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列好戰陣,不要亂跑

“造反”二字,在童貫的人生中,是從來都不會出現的念頭,甚至想都不會去想。

一個老太監,一輩子伺候皇族之人,造反這種事情對於他來說,顯然是沒有一點好處的,更不會有什麼收穫,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即便到得此時,童貫依舊沒有去想過造反的問題,還是在想着如何善後掩蓋。

事情當真陷入了困境,對於童貫來說,這麼一個蔡攸,童貫是不可能讓他回到汴梁的。現在蔡攸回不到了汴梁了,童貫更難以向東京交代。

癱坐了許久的童貫慢慢回過神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伸手摸了一把臉上已經粘稠的血漿,攤開一張白紙,舔了一點黑墨。

筆懸在半空,想了許久,終於落筆而下。一張大紙,片刻之後寫得密密麻麻都是蠅頭小楷。

楷書,其實早早就有了,漢末時候就有楷書的雛形,兩晉時候就已經較爲流行了,到得隋唐,已然就是非常成熟的一種字體,公文往來之類,都有標準的楷書。所以有“唐楷”之說。

後世多見、多聽說的一個詞是“宋楷”,其實“宋楷”與“唐楷”其實不是一類名詞。唐楷就是指唐朝的楷書。但是宋楷其實是一種統稱,是兩種字體,便是“宋體”與“楷體”。宋徽宗開始,平常文件用字,多爲宋體,後來也有仿宋體。楷體就是楷體。

時人常說秦檜發明了宋體字,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楷體本就是近千年的沿襲,不需多說。

宋體字的來源,其實很簡單,就是印刷發展的關係,當印刷術在宋朝大範圍發展的時候,一種端正簡單大方的字體就油然而生了,也是爲了方便印刷的簡單操作。因爲印刷就要雕刻,不論是雕版還是活字,都是要手工雕刻的,其他字體在這種手工操作上顯然難度極大,對於工匠的要求也很高,宋體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的,宋體的發明人,可以說就是那些雕刻的工匠。

從某個角度來說,宋體也算是工業化的產物,也奠定了後世千年的慣用字體結構。秦檜所做,不過就是把早已經大規模出現的印刷體進行了一次規範而已,也就沒有了發明之說。只能說秦檜是規範了印刷體的用字標準。

童貫寫完書信,自己又讀了一遍,字跡並不十分工整,倒不是童貫寫不出一筆工整的字跡,而是童貫下筆之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略微有些抖動的手。此時的字跡,也能看出童貫內心中的波瀾。

待得墨跡乾透,童貫慢慢疊起書信,找來信封,開始用火漆印鑑密封。

待得一切妥當,童貫坐在椅子之上,長吸幾口氣,開口喊道:“吳澤!”

吳澤其實就在門外,童貫殺蔡攸的短刃,也是在吳澤身上拔出來的,大帳裡面的動靜吳澤是聽得清清楚楚的,發生的事情也猜得八九不離十。

只是吳澤心中知曉分寸,在門外一直安安靜靜,一言不發,即便驚訝得瞪大了雙眼,也沒有發出一絲響動。

聽得童貫喚自己,吳澤連忙走近大帳,恭恭敬敬拜了下去,拜下之後,也不起身,只待童貫吩咐。這個不起身的動作,也是在向童貫傳達一個忠心耿耿的意思。

“多尋一些布匹來,把屍首包裹嚴實,送到涿州去交給鄭智,還有書信一封,帶到鄭智親手。”童貫開口說道。

此時童貫心亂如麻,把屍首與書信送給鄭智,其實沒有什麼意思,便是讓鄭智看看怎麼處置。書信內容也把前因後果說得一清二楚,更把事情的嚴重性也說得清清楚楚。

童貫此時心思不定,操作掩蓋的辦法,怎麼想都覺得不妥當。便把這件事情寄希望與鄭智身上,希望鄭智有一個兩全其美之法。

病急要投醫,此事賦予鄭智,自然不是亂投醫,童貫此時已然沒有可以倚仗之人,唯有鄭智。

吳澤恭恭敬敬答道:“太師放心,小的一定把此事辦妥。”

