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諸王齊出

狄青也要去海外?

王寧安嚇了一跳,他是想着把那幾個老貨趕出去的,畢竟海外情況兇險,像狄青這種乖孩子,到了外面,還不被欺負死,只有那幫老油條,才能所向睥睨,無往不利。

“那啥……狄老哥,你湊什麼熱鬧啊?參謀部可離不開你!”

狄青擺擺手,“現在三軍裝備火器,已經用不到我了……讓王韶接替我就行了。他文武雙全,才思敏捷,遠勝我百倍,只是資歷稍微欠缺,不過他也歷練了十年,又有開疆拓土之功,接我的位置綽綽有餘。”狄青誇了王韶一頓,又把聲音壓低,“二郎,你們家的效用裁撤了,韓家趕到西夏了,孔家去了渤海,陛下連宗室都給趕出去了……算起來,我們狄家也是豪強啊,要是不走,留在京裡頭,被那麼人盯着……說句心裡話,我挺怕的。”

看起來狄青是被以前的事情給弄出陰影了,總是疑神疑鬼。

王寧安也無話可說。

“狄老哥,你要是真想去海外,那就去渤海國吧!”

王寧安想了半天,只有渤海經營熟了,移民也最多,又有折家軍在,而且渤海國和契丹接壤,讓狄青過去,正好能發展戰鬥力,日後滅契丹,正好能借助狄青的力量。

如果把他放在別的地方,狄青太厚道了,還真不合適。

“好,二郎讓我去哪我就去哪,回頭我拾掇一下,立刻就走。”

狄青怎麼如此着急啊?

原來狄青家中是有不少部曲的。

這幫老兄弟,從西北就陪着他出生入死,去嶺南的時候,也是不離不棄……多少年下來,狄家差不多攢了800部曲。

按照朝廷的規矩,武將家中,是不能超過500人的,實際上很多將門只有兩三百部曲。

狄青嚴重超編,不得不掛到兒子狄詠和狄諮的名下,勉強算過關了。

可問題是王家的效用士都裁了,折家和種家也都交權了。算來算去,狄家成了部曲最多的了。

狄青也不是沒想過,直接都給裁了。

可這幫老兄弟都鬍子一把,除了打仗,也不會幹別的,而且處了多年,感情又深,狄青是真不願意和他們分開。

這就看出來了,你想做一個好人,就難免有掣肘。

正好,這一次要派人去海外,狄青琢磨着,他要是能當上總督,手下一堆官職,讓老兄弟們也撈到一點好處,光宗耀祖,總算沒白跟自己一場。在大宋沒法給他們開小門,到了海外,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嗎!

狄青準備妥當,直接辭了官職,和王韶交接之後,立刻前往滄州,準備前往渤海。

到了港口之外,狄青才發現,人可是不少!

除了他之外,還有至少十個豪族,另外還有一大批的被罷黜的官吏,他們都在這裡等待,等待着新任的遼王一家!

狄青作爲總督,他也要了解一下,這幫人的情況。

這一查可了不得,這十個豪族當中,最窮的一個,也有20萬畝田,光是這十家,他們手裡的田差不多就有800萬畝。

如果按照普通佃戶一家10畝計算,就是80萬家,如果是20畝,也有40萬家!

把他們遷走,有多少老百姓受惠!

難怪王寧安要堅持遷居豪強呢!

這幫人也太嚇人了!

要知道,豪強可不光是有錢那麼簡單,他們手上錢糧人丁,一樣不缺,儼然小朝廷,土皇帝,光憑這一點,誰當皇帝都會不安的,區別是以往的皇帝不敢下手而已!

又仔細瞭解一下,狄青更傻眼了。

這幾家豪族,其中有12個進士,分屬8家,另外在官員之中,也有7個進士出身的……加起來一共19人,其餘的讀書人,更不知凡幾。

誰能想象,小小的碼頭,居然聚集了這麼多的文人,如果算識字率,這一堆人絕對遠遠領先整個大宋!

二郎啊,你是瘋了吧!

這可都是大宋的精華,你把這麼多讀書人,都弄到海外,大宋的事情,誰來負責啊?

