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

在旦的房裡,李恪費力抻着胳膊,努力擺出若無其事的表情。

嚴氏正在爲他量體,所用的工具則是一條斑斕的纖細麻線,寸染墨點,尺扣繩結,形制用法與後世的軟尺沒有任何區別。

只見她環臂過來,麻線軟軟繞過一圈,掛住李恪的腰,輕聲指使:“收腹。”

李恪趕忙吸氣。

“二尺六寸……”她鬆開線尺,扭頭把數字記在簡上。

簡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記錄,身高、臂展、肩寬、胸廓……如今又加上腰圍,論起嚴謹,與李恪設計機械的時候一模一樣。

李恪偷眼去瞧,笑嘻嘻說:“媼,我去歲長得挺多啊,身長都有六尺一了。”

嚴氏嗔怪地飛過來一個白眼:“你亡故的翁身長七尺有六,你是他的骨血,何愁會生得矮小。”

“天天和旦呆在一起,總是挫敗嘛。”

“你如何與旦去比……”嚴氏失笑道,“他是昂揚大漢的胚子,高過八尺也是常事,走到哪兒都會是鶴立雞羣。”

“八尺長……”李恪無奈地嘆了口氣,八尺足有一米八五,他上輩子都沒長那麼高,至於這輩子的身子骨,更是想也別想。

放下雙臂,側身展腿,趁着嚴氏爲他丈量腿長的當口,李恪疑惑問道:“媼,喬遷而已,何必要如此鄭重?”

“人這一生能有幾次喬遷,自然要鄭重以待。”嚴氏記下腿長,俯下身去量李恪的腳,“爲娘還打算趁此機會祭告家祖,將小穗兒收入門牆,三牲之物,夏布深衣,一件也缺少不得。”

“咱家祖有那麼講究嘛……”

嚴氏停下手裡的活,皺着眉頭站起來:“恪,切不可晦及先人!”

看嚴氏如此鄭重其事,李恪趕緊道歉:“我不是這個意思……兒知錯了!”

嚴氏嘆了口氣:“恪,我本打算到你傅籍那日才與你提及家中過往,但你長大了,爲娘擔心你不日遠行,獨自在外,又因些過往遭人暗算……”

“媼,父母在,不遠遊!”

“遊必有方啊……”嚴氏苦笑着摁住李恪的頭,目光之中盡是慈祥,“你很出色,荒僻之地鎖不住你,爲娘也不願你庸碌在側。不過些許過往而已,往事雲煙,你心知便可,勿需擔負我輩恩仇。只要你能出人頭地,爲娘便知足了。”

“媼……”李恪心思紛亂,一時不知該從哪裡找到話頭,“家中先人很有名嗎?爲何你看起來……愁思滿懷?”

“你就未曾想過,你展叔將尊卑主從看得如此之重,卻爲何總喚你公子,從不喚你主人?”

……

始皇帝二十八年,仲冬,十一月初二,歲在壬午,卯日卯時。

秦人出門看《日書》,也就是黃曆,那時的黃曆以建除十二神輪值排布,各有吉凶。其中仲冬卯日意爲“平”,宜娶妻、入人、起事,雖說不是最好的喬遷日子,卻是最適合將小穗兒收入門牆的時間。

李恪一家早早起身,穿着深衣,神色肅穆。

深衣是秦朝常見的衣着,特點是衣裳相連,服衽殊異,穿着時當之無骨,被體深邃。

它或許是華夏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種衣式,傳說有虞氏最早穿着深衣,後傳諸天下,人人效仿,故中原之地以華服爲榮,這纔有了華夏的稱謂。

不過現實肯定和傳說有一定的出入。

深衣歷史悠久,早不可考,最早爲諸侯大夫祭祀所用,後來衣式日漸繁複,這才逐漸降爲常服。

但大秦的百姓日常依舊以裋褐爲主,只有衣食無缺的人家纔會在重要的日子,譬如婚喪、祭祀等穿着深衣。

李恪家以前也負擔不起深衣,不過他去歲至今賺了不少錢,又在臨治亭買了夏布,嚴氏這纔可以爲一家裁剪深衣來穿。

嚴氏對這次喬遷格外重視,各人不許行差踏錯,一家四口洗漱更衣,昨晚還停了飧食,餓了一宿。連癃展都拗不過她,今天同樣收拾停當,換上一身與衆不同的黑衣白衽,髮髻長髯分毫不亂,端正跪坐在小車之上,自有一番風采不凡。

身旁的漏刻一滴一滴落着水珠,浮標緩緩下沉,直至最後一個刻度位置。夜水十一刻刻下十一,卯時,日出。

癃展對着嚴氏輕輕點頭,嚴氏深吸一口氣,輕聲吩咐:“恪,開門!”

李恪沒有半分猶豫,當即拱手一揖,大步越過嚴氏,雙臂一展,大門洞開。

“大兄,煩請油鐙掌路,前途顯明!”

癃展點頭應是,從手邊提起油鐙,置於車前,他將木棍一撐,不疾不徐當先跨入院門,筆直朝着後宅而去。

“禽畜興旺,豐衣足食!”

嚴氏一聲高唱,手捧飯甑(zèng)擡腿舉步,小穗兒提着雞籠跟在後頭,匯合李恪,緊隨嚴氏而行。

一家四口步步停停,肅然走過前宅正路,又穿過中門,進入後宅。

瓦舍重檐,空敞中院,庭中僅有傲梅兩株,一在李恪房前,一在嚴氏窗外,正中還有石井一口,只是礙眼的桔槔被挪到了前宅井邊,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井口,裝飾的意味遠大於實用價值。

屋子的地暖燒得火熱,衆人隨着嚴氏的腳步直驅正堂,一入屋內,寒氣頓消,腳踩着柔軟的席磚,走到哪處都是入春的暖意。

嚴氏這才鬆了口氣,放下飯甑,又叫小穗兒將雞籠收去前宅。

李恪舒坦地摔了摔胳膊,輕聲問:“媼,接下來我們便祭祖麼?”

“三牲祭酒,你展叔一早便準備停當了,待到小穗兒回來,我們便去祖祠。”

李恪興致勃勃地應了聲唯。

嚴氏昨日吊了他一天的胃口,就是不願告訴他家祖姓名,以至於他苦思冥想尤不可得。

公子這個稱呼確實怪。

其最早用於諸侯之子,後來延伸到封君高爵的子弟後裔,在秦時,偶爾也被百姓用來尊稱,譬如小穗兒對旦的稱呼,雖不得體,人們卻也見怪不怪。

但癃展是士人,不是身份上的士人,而是學識。

他出身墨家,所學所持都是正經的士林風範,尋常百姓可以濫用“公子”這個稱謂,他卻不會。

所以他爲什麼堅持喊自己公子呢?

若是遵從主從之誼,怎麼看都是“主人”更恰和纔對……

莫非我是王室血脈?又或者那位從來只活在嚴氏口中的亡故的翁,當年還做過封君不成?

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線潰敗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
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線潰敗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