童貫聞言,只是無力的擺了擺手。

吳澤連忙奔出大帳,四處去尋布匹。不久之後,卻是抱來了幾牀被褥與麻繩。更把一架馬車直接牽到了大帳門口。

童貫就這麼坐着,看着吳澤忙前忙後。殺人之時,童貫沒有絲毫畏懼,想法只覺得心中暢快。殺完之後,童貫卻是憂心忡忡。

吳澤此時也是雙手顫抖,吳澤自然不是害怕屍體血腥之人,卻是看得蔡攸熟悉的面目,心中沒來由有些膽戰心驚。更是知道地上這個蔡攸,是被自家太師親手所殺,這種事情大宋幾二百年,是從未發生過的。

屍體上了馬車,馬車立馬動身往北。此時的童貫才覺得身上有了些力氣。

待得吳澤第三日上午到得涿州城下不遠,只聽得空中傳來的陣陣鼓聲號角。

吳澤心頭大驚,這種鼓點再熟悉不過,已然是大戰在即。只聽吳澤開口說道:“你二人快快把馬車牽到林子裡去,砍伐樹枝遮蔽起來,我上那邊山頭去看看。一定要把車內之物守好,但凡有失,我等三人皆是人頭落地。”

吳澤就帶了兩個心腹之人,此時兩人聞言,連忙把馬車往林子里拉,林子雖然並不茂密,卻是也沒有容得下車架進出的道路。兩人忙前忙後,已然心急如焚。大戰當前,便是個兵荒馬亂,若是碰上宋軍也還好說,若是碰上遼人,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吳澤吩咐要砍樹枝遮蔽的原因。

吳澤自己已然往不遠一個矮山包奔去,手腳並用往山頂飛奔。

待得上到山頂一看,遠方城池已然在視線之中。卻是那城池之下整齊列陣的人山人海,十幾萬之多,看得吳澤緊張不已。

此番已然是要開戰了。這一戰還不知是個什麼結果,更不知什麼時候會結束。吳澤手上還有蔡攸這麼一個燙手山芋,交不到鄭智手中,就怕夜長夢多。

開戰之時,也容不得吳澤帶着蔡攸的屍首往前去了。

遠處忽然傳來雷電大作之聲,還遠遠能看見許多青煙往天空飄去。嚇得吳澤身形一震,卻是空中並無雷雨。冬天打雷,也是極少發生的事情,幾十年都不會發生一次。

顯然是遠方城下鄭智的火炮發出的怒號。

再看鄭智,人也在軍陣之中,騎着高頭大馬,左右兩三百號令兵。

主帥本可列與軍陣之後,卻是那耶律大石正在外遊弋,鄭智這個主帥也不可能安坐於後,以免被敵人騎兵突襲而來。

所以鄭智只得也到軍陣之中,鄭智到得軍陣中,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鄭智身邊一杆高聳的帥旗,便是吸引耶律大石進攻的方向指示。

左右多是甲冑不全的州府之兵,呼延灼與王稟更是緊緊跟在鄭智身後。

耶律大石的目標也只有兩個,一個便是主帥鄭智,擒賊先擒王,鄭智必然是首要目標。退而求其次便是衝擊敵人的弱點,把敵人擊潰,造成大面積的騷亂與潰逃,所以這些甲冑不全的雜兵自然也是目標。

如今鄭智便把耶律大石的兩個目標重合在了一起,自己親自立於這些州府兵馬之中。

這一次也是鄭智身邊令兵最多的一回,直有兩百多號令兵隨在鄭智身邊,隨時準備四處去傳軍令。

今日所謀甚大,想要準確指揮這麼多士卒,令兵自然是多多益善。

李綱吳用等人,也跟在鄭智身邊,臨機應變,也少不得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出謀劃策。

大炮已響,涿州的城門猶如紙糊的一般,已然洞開。涿州不是大城,也有百年多不戰,城牆並不厚重。城門一開,已然是一馬平川。若是燕京哪種城池,必然有內城外城兩道城牆,城門之處,還有甕城用來防守,一道城門被破,還有甕城阻擋,進得甕城,還有一道城門要攻打。

所以這種真正的大城,必然是難以攻打的,就如汴梁,百萬軍民所在。若是真的誓死防守,金人幾萬軍力,只能望城興嘆。即便後來蒙古成吉思汗親自帶兵攻打已經屬於金國的燕京,也只能望城興嘆,攻都不想攻,圍困之久,斷水斷糧一年,才把彈盡糧絕的燕京攻破。

