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宋夏無備

北定八年十月十四,隨着越來越的士兵偷跑出城,士氣日漸衰落,京兆府三萬金軍在被包圍近一個月之後,出城投降,宋軍入城,收復關中。

至此,耗時不過一個月時間,川蜀宋軍和南陽、襄陽吳拱部便合力收復之前四十多年也沒能收復的鳳翔府、京兆府、華州、商州、虢州等地,將關中肥沃之地盡數收回大宋囊中。

但收復了這些地方,不意味着徹底趕走了盤踞在川陝的金國勢力,因爲除了京兆府、鳳翔府、華州、虢州,渭水以北還有很多土地仍然控制在金人手中。

鄜州、耀州、慶陽府、延安府等地,宋軍都還無暇顧及,盤踞在這些地方的金軍可沿黃河北上,也有可能得到北方金軍支援,要想徹底控制關中,熄滅金軍反撲的念頭,必須馬上北上將他們殲滅或驅離。

京兆府,宋軍大營內,川蜀宋軍元帥虞允文和南陽、襄陽都統制吳拱,會同川蜀右軍都統制、副都統制等主要將官,商議軍事。

商議多時,虞允文與吳拱逐漸達成共識,兩軍分頭並進,共取陝北舊地,川蜀右軍向西攻取慶陽府,吳拱率南陽、襄陽部向北,由耀州北上,攻取鄜州、延安府。

十月二十日,整頓軍隊,接收補充糧草物資之後,兩軍分頭離開京兆府,共同向陝北進發,收復大宋舊地。

而虞允文則以大帥之名、副相的身份居京兆府,協調蜀中、汴京關係,籌集糧草物資,爲左、中、右三路川蜀大軍和吳拱部操持後勤供應,並暫時兼任關中安撫使,撫慰關中幾十個州縣百姓。

關中金軍潰敗速度之快,讓西夏國措手不及。

前些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南侵失利,從汴京撤離,遷都大同府,讓同是附屬國的西夏君臣看到了擺脫金國的機會。

於是西夏便趁完顏亮遷都,東面受金國內亂和大宋牽制之時,倉促對金國控制的蘭州、延安府、慶陽府等地動兵,趁火打劫,搶奪金國土地,結果由於準備並不充分,等關中金軍反應過來,派兵支援之後,西夏軍很快被擊退。

西夏這次趁火打劫,不但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反倒引起完顏亮的極度不滿,甚至威脅要對西夏用兵,西夏皇帝李仁孝不得不馬上派遣特使攜帶重禮趕赴大同府,完顏亮方纔消了怒氣,夏金兩國得以繼續保持和平。

自那一場邊境摩擦失利之後,西夏君臣方纔冷靜下來,他們這時才明白金國雖然從淮河、黃河北撤,丟掉中原大片土地,但金國核心土地並未丟失,國力並沒有太大削弱,並且金國北撤,不但勢力沒多少削弱,國都還離西夏更近了,一旦金國不高興,西夏危險便與日俱增。

於是從那之後,西夏便恢復了安穩,一心發展自己,不再敢打金國的主意。

並且西夏皇帝李仁孝此人素來喜文不喜武,加上任內權相任得敬掌西夏軍政大權,專權跋扈,還脅迫李仁孝分一半西夏國土歸其統治,企圖分裂西夏,後來雖然被李仁孝用計處死,但從那之後,李仁孝便對武官更加不信任,朝廷政策也多借鑑大宋,越來越重文輕武,導致軍備開始廢弛,西夏戰鬥力迅速減弱。

西夏武官在興慶府失了權勢,軍備廢弛,加上文官掣肘,軍隊就連平定內部叛亂都開始費力,更別說對外用兵。

所以在大宋北定八年夏秋之際,驟然發動北伐,攻佔關中,向夏金邊境所在的臨洮府、蘭州等地繼續進軍時,西夏居然沒有任何準備。

直到金國殘兵逃進西夏國境內,又過數月之後,身在興慶府的李仁孝君臣才得知金國和大宋交戰的消息,而此時已近是冬月,西夏國冰天雪地,根本沒有條件趁宋金戰亂佔兩國的便宜。

後來又聽聞宋軍相繼攻佔臨洮府、蘭州、原州、平涼府、慶陽府、延安府等地,兵鋒直逼夏金邊境,更是沒有半點再趁亂爭奪金國土地的意思,並且還擔心宋軍繼續北上,攻打西夏,於是興慶府只能下令邊境守軍戒備,並匆忙將各地駐軍調往夏州、卓囉和南軍司等地,增強邊境防禦。

其實西夏國君臣的反應速度已經算是夠快的了,大宋自靖康之亂南遷之後,丟掉了關中,國土便不再與西夏接壤,兩國關係中斷四十餘年,但對川蜀軍隊來說,跟西夏國征戰百年的前塵往事,歷歷在目,之前兩軍之間有金軍阻隔,如今關中收復,金人被消滅趕走,西夏軍、宋軍再次相見,舊恨自然要平,況且宋軍大勝金軍,勢氣正旺,向西夏軍隊磨刀霍霍,也是軍之常情。

戰場上打瘋了,一心只想要軍功,憋了許多年的川蜀軍打完金軍尚不過癮,便想連西夏一起打了,收復失地,開疆拓土,要功有功,要名有名,若是能一口氣打到興慶府,必將青史留名!

