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山黑水(一)

洪武二年七月初一。己丑。【西元1127年8月10日

黃龍府。

從五月初。陳伍親自領軍自瀋陽出發,一路北上,沿途連續攻克銀、鹹、安、通諸州,最後於一個半月後,終於攻到了黃龍府城下。不費吹灰之力,海藍色的旗幟飄揚在黃龍府的城頭,金人的白色大旗則在城門外堆積如山。

如今的黃龍府中,屬於大宋的軍隊只有萬人,剩下的兩萬餘人卻都是拋棄了完顏家,反過來歸順大宋的北地諸部。雖然陳伍只顧自己兵吃飽,不負責歸順軍的糧草,若是嫌吃不飽飯請自去。但就算陳伍待人如此苛刻,來投奔的部族還是絡繹不絕——若不是北上宋軍太過渴求軍功,見了女真人裝束的軍隊便不管不顧的衝殺過去,其實應該還有更多的歸順軍。

完顏家此時已是苟延殘喘,老弱加起來才兩萬餘人,盤踞在鴨子河邊的老巢中。他們想逃也無路可去,完顏部周圍各個部族都與他們劃清了界限,原本已經臣屬於金國的五國部、達魯古部、兀惹部等生女真部族,都已經另立旗號,不再服從完顏家。兵敗如山倒。樹倒猢猻散,金國的立國時間太短,還沒有用忠義和血緣將歸附的部族融合進來,當完顏部失去了凝聚國家政權完整的戰力後,他們就再也不可能掌控住曾經臣服過的部族。

現在的塞外,已經沒幾人敢自稱是女真了。就如曷蘇館部,幾百年來都是屬於南女真,族長也都是在遼國傳承着南女真湯河司節度使一職。雖然沒有族譜記錄,但血脈傳承卻是明確得很,是實打實的女真人。就在十幾年前,金國剛剛興起,胡十門便說自己的始祖是與完顏家的祖先一起從高麗出來的三兄弟,而且還是老大。幾百年前,三兄弟出高麗,其中老大留在遼南,而老2老三去了混同江,成了完顏部的始祖。也便因此,曷蘇館部也改姓了完顏。

可是胡十門現在卻改稱自家是漢人。自陳當年隋煬帝起兵百萬,慘敗於遼東,數十萬漢人流寓當地。他的祖先就是留在遼南的漢人,而且還是姓胡。胡十門這個名字,也是爲了紀念先祖而起。他攀來攀去,最後攀到了胡姓始祖的胡公滿頭上,成了正兒八經的黃帝之後。

這看似是一個無稽得讓人捧腹的笑話,但本質上卻處處透着冰冷無情的功利。完顏家失去了力量,無法再收束住人心,也就理所當然的被背叛。被拋棄。在冰雪覆蓋每每長達半年的遼北之地,通行於世間的規則就是如此的冷酷。

如今已經有了數萬歸順軍爲王前驅,黃龍府中的宋軍在休整了近半個月後,正厲兵秣馬,準備給完顏家最後一擊。陳伍打算趕在九月下雪之前,用一場輝煌的勝利來結束這場戰爭。可是今天,一支隊伍從會寧而來,帶來的不是戰書,而是求和的誠意。

從會寧方向過來的這支隊伍,有近萬人之多。去年被南侵金軍虜去北方的宗室、女子,由完顏宗幹領着,終於被送了回來。不過當初數萬名被擄走的漢女,如今只剩三千餘人還活着。而帝姬、宗姬和嬪妃們被搶去北方的,本有千人之衆,可是現在卻只有兩百餘人。幾百匹馱馬,走在大隊之後,背上揹着沉甸甸的包裹。裡面裝的都是死在會寧的被擄宗室的骨殖。完顏宗幹知道漢人有落葉歸根的習慣,故而將遺骨打包送來,好讓他們被運回去安葬。

