奔騰,一是堤壩崩潰,驚濤駭浪一瀉千里,開闢出一條新河道。

武烈侯公子寶鼎、武成侯王翦、安平侯司馬尚和長平侯公子扶蘇在中山會面,商討攻擊之策。

王翦已經在易水河南岸做好攻擊準備,寶鼎也在居庸塞佈下重兵,攻燕大戰箭在弦上,觸之即發。

這時候王翦和公子扶蘇還在擔心咸陽,擔心秦王政和中樞要把攻燕時間拖到明年的春夏,而寶鼎根本不考慮咸陽的態度,他決心攻燕,即便咸陽不同意,他也要發動攻擊,只不過找個藉口而已。

王翦在這之前已經勸過寶鼎,他也認爲最佳的攻擊時間是明年的春夏,但寶鼎直接威脅他,我如果拿下居庸塞,殺到薊城城下,你怎麼辦?繼續陳兵易水河畔,隔長城與燕軍對峙?言下之意,你即便不同意,我也要把你拉上戰場。

王翦很是無奈。寶鼎在代北極度艱難的情況下拿下了上谷郡,攻佔了居庸塞的北隘口,完成了對燕國京都的夾擊之勢,此刻秦軍佔據了絕對優勢,可以說有七成以上的把握拿下薊城,這時候不打燕國,還要等到何時?難道要等到燕國說服齊楚兩國,讓齊楚兩國再一次聯手攻打中原嗎?

王翦沒辦法,只好答應,但考慮到大軍遠征作戰,糧草不足,而代北的匈奴人肯定要乘機再度攻擊,代北秦軍能夠投到燕國戰場上的兵力並不多,所以王翦陷入了兩難之境。從糧草的儲備來看,這一仗必須速戰速決,但因爲代北戰場會在同期與匈奴人作戰,秦軍攻擊兵力不足,速戰速決的難度非常大,如此則有攻而不克、無功而返的可能。

寶鼎預料到王翦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猶豫不決,於是親自趕到中山與王翦商討。

“今冬作戰的目標攻佔燕山以南的所有郡縣。”寶鼎指着鋪在案几上的地圖對王翦說道,“我們拿下薊城,獲得督亢的糧食,同時把燕軍驅趕到遼東遼西。”

“上將軍請看……”寶鼎的手指在地圖上輕輕一劃,“這是燕山,燕山的西南部有燕國的京畿,有廣陽郡,漁陽郡和右北平郡的一部分也在這裡。我們拿下薊城,然後向東北方向攻擊,把燕山的西南郡縣全部拿到手,這一仗就可以結束了。”

“燕山的東北部是蠻荒之地,這裡有遼東、遼西,還有漁陽郡和右北平郡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不僅僅蠻荒,而且距離遙遠,我們暫時沒有攻擊能力,只能讓燕王喜暫時在此苟延殘喘。”

“上將軍所擔心的,無非是我們拿下燕山西南地區後,在燕山一帶與燕軍陷入苦戰。燕軍是本地作戰,得到東北蠻夷諸種的支持,而我們長途遠征,不熟悉地形,糧草武器更是難以爲繼,如此一來,我們的優勢就迅速轉爲了劣勢。”

寶鼎的手指輕輕敲擊着地圖,眉頭微微皺起,“在代北,我們和匈奴人苦戰,在燕南,我們與燕軍苦戰,北方戰場全部延伸到苦寒蠻荒之地,這對秦軍不僅僅是個艱苦的考驗,同時也讓咸陽的財賦再度陷入緊張。北方戰場的戰事久拖不決,必然會影響到中原局勢。”

王翦撫須輕嘆,“既然武烈侯一清二楚,爲什麼就不能等一等,把攻擊時間往後拖一拖?”

寶鼎搖頭,“北方戰局的關鍵不在於我們何時吞滅燕國,而在於我們何時擊敗匈奴人。我們若要擊敗匈奴人,就必須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也就是必須要儘快吞滅燕國,所以這一仗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打,速戰速決。”

寶鼎的手指再一次劃在地圖上的燕山山脈。

“燕山的西南部與其東北部因爲有高山險川爲阻,交通不便,其主要通道只有兩個。”寶鼎說道,“一個是燕山西北端的古北口,它連接薊城和漁陽郡的東北部蠻荒之地;一個是燕山東南端的渝水,它臨近大海,是連通燕南和遼西的要隘。”

“我們只要把這兩個隘口牢牢控制住,就可以阻擋燕軍的反擊。”

寶鼎望着王翦,笑着問道,“上將軍對此同樣清楚,不知上將軍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王翦搖頭,“武烈侯知道薊城距離渝水有多少路嗎?一千餘里,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到不了渝水,也無法完全控制燕南。”王翦在地圖上的薊城附近劃了一個圈,“我們只能控制這麼大一塊,接下來就要看代北戰場的發展。我們只有先在代北戰場擊敗匈奴人,才能騰出手來遠征遼西和遼東。”

寶鼎沉吟不語。

歷史上對徵燕之戰、對遠征遼東只有寥寥數語,給人的感覺就是秦軍摧枯拉朽,王翦、王賁父子揮揮手,燕軍就灰飛煙滅了。事實上當你站在這塊土地上,瞭解到燕國的實際情況後,不難發現它的疆域非常大,它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燕國真正富饒的地區就是燕南地區的郡縣,燕國的糧倉就是督亢,但燕國境內東北蠻夷諸種部落非常多,從薊城(今北京)到遼東的清川江更是有三四千裡之遙,可以想像,燕國並不是不堪一擊,而秦軍遠征遼東的難度也是難以想像。

