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

九月三十,平旦。

天色尚在明寐之間,李恪帶着墨家一干人等齊入軍城,在正中大帳外,見到了久違了的王離。

王離者,頻陽王室出身,嫡脈嫡長,胡亥岳丈。自王賁病逝,他做了王氏族長,同時承襲王氏徹侯的爵位,封武成侯。

論身份,他是大秦一等一的豪貴,遠高於蒙恬,便是宗室當中也少有人能與他匹敵。

可始皇帝卻讓他做蒙恬的副手。

而蒙恬看似重信於他,委他以上郡將軍之責,統十萬強兵,看顧大帳,卻在攻伐匈奴之時把他留在了安平的後方,這其中的關節,說到底還是朝堂的太子之爭。

於是乎,在量化軍功,軍神如雲的大秦軍方,王離成了個不折不扣,又不可言說的異數。

一方面,他是兩世武侯的軍方第一家族頻陽王氏的掌舵人,王翦、王賁,兩世豪勇,王離盡得他們真傳,治軍之能,當世無雙。

另一方面,他年屆四十,自入軍旅起居然一次前線也沒上過,自始至終都在後方統兵、練兵。

他給王翦練過兵,給王賁訓過將,做過蒙驁、李信和騰的校尉,現在又是蒙毅的裨將。

大秦連番大戰,他除了屠睢南征百越不曾參與,別的戰事一場沒落,可論其究竟,卻唯有在王賁伐齊那次,才真正上過戰場。

那次他是王賁的親軍校尉,第一次身處在戰場方圓十里之內,眼見戰車隆隆,耳聽戰鼓震震,威武的秦軍擺開架勢,他連番請戰,終於奪下了先鋒首戰的軍令!

然後……齊王健降了。

不戰而降!

世人說武成侯長於治軍,可這褒獎的背後,何嘗不是因爲他戎馬一生,一場仗也不曾打過,一個首也不曾梟過?

日頭初升,晨曦灑落。

世人稱頌的武成侯就在大帳前頭站着,威風凜凜,儀表堂堂。

他的身後兩杆帥旗黑白相交,左右相列,其右尊玄,上書【上郡王】,左主皁,上書【直道李】,就如二人現在的身份和定位。

王離的身份無疑尊貴,但直道之事與他全無干系。他之所以會來到這裡,只因爲領受了蒙恬之命,要在開工之時爲李恪支撐場面。

這座帥帳的主人是李恪,這座雄偉軍城的主人也是李恪。

賓主有別,王離的身份再是尊貴,也只能乖乖等在帳外,絕不能先於主家,不告而入。

李恪微微一笑,甩開衆人,邁步深揖:“雁門李恪,見過君侯。”

王離鳳眼微微眯起來,深深地打量了眼前這個初出茅廬,卻早已聲名顯赫的儒雅青年一眼,也笑起來:“鉅子,久聞大名。”

兩人默契地沒有互稱官職,李恪以爵敬王離,王離以學還敬李恪,不約而同,都把自己擺在低低的位置。

於是乎,賓主盡歡。

李恪正身,幾步近前:“聞君侯威名久矣,相見之前,小子心中甚是忐忑,還道君侯威隆,不好相與。”

“哦?”王離故作好奇道,“鉅子因何由此顧慮啊?”

李恪似不在意地擺了擺手:“前些日不是履職陽周麼,縣尉王風頗有貴人氣象。不怕君侯笑話,小子在他面前頗爲形穢,總覺得低人一等,連話都說不利索。後來一掃聽,方知風君竟是君侯門客,聽聞還頗受重用。僕顯主威,主必隆盛,君侯以爲然否?”

“原來風竟這般不懂事麼……”王離親熱地拍了拍李恪的臂膀,“鉅子,我在此,便替風陪個不是。”

王離說着就要下揖,李恪卻搶在前頭又是一記深揖,牢牢佔住了兩人間小小的空擋。

“是小子少不更事,實與縣尉無干,請君侯明察!”

王離的臉拉了下來。

李恪的意思很明白,王離若不調走王風,李恪就準備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此子貌似恭謹,實則倨傲啊……

王離心思電轉,一雙手卻全無耽擱。他扶起李恪,突然調轉話頭:“今日天涼,老夫在外頭站得乏了,鉅子,我等入帳可好?”

“長者有命,不敢推辭。”李恪神色肅然道,“君侯,請。”

“鉅子先請。”

二人把臂入得帳內,以王離右尊,李恪左席,共入於主座。他們身後僅有陳平、陸衍二人陪着,餘者諸墨皆候帳外,束手靜待。

不多時,時至日出。

李恪對陳平點了點頭,陳平拱手一揖,掀帳而出。

“時至,擂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

前擊七,後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更兼臨後擊三聲,一通鼓畢,三十六響!