在混同江畔,苦熬了一年多的人們終於看見宋字大旗在黃龍府的城頭上飄揚,多少人不禁淚留滿面。又有多少人伏地慟哭,哭聲震天動地,響徹整個黃龍府。

李乾被點了名,他雖然本職只是一名火槍手,但文字水平還算不錯,在排中還兼着文書一職。他和幾十名被推出來的文書,對被送回的宗室進行身份的核對和登記。不過這也是初步的調查,等他們回到東京以後,還要進一步進行覈查,以防有人冒充。

“柔福帝姬趙嬛嬛……”

李乾念着名字,走到一名女子之前。眼前的女子,容顏憔悴,髮色枯黃,甚至還有皺紋在臉上。在從宗室的玉牒抄發來的記錄中,她應該才十七八歲,但她現在看起來卻有三十歲的年紀。雖然女真人在送她們回來之前給她們梳洗打扮了一番,但現在這副模樣,卻還是看不出半點皇室貴胄、金枝玉葉的模樣。

“是柔福帝姬嗎?”

女子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在李乾問話時,她縮着肩膀,畏畏縮縮,像是被嚇到了。而當李乾身子稍稍向前一傾,她便向後退了一步,眼神中也滿是驚悸。也不知她在金人手中受了多少罪,纔會變得現在這副模樣,

“不用怕了,”李乾儘量將聲音放得溫和下來,“已經沒有事了!”

柔福帝姬定定得看着李乾好半天,終於捂着臉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隔着遠一點的地方。一羣閒人卻在七嘴八舌的嘲笑着:“李十四真是憐香惜玉啊!難道還想當駙馬不成?”

“駙馬當不了嘍,只能當郡馬!我朝的公主正經只有四位。回來的哪還是帝姬、公主,最多也只是郡主!”

“管她是公主、郡主!跟順王一系牽扯上,日後也別想在軍中待了。”

“別說!說不定還真有人想攀上皇親,去順國做將軍呢!”

“有什麼好的?你們難道還以爲,會寧的浣衣所真的是用來洗衣服的嗎?”

閒人們的笑容頓時猥瑣起來,出征數月,軍中飢渴已久。說起葷段子來,也能解解饞。

“太過了一點罷!”當李乾結束了工作,回到營帳中,傳入耳中的仍盡是不堪入耳的yin詞穢語。

在他旁邊的鋪位上,一個十七八歲,正捧着本書在看的少年搖了搖頭,“這也是道君皇帝和他兒子自找的。不修德政,自會禍及子孫。這些金枝玉葉受多許苦,歸根究底還不是趙佶惹下的因果?這又怪得了誰?”

“……說的也是啊!國勢傾頹,自然會有外敵入寇。若是趙佶能做個好皇帝,女真不可能南侵,我們也不可能在今天站到黃龍府中!”李乾感嘆了一句,只見着少年埋頭於書卷中,說話時也不擡頭,好奇的問道:“易哥兒……寧易,你看得什麼書?”

寧易揚了揚書冊。將封面露了出來:“步飛步超羽的新作,《大食紀行》。還蠻有趣的。”

“《大食紀行》?怎麼沒聽說過啊!”李乾拿過來隨手一翻,見上面滿是荒誕之語,是一篇篇短篇的傳奇,便搖頭道:“這不是步超羽的書,文章差得太多,是僞託之作!”

李乾從自己包裹裡也翻出一卷書來,學着寧易的動作,躺下來看書,一邊還說着,“……如今天下的書家以步飛最爲出名。他的《天竺遊記》,《大唐三藏西行錄》都是在東海新聞、皇宋新聞上連載着,天下有上百萬人在一期不拉的等着他出新篇。前段時間,兩部大作結集出書,一版印出十幾萬冊。天底下,哪家書坊沒有他的書?!現在的話本,遊記,還有你看得這種傳奇小說,都掛了他的名字,沒幾本是真的!”

“無所謂是誰寫的,有書消磨時間就行!”少年擡眼看看李乾手上的書冊,卻見是一卷《漢書》,“怎麼十四哥你盡看史書啊?前次見你看得還是《新唐書》,現在又翻起《漢書》來了。”

“等退役後,俺想再找個書院讀幾年書。日後做個史官,將大宋這些年的動盪和戰事一筆筆的記下來,流傳後世。”李乾對未來有着憧憬,在洪武朝的軍中,如他這般的讀書種子卻有許多。他又問向寧易:“易哥兒你呢?日後想做什麼?”

