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

“請問武烈侯的條件是什麼?”范增小心翼翼地問道。

“從哪來,回哪去。”寶鼎神態從容,語氣卻是不容置疑,“楚國內有壽春政局動盪之憂,外有兩線作戰之患,你以爲楚軍還能堅持多久?或許在你們看來齊楚合縱有實力與秦軍一戰,但這是建立在齊楚兩國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請問臨淄和壽春之間有多少信任?你們楚國先有公子負芻篡位自立,接着權臣之間又爆發血腥廝殺,內訌不斷,這種情況下臨淄會相信你們多少?我和你們停戰談判的消息馬上就會傳到齊國,假如你是齊人,你還敢信任楚人?還敢繼續發動攻擊嗎?齊人爲什麼撤離大梁?還不是因爲對合縱沒有太大信心,擔心你們背信棄義倒戈一擊?”

范增撫須而笑,“武烈侯,你沒有誠意啊。再說,這種拙劣的離間計,你認爲有作用?你從代北千里迢迢而來,是要解決危機,而不是擴大危機。難道在你看來,拱手把代北送給匈奴人,比我們在中原打得頭破血流更有利於秦國?”

“我當然有誠意。”寶鼎笑道,“我可以不要陳,但陳不能給你。”

范增詫異地看了寶鼎一眼,旋即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好高明的計策。

大秦不願意割地賠城,楚國也不願意放棄陳,雙方僵持的結果就是戰場上分高下,但大秦顯然不想放棄代北,所以武烈侯飛速趕到中原,試圖談判議和,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爲此他拿出了這麼一個出人意料的策略,讓韓魏復國。

復國是韓人和魏人夢寐以求的事,只要秦國願意把土地還給他們,支持他們復國,齊楚兩國在“道義”上不得不支持,因爲他們攻打中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幫助韓魏復國。

韓魏復國,這一仗暫時就不能再打了,於是中原停戰。秦國擺脫了三線作戰的危機,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匈奴人。

秦國集中力量於代北戰場,不僅需要耗費國力,也需要耗費時間,齊楚兩國因此達到了長期損耗大秦國力的目的,併爲齊楚兩國贏得了恢復和發展的時間。

仔細想一想,此策顯然符合各方利益。

秦國主動讓韓魏復國,避免了戰敗割地的恥辱,化解了中原危機;齊楚讓韓魏復國,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韓魏復國成功,收益最大。

但這是表明現象,實際上無論是秦國還是齊楚兩國,都會想方設法遏制韓魏兩國實力的增長。韓魏兩國實力弱小,對秦國來說,有助於它下一步攻打齊楚,而對齊楚兩國來說,只要時機合適,隨時可以吞併兩國。

此刻秦齊楚三國都有各自的困難,都不想決戰,但都想爭奪中原利益,此策正好滿足了三國的願望,可謂絕妙好計。

寶鼎說,我可以不要陳,但陳不能給你,那麼陳給誰?無疑是韓國。韓國在陳重建,彈丸之地,可以暫爲屏障,但因爲沒有實力,秦楚兩國只要時機合適,一張嘴就可以將其吞噬。說白了,寶鼎就是利用此策,把秦楚兩國之間的戰爭從今日轉移到未來。韓國再滅之日,應該就是兩國決戰之時。

同理,此策也適用於秦齊兩國,以重建魏國來延緩雙方決戰的時間。

但齊國不同於楚國,楚國內憂外患,自身實力又屢遭打擊,而齊國除了大饑荒給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外,其四十年的積累足以支撐它繼續打下去,所以齊國不會同意這一議和條件。

寶鼎第一個找到楚國談判,其目的正是要離間齊楚合縱。楚國一旦接受了此策,齊國拒絕魏國復國就在道義上失去了支撐,轉眼間它就成了衆矢之的,甚至可能出現秦楚韓魏四國打它一個的驚天逆轉。所以只要秦楚達成妥協,中原局勢立即逆轉,齊國馬上會陷入被動,最終不得不接受這一計策。

楚國的妥協在武烈侯的整個中原謀劃中佔據了重要位置,范增準確把握到了這一點,當即決定提高楚國的價碼。

范增佯裝疑惑,問道,“請武烈侯明言。”

寶鼎笑着搖搖頭,“奉勸你不要設置障礙,我在中原停留的時間很短。”

范增無視寶鼎的威脅,追問道,“武烈侯打算把陳給誰?”