所以城池在古代戰爭之中,發揮的作用遠遠比後人想象的要大。女真圍困王稟駐守的太原城,也是這般。只要人心還在,再多的敵人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辦法入城半步。

如此對比,靖康汴梁之悲,歸根結底,就在於皇帝與一羣讀書人心態上的自作自受。金人攻不下外城牆,有人從裡面自己打開。金人攻不下內城牆,皇帝自己出來束手就擒。

皇帝與達官顯貴之苦難,那是自作自受,奈何幾百幾千萬大宋百姓之苦難,實屬無妄之災。

“相公,遊騎來報,耶律大石已經從西來,距此十多裡,但是停住了腳步,不進不退。”吳用上前開口說道。

鄭智聞言點了點頭,開口道:“耶律大石謹慎非常,想要等到我們真正全力攻城。此時城門已開,傳令米氏與往利打馬衝城,另派兩萬滄州步卒隨後進城。讓頭前的州府禁軍把長梯往城牆上架。”

令兵聞言,飛奔出去十幾人。

吳用在一旁皺眉又道:“相公,架起來幾百長梯倒是不在話下,就怕這些州府禁軍畏縮不前,不敢攀爬。耶律大石見得這般模樣,必然謹慎不敢上前。”

鄭智聞言搖了搖頭道:“不急,待得騎兵入城,城頭之上的遼人必然全部往城下去救。那個時候這些州府禁軍自然能爬上城頭。”

鄭智成竹在胸,這攻城之戰倒是小事,耶律大石纔是重點,若是耶律大石不來,坐看涿州陷落。到得燕京之時,鄭智還是會遇見今日的困境。

燕京城可不比涿州城,攻打燕京之難,可不是如涿州這麼簡單。那時候耶律大石麾下的騎士,也只怕要多上不少。

這纔是鄭智擔心的事情。

涿州城門已開,五六千騎兵飛奔往前,直衝城內而去。

城內也已聚集了無數遼人士卒,全部擁堵在城門之下。

米真務與往利德二人打馬在前,一頭扎進了無數遼兵之中,慘烈廝殺已起。

無數騎士不斷打馬向前,只爲砸開敵陣,把戰線擴大。只要戰線擴大了,源源不斷的宋兵進城,一萬遼人守衛的城池也就真正告破。

這些遼人殘兵的兇猛,也是到達極致。即便面前是飛奔的馬蹄。也不見一人後退,更有許多人手持長槍正面往馬蹄衝去。

只聞得急速飛奔的馬匹一聲慘嘶,撞飛頭前那刺傷自己的敵人之後,栽倒在人羣之中,又壓倒幾人。馬上的騎士更是飛出幾步遠,落在無數遼人中間,被人亂刀砍死。

米真務也不能倖免,好在米真務反應極快,看得面前迎着馬匹而來的長槍,人已經翻身往後,坐騎掃倒幾個敵人之後血流入注。米真務卻是僥倖逃脫一劫,人已經落都了後面一匹馬的背上,與一個軍漢合騎一匹戰馬。