寧易仰頭看着帳篷頂,幽幽說道:“俺也沒大的想法。就想趁打仗儘量多掙些功勞。等滅掉女真以後,也就沒這麼好的掙軍功的機會了。天下就這麼大,能跟大宋有一戰之力的也就那麼幾家,全國有百萬大軍,也不可能有哪個營能總是被派出來。俺也不指望日後還有參加大戰的機會。現在多一份功,日後就是多十畝地。多打兩仗,得個公士的爵位,將來兒孫入學也有個方便。”

“公士?”李乾半開玩笑的說着,“當個大夫不是更好?易哥兒你還年輕,再過些年,多立些功勞,說不定還能封個公卿做做。”按照最新的封爵制度,除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貴爵外,洪武朝的封爵中還有卿、大夫和公士三等,不過這些低級爵位不可能有封國,僅僅是賜土,按着等級從一頃到百頃不等。

寧易翻翻白眼:“封王還更好呢!能封得了嗎?”

李乾一笑:“諸侯國哪有王爵?!”

雖然洪武朝也有封王,剛剛離開中土的趙桓、趙琦都有王位在身。趙文、趙武也同樣是郡王,但世襲爵位中卻沒有王爵,最高便是公。這也是依照周制而來,周時天子稱王,下面的諸侯都是自公而下,若是稱王便是僭越。若不是進入東周後,王室勢力衰減,也沒哪個諸侯敢與天子平爵。

“王爵的確沒有,公侯伯子男,俺也不可能指望,那至少要升做將軍才行。要想封大夫得有副尉軍銜。如果能升到校尉,才能封做個公卿。想出人頭地,有幾十萬人一起再爭,俺可沒那本事,能掙下個幾百畝地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寧易和李乾雖然還是士兵的身份,但軍銜都已經積功升做了士官,按照規則肯定能封做公士,而寧易的目標也僅僅是公士。

李乾搖頭嘆道:“遼東、吉林的幾百畝也算不了什麼。中土稱路,邊疆建省,而海外則封國。若是被賜土,也只會賜在邊疆行省。反倒是下面卒伍,據說會在燕山府路——如今的直隸路——給他們分田!”

“海內無封國,都是越往外,封國越大,越往內,封地越小。到了天子腳下,當然也就只有二三十畝賜給卒伍了。”

海內無封國,趙瑜不會在海內給自己找麻煩。而中原以外的新闢疆土,就如東北一帶,地廣人稀,需要移民開荒。一部分要招募,另一部分,則賜予這些。同時行政單位是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而不是中原的路。行省官員的權利比起中原路官要大上些許。

李乾想起方纔自己攤上的一攤事,“封國也好,賜土也好,都是要用軍功去換。不過現在完顏部已經來投降了,搶走的人都送回來了。這一仗說不定打不了了!”

寧易皺起了眉,“不可能罷,準備了這麼久,哪個肯放棄啊。完顏吳乞買的腦袋,大將軍不會不想要!”

“說不定哦……”李乾搖搖頭,“要是完顏宗幹今天沒來就好了!”

兩人一邊看書,一邊閒扯着,帳外卻突然響起了集合號。李乾和寧易幾下套上輕甲,戴上頭盔,提起火槍便衝出了營帳。在營帳之前,兩個都的龍騎兵集結在一起。一個校尉,神色肅穆站在隊列之前,兩名都頭跟在他的身後。三人看着隊伍集結完畢,也不多說話,手一揮便領頭而行。

兩百人出營後在城中疾行半里,在東城附近,圍定了一個營寨。李乾定睛一看,這竟然是送被擄宗室回來的女真人的營地。‘他們不是來投降的嗎?爲何要圍起來?’李乾心裡有些糊塗。

“殺光!不留活口!”校尉冰冷的從嘴裡吐出了幾個字。

但就在他出聲的同時,女真人的營寨中卻也響起了喊殺聲。上百名女真戰士衝出營帳,着甲持刀衝了出來。

“殺!”