寶鼎笑而不語。

“韓國可以復國,但韓王人選必須由楚國決定。”范增無奈,毅然說出了自己的價碼。

韓王人選的決定權實際上就是韓國到底是誰的附庸國。

楚國至今沒有攻佔陳,但陳及其周邊地區過去都是楚國的國土,楚國此次攻打中原的目的就是奪回陳,然而秦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竟然開闢了東南戰場,攻佔了九江重鎮彭澤,導致楚國在談判中失去了先機,如今不得不接受武烈侯的計策,讓韓人在陳及其周邊地區重建韓國。這時候,楚國若想實際控制陳及其周邊地區,就必須牢牢控制韓國,使之成爲楚國的附庸國,擁有對韓國殺生予奪之大權,如此,楚國等於奪回了陳,實現了此次攻擊目的。

寶鼎沉吟不語。

范增躬身爲禮,“武烈侯,楚軍已經殺進潁川,就在新鄭五十里之外,這是事實。此刻你我議和,你總要拿出一點誠意,你總不至於讓我空手而回吧?”

寶鼎臉色陡然冷肅,“是你入侵了我的國?”

范增毫不示弱,“是你奪走了我的陳。”

兩人怒目相對,誰也不肯退讓。

趙高輕輕咳嗽了一下,笑着說道,“我剛剛接到東南戰場的消息,武安侯已經在彭澤蒐集到了足夠的船隻,馬上開始封鎖大江,徹底切斷楚國水師的退路。”

范增不爲所動,但面對武烈侯強大的威懾力,他不得不主動讓一步。

“楚國可以繼續向江南提供錢糧援助。”

秦國有西南策略,要開拓西南疆土,爲此開鑿南嶺大渠,在江南墾荒屯田,整訓軍隊。江南軍隊的實力這次充分暴露,讓楚國腹背受敵,成爲楚國的又一心腹大患,假如楚國再次給江南提供支援,讓秦人鑿通南嶺,讓這支大軍去遠征西南,對楚國的好處不言而喻。

范增雖然對中原的利益拒不相讓,但對把秦國拖進蠻荒西南,以加大秦國國力損耗,同時減少秦軍對楚國江東方面的威脅,他還是異常的“熱心”。

寶鼎考慮良久,微微點頭,“明天,我希望見到項君。”

“如你所願。”范增躬身說道。

寶鼎和項燕的談判比較順利,雙方確立了議和原則之後,隨即各自奏報京都。

項燕非常果斷,命令楚軍火速撤出潁川,先在這一輪的議和談判中佔據優勢地位。

楚軍撤退的消息迅速傳到齊軍。齊人正在與蒙武談判,齊軍統率太子安根本不願接受這一議和條件,但因爲不知道楚人的態度,所以也沒有一口拒絕,以各種理由百般拖延,誰知楚人也不與他們通氣,迅速撤出了潁川,讓齊人立即陷入了被動。

與此同時,公子扶蘇與魏國寧陵君、韓國橫陽君的談判非常順利。這兩位都知道韓魏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由秦齊楚三國宰割,爲了生存,他們只有使出渾身解數,奮力掙扎,力圖在與各方的周旋中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寧陵君公子咎和橫陽君公子越一個趕赴齊軍大營,一個去拜見項燕,哀求齊楚兩國幫助他們復國。

項燕很快得到了壽春的答覆。壽春害怕秦軍主力返回中原,對東南戰場的困局更是憂心如焚,所以迫不及待地答應了議和條件,要求項燕馬上幫助橫陽君公子越重建韓國,以最快速度與秦國重建盟約。

不管齊國怎麼想,怎麼做,楚國必須利用當前有利形勢給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先把陳及其周邊地區控制住,先把東南戰事結束了,如此楚國這一仗的目的就達到了。假如因爲貪婪拖延了時間,讓齊國捷足先登,先與秦國簽定了盟約,那形勢對楚國就非常不利了,稍有不慎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在中原戰場一無所獲,搞得不好連東南戰場都要崩潰。

齊國太子安接到項燕書信,得知楚國已經決定幫助韓國復國,以陳及其周邊地區爲韓國國土,以橫陽君公子越爲韓國大王。現秦楚韓三國正在就韓國復國一事進行談判,以項燕的估計,十天之後,就能讓公子越稱王,重建韓國了。

