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旁人皆可,獨其不取

東京大考,天下士子云集,今年的考試,對於各地士子而言,實在是困難重重,不過也終於守得雲開www..lā大考還是開始了,雖然有些倉促,也不枉這些讀書人等得幾年。

宋朝科舉考試,分進士科與制科。進士科自然不需多說,便是正經選拔官員。制科便是其他考試,比如明法科,便是純粹爲了選司法官員。

進士科自然是主要的,也是這些文人士子進入朝堂的主要道路。時人聞科舉,常說八股文。宋非如此,八股文體,只在明開始,清越發嚴格保守。

宋考,詩賦、經義、論、策。省試,也就是州試之後進京趕考,主要考詩賦、經義、論。詩賦顧名思義,經義便是對於經典的理解,論就是論述一些道理之類,也含辯論的意思。

策自然就是朝廷施政之策,殿試之上,多問策對。

這個選拔官員的方法,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科學的。比寫冗長華而不實的八股文要科學許多。便是後世公務員選拔,也有科舉的影子。

但是也有區別,一個能把詩詞歌賦寫好的文人,其實就是一個偏感性的人。感性之人治國,往往比理性之人要差了些。所以後世選人,越來越多以理科爲主。包括國家領導人,皆是理工出身。這便是區別所在。

感性之人,在爲官治國之上,以整體而言是不如理性之人的。

一個一個的文人士子走近了狹小的考場,帶着筆墨,帶着乾糧。大多數人皆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皆是一臉的憧憬與期盼。期盼着鯉魚躍龍門的這一刻,寒窗十年苦,一朝坐朝堂。

周度文自然也在其列。一道一道的搜查程序,甚至還需要脫衣服接受檢查。如此才能入得考場。

連考三日,考完幾門之後,每一個人都如同虛脫了一般,走出考場之時,個個腳步虛浮,雙眼凹陷,面色蠟黃。

考場之內,早已烏煙瘴氣,酸臭不堪。

再次出得考場大門,衆人如獲新生,站在門口,沐浴着陽光,直感覺通體舒暢。

只需再過十天半個月,東華門外,便是人潮涌動,皇榜之上的黑色字跡,代表着一個一個人生的轉折。還有人大聲唱出姓名籍貫,恭喜幾聲,也能討得一些賞錢。

鄭智已然在開始謀劃入草原之事,此事不比以往,必然會在草原上直面女真人,一定要準備妥當。更要爲可能的衝突作準備。

种師中趴在從燕京繳獲的地圖之上,看得許久,吳用也在一旁仔細觀看。

鄭智便圍着地圖來回轉悠。

便聽种師中忽然開口:“此番從歸化州(張家口)出去,便是奉聖州(察哈爾右翼前旗往北到正藍旗),已然入了草原,女真人多在草原北地,我等入草原,便一路往西去,佔得草原南邊。如此在於女真人來談。”

吳用也接道:“女真追逐耶律延禧,我等便多佔地盤,只要是沒有向女真人投降的部落,不論大小,皆收攏在手。”

鄭智點了點頭,心中卻不是在想這些事情,只道:“若是女真人不願與我們談,該當如何?是否與之一戰?”

鄭智所說之事,自然是現實問題。不論佔得多少,若是最後女真人不談這些問題,而是直接強硬收攏草原南邊的部落,不管鄭智有沒有接手過,女真人都要。如此便是問題。

畢竟草原不比中原,不是一城一池就成了地盤,一個一個的部落,本身就居無定所。草原的地盤在於部落,而不是土地。鄭智也不可能每個部落駐紮軍隊來應對,歷史上遼國金國對於草原的掌控薄弱了些,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女真人但凡決心要得到整個草原,鄭智說的這種情況便一定會發生。