狄青百思不解,而這些文人湊在一起,也是沒有半點好話,全都是痛罵王寧安,說他殘害士人,罄竹難書,比起秦始皇,還要殘暴……而且這幫人還寫詩填詞,變着法糟蹋王寧安……話裡話外,也抱怨朝廷,說對他們不公平。

狄青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給王寧安寫了一封信,把看到的告訴了王寧安。

……

“哈哈哈,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把這幫文人趕出去,怎麼革新教育!”

王寧安早就深思熟慮過了,從秦漢以來,歷代都施行精英教育,也的確培養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大宋的士人拿出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聖人道理,祖宗法度,說的天花亂墜,三天三夜都不重樣。

但爲什麼有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在原來的歷史上,大宋還被欺負,甚至滅國呢?這些詩人詞人,大學問家,怎麼就沒發揮一點作用呢?

王寧安想了很久,有朝一日,突然想通了……這些文人是什麼人啊?說穿了,不就是那些大師嗎!而且是大師當中的大師!

一樣文辭華美,一樣風流韻事,一樣被世人傳頌……可結果呢,到了國家危亡的時候,半點用處也沒有!

所以啊,教育也必須改革。

不能搞精英教育,必須搞普通教育。

蒸汽機出現了,大宋需要什麼?

需要熟練的工匠,需要遵守紀律的工人,需要管理工廠的人才,需要能寫會算的……總而言之,就是不需要會吟風弄月的。

可偏偏這些人又把持士林,佔有了大量的教育資源。

誰家有聰明的孩子,都爭相送到各個書院……朝廷根本管不了。

這就像後世一樣,一面是專科學校,高級工人匱乏,一面是綜合性大學人滿爲患,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可偏偏有那麼多人想不通,非要往大學裡擠!

王寧安算是深受其害,趁着這個機會,他儘量把傳統士人往外面趕。

然後在分田之後的各路,推行基礎教育。

所謂的基礎教育,就是摒棄一切花哨的東西。

重點是三樣,一個是識字,一個是算學,一個是身體素質,中間夾雜一些德育和法令類的課程。

學制三到五年,學成之後,就可以進入工廠工作。

這一套東西,蘇轍他們在兗州就試驗過。

非常成功。

如今第一批的學生,才學了一年多,已經有好多人在紡織廠拿全額薪水了。

年輕的工人,頭腦靈活,他們提出了上百項的技術革新,有的是改進蒸汽機的,有的是改進生產線的……兗州的棉紗廠,產量相比去年,提升了兩倍還多!

事實證明,理工男還是靠譜兒的,只是他們不太會表達,功勞都被別人搶走了。

王寧安計算過,文理科的比例,最好在8比2,或者9比1,理工類需要佔據絕對的優勢才行。

早期的發明,還都是工匠弄出來的,他決定將培養的重點,從傳統的士人,轉向有用的工人。

並且要求,每一個縣,都要設置10所以上的學堂,而且將8歲以上未成年人的入學率納入考成法。

要達到8成以上,纔算及格,如果能超過9成5,甚至達到百分之100,就可以根據情況高升。

教育改革,必然伴隨着考試方法的改革。

前面說了,因爲世家被拔除,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需要填補,地方衙門的官吏,需要大量補充……這一次需要補充的不是通過科舉出來的士人精英,而是需要真正能去辦事,能夠和老百姓打交道,能完成朝廷的任務的小吏。

而一般通過三五年學堂的通識教育,表現優異,就能勝任,也不需要學什麼孔孟之道,更不需要學詩詞歌賦……有人可能會說,這麼一來,豈不是把天下的最好的文人都送出去了,留下來的只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才。

他們能扛得起大宋的江山社稷嗎?

萬一有一天,大宋要和殖民地競爭,這幫普通人,能打贏精英嗎?

哼哼!

王寧安是充滿了信心,論起精英教育,三哥算是不錯的,可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本國消化不了,只能去給人家當碼農,當打工仔……相比之下,三哥的鄰居堅持搞普通教育,你可以想出一萬條理由來批評,可問題是有效啊!

世界工廠可不是吹出來的!