這便是遊牧民族的天賦,在馬背之上也能輾轉騰挪,如履平地。

遼人保家衛國,自然奮不顧身。哀兵之威,也毫不欠缺。絕大多數人都有破釜沉舟視死如歸的氣勢。

健馬悲慘,卻是馬背上的主人更是心狠,對於座下這些極爲忠誠的夥伴,也絲毫沒有憐憫,迎着無數的刀槍,健馬如麥稈一樣一排一排的栽倒。

如此前赴後繼的衝鋒,對於遼人帶來的傷亡更是巨大。

此時的死傷已然不是對比,而是兩方壓上去的籌碼,便是看誰更敢死,看誰更不把性命當回事。

看誰更能扛得住壓力。戰陣的勝負,從來不是以傷亡對比來論勝敗的。而是看誰能扛得住壓力,達成最後的戰略目的。

攻城之戰,也不是城門打開了,就勝利了。城門只是一道防線,真正的防線是那些勇武之人。

此戰攻城,若是沒有米氏與往利,而是那些新兵入城,此時只怕早已被趕出了城門之外。再多的人手,也是枉然。

鼓點越來越密,伴隨着馬蹄衝入涿州城的士卒也越來越多。便是滄州的鐵甲步卒也開始入城了。

每一隊頭前的必然是軍官骨幹,軍官之後便是那些一臉緊張的新兵。騎兵在頭前頂着壓力,這些新兵在隊頭都頭的帶領之下,圍攻着零星的遼人士卒。

甚至有些新兵爲了給自己壯膽,口中嘶喊不止,便是地上早已死得透透的遼人屍體,也被這些緊張的新兵捅得稀巴爛。

更有人一邊隨着大隊人馬往前,一邊往外吐着早上吃下去的飯食。許多人的鐵甲之上,鮮血沒有看到多少,盡是麪餅與胃液混合的殘渣。

許多話本演義之中,練了兵之後就能縱橫於戰陣無敵的故事,此時顯得何其可笑。

好在鄭智也是經歷過第一次殺人之時的嘔吐不止,更經歷過第一次殺人的那種不由自己控制的緊張顫抖。沒有自大到以爲這些滄州兵列好了戰陣,穿好了鐵甲就能所向披靡。

久經訓練的滄州新兵尚且如此,那些疏於操練,身上無甲的州府禁軍,想來更是不堪一擊。若是放任這些州府士卒暴露在耶律大石的馬蹄之下,後果可想而知。

好在萬事開頭難,萬事也都有第一次。這一次之後,這些滄州士卒必然能有一個巨大的昇華。

因爲接下來面對的,就不是那些零星之敵了,騎兵已然深入頭前。此時大街小巷皆是兩方之卒。成百上千的遼人散落在四處,也就在這些滄州士卒的面前。

“列陣,列好戰陣,不要亂跑。”

“所有人舉起長槍,不要亂動!”

“站好,都站好,快。。。。”

“往前邁步!”

“刺!”

“再刺!”

到處都是軍將呼喊,喊到撕心裂肺,喊到嗓子撕裂。

此時唯一還能倚仗的,只有軍將的呼喊與平常操練的整齊戰陣。

真正開始交手的時候,已然由不得多想。士卒自我鼓氣的嚎叫,已然淹沒了軍將的嘶嚎。

甚至有人一邊流着嘩嘩的淚水,一邊用自己肌肉的記憶端槍前刺,收回,再刺,再收回。

甚至也有人雙目緊閉,不斷向前,偶爾睜眼看一下左右。

見得左右同袍都在,自家的隊頭也在,才稍稍安心一點。

安心之後,卻又閉上了雙眼,邁步往前。忽然不知被地上的什麼東西絆得一下,栽倒在地。

栽倒之後,就再也不見他爬起來了。

遼人卻是沒有這些大呼小叫,唯有赴死之心。面對無數長槍,依舊不止腳步,連殺幾人不在話下,直到被長槍捅得透透,直到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纔會緊握着兵器倒在地上,睜大雙眼看着頭前。

宋兵實在太多太多,源源不斷,無窮無盡。

遼人太少,萬餘遼人,在這涿州城內,被分割得到處都是,散亂在街巷之中,卻是越來越少。米氏與往利的作用也就是如此,頂住壓力,分割敵人。

城外的鄭智眼睛注視着城頭之上,忽然開口喊道:“城頭上的遼人皆已下去了,命令州府之兵攀爬城牆。”

又有十幾令兵飛奔而出。

吳用卻是並不往城牆方向去看,而是一直緊緊盯着西邊,盼望着西邊出現那些遼人的鐵甲騎士。

第一次真正上陣的李綱緊皺眉頭,空氣中越發濃厚的血腥之氣,讓李綱乾嘔了幾次,卻是都被李綱忍了下來。好在李綱只在城外,並未入城,否則也由不得李綱還能忍得住。

城外遠處山包上的吳澤緊張的看着遠處大戰,見得士卒已經衝入了城池,面色也是大喜,城中廝殺的慘烈吳澤看不清楚,卻是能看到城內兩方人馬的局勢,遼人太少,戰局已然越來越有利。看得吳澤不斷用拳頭擊打着自己的手掌。

“來了來了,相公,耶律大石來了。”吳用終於看見了自己盼望已久的鐵甲身影。

鄭智轉頭一看,耶律大石果然來了,鐵甲的身影越來越多,馬蹄的震動也越來越大。

鄭智也緊張起來,腳踩馬鐙直接站起身形,開口大喊:“那帥旗再居高一點!”