太子安勃然大怒。楚國和韓人竟然在秦國的威逼下,迅速背叛了合縱,導致齊國深陷危局。太子安不敢猶豫,馬上下令大軍撤到陶城。

太子安火速奏報臨淄。從“大義”上來說,既然楚國兌現承諾,與秦國妥協,幫助韓人復國了,那麼齊國也只能走這條路,但如此一來,齊軍辛辛苦苦打了幾個月,都給魏人打了,自己卻一無所獲。

咸陽採納了武烈侯的中原策略。秦王政下令,授權中原,實施中原策略。

很快,中原急奏,與楚國達成議和約定,韓國馬上覆國。

這時候咸陽在韓王的決定權上產生了歧義,有一部分大臣極力要求由咸陽決定韓王的人選,確保大秦對韓國的控制。

正在爭論的時候,武烈侯的奏章又到了。武烈侯建議秦王政馬上下令結束東南戰事,東南、江南軍隊即刻撤出九江,只待與楚國的盟約正式簽定後,重啓西南策略,繼續開鑿南嶺大渠,務必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完成南嶺大渠的開鑿。

兩三年後,不管北方戰場如何,齊楚兩國在獲得短暫的修整後,肯定要撕毀盟約,再度攻打中原。重建韓魏對秦齊楚三國來說都是權宜之計,都是爲了中原決戰做準備。這場決戰秦國贏了,則秦國統一中土,反之,則天下三分。

這份奏章把未來中土大勢和中原局勢的發展做了詳盡的分析和預測,就此咸陽再無歧義。咸陽是否控制韓魏兩國根本無足輕重,咸陽需要的是時間,是夯實統一基礎的時間,只要秦軍能在未來兩三年內穩固了北方戰局,幾十萬主力大軍南下進入中原作戰,那中土大勢就被咸陽所牢牢控制。

秦王政書告武烈侯,希望他能在中原多待一段時間。中原策略的實施纔剛剛開始,韓魏復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五國之間的談判是個艱難而冗長的過程,而最終談判能否成功,取決於秦國在北方戰場上的勝利,假如秦軍在北方戰場遲遲打不開局面,幾十萬秦軍被拖在北方戰場上動彈不得,必然影響到中原局勢,齊楚韓魏四國看到有機可乘,必然中止談判,再攻中原。

武烈侯的威懾力太大,在中原的威望很高,有他在中原坐鎮,主導五國談判,可以讓北方戰場贏得更多的時間。當然,這是咸陽冠冕堂皇的說辭,實際上還是擔心武烈侯利用中原局勢的波瀾起伏,不斷向咸陽施壓,從而迫使咸陽在政治上不斷做出讓步。

寶鼎沒有回覆秦王政,他肯定要馬上返回代北,這是他對代北人的承諾。

距離寶鼎離開中原的時間越來越近,但齊國的態度始終很強硬,太子安甚至拒絕與蒙武談判,也拒絕與魏國寧陵君公子咎見面,這讓公子扶蘇和中原軍政官長們焦慮不安,擔心寶鼎離開中原後,中原策略的實施陷入停滯,局勢再度陷入危機。

寶鼎全力推進韓國復國。韓人同樣擔心武烈侯離開中原後,復國無望,所以也是全力配合。楚國爲了讓秦軍儘快撤出東南戰場,也是不遺餘力予以配合。武烈侯一走,誰敢保證咸陽不會翻臉,乘勢在東南猛攻?

三方合力,秦軍撤出陳,韓人進陳,橫陽君稱王,韓國復國。

魏人憤怒了。在復國的誘惑下,魏人再也忍耐不住了。寧陵君公子咎在秦國和楚國的支持下,毅然於睢陽稱王,重建魏國。

臨淄終於做出迴應,命令太子安與秦國談判。

齊人再興霸業的雄心壯志一次次受挫,決策一次次失誤,這讓臨淄在嘆息運氣不好的時候,心裡也是非常憋屈。這次進佔中原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齊軍也是勢如破竹,殺到了大梁城下,幾乎把原魏國的國土盡數收入囊中,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武烈侯重返中原,拋出了一個重建韓魏的“誘餌”,結果讓合縱瞬間分崩離析,齊國霸佔中原的圖謀功虧一簣。

對於楚國來說,以重建韓國來重建秦楚盟約,以控制韓國附庸來代替國土收復,既贏得了道義上的美名,又實際奪回了土地,還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東南之危,這一仗可以說是打贏了,戰果輝煌。但對於齊國來說,它要的是中原,是中土霸業,它無意與秦國結盟,更無意幫助魏人復國,他們辛辛苦苦打來的大好局面突然逆轉,讓他們無法接受,這一仗他們贏得了什麼?一無所獲,爲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打贏了,卻灰溜溜的撤回長城,這心裡的憋屈可想而知。