燕國的長城長達四千餘里,從遼東的清川江到代北的野狐嶺,在崇山峻嶺間曲折而行。以燕國的財賦,修建這樣一條長城,需要耗費多少人力和財力?由此可以推測到燕國的財賦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匱乏。

寶鼎以歷史爲依據,根本沒把燕國當回事,但王翦等秦軍統率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們對當年燕昭王振興燕國,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差點把齊國滅亡的事記憶猶新。雖然燕國的輝煌不過是曇花一現,自此後逐漸沒落,但看看歷史,有幾個諸侯國曾經越過燕國長城?又有誰曾率軍殺到燕國都城之下?寥寥無幾。由此可見推測到燕國的優勢所在,就算燕國實力不濟,南下發展計劃屢次被趙國扼殺,但其疆域遼闊,地形複雜,距離中土腹地非常遙遠,攻擊不足防守卻綽綽有餘,中土沒有哪個諸侯國有實力一口吃掉它。

咸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以史爲鑑。王翦等軍中統率信心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事實爲依據。唯有寶鼎,穿越而來,知道燕國雖然在遼東負隅頑抗,但最終還是敗亡於王賁之手。當然了,王賁遠征遼東是幾年之後的事,而秦軍在遠征遼東徹底滅亡燕國後,是否實際佔有遼東,如今也是不可考了。

寶鼎已經明白王翦的意思,王翦的目標就是薊城,而不是整個燕南。這就像當年武安君白起攻楚,拿下楚都郢,重創楚,實現戰略目標就行了。拿下薊城和攻佔整個燕南實際上沒有太大區別,反正燕國還擁有大片的國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口吃不掉它。

秦軍的目標如果僅僅是薊城,那攻擊之策就不一樣了,耗費的軍需數量也會減少,這些都有利於秦軍的攻擊。

“上將軍需要多少軍隊?”寶鼎問道。

“先不要討論投入軍隊的數量。”王翦搖手道,“以當前的條件,武烈侯認爲,兩路夾擊中哪一路是主攻?”

當然河北這一路是主攻,代北主力要阻御匈奴人,能夠投到燕國戰場上的軍隊並不多,但王翦既然詢問,寶鼎立即意識到王翦要代北主攻,而河北做爲牽制一方實施佯攻。王翦這是什麼意思?代北軍主力投入到燕國戰場,防守兵力就嚴重不足,那代北豈不危矣?

不過從戰局來分析,選擇居庸塞做爲主攻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居庸塞距離燕國都城只有兩百餘里,只要突破關隘,兩天就可以殺到薊城,包圍燕都,如此燕軍的長城防線不攻自破,其主力大軍必定全力回援薊城。這時候河北軍隨後追殺,如果運氣好的話,秦軍南北夾擊,可以把燕國的長城守軍圍殲於督亢一帶。即使不能圍殲,燕國長城守軍因爲自身兵力有限,無法救援薊城,最終也會選擇撤往遼西。燕軍全面後撤,薊城旦夕可破,如此秦軍速戰速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這一仗。

寶鼎暗自冷笑。好算計啊,衝鋒陷陣讓我去幹,你這位上將軍“運籌帷幄”,輕輕鬆鬆就把攻燕的功勞拿到手。此仗如能速戰速決,河北秦軍平分功勳,反之,如果秦軍久攻不下,代北戰局危急,自己就必然要回援代北,如此失利之責都是自己的。

“我記得上將軍說過,只要十萬大軍就能攻殺燕國。”寶鼎笑道,“現在河北不是有十萬大軍嗎?”

寶鼎故意不回答,看看王翦怎麼說。

王翦撫須而笑,“武烈侯,你把主力全部帶到代北去了,我這裡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以這些人的實力,很難拿下汾塞要隘。退一步說,就算我不惜代價突破了長城,隨後必將在督亢遇到燕軍的頑強抵抗。我軍遲遲不能殺到薊城,也就無法策應你在居庸塞方向的攻擊。你殺不進來,我到不了薊城,後果可想而知。”

公子扶蘇感覺到氣氛不對,武烈侯和武成侯之間似乎出現了問題。

司馬尚面無表情地望着地圖,眼裡掠過一絲憂色。他也不同意武烈侯現在攻擊燕國,因爲時機的確不合適,王翦對戰局的通盤考慮還是正確的,但武烈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根本無視王翦的勸告,相反還脅迫王翦,終於把王翦激怒了。

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4章 回到秦國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186章 人吃人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44章 回到秦國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356章 扭轉第205章 相信你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252章 畏懼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7章 小小爆發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25章 蓋聶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10章 烹第232章 鳥獸散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97章 最後一刻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373章 反擊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88章 麃公危矣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08章 出武關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72章 極度誇張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91章 到江南第405章 歸來第117章 滾出去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31章 定計第137章 鼓風機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96章 攻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15章 田光來了第373章 反擊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379章 給面子第55章 琴氏大匠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91章 狂風暴雨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267章 大災?第375章 心若無私天地寬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232章 鳥獸散第93章 再無退路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267章 大災?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
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4章 回到秦國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186章 人吃人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44章 回到秦國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356章 扭轉第205章 相信你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252章 畏懼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7章 小小爆發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25章 蓋聶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10章 烹第232章 鳥獸散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97章 最後一刻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373章 反擊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88章 麃公危矣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08章 出武關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72章 極度誇張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91章 到江南第405章 歸來第117章 滾出去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231章 定計第137章 鼓風機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96章 攻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15章 田光來了第373章 反擊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379章 給面子第55章 琴氏大匠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91章 狂風暴雨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267章 大災?第375章 心若無私天地寬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138章 黑衣之困第232章 鳥獸散第93章 再無退路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267章 大災?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