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權力烘人在雲端

算計着楊霖一行人出了兩浙,一直在嚴陣以待的江南衆人才如釋重負,至少他沒有在江南攪動風雨。

還沒等人們喘勻實,一直蟄伏的都尉府率先發難,杭州城內的蔡京,年近七旬被請出杭州,一千多人護送着他前往嶺南。

江南士紳爭取了幾個月的老公相,就這麼被人請到了嶺南,在那裡可沒有這麼多的豪門。

出乎殷慕鴻的預料,蔡京竟然十分配合,一路上饒有興致地遊山玩水,慢悠悠前往嶺南,倒像是去遊玩一般。

蔡府的奴僕如雲,沿途照顧蔡京,所到之處就好似皇帝出遊一般興師動衆,引來百姓圍觀。

馬車內的蔡京似乎是睡着了,輕微的鼾聲傳出來,在奢靡豪華的大車內的侍妾們如釋重負,撫着胸口翹着腳尖慢慢走開。

聽到周圍沒有了聲音,蔡京的眼皮微微睜開,渾濁的眼光中,一絲不甘難以抑制。

宰執天下,恍若一夢,到了嶺南,還有誰記得自己...

蔡京心中的恨意滔天,自己如此隱忍,故意放出風去江南士紳一個不見,沒想到楊霖的警戒心仍然沒有盡散。

楊文淵,這個亂臣賊子,年紀輕輕竟然如此老道,做事之絕根本不留餘縫。

車外一個紅衣騎士,正在拿着一張畫像四處探查,蔡京的侍妾沒有一百也有幾十個,有一些甚至要在車下隨着大隊人馬步行。

蔡京掀開車簾問道:“他在找什麼?”

蔡府的老都管啐了一口,一臉憤慨,怒道:“說是找靈寶小姐的生母。”

蔡京老臉閃過一絲疑惑,問道:“靈寶這孩子...她娘是誰來着?”

“老爺,您忘了,是大名府的李夫人吶,那年您在大名府任知府,納的當地李員外的女兒。”

蔡京仔細想了想,還是記不起來了,隨即搖了搖頭,道:“她要是在這裡,就讓他們帶走吧。”

宰相門前七品官,一般的五品大員見了蔡京府上當年看門的門子都要畢恭畢敬的,更別說他府上的都管了。

誰曾祥到了如今,人家要帶走你的如夫人,連招呼都不打。老都管氣的老淚縱橫,道:“李夫人從大名府逃了回來,就在後面的人羣中,老奴這就去找她。”

不一會,遠處傳來一聲叫罵,紅衣騎士將自家的老都管拉到一邊,一個大耳瓜子扇的他眼冒金星。

“直娘賊,剛纔問你你說不知道,偏偏現在也知道了?拿你家爺爺耍笑,你這個老豬狗也配,沒來由白費俺這麼久的時辰。”

打完之後,在蔡府衆人的目瞪口呆之下,這個紅衣騎士和他身後的兵馬,帶着一個婦人遠去。

蔡京嘆了一口氣,放下了車簾...

一朝大權離手,萬般身不由己吶。自己和官家,甚至還有那個樑隱相,都只着眼汴梁,哪裡曾想過,在汴梁之外,已經養出了這個奸賊。

同樣是擁兵自重,沒想到楊文淵入汴梁,竟然比安祿山進長安還容易,真不知道堆玉樓上不勝寒的官家,有沒有後悔在彤廷欽點這個人做了狀元郎。

若是到了嶺南,自己私底下聯絡的那些關係,可就全被斬斷了。

一旦在嶺南待得時間太長,自己的影響將會逐漸降低,到最後即使有人反抗楊霖,也輪不到自己上場了。

大宋的官場上,可不存在什麼溫情,王黼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失勢沒了庇護,性命都難以保全。