一陣排槍響起,如急雨打落葉,轉眼就倒了一片。不過槍聲剛落,卻又看着一名穿着完顏宗乾衣服的女真將領從營帳中趁機衝了出來。他揮着刀,指揮着女真士兵,想從另一個方向逃出去。但他沒走幾步,隔着百多步,十幾支火槍同時瞄準了他的身上。槍聲爆起,那名將領從頭顱到身軀都飈起了血花,如同被扯碎的布娃娃,屍體殘缺不全的倒在地上。領隊的將領倒地,但女真人的隊伍卻沒有任何反應,一點也不像主將戰死的模樣。

“不是完顏宗幹!”校尉在後面吼叫道。

“完顏宗幹換了衣服!”從帳中出來的女真士兵,一片都是女真士兵的服色,“他早做了準備!”

計劃失敗。本想着用兩個都,將完顏宗幹帶來的兩百來人盡數殺了祭旗,並從宗幹嘴裡撬出完顏部最新的情報來。但沒想到,完顏宗幹甚至連替身都準備好了,也不清楚他現在還在不在這裡。

在火槍射擊過一輪之後,女真人一聲發喊,不知由誰在指揮,齊齊向着營門衝殺過來。幾十步的距離並不算遠,宋軍已經來不及再給槍支上膛了。

“全軍都有,上刺刀!”兩個都頭大喊着。既然子彈來不及重裝,那就用刺刀來與女真人打交道。

刺刀齊齊掛上槍管,帶着血槽的刀身,閃爍着寒芒。上百人堵在在營柵門口,一叢刀芒正對着奪路而來的女真。

殺聲響起。廝殺的雙方用漢語和女真話喊着同樣意思的詞句,竭力將手中的兵器刺到對方的身上。

女真人是拼命了。他們營地的位置被安排在城中,如果不能在駐紮在城中別處的宋軍聞聲趕來支援之前衝出營柵,逃到城門處,他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對宋人背信棄義的憤恨,讓他們忘記了對刺刀的恐懼。衝在最前面女真戰士,被數柄刺刀刺穿了身子後,甚至還能用力扭曲身體別住槍管,不讓刺刀從身體裡抽出,而讓後面的戰士爲他復仇。

一人奮死,百人辟易。站在第一排的寧易剛剛刺殺了一人,刺刀就被卡在身體裡。看着緊貼在眼前的咬牙切齒的一張臉,還有那對突出來的慘白的眼球,寧易心神甚至被恐懼所填滿,沒有注意到在那個身受致命重傷的女真士兵身後,一個身材高大,壯碩如熊羆的女真戰士正揮舞起沉重的狼牙棒,向着他當頭砸來。

狼牙棒在空中帶起一陣尖嘯,寧易甚至來不及再閃躲。但李乾這時衝了過來,雙手死命一揮,沉重的槍托一下砸開了呼嘯落下的狼牙棒。

“易哥兒,發什麼愣。”李乾在寧易耳邊大聲叫着。他的雙手還震得有些發麻,他方纔還是從側面用力一擊,就受到如此重的衝擊,要是寧易正面捱上一下,不死也得殘廢。

寧易趁勢抽出刺刀,又一下捅入那名如熊一般的大漢的心口。威脅解除,他心情放鬆了一些,“十四哥,你不是要退役後做史官嗎,怎麼還這麼拼命?”

“完顏女真能以兩千兵起家,進而禍亂天下。等將來,我肯定會在史書中爲他們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李乾說着,長槍一挺,一槍刺出,將一名衝出來的女真士兵挑翻在地:“不過爲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我所要做的……”

他頓了一頓,隨着長槍刺出一聲虎吼:“……是讓他們變成歷史!”