吳用聞言眉頭一皺,种師中也是覺得爲難。女真人的戰力,兩人心中也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卻是也知道不宜與女真輕易開戰。若是開了戰端,那便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便聽吳用開口:“殿下,而今我等在河北燕雲,還是要避免腹背受敵,入得草原,還是多多謹慎,隱忍一些也是無妨。”

“此言差矣,只要出得關隘,與女真人必然會有衝突,早做打算爲要。如此也能試探女真人是否意圖不軌,若是女真人早已對我們有覬覦之心,必然更要早做準備。戰與不戰,皆非我們單方面可以決定的。”种師中開口說道。

鄭智聞言,眉頭皺鬆之間,開口說道:“便是這個道理。畏畏縮縮必叫人看輕了,只會讓女真人更加得寸進尺,所以一定示弱不得。戰與不戰,便把這件事情拋給女真人,他要戰,那便戰。他們若是想和睦,那便以禮待之。草原上的地盤必然要有上一大塊,也爲將來處理遊牧之事留一個後手。”

鄭智不僅考慮現在的女真,也在考慮將來的蒙古。所以草原之事,必然不能退讓,再艱難也要頂住。若是此時失了草原,將來蒙古人崛起之時,鄭智或者鄭凱,也只能坐看蒙古人整合勢力。

若是草原上有一塊地盤,那便完全不一樣了。不論是代理人戰爭,還是直接出兵。對於中原來說,草原必須是分裂的。

吳用聽得鄭智的態度,只得點了點頭,開口說道:“王爺,燕雲之地,招攬了兩萬左右的遼人舊部,是否武裝起來,直接帶入草原。這些遼人舊部,與女真本就是死敵。可堪一用。”

鄭智點了點頭,開口道:“能騎者爲主,此番入草原,必然皆要騎兵。而今西軍差不多到了河東,劉正彥回去之後,應該會有兩三千人來投,滄州起兵也有五千,再加上老卒。便是漢人也有萬餘騎兵。米氏與往利也有四千餘,再徵調六千党項精壯漢子入伍。如此党項也有萬餘騎兵。加上遼人舊卒湊個萬餘騎兵。如此三萬多鐵騎入草原,已然足夠。”

种師中聞言也是連連點頭,只道:“三萬之數倒是不少,便是聽聞女真騎兵也不過這個數字,其餘多是俘虜步卒。”

“而今女真人的軍隊總數也不過五六萬,其中萬餘生女真騎兵,兩萬左右其他騎兵。還有三萬左右的俘虜降軍。卻是也不可小看。河北燕雲,南北關卡城池,皆要駐防大軍。特別是北地關隘,大部分滄州鐵甲皆要派往駐防。”鄭智已然在安排這些事情。

女真前期的軍隊,數量上並不多,便是兵圍東京之時,也不過三四萬人,便把兩個皇帝都帶走了。也是女真人行軍作戰之法過於簡單,國家並未真正建立系統,統治也並未真正開始深入。主力軍隊也不可能爆發增長。

种師中聞言,又道:“殿下還需留一心腹之將坐鎮河北,但凡生亂,重兵彈壓。”

种師中便是擔心那些士族大戶的反彈,鄭智此番必然是親入草原的。若是鄭智離開了,難免這些世家大族不會有想法,何況還有一個東京朝廷,必然也是不遺餘力攪亂河北。

“此事交給魯達與朱武,便讓二人再次駐防大名府,威壓整個河北。”鄭智顯然也有打算,只要魯達在河北,但凡有人作亂,必然殺個天翻地覆,亂世用重典,別無他法。也容不得多少仁慈之心。只有威壓以服,才能後有恩德。人心自古如此。