---

到了大理境內,隨處可見的綠色植被,覆蓋着已經開始修建的山路。

段妙貞難得地掀開車簾,隔着紗簾往外看,心情十分愉悅。

自從上次被選中出使大宋,參加宋廷舉辦的獻捷大會,段妙貞已經四五年沒有回來了。

路邊的茶花,開的十分絢爛,在這冷風中迎風招展。

不遠處,方七佛帶着大隊人馬,迎到了大理的邊界上。

儀賓禮樂隊奏起了喜洋洋的曲子,方七佛領頭,雲貴西路境內官員兩百多人,再加上早早投效的各寨首領,在綵綢棚下靜候楊霖的車駕。

看到旌旗出現,迎接的隊伍裡響起一片號角的嗚嗚聲,低沉雄渾,緊接着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方七佛、劉仲武等人聯袂上前迎接。

這般壯觀的場面,讓段妙貞有些不適應,趕緊蓋住車簾,不再張望。

楊霖笑着摟着她的香肩,道:“一會我出去隨他們一道去羊宜咩城,你在馬車內就不用出去了,我讓陸謙護送馬車。”

段妙貞輕輕嗯了一聲,低下身子給楊霖拽了拽衣襟,緊了緊玉帶,然後才掀開了車簾。

楊霖躬身出了馬車,大理的冬天也不甚寒冷,豔陽當空空氣說不出的乾淨。

擴了擴胸,楊霖就看到遠處迎接的隊伍,大理境內的武備着實不差。

畢竟在這裡,到處都是上好的兵源,推翻了土司領主們的奴役,不知道有多少現成的戰士,隨便訓練一下就是能戰善戰的精兵。

大理這些年,一直和吐蕃作戰,和北邊的交趾也時常摩擦,各個土司領主之間,也是經常一言不合就開打。

這些人的廝殺技藝純熟,欠缺的不過是大兵團作戰的協調性和經驗,所以楊霖留下了方七佛統兵。

這小子在方臘手下,能把十五萬烏合之衆的流賊訓練的令行禁止,才華難以遮掩。

聞着路邊的草木氣息,楊霖長舒一口胸氣,心中暗道這大理自己終於來了。

衆人迎了上來,簇擁着楊霖上了一匹高頭大馬,慢慢往羊宜咩城進發。

沿途的百姓,好奇地張望,都不知道這是何許人也。

---

夜幕低垂,寂寥的交趾皇宮內更顯空曠。

公元1009年,交趾左親衛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奪取帝位,次年改元順天,定都升龍,是爲李太祖。

建國之後,李公蘊興建升龍城,分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大力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

李朝國力漸漸強盛一些,便迫不及待地擴張領土,連續侵犯北宋南方邊境,掠奪土地、人口及財物。

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宋真宗,覺得交州瘴癘,若興兵攻取,死傷必多,便不予反擊,甚至冊封了李公蘊,從此再也沒有大義統一這個中原王朝的故土了。

宋大中祥符七年,李朝“獠戶”張?看因被李朝治罪,逃到大宋欽州。李朝便以追捕逃犯爲由,寇掠欽州的如洪寨,殺燒劫掠,屠了幾萬大宋百姓。

宋天聖六年,李太祖“令子弟與女婿申承貴等,領衆入本道,剽掠邊民”,發兵侵宋朝思陵等州,並肆行掠奪破壞,“掠牛馬、焚廬舍而還”。

因爲這裡是邊境,遠離汴梁,大宋的君臣就不願意爲這些邊民出頭,坐視他們一次次被李朝屠戮,也逐漸養成了交趾的驕橫無禮,和膽大包天。

不但採取忍讓政策,還主動把廣源割讓給了交趾,十分的高風亮節。

交趾就在這種無限的掠奪和縱容下,越來越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裡,王安石變法他們甚至以害民爲名,悍然入侵大宋,要爲大宋百姓做主。

李乾德是李朝第四代皇帝,已經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逐漸老邁,如今更是臥病在牀。

蘭英皇后親手服侍李乾德服下半盞蔘湯,看着猶自昏迷的皇帝丈夫潸然淚下。

“陛下您病重不起,太子無禮,我母女幾人今後可怎麼辦?”