但西夏興慶府李仁孝君臣的反應,加上虞允文在關中籌集運送糧草物資的艱難,和北方嚴寒的氣候,讓兵臨宋夏邊境的宋軍冷靜下來,止住了繼續向北進軍的步伐。

隨着寒冬到來,宋夏兩軍在邊境駐紮下來,雙方相隔十里,誰也不敢發動攻勢。

宋夏兩國聯繫中斷四十多年,如今隨着宋軍重返臨洮、蘭州,兩國邊界又要重新劃分,不然接下來兩國之間的大戰將不可避免。

很明顯,西夏國在這場鬥爭中不佔優勢,加上皇帝李仁孝素來不喜武將,又忌憚權臣,更不願輕易動刀兵,所以很快興慶府便向汴京派出特使,希望恢復兩國幾十年前的友好關係,重新劃定兩國邊疆界域。

李仁孝之所以急於想跟大宋重新劃定界域,而不是爲他的宗主國金國張目,是因爲他知道金國丟掉關中,必然再難南下,金國實力可能真的受損嚴重,既然金國回不來,就應當早日與大宋共享和平。

其實他急派特使趕往汴京還有其他深意。

一是藉此機會試探金國態度,想看金國在跟大宋作戰之時,還有沒有餘力對西夏國用兵,如果確定金國無力對西夏用兵,那麼則可乘機解除與金國的宗主國關係,兩國平等相交,不必再看金國臉色,不必年年再給金國上貢。

二是取得宋夏兩國和平,使得川陝無戰事,西夏不動刀兵,而大宋則可集中國力在東面繼續對金國用兵,牽扯住金國,進一步削弱金國實力。

甚至還有幻想,若金國實力大減,女真族撤回遙遠的東方發源地,而大宋沒有馬場,缺乏戰馬,無力顧及關外茫茫草原,那麼關外原屬遼國後屬金國廣闊無邊的土地,西夏將毫不費力的收入囊中,假以時日,或許西夏或許還能取代曾經的遼國和金國地位。

西夏興慶府君臣腦子轉的很快,盤算的也很好,但能不能實現,一靠謀劃,二靠實力,很明顯,匆忙之間,這二者他們都不具備,只能寄託於汴京不瞭解西夏,又正與金國交戰,無暇顧及。

汴京此時確實無暇顧及西夏及其他周邊小國,他們的精力和視線全都被關中、陝北、河東、大名府、濟南府、河間府等地,牢牢的吸引住了。

北伐!

收復關中、河東、河北,告慰靖康之亂死難的無數英靈,告慰無數背井離鄉、被迫南遷的百姓,奪取雲中、燕京,告慰太祖太宗,告慰兩百年來無數爲此犧牲苦戰的將士,告慰歷代爲此奮鬥不息的君臣!

北伐是汴京的一切,也是江南無數百姓和忠義士難以磨滅的情節。

關中、河東已經收復,幾十個州府縣沒有官吏接管,真定府、燕京、雲中方向正在備戰,北方急缺文臣武將,到處都需要人才,到處都是機會,江南士子浪子忠臣義士,個個蠢蠢欲動,都想北上發揮餘熱,潑灑他們的滿腔熱血。

但他們缺少推薦的機會,也還有顧慮,因爲汴京始終未曾向天下頒發招賢令。

大宋崇尚提攜,而不是自薦,多數人是等待提攜派官,而不是自薦求官,這便是大宋文人,他們有他們的堅守和尊嚴。

江南在等待,關中、河東、陝北也在等待。

虞允文已經六十多歲了,關中、陝北、川蜀軍政大事全是他一肩挑起,忙的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再這麼忙下去,估計很快就會累死,關中、川蜀、陝北急需得力幫手。

而河東三府,平陽、太原、忻州,同樣需要大量人手。

辛棄疾能力雖強,但畢竟年紀尚輕,爲官經驗並不是豐富,再加上北伐西路軍遠離中原汴京,事務繁忙,他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跟歸降的前朝舊臣舊吏鬥智糾纏,而要穩定河東幾十個州縣又少不了他們。

因此辛棄疾一再派人趕赴汴京,請求朝廷速派能臣干將入河東。

而汴京趙昚、史浩等君臣,隨着各路大軍頻頻傳來捷報,先是興奮慶賀,吐氣揚眉,而後就很快發現,伴隨越來越多的州府土地被收復,糧草物資和人力需求也越來越大,轉眼間便滿是憂愁。

因爲汴京無人可用,糧草物資儲備亦不充足。

第53章 議事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53章 議事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28章 隱情第510章 一家人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6章 定計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9章 虐菜無情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84章 又起爭鬥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59章 夜半蛇影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548章 成親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35章 誘餌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48章 家事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1章 挑花眼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35章 誘餌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109章 第一課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7章 升官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205章 五盞燈滅
第53章 議事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53章 議事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28章 隱情第510章 一家人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6章 定計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9章 虐菜無情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84章 又起爭鬥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59章 夜半蛇影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548章 成親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35章 誘餌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48章 家事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1章 挑花眼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35章 誘餌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109章 第一課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7章 升官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205章 五盞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