珠玉在前,王寧安也想把大宋變成世界工廠,不能不學啊!

……

他給狄青回了一封信,大略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派人送給狄青,伴隨着信使,新任的遼王也出爐了。

正是平陽君王趙允升的四子,趙曙的堂兄,趙宗惠,他被任命爲遼王,出鎮渤海國。

另外韓國公趙宗禮被任命爲韓王,負責高麗。

燕國公趙宗保被認命爲東海王,出使倭國。

再加上去西夏的寧王趙允良,還有之前分封的趙宗景和趙從鬱……一時間,諸王齊出。

要知道,這些位王爺,可不是孤身一人,他們還帶着龐大的家眷,還有王府的成員,趙家的子孫後代,一起向海外遷居。

趙曙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昭示天下人,大宋的殖民時代開始了,而趙家的子孫,不會缺席這一次的殖民擴張!

第239章 平縣不平常第866章 急流勇退第438章 文彥博淪陷了第138章 尊貴的士大夫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一百八十章 歡呼吧!第1069章 熊與熊孩子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568章 張方平的真正使命第209章 什麼是好男兒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712章 封王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111章 裝完就跑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1161章 王寧安的地位第986章 奸臣收集者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743章 引爆黃金熱第635章 鐵騎出擊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149章 油鹽不進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923章 三旨相公,千里送人頭第849章 下三濫對下三濫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72章 罵死一個第774章 暴富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498章 很奇葩的錢家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777章 萬國來朝第566章 跌落雲端的江卿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931章 霸氣的王寧安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160章 皇帝被說服了第747章 文彥博的壞主意第595章 垂涎王家女兒的猛士第690章 損失很慘重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1035章 文相公的最後底牌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572章 底牌第244章 聰明的蘇小妹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325章 遼使的挑釁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424章 兒皇帝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129章 韓宗武的妙計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478章 趙禎遇刺第924章 查封書院第993章 自私的耶律洪基第1161章 王寧安的地位第906章 歡樂的技工學院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573章 大勝第138章 尊貴的士大夫第70章 小奸商第398章 死也逃不掉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786章 矯情的西夏第155章 王家軍的勝利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543章 叛宋者,死!第61章 一網打盡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860章 天牢蹲出來的學問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767章 佛印被抓了第182章 新鮮出爐的王縣令第1115章 強力肅貪第88章 王寧安的損主意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1047章 行省制第244章 聰明的蘇小妹第684章 人馬真被調動了第1086章 首相被誣陷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
第239章 平縣不平常第866章 急流勇退第438章 文彥博淪陷了第138章 尊貴的士大夫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一百八十章 歡呼吧!第1069章 熊與熊孩子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568章 張方平的真正使命第209章 什麼是好男兒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712章 封王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111章 裝完就跑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1161章 王寧安的地位第986章 奸臣收集者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743章 引爆黃金熱第635章 鐵騎出擊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149章 油鹽不進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923章 三旨相公,千里送人頭第849章 下三濫對下三濫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72章 罵死一個第774章 暴富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498章 很奇葩的錢家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777章 萬國來朝第566章 跌落雲端的江卿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931章 霸氣的王寧安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160章 皇帝被說服了第747章 文彥博的壞主意第595章 垂涎王家女兒的猛士第690章 損失很慘重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1035章 文相公的最後底牌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572章 底牌第244章 聰明的蘇小妹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325章 遼使的挑釁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424章 兒皇帝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129章 韓宗武的妙計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478章 趙禎遇刺第924章 查封書院第993章 自私的耶律洪基第1161章 王寧安的地位第906章 歡樂的技工學院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573章 大勝第138章 尊貴的士大夫第70章 小奸商第398章 死也逃不掉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786章 矯情的西夏第155章 王家軍的勝利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543章 叛宋者,死!第61章 一網打盡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860章 天牢蹲出來的學問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767章 佛印被抓了第182章 新鮮出爐的王縣令第1115章 強力肅貪第88章 王寧安的損主意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1047章 行省制第244章 聰明的蘇小妹第684章 人馬真被調動了第1086章 首相被誣陷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