燭影閃動,一個綠裙人影,悄悄進入大殿,“給娘娘見禮。”來人盈盈拜倒道。

“起來吧,你深夜進宮,可是有什麼消息?”蘭英皇后輕聲嘆道。

地上跪伏的,竟然也是一個纖細苗條的美人,看上去雖然不如蘭英皇后那般雍容,但是眉目天生麗質,別有一番風味。

“娘娘不用傷心,陛下他洪福齊天,必能轉危爲安,早日甦醒。”地上的美人開言勸慰道。

“但願如此吧。”

“娘娘,外面有來自大宋的人求見,說是要和陛下商議大事。”

蘭英皇后眼色一亮,太子如此無禮,根本不把自己等人放在眼裡,想要對抗他,只能是尋求外援。

不知道這夥宋人,是什麼身份,有什麼勢力。

蘭英皇后別無選擇,嘆了口氣道:“讓他們進來吧。”

一行人被引着來到大殿,他們都知道李朝的皇帝常年臥病,很多事這個皇后就能做主。

爲首的一個,正是顧家的家主顧南山的胞弟顧北海。

進到殿中,雖然隔着一個簾子,但是宮女掀開簾子進去的時候,顧北海還是看到了皇后的芳容。

果然是個尤物,難怪把李皇吸乾了,顧北海不無齷齪的想到。

“皇后娘娘,我們有要事,最好是和陛下面談。”

顧家在交趾的勢力不小,彼此間的貿易往來,常常避開邊關的官員,偷稅漏稅不說,還經常買賣一些違禁之物。

“陛下身體不適,本宮自會轉告與他。”

李朝的上層,也是說漢語的,不過就是帶着一些口音。

顧北海點了點頭,道:“也好,我們是來請李朝兵馬的。”

蘭英皇后妙目一亮,兵權?

......

---

羊宜咩城,楊霖召集百官,逐條吩咐下去,開始試行新政。

“不日之後,我將親自到各縣、各寨探查,觀其後效。凡是有什麼難處,都可以上報,新政畢竟是剛剛試行,很難說就是萬全之法,還需我等共同修葺完善才是正理。”

楊霖手裡握着一張地圖和名冊,面對着百十人,侃侃而談。

火把照耀的到處如同白晝,官員們的心中也是十分激動,少宰如此重視,自己這些人一定要好好表現,不定什麼時候就被少宰看重。

在他身邊,可都是無意中被拔擢的親信,現在哪一個不是平步青雲。

楊霖笑道:“試演新政,也算是一場苦戰,我們要戰勝的就是各種艱難險阻。本官行事,一向是不差餓兵,今夜大家在此聚飲,算是我爲爾等餞行。”

清風習習,皎月白白。

羊宜咩城,大理舊皇宮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文官武將推杯換盞,算是新政開啓前的壯行酒,楊霖看着衆人,心中也有一些忐忑。

方七佛舉着一杯酒上前,道:“少宰,下官敬您一杯。”

楊霖接過酒盞,一飲而盡,看着眼前的方七佛,問道:“一會把大理的文官武將名單,並將士花名冊交給我。”

方七佛點頭稱是,楊霖神色一動,問道:“大理和交趾接壤,交趾那邊...可有什麼異動?”

不知道他爲何有此一問,但是方七佛顯然知道,楊霖不會是無的放矢,難道交趾人又要興兵犯境,而少宰已經掌握了情報?

“下官沒有聽說交趾有和異動,不過他們在邊境一直是有陳兵的,人數嘛,應該不下五萬人。”

交趾最大的優勢,一直是它的地勢,那裡到處都是叢林瘴氣,輕易很難被外敵攻入。

若是大軍徵繳交趾,光是生病,就得死很多的士兵。

楊霖把方七佛叫到一邊,道:“大理的兵,能不能打硬仗?”

