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

章邯來了。

李恪頗爲意外地看着他,也同樣意外地看着他身後的華服少年與華服青年。

首先打破尷尬的是華服青年,只見他閃身出來,苦笑着向着李恪大禮下揖。

“學生於役,見過老師。”

他就是趙於役,雍王元年成爲李恪的座下首徒,經開蒙後去了狼山少年營,求學四載。

去年下半他學成回來,李恪又帶了他兩個月,全面考量了他的墨藝、墨學,結果大爲驚豔。

考慮到他如今的狀況是學多思少,缺於實踐,李恪就安排他去了白於將作下屬的設計院中,眼下才三個月不到。

鬧什麼呢?

李恪有些不滿,不由就拉下臉:“若是爲師不曾老糊塗,你這會該在白於第二基建設計院纔是。休沐麼?還是擅離?”

趙於役臉上苦笑更濃:“學生遵老師命,四年七月至設計院,隨師兄們適應了月餘,正式加入盤龍鐵路橋設計,輔江師兄破解共振承重,小有所得。然而……”

“然而?”

趙於役擡手引向身邊略有些畏畏縮縮的少年:“老師,皇命不可違……”

李恪掀了掀眉毛,這才發現那華服少年頗有些眼熟。

“你是……太子?”

少年急忙忙下揖:“不肖徒耳,見過老師。”

趙耳九歲了,身處於宮廷,耳聞目睹,他不僅知道李恪對他這個蒙徒不甚滿意,還比大部分同齡人都更明白李恪權勢之重。

這次臨行前,扶蘇在書房召他,告訴他若還不能得到李恪的認同,就要讓他才兩歲大的弟弟來做新太子。

這不輒于晴天霹靂。

他在李恪面前徹底失了常心,否則也不至像現在這般謹小慎微,擔驚受怕。

但李恪不知道這事。

他只覺得趙耳比兒時花樣更多,不由納悶:“陛下是叫太子來繼續學業的?”

“是。父皇有命,若冠禮前仍不能令老師滿意,他就會廢了徒兒,立小弟爲新太子。”

李恪從納悶變成了鬱悶:“如此說話可不像是求學的樣子,倒像是威脅我……”

趙耳更慌了,趕緊趕地補充:“還有母后……”

“師姊?”

“母后說,氣她幫您出了,您定要把徒兒教好……”

“更像威脅了。”李恪癟了癟嘴,轉看趙於役,“所以說,我的得意徒兒這次又得丟下學業,陪太子讀書了?”

“是……”

“一家都不讓人省心。”李恪不滿一嘟囔,指了指屋內,“於役,帶着太子去尋你師孃,先尋處房間安頓下來。”

“唯!”

二人邁步前行,就在進門的一剎,李恪突然喚住趙耳:“太子殿下,草民有一言在先。”

“請老師教誨!”

“你得記住,從踏入此門始,到你歸咸陽去,此地鄉間便再不會有人喚你太子,也不會有人以長君之禮待你。你只是趙耳,衣食住行皆無殊異,明白了麼?”

趙耳以爲李恪是在暗示他,他的太子之位定然不保,忍不住便神色一黯:“唯……”

二人進去了。

章邯突然出聲安慰李恪:“以九歲孩童論,太子不差,優於中人。”

李恪沒好氣看了他一眼,裋褐,黑巾,圓頭布履,一身質樸:“怎的送兩個小子來我處,你還需變裝麼?”

章邯淡淡一笑:“罪民邯,從國逆,依律處黥面,爲鬼薪。陛下與我說,直至夏子出山前,罪民都要在梅竹莊服勞,不得擅出,所以罪民便來了。”

李恪翻一個白眼:“從國逆,罪鬼薪?我怎麼不記得秦律有這般寬宥?”

“這個罪民也不甚明白。聽聞是廷尉寺新律中有一條自由裁量權,可依律從輕或加重一等。”章邯拱着手,調子輕快,“御史府覺得罪民算不得罪無可恕,便依律從了輕,還特許將黥面黥在肋間,以褒罪民國戰之功。”

“衝這些日子看來是被陛下逼得夠嗆,竟連自由裁量都搬出來了?”