“吩咐城外還剩下的兩萬多滄州步卒往某這邊移動。”

“叫所有安排好的州府士卒把長梯都支起來,就支在腳下。騎兵衝進來之後,全部往外跑。讓滄州士卒向前。”

“吩咐魯達帶着西軍騎士全部下馬,到我身邊來列陣。”

“吩咐大炮速速拖到我身邊來,牀弩也叫魯達趕緊架起來。”

鄭智不斷下達着軍令,身邊兩百多號令兵,瞬間只剩下二三十人了。這些軍令也是在早間大帳之中井井有條商議過的,此時已然到了執行的時候。

吳用、李綱、朱武、裴宣等人也抽出了腰間的兵刃,不論這幾人有多少戰力,卻也是一臉的堅毅,緊緊跟在鄭智身邊。

李綱也終於要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慘烈了。

鐵甲洪流轉瞬即到,從側面直插入宋軍大陣。目標便是這些州府士卒,還有裹挾在州府士卒裡面的那一杆高聳的帥旗。

這些州府的士卒,面對鐵騎飛奔而來,哪裡有遼人那般的勇武,被健馬撞倒無數之後,已然像炸開了鍋一樣,四散而逃。

也是這些人早就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滿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長梯,人在上面翻滾攀爬而退。

衝進大陣之中的遼人鐵騎毫不手軟,場面之慘烈,猶如屠殺一般。州府士卒已然互相踩踏不止。

這種場面還是發生了,看得鄭智眉頭緊皺,似乎心中也有預料。卻是也過於殘忍,滿地的長梯拒馬,雖然是用來阻擋遼人騎兵的,此時卻也是這些爭相逃命的宋兵的障礙。

唯一能夠有一點點安慰的便是人過拒馬,比馬匹容易了許多。

李綱已然看得目瞪口呆,口中還道:“遼人竟然勇武如斯。。。。”

鄭智聞言,回頭看得一眼李綱,心中也知曉李綱只是有感而發,答道:“某麾下騎士,並不比遼人差。”

李綱聞言,面色一愣,才知道自己不該在這種場合說出這樣的話語,忙又道:“今日遼人必然在劫難逃。”

遠處山包之上的吳澤,看得大隊遼人騎士衝入軍陣,猶如無人之境,直往那一杆“鄭”字大旗而去,驚駭非常,口中一句:“不好!”

吳澤已然踮起了腳尖,腦門之上大汗不止。這種戰術吳澤不是沒有見過,卻是多看鄭智率領鐵甲衝擊敵人,更是知道鐵騎如此衝陣,威力之大,足以改變戰局。

此番卻是見得鄭智已然身陷險地,只覺得戰況已然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記住手機版網址:

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世也是兄弟第六百四十一章 劉氏父子,冠絕天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自絕於陛下當面第十七章 新大陸與二爺的雅間第三百四十章 二哥,放我等一條生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有些事情你沒有想透徹第七十五章 賣酒起了小風波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將軍可來過東京?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 某不讀書第二十章 一個人頭一畝地第五百八十二章 敢跟你嶽爺爺動手 四千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第十七章 當兵去倒是虧欠了第五十六章 魯達礬樓會林沖第二百九十七章 盧俊義,好個盧俊義第一百零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百一十七章 將爲兵膽兩人傷!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六百一十七章 開疆拓土,狗賊第四百七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五百七十五章 奸佞當道,國之將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多保重第二百章 你柴進算個什麼東西第四百九十三章 定當牢記於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燕王開府封賞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三百三十六章只求一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夫子講學第三百九十八章 北伐已止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人可以成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蔡太師要見你第三百九十二章 叩謝陛下天恩第三百四十八章 自己人,自己人今夜可能是下半夜或者明天早上了第二章 三拳打死鎮關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請王爺入寨一會第三百零二章趙良嗣到滄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政之令,種家後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臨陣換帥第四百八十八 多謝相公賞賜第六百八十七章 互謀人心,殺機暗露第六章 遇見哥哥真是上輩子走了運道第六百四十五章 鄭智,你到底要什麼?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二哥快快留手第三十二章 走走走,進莊吃飯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這是西軍吧?第六百三十五章 反賊...反賊...第九十一章 史大郎犯險救魯達,鄭智鐵槍再衝陣第一百四十九 末將....第六百二十九章你這個沒卵用的狗東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顆敵人頭顱換一個字第五百七十二章拜見燕王殿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直娘賊 感謝J.Tang萬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如此甚好第一百零九章 某不讀書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到哪裡去?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六百五十章 情義是非 西北不平第四百六十八章 箭矢有多第二百六十九章 手刃不足解恨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立,孫立...孫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第六百一十三章 反叛天可汗者,必殺之第六百二十四章 明白了,篤定了,清楚了,透徹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世第一猛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三百三十一章 奈何爲賊第五百九十一章 滿萬女真第二百七十二章 只得如此了第五十八章 鄭智午後追陸謙第六百八十五章 小劉有謀,爲國忠心第四百零七章 火藥豈能破開城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許給你慕容彥達這條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智,快下來 四千第五百七十二章拜見燕王殿下第四百一十六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三百二十章 前方戰事不妙第三百四十七章 梁山終第五十九章 搏命王進襲陸謙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五百二十二章 阻卜人來襲第二十七章 哥哥,我會證明自己的第六十八章 少華關口阻虞侯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下,蒼天之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大禍將至第三百二十章 前方戰事不妙第一百七十章 太尉要殺誰?第七十九章 鄭智新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魯達戰索超第一百七十八章 鄭智的爲難第四十二章 便叫人打斷你的腿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長大了第二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契丹小娘,不禁折騰 大章
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世也是兄弟第六百四十一章 劉氏父子,冠絕天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自絕於陛下當面第十七章 新大陸與二爺的雅間第三百四十章 二哥,放我等一條生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有些事情你沒有想透徹第七十五章 賣酒起了小風波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將軍可來過東京?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 某不讀書第二十章 一個人頭一畝地第五百八十二章 敢跟你嶽爺爺動手 四千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第十七章 當兵去倒是虧欠了第五十六章 魯達礬樓會林沖第二百九十七章 盧俊義,好個盧俊義第一百零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百一十七章 將爲兵膽兩人傷!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六百一十七章 開疆拓土,狗賊第四百七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五百七十五章 奸佞當道,國之將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多保重第二百章 你柴進算個什麼東西第四百九十三章 定當牢記於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燕王開府封賞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四百章範圍天二、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第三百三十六章只求一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夫子講學第三百九十八章 北伐已止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人可以成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蔡太師要見你第三百九十二章 叩謝陛下天恩第三百四十八章 自己人,自己人今夜可能是下半夜或者明天早上了第二章 三拳打死鎮關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請王爺入寨一會第三百零二章趙良嗣到滄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政之令,種家後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臨陣換帥第四百八十八 多謝相公賞賜第六百八十七章 互謀人心,殺機暗露第六章 遇見哥哥真是上輩子走了運道第六百四十五章 鄭智,你到底要什麼?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二哥快快留手第三十二章 走走走,進莊吃飯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這是西軍吧?第六百三十五章 反賊...反賊...第九十一章 史大郎犯險救魯達,鄭智鐵槍再衝陣第一百四十九 末將....第六百二十九章你這個沒卵用的狗東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顆敵人頭顱換一個字第五百七十二章拜見燕王殿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直娘賊 感謝J.Tang萬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如此甚好第一百零九章 某不讀書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到哪裡去?第五百一十二章 鄭智的惡毒第六百五十章 情義是非 西北不平第四百六十八章 箭矢有多第二百六十九章 手刃不足解恨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立,孫立...孫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第六百一十三章 反叛天可汗者,必殺之第六百二十四章 明白了,篤定了,清楚了,透徹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世第一猛將!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三百三十一章 奈何爲賊第五百九十一章 滿萬女真第二百七十二章 只得如此了第五十八章 鄭智午後追陸謙第六百八十五章 小劉有謀,爲國忠心第四百零七章 火藥豈能破開城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許給你慕容彥達這條命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智,快下來 四千第五百七十二章拜見燕王殿下第四百一十六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三百二十章 前方戰事不妙第三百四十七章 梁山終第五十九章 搏命王進襲陸謙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五百二十二章 阻卜人來襲第二十七章 哥哥,我會證明自己的第六十八章 少華關口阻虞侯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下,蒼天之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大禍將至第三百二十章 前方戰事不妙第一百七十章 太尉要殺誰?第七十九章 鄭智新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魯達戰索超第一百七十八章 鄭智的爲難第四十二章 便叫人打斷你的腿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長大了第二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契丹小娘,不禁折騰 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