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

五月過半,大雍掀起學室整肅,先後查處有違《學律》的初等學室教員七十四人,其中墨家三十二,法家二十七,道家十一,雜家四人。

違律者皆移御使府,三人被罰作城旦,餘者亦論罪,全國震驚。

李恪回塞上,於大朝會諫《請建太學書》,申請在塞上西北建一座五里學城,專用於太學。

在廷辯上,李恪侃侃而談。

“太學者,學問之始也。學問之始有二,一爲學,廣聞天下妙文,參透聖賢大道;二爲問,思則學以致用,辯則啓迪新知。”

“舊齊有稷下學宮,廣收百家學問大家,坐而論道,得之於二,失之於一,不得太字,故爲下也。”

“稷下者,不可取,當以上,重爭鳴!臣請建塞上學宮,爲雍之太學!”

御使右丞嚴駿駁曰:“雍有學室三級。初等者明課、蒙課,使黎庶識字,百姓明禮;中等者縣學,授百家學問,教爲吏之道。此三級者,足使大雍文華鼎盛,甚於周秦。太學無用也。”

李恪又辯:“初等之學室,教民也,使民通禮法,心不至盲。中等之學室,教吏也,使吏悉業務,心有廉恥。然世間真知皆源於士,學室教民教吏,以何教士?”

恪卿馮劫助右丞言:“先皇帝頒焚書令,焚盡天下詩書,百家學問,便是覺百家之說禍國亂政,不可取也!”

李恪三辯:“若百家之說不可取,何以要收之存於博士?先陛下焚書,爲束民,苛官,非絕學也!今建太學,非爲使百家之言亂政,恰是予天下士子思辯之所,真知新說論戰之間,此善也!”

大議三辯而止,雍王詣曰:“可。”

塞上學宮,始建。

規劃中的塞上學宮位於塞上城西,取《詩》“乃眷西顧,此維與宅”之意。

全城方圓共五里,取“回”字造型。

城池正中共五片建築。最北演武場,用以士子強健體魄;北二泛遊苑,用以士子交際遊玩;正中學宮署,是學宮的管理機構;再南思變堂,用以士子辯論治學;最南文華館,保藏天下百家學說。

城東是學子、教授居住之地,教授單間,學子合居;城西則是教學之所,計劃學院共七座,四大顯學各佔一座,兵家與縱橫家共居一座,此外偏於清談的百家雜學據一座,稱博聞院,偏於實用的百家雜學再一座,稱長治院。

扶蘇以雍王之名向天下徵集名師大家爲各院教學,李恪以墨夏子的身份兼任祭酒,憨夫主持日常工作,任祭酒丞。

按照計劃,學宮建設在六個月內完工,明年端月開始第一期招生。各縣學可以推舉優秀學子入學宮深造,有意入學的非雍士子,也可以經過學院七位教授的集體考覈,爭取額外的入學名額。

李恪以首任祭酒的身份頒佈學宮令,明確了學宮的教學機制和學員出路。

學員入學,必須選擇一個學院作爲主修,同時可以選擇其他學院輔修。學院會下發院內課表,必須滿足六成主修課的出勤,纔可以參與其他學院的輔修課程,且數量不設限制。

學員畢業後,不聘吏職,想當官的可以在雍國牟取言官職務,且明確通過官員體系內部轉任的,必須從佐、史職務開始,與中等學室畢業生的待遇等同。

學員也可以不做官,繼續留在學院中精研學問,或是到各學室擔任教習,教書育人。

⊕ Tтkǎ n⊕ CO

最最重要的是,學員的前程明令雙向選擇原則,也就是分配不具有強制性,也不具有必然性,這就避免了士子把學宮當做官途捷徑,從某個層面,維持了學宮的治學純潔性。

《請建太學書》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天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天下大家齊赴塞上,其中就包括陳平和陸衍的老師商山四賢和與李恪有深切淵源的孔鮒……

只是等他們在六七月間來到塞上,參與各自學院籌建的時候,李恪與扶蘇卻已經抽不出太多經歷去應付他們。

大秦劇變!

王離將北軍出函谷後,二世的面前便只剩下趙高一個聲音。

面對情勢洶洶的反秦浪潮,趙高恐懼二世出宮,得知實情,便蠱惑二世說:“先皇帝舊臣不滿陛下近我,多尸位素餐,不謀善政。更有甚者如去疾、李斯,鹹通外賊,妄圖出賣陛下,以爲功勳。”

二世大怒,時隔半年召集李斯和馮去疾覲見。

李斯和馮去疾不知道趙高在二世面前進讒,只以爲他已經知道了關東的局勢,便進言說:“關東羣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衆,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戌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

他們的話刺痛了二世。因爲他分明記得,始皇帝在位時,再大的工程也不會有所謂的直臣跳出來反對,就算是偏居在西北的扶蘇,基建的工程一刻不停,也從未有人諫言,說建得不對!

唯有他!

帝王之尊,無人視耶?

二世強壓住怒火,解釋說:“二位卿家是否誤會?朕建阿房、籌軍資明明是萬民所請,何來……”

李斯聲嘶力竭道:“趙高者,佞臣也!陛下若聽他讒言,秦將亡也!”

天聊死了……

二世冷冷看着李斯和馮去疾,說“吾聞之韓子曰:‘堯舜採椽不刮,茅茨不翦,飯土塯,啜土形,雖監門之養,不觳(hú)於此。禹鑿龍門,通大夏,決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築臿(chā),脛毋毛,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凡所爲貴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爲非,以制御海內矣。夫虞、夏之主,貴爲天子,親處窮苦之實,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萬乘,毋其實!吾欲造千乘之駕,萬乘之屬,充吾號名!”

“且先帝起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邊境,作宮室以章得意,而君觀先帝功業有緒。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羣盜並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爲,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爲朕盡忠力,何以在位?”

說完,二世拂袖而去,乃命宮衛囚去疾、李斯問罪。

馮去疾不忍受辱,曰:“將相不辱。”自殺。

李斯受盡五刑,終懼不敢言實,認罪,腰斬而死。

這道消息來得如此突然……

當時李恪正爲儒墨破冰之事,和孟子的四世孫孟舒聊得歡實,接報以後,當即告罪而退,直奔王宮。

扶蘇與馮劫在一道,看到李恪不報而入,眼神只有微微一顫:“恪,自掘長城,何至於此?”

李恪搖了搖頭:“李斯,馮去疾,可惜了……”

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
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