“怕是如此。”

兩人同時大笑。

笑完了,李恪認真看着章邯:“邯君,說實在的,你爲人勢利,殺心又重,我不喜你。但既然陛下託我護着你,你便在這安心住下,連家眷也接來。都殺了幾年了,歇歇也好。”

“謝……夏子!”

……

此後的日子對李恪而言越發安祥。

他開始講學,講學的固定對象是自家的三個娃,趙耳,章邯的小子,滄海一對遺孤,以及蛤蜊的小兒子。

趙於役不是學生,在完成李恪讓人送來的設計題之外,他是助教。

接下來的三年,天下進入又一輪征伐期。

六年二月,漢攻克蜀郡,劍指巴郡。

八月,楚與齊戰,奪東郡,復侵趙。

九月,趙齊再次合兵,與楚戰於邯鄲,龍且不敵彭越田榮,退入碭郡,不僅丟了纔到手的東郡,還丟了半個碭郡。

七年三月,三國言合,合縱攻秦,連下陳郡,潁川,兵逼三川,危及南陽。

五月,韓信臨危受命,孤身自廣陵返,兼通武上將軍,統御蘇角、司馬欣兩部共關東十萬兵馬。

他先以南陽爲餌食,廣設糧道,誘龍且八萬楚軍來攻。龍且不聽范增之勸,入甕,大敗,兵退潁川。

韓信遂趁勝追擊,以司馬欣堅城禦敵,自領精銳五萬餘,兩月破三郡,奪陳,碭,東郡,孤立潁川,直撲彭城。

楚王羽發五萬兵親征,韓信虛晃一槍,丟下三郡,於碭和潁川兩郡交界的山地截中了急於救楚的三國聯軍。

時九月,韓信與司馬欣前後夾擊,斬三萬,俘五萬,聯軍大敗。

三國殘兵經東郡歸各國,楚王以護翼爲名,復取東郡,田榮深恨之。

另一面,得勝的韓信輕取潁川,重奪陳郡,十萬大軍奪南郡,進漢中,曹參以弱兵咬牙苦守,一日三驚。

劉邦無可爲,依蕭何策暫停攻巴,大軍回調,以敵韓信,韓信故而退。

其時,因雍州失去特權而興起的臨時授信接連到期,諸國皆爲債務所困,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唯秦無債。

出身雍州一系,對經濟問題熟門熟路路韓信深知此間干係,所以選擇的戰法極具針對。

他將兵力穩固在陳、南二郡邊境堅城,以堅甲銳器對楚漢越持續施壓。

敵攻他便穩守,敵退他便挑釁,不爭城地,只掠有生,楚漢皆苦不堪言,唯有咬牙再建合縱,推經濟狀況一直良好的大越爲合縱長。

趙陀終於尋到了介入中原的良機,親領三十萬大軍出黔中。

韓信一面請烏鶴敖之王師馳援,一面令蘇角、司馬欣交替出戰,連戰連退,折將損兵,直退八百里至陳縣,終於尋到了等待以久的戰機。

越軍先鋒,二王子趙平好戰,在不知覺間與趙陀主力拉開七十餘里。

韓信令司馬欣將三萬兵馬死守陳縣,以趕來的王師鐵騎聯合麾下平戎軍奇襲趙平側後。

此戰越軍的缺陷在鐵騎強攻下暴露無遺,那就是應變慢,射程近。

四萬把騎弩在射程外對豪豬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本該爲豪豬策應的犰狳卻怎麼也追不上鐵騎的馬蹄。

趙平在絕望中亂箭身死,十萬大軍無一逃脫,非死即俘。趙陀聞訊吐血三升,急惶惶回撤黔中,縮入堅城再不敢與韓信當面。

此一戰,韓信用兵驚動天下,宣告着在李恪與章邯先後離軍後,大秦軍方的又一尊戰神,出世!

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五九五章 肇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
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五九五章 肇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