早已候在軍城之外的各處官吏邁步入城,踩着鼓點緩行到大帳之前,兩通鼓畢。

第三通鼓擊打起來。

秩千二百石的太倉令秦浩領着財務官吏當先入帳,居左首。然後是秩一千石的校尉江隅,再後是八百石廷尉丞黃衝、御史丞何仕爵,各領麾下官吏入帳,入左席。

官吏入盡,墨者相隨,卻是非墨者的總指主營令張遷領頭,其後是三位總章,憨夫、何玦、儒,再後以三處依序而列。

張遷入帳卻不落座,而是袖手站到李恪身邊,憨夫右首,何玦右次,儒居第三,其餘人等皆入右席,正襟危坐。

三通鼓畢,百單八聲,只聽梆子一聲脆響,張遷高聲宣唱:“鼓畢,點卯!”

在座衆人齊齊起身,側向正席,拱手爲揖:“請祭酒示下!”

李恪向着王離點頭致歉,王離回禮,李恪這才從几上取過名冊,抖手打開。

“業務處,何鈺、田橫、應曜。”

“嗨!”

“工程總章令,憨夫、何玦、鄒儒。”

“嗨!”

“總指揮部總營令,張遷。”

“嗨!”

“採購處程鄭,將作處邢三姑,公輸嵐。”

“嗨!”

“保衛處江隅,財務處秦浩。”

“嗨!”

“監察處何仕爵,執法處黃衝。”

“嗨!”

每點一人,其主使,其從隨俱大聲應卯,旋即落座,待到名冊點完,堂上堂下就只剩張遷一人站着,就連陳平、陸衍都在角落裡坐下,攤開簡簿,提筆備錄。

張遷看李恪把名冊捲起,重置於案,這才深吸一口氣:“直道總領十四人,各級主事六十二,皆至!跽!祭酒訓言!”

說完,他在李恪下首一張小几入席落座,跽坐平視。

李恪的目光掃過堂下,臉上看不出喜怒,也沒有少年得志應有的倨傲驕縱,叫人看不出深淺。

“今天是九月三十,三十三年最後一日,總指城落成第十日。”他輕聲開口,“現在這城裡面空空蕩蕩,又滿滿當當。五里之郭,兩裡軍城,聚了三萬五千民夫,駐着一萬兵卒,還有奔馬、戰車、你們見都沒見過的各色機關,糧秣、石碳堆積如山,光金就擺了八九十萬鎰,全埋在這座大帳往後不足三百步遠的地窖裡。”

“明天,也就是始皇帝三十四年歲首,我們就要用這些人和東西,在兩年內,築起三千里長的直道!”

一聲高音,堂下私語,王離面色正肅,輕輕地咳嗽了一聲,私語頓止。

李恪一臉的訕笑:“我知道,咸陽有不少人等着我請援的奏報,也有貴人估算過總賬,說直道浩大,便是動用民夫三十萬,耗時五年也不見得能成,更別說還要跨過大河,直通九原,此等工程,人力不可及也……”

何玦不由冷哼出聲。他就是大河的總章令,唯一的任務就是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橫跨黃河的大橋,這個流言幾乎是指着鼻子說他註定一事無成,這讓心高氣傲,從小就被當做神童來看的他如何能忍!

若不是李恪一早就給他們下了禁言令,他剛纔就要跳起來立軍令狀了。

李恪臉上的嗤笑更濃,就連聲音也帶上了笑意:“聽到玦的冷哼了麼?看到墨者們臉上的冷笑了麼?墨家以機關之道立世,行的就是人力不可爲之事,做的,就是前人不盡之功!”

“你們腳下這座城,我本讓師哥依着縣城的標準去建,可他卻硬生生建成了關城,城高三丈,五車並騁!而這些,他僅僅用了三千人力,八十日工期,你等捫心自問,此事人力可爲否?”

堂下終於響起了粗重的呼吸聲。

總指城人力可爲否?直道人力可爲否?莫非,他們真能憑着眼下的人力物力,築起當世第一的軍資大道?

李恪的聲音恰到好處響了起來,幽幽沉沉,越漸高亢。

“在座大多不是墨家的人,在此之前也從未見過機關行事,所以我予你們的訓令很簡單。”他頓住聲,自信地揚起臉,“不管你身在何位,身居何職,三個月內熟悉機關,別像個蠢人似在那兒大呼小叫,平白惹天下有識恥笑!你等,明白了麼?”

坐席衆人登時起身,俯首恭謹,齊聲唱諾:“嗨!”

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
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