談判開始了,武烈侯親自與太子安談判。

齊國議和的條件是:秦軍撤出大梁,撤出原魏國國土。魏國在大梁重建,國土就是目前秦軍尚能守住的大梁周邊幾十座城池。齊國攻佔的東郡和碭郡大部土地,屬齊國所有。

秦國議和的條件是,齊軍撤回自己的國境,其攻佔領土全部歸還魏國,魏國的新國都是陶,魏國是秦齊兩國的共同附庸國。

雙方的條件懸殊太大。太子安拂袖而去,不談了。

不談就打,這很簡單。

寶鼎書告項燕、韓王越、魏王咎,四國合縱,攻打齊國。

中原局勢風雲變幻,前一刻是齊楚韓魏合縱攻打秦國,這一刻卻變成秦楚韓魏合縱攻打齊國,其變化之快之劇烈,讓人瞠目結舌。

魏國爲了復國,肯定要背棄齊國。沒辦法,雖然齊國在他們亡國之後,給予照顧和援助,但爲了生存,魏國不得不與其反目成仇,轉而與“仇人”聯手打“恩人”。

韓國雖然復國了,但它若想生存下去,生存得更長久一點,它就必須依靠秦國,所以它同樣要背棄齊國,背叛自己的“恩人”。

楚國當然知道秦人的心思,武烈侯不過是虛張聲勢,其目的就是逼迫齊國議和,狠狠打擊齊國妄圖稱霸中原的野心。這符合楚國的利益。秦國稱霸中原,齊楚就要合縱反擊,同樣的,如果齊國要稱霸中原,秦楚就要連橫反擊了。誰也不能在中原稱霸,那勢必影響到其他人的生存,所以韓魏要重建,要做爲秦齊楚三個大國的緩衝和屏障,以便讓三國在中原維持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面。

項燕親自趕赴陶城拜會太子安。

項燕把中土大地圖鋪開,從中土大局開始分析,然後到今日中原形勢,最後分析和預測未來。

“武烈侯和咸陽宮的矛盾天下皆知,這個矛盾直接影響到代北局勢的發展。”項燕最後說道,“秦人在北方戰場上有匈奴人和燕人兩個強敵,而其內財賦嚴重不足,糧草武器難以支撐,另外代北的北虜諸種與秦軍仇深似海,隨時都有可能叛亂。這種局面下,秦人在北方戰場上幾乎沒有勝算,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勉強維持。秦人在北方戰場上堅持得越久,對其國力的損耗就越嚴重,而咸陽就越是捨不得放棄代北。如此惡性循環,秦國國力必定不堪重負,那時我們的機會就來了,中原唾手可得。”

項燕望着太子安,笑着問道,“你是願意與一頭殺氣騰騰的猛虎作戰,還是耐心等待一段時間,等到這頭老虎疲憊不堪傷痕累累了,再衝上去給它致命一擊?”

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93章 再無退路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14章 再殺一人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71章 絕殺第312章 變故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187章 封邑南陽第42章 我沒有家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3章 刺殺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393章 謀劃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455章 焚書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60章 傳承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252章 畏懼第350章 威懾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45章 決裂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50章 巴蜀寡婦清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373章 反擊第9章 被你害了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78章 牢籠?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422章 剪羊毛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423章 新變化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74章 昂昂虎烈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35章 坑殺?第336章 恫嚇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72章 選擇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130章 匈奴人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336章 恫嚇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380章 否第122章 遇刺第178章 牢籠?第68章 《呂氏春秋》第5章 這重要嗎?第394章 江南事
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93章 再無退路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14章 再殺一人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71章 絕殺第312章 變故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98章 晉陽要出大事了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187章 封邑南陽第42章 我沒有家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3章 刺殺第262章 再見趙高第315章 師生相見第393章 謀劃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455章 焚書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60章 傳承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252章 畏懼第350章 威懾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45章 決裂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50章 巴蜀寡婦清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373章 反擊第9章 被你害了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78章 牢籠?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422章 剪羊毛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21章 風暴之威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423章 新變化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74章 昂昂虎烈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35章 坑殺?第336章 恫嚇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72章 選擇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130章 匈奴人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336章 恫嚇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380章 否第122章 遇刺第178章 牢籠?第68章 《呂氏春秋》第5章 這重要嗎?第394章 江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