三人密談幾個時辰。清池之外,一隊一隊的鐵甲與健馬又開始忙碌起來。

吳用也啓程趕往河間府,在河間府盤桓些時日,便要往燕京而去。

東京城中,耿南仲今年親自負責科舉之事,也親身參與閱卷。趙桓登基之後的第一次人才選拔,自然格外注重。耿南仲親身參與,便也是開始培植黨羽勢力。

用心甄選了一份一份的試卷之後,也需要面呈趙桓定奪,之後也還有殿試,分出三甲兩榜。

大量的考卷被耿南仲送到趙桓面前,這些試卷耿南仲已然都看過了,也挑選出了其中比較優秀的一部分,慢慢展示給趙桓去看。

“陛下,這一份試卷尤爲出彩,你看其論,論的便是朝廷賦稅之法,對於王相公的新法多有總結,對於舊法也有闡述,綜合兩法之優,又有一番說明,雖然多論前人之策,卻是這番見地實在不凡,已然高出旁人一大截。”耿南仲拿着一份試卷一邊指點,一邊說。

趙桓看得耿南仲手指的地方,也有耿南仲做的記號,有圈有點,便是可圈可點之意。

趙桓略微一讀,當着覺得不錯,便問道:“此乃哪位士子之論?可以入殿試對策,若是對得好,便欽定一個三甲之名。”

耿南仲聞言,只覺得自己的差事做的不錯,獲得了皇帝的認可,開口笑道:“此人乃東京周度文,其父爲周邦彥周學正。家學淵源實在深厚,一般人等,豈能有這般見識。”

趙桓聞言一愣,眉頭皺得片刻,慢慢翻着試卷,翻到頭前簽名之處,拿起桌案上的一支毛筆,便在“周克,周度文”幾個字上圖了幾筆,名字也被圖成了漆黑。

耿南仲不解其中之意,開口問道:“陛下此舉。。?”

只聽趙桓答道:“旁人皆可,獨其不取!往後大考,皆不可取。”