第47章 江山(中)第8章 交趾(上)第36章 海上(下)第4章 新港(下)第7章 西路(四)第42章 改制(上)第27章 天子(下)第22章 烈風(上)第60章 投奔(下)第29章 攤牌(下)第41章 大石(上)第45章 蔡攸(下)第21章 戰船(上)第3章 奪城(上)第33章 冬雨(下)第38章 湄嶼(中)第1章 老種(上)第39章 土着(下)第25章 野心(上)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5章 野心(上)第40章 故人(下)第47章 新年(下)第50章 聖公(下)第56章 西軍(上)第30章 戰備(上)第1章 平安(上)第18章 謀算(上)第29 傳言(中)第41章 後續(下)第44章 決勝(中)第29章 攤牌(下)第35章 改變(下)第49章 道阻(三)第13章 硝煙(上)第40章 後續(上)第6章 西路(三)第16章 商戰(上)第40章 內附(上)第9章 守城(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3章 西路(五)第7章 投奔(上)第5章 戰前(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異變(下)第18章 軍器(上)第16章 變奏(上)第20章 義學(上)第64章 九五(完)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18章 豐收(下)第53章 道阻(完)第6章 對手(下)第24章 烈風(下)第42章 餘波(上)第16章 傳承(二)第28章 傳言(上)第36章 決戰(上)第3章 使團(上)第62章 九五第4章 新港(下)第17章 遭遇(下)第2章 老種(中)第2章 平安(下)第11章 琉球(上)第12章 夜談(下)第43章 決勝(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8章 湄嶼(中)第31章 中秋(上)第41章 後續(下)第35章 海上(上)第3章 新港(上)第30章 傳言(下)第5章 未來(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7章 變奏(下)第1章 平安(上)第38章 股票(下)第7章 西路(四)第4章 滅國(下)第45章 明教(上)第25章 野心(上)第23章 烈風(中)第4章 新港(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4章 清化(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5章 滿萬(上)第21章 勇氣(中)第24章 清化(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27章 星火(上)第11章 和議(上)第18章 謀算(上)第37章 異變(中)
第47章 江山(中)第8章 交趾(上)第36章 海上(下)第4章 新港(下)第7章 西路(四)第42章 改制(上)第27章 天子(下)第22章 烈風(上)第60章 投奔(下)第29章 攤牌(下)第41章 大石(上)第45章 蔡攸(下)第21章 戰船(上)第3章 奪城(上)第33章 冬雨(下)第38章 湄嶼(中)第1章 老種(上)第39章 土着(下)第25章 野心(上)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5章 野心(上)第40章 故人(下)第47章 新年(下)第50章 聖公(下)第56章 西軍(上)第30章 戰備(上)第1章 平安(上)第18章 謀算(上)第29 傳言(中)第41章 後續(下)第44章 決勝(中)第29章 攤牌(下)第35章 改變(下)第49章 道阻(三)第13章 硝煙(上)第40章 後續(上)第6章 西路(三)第16章 商戰(上)第40章 內附(上)第9章 守城(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3章 西路(五)第7章 投奔(上)第5章 戰前(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異變(下)第18章 軍器(上)第16章 變奏(上)第20章 義學(上)第64章 九五(完)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18章 豐收(下)第53章 道阻(完)第6章 對手(下)第24章 烈風(下)第42章 餘波(上)第16章 傳承(二)第28章 傳言(上)第36章 決戰(上)第3章 使團(上)第62章 九五第4章 新港(下)第17章 遭遇(下)第2章 老種(中)第2章 平安(下)第11章 琉球(上)第12章 夜談(下)第43章 決勝(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8章 湄嶼(中)第31章 中秋(上)第41章 後續(下)第35章 海上(上)第3章 新港(上)第30章 傳言(下)第5章 未來(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7章 變奏(下)第1章 平安(上)第38章 股票(下)第7章 西路(四)第4章 滅國(下)第45章 明教(上)第25章 野心(上)第23章 烈風(中)第4章 新港(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4章 清化(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5章 滿萬(上)第21章 勇氣(中)第24章 清化(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27章 星火(上)第11章 和議(上)第18章 謀算(上)第37章 異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