方七佛聞言一愣,想要謙虛一下,但是看到楊霖的目光炯炯,知道這時候不是謙虛的時候,便回道:“打誰都能贏。”

他這個人天生靦腆,和他名字裡那種豪氣沖天的氣質很不符合,用這種軟綿綿的語氣,說出了一句最是囂張的話,讓楊霖不知道該不該信。

方七佛一看楊少宰面帶懷疑,趕緊學那些武夫,拍着胸脯道:“打交趾就跟好漢子打媳婦一樣簡單。”

楊霖哭笑不得,看着這個難得發狠的將軍,拍着他的肩膀道:“眼下還是以新政爲主,不過我聽都尉府的人說,江南有些人頻繁派人進入交趾,在邊境適當陳兵還是很有必要的。”

方七佛暗暗點頭,原來是真的接到了情報,難怪少宰有此一問。

不過兩國交戰不是兒戲,這件事多半是捕風捉影,卻也不得不防。

夜色漸深,楊霖派人把官員們送出衙署,邁步回到給自己清掃出來的臥房。

這裡原本就是段妙貞的閨房,重回這個自小長大的地方,段妙貞十分愉悅,笑靨如花綻,說不出的嬌媚動人。

楊霖隔着窗子看到,眼前一亮,獰笑道:“妙貞寶貝,我來啦!”

.....

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四百四十二章 輕騎快馬下東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互相需要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五百二十五章 蠢貨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八十章 東京第一惡人迴歸,神鬼辟易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種之春第七百二十八章 勝敗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七百五十八章 天子氣象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四百四十七章 月夜皇城驚變起第七百三十九章 收室韋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韓世忠第七百一十二章 朝鮮王虐流高麗生民,宋將士馬踏契丹源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自古聖賢不寂寞第二百五十七章 這事成了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三百八十八章 燕趙千秋英雄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戰則喜第二百一十六章 古都長安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過分的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宮闈醜事第三十二章 皇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輕騎快馬下東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二百七十六章 兇蠻兵威凌蒼穹第三百六十三章 嘆末代帝王,尤醉生夢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沾血木馬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百四十四章 撥開迷霧見真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高高秋月照長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風雲第六百七十八章 細嚼慢嚥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一百六十六章 生財有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橫山諸羌第五百五十二章 授勳和軍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五十七章 一襲緋服江湖遠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澤第三百六十八章 五百年將門,一千里遷徙第七百五十六章 四海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焉能妄議萬年憂第四百九十六章 魑魅魍魎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四百五十四章 攔路者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三百六十章 將門奮銀槍,迎使出帝皇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四百八十一章 四夷華夏難相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煙塵籠靈河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收服西軍第五百六十五章 欲進一步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軍頭子即將就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養宋皇室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
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興慶府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四百四十二章 輕騎快馬下東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開始謀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互相需要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五百二十五章 蠢貨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八十章 東京第一惡人迴歸,神鬼辟易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種之春第七百二十八章 勝敗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七百五十八章 天子氣象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四百四十七章 月夜皇城驚變起第七百三十九章 收室韋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不敢承擔,就退後讓我來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韓世忠第七百一十二章 朝鮮王虐流高麗生民,宋將士馬踏契丹源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自古聖賢不寂寞第二百五十七章 這事成了第七百零七章 身死族滅土司風光不再;北境布武燕然漢騎重來第三百八十八章 燕趙千秋英雄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戰則喜第二百一十六章 古都長安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過分的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宮闈醜事第三十二章 皇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輕騎快馬下東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二百七十六章 兇蠻兵威凌蒼穹第三百六十三章 嘆末代帝王,尤醉生夢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沾血木馬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皮書生,曬曬太陽第三百四十四章 撥開迷霧見真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高高秋月照長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風雲第六百七十八章 細嚼慢嚥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一百六十六章 生財有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橫山諸羌第五百五十二章 授勳和軍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二百九十章 金遼使者聚汴梁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六百七十三章 糾結而又矛盾的高麗第五十七章 一襲緋服江湖遠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澤第三百六十八章 五百年將門,一千里遷徙第七百五十六章 四海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焉能妄議萬年憂第四百九十六章 魑魅魍魎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四百五十四章 攔路者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三百六十章 將門奮銀槍,迎使出帝皇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四百八十一章 四夷華夏難相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煙塵籠靈河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收服西軍第五百六十五章 欲進一步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軍頭子即將就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養宋皇室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