耿南仲多在東宮,對於周度文這個後輩自然不認識,也是閱卷的時候選出了這份卷子,才聽人說是周邦彥之子。至於周度文與鄭智的事情,耿南仲便更不清楚了。

卻是耿南仲也不多問,只是皺着眉頭把周度文的試卷放到了一邊,又取出一份試卷,接着介紹。

第四百三十五章甲兵上萬,容之不得第六百七十七章 心有反覆,想留青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人可以成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事起京兆府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敢怠慢相公差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可有破敵之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讓他耶律大石不得不來第七章 年號章武,臣服合作第一百零六章 妻有孕,夫出征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四十九章大王,你要多少銀兩?第八十四章 五十萬貫回渭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鄭相公的尷尬第二百六十七章 許給你慕容彥達這條命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第十四章 洞幺洞幺,我是洞拐,開業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折相公,請!第三百三十一章 奈何爲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流浪子燕小乙第四十四章殺他個家破人亡,殺,必然要殺.第三百零一章 雙鞭呼延灼第十九章 勤勞的馮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一百六十章 殺人越貨,小有富餘第九十四章 渭州城婦孺慟哭,史大郎收徒蓋毅第四百七十四章 老狗死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縱橫於國,粘罕之悲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韜,你可知罪第五百七十八章 巡查司與戒尺第五百六十六章 不可守,守不住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三百二十三章 鄭相公如何會去投賊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二十章 你不過趙佶腳下驅策之犬馬第九章 叢林,文化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八十八 多謝相公賞賜第五百一十四章 冬日暖,戰爭利第一百九十三章 軍法當斬第二百三十三章 兵圍白虎山第六百零三章某也活不得多久了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與人言,對牛彈琴第三百七十四章 什麼袖子斷不斷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如何入城?第一章 江南有春,大漢成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願世世代代生在中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人找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晚間回來再聽娘子奏琴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一百一十三章 米擒真念第一百六十四章 精忠報國許仕達第十三章 鄭智的萬達商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蘇學士之詞不可取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流浪子燕小乙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綱到滄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那一隊騎士怎麼了?第五百三十章 事已就緒第六百零七章 李綱,出來給個交代第三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定當牢記於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殿下不必掛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該是起刀兵的時候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二十章 一個人頭一畝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不共戴天第五百零五章 鄭智,你是何意?第二十六章 花甲王進悲傷講武第四百八十二章鄭智必然無計可施第五百零六章 狗膽包天第三百七十九章 狗官殺人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加官進爵在此一搏第二十六章 花甲王進悲傷講武第八十二章 魯達酒後再會林沖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三百一十二章 完顏阿骨打與大金女真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於屠戶之門第五百四十八章 蔡太師親臨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豈能有二君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於屠戶之門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問你以爲此事如何?第六百零三章某也活不得多久了第十章 鄭屠變成鄭兄弟老祝拜謝第三百一十章 鄭智的渤海奴隸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四百零三章 徐寧,金槍班教師徐寧第六百五十章 情義是非 西北不平第三百三十章 血光之災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倒行逆施,搶奪之賊第一百六十九章 鄭將軍的滄州苦寒地第六百三十三章 取捨與戰,無慾心死第四百七十四章 老狗死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甲兵上萬,容之不得第六百七十七章 心有反覆,想留青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人可以成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事起京兆府第五章 君心難測,大洋彼岸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敢怠慢相公差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可有破敵之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讓他耶律大石不得不來第七章 年號章武,臣服合作第一百零六章 妻有孕,夫出征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四十九章大王,你要多少銀兩?第八十四章 五十萬貫回渭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鄭相公的尷尬第二百六十七章 許給你慕容彥達這條命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第十四章 洞幺洞幺,我是洞拐,開業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折相公,請!第三百三十一章 奈何爲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流浪子燕小乙第四十四章殺他個家破人亡,殺,必然要殺.第三百零一章 雙鞭呼延灼第十九章 勤勞的馮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一百六十章 殺人越貨,小有富餘第九十四章 渭州城婦孺慟哭,史大郎收徒蓋毅第四百七十四章 老狗死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縱橫於國,粘罕之悲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韜,你可知罪第五百七十八章 巡查司與戒尺第五百六十六章 不可守,守不住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三百二十三章 鄭相公如何會去投賊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二十章 你不過趙佶腳下驅策之犬馬第九章 叢林,文化第一百零八章 今晚襲營第四百八十八 多謝相公賞賜第五百一十四章 冬日暖,戰爭利第一百九十三章 軍法當斬第二百三十三章 兵圍白虎山第六百零三章某也活不得多久了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與人言,對牛彈琴第三百七十四章 什麼袖子斷不斷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如何入城?第一章 江南有春,大漢成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願世世代代生在中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人找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晚間回來再聽娘子奏琴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一百一十三章 米擒真念第一百六十四章 精忠報國許仕達第十三章 鄭智的萬達商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蘇學士之詞不可取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流浪子燕小乙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綱到滄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那一隊騎士怎麼了?第五百三十章 事已就緒第六百零七章 李綱,出來給個交代第三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定當牢記於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殿下不必掛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該是起刀兵的時候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二十章 一個人頭一畝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不共戴天第五百零五章 鄭智,你是何意?第二十六章 花甲王進悲傷講武第四百八十二章鄭智必然無計可施第五百零六章 狗膽包天第三百七十九章 狗官殺人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加官進爵在此一搏第二十六章 花甲王進悲傷講武第八十二章 魯達酒後再會林沖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三百一十二章 完顏阿骨打與大金女真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於屠戶之門第五百四十八章 蔡太師親臨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豈能有二君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於屠戶之門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問你以爲此事如何?第六百零三章某也活不得多久了第十章 鄭屠變成鄭兄弟老祝拜謝第三百一十章 鄭智的渤海奴隸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四百零三章 徐寧,金槍班教師徐寧第六百五十章 情義是非 西北不平第三百三十章 血光之災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倒行逆施,搶奪之賊第一百六十九章 鄭將軍的滄州苦寒地第六百三十三章 取捨與戰,無慾心死第四百七十四章 老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