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

然而範純禮還是放心太早了,範正的第一句話,就讓如遭雷擊。

他和百官都是天下最頂尖的文人,對於文字詩詞最爲精通,然而一個個文字猶如一柄柄長矛一般刺入他的腦海,在腦海中不停的廝殺。

“男兒當殺人!”

剎那間,整個垂拱殿內,百官目瞪口呆,一個個呆滯的看着殺氣凜然的邪醫範正。

滿朝的自詡仁義道德的士大夫,都標榜自己仁慈,站在制高點對範正橫加指責,妄圖道德綁架範正,卻沒有想到範正非但不收斂,竟然破罐子破摔,竟然直接公然作詩稱男兒當殺人。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就連趙煦也忍不住頭皮發麻,歷朝歷代雖然也是殺人如麻,但是總會包裹一層仁義道德,而範正卻赤裸裸的將其展現出來,可以說暴虐至極。

而百官臉色激動,此詩一出,頓時讓範正心中的暴虐一一道出,更讓世人認清邪醫範正的真面目,這一次誰來也保不住邪醫範正。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

然而百官同樣也高興的太早了,範正的下一句頓時讓百官的顏面掃地。

“豎儒峰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百官臉色發燙,這兩句一出,頓時將朝廷百官對邪醫範正道德綁架的場景描繪的栩栩如生。

“不屑仁者譏。”

御史中丞楊畏不由嘴角一抽,範正何嘗是不屑仁者譏,簡直是將他們臉面踩在地上。

“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趙煦不由心中微動,大宋正在面臨西夏和遼國的威脅,想要抵抗遼夏必須用強兵猛將,否則一朝遼夏入侵中原,難道要朝中這些手無數雞的文弱書生去對抗遼夏鐵騎。

滿朝士大夫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公然聽到如此虎狼之詞,不由混身顫抖。只不過年老頑固的官員則是氣的,年輕的官員是激動的渾身戰慄。

範正看着羣臣的顫抖樣子,心中冷笑,爾等以爲這就是極限麼,

不!還沒有結束,只聽範正繼續道:“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爲罪,屠萬是爲雄。屠得九百萬,即爲雄中雄…………。”

“轟!”

猶如一道道晴天霹靂在垂拱殿在垂拱殿炸響,直接衝擊滿朝士大夫的心靈。

“屠得九百萬!”

歷史記載最爲殘酷的戰爭也不過是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而範正借西南蠻夷之首殺了數十萬之多,而範正竟然還不滿足,竟然要揚言屠得九百萬,成爲雄中雄!

“難怪邪醫範正膽敢狂言殺的才區區幾十萬人,敢情他要殺九百萬,成爲雄中雄!”

垂拱殿內,一個個官員目瞪口呆,激昂的範正。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直到範正的《男兒行》結束,整個垂拱殿落針可聞。

“你,你…………。”

還未跨出垂拱殿的馮老御史指着範正,不知道是憤怒還是激動,緊接着一頭倒在地上。

一旁的侍衛連忙上前,將其擡走,朝着太醫寺前去搶救。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趙煦對栽倒的馮老御史根本不在意,而是依舊沉浸在豪邁的詩篇中。

正如範正所言,縱觀天下英雄,何人不是殺人成名,一將功成萬骨枯可不是一句詩篇,而是真實的寫照。

歷朝歷代,王朝末年,諸王爭霸,哪一個不是血流成河。

範正眼神恢復清明,對着趙煦躬身道:“剛纔微臣心疾爆發,讓官家擔憂了。”

趙煦擺擺手道:“無妨,範太丞乃是當世神醫,竟然能夠用一首《男兒行》自醫心疾,只是朕有些好奇,範太丞年紀輕輕,爲何會有如此心疾?”

就連範純禮也好奇不已,他一直以來,都認爲是兒子叛逆想要學醫,現在看來,範正的確有心疾,而且有極爲嚴重的心疾。

範正臉色沉重,一字一頓道:“因爲大宋將亡!”

“什麼?大宋將亡!”

“一派胡言!”

“老臣懇請官家嚴懲範正。”

……………………

頓時整個朝堂慌亂一片,範正此言一出,比起剛纔說殺人九百萬,還要讓百官震驚。

並非沒有詛咒大宋亡國,然而滿朝百官自認爲其乃狂悖之言,甚至就算聽到了也只是將其打幾板子就算了。

然而這一次則不然,因爲說出這句話的乃是邪醫範正,範正行事雖然邪魅狂傲,但是其乃是當世神醫,能夠一眼看到病症所在,其所有的預測都無一不實現,也就是說,大宋極有可能真的要亡國。

“範太丞,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

趙煦臉色難堪的看着範正,他一直庇護着範正,然而卻對範正此言卻讓他動了真怒,因爲大宋江山纔是他真正的逆鱗。“逆子,莫要胡說!”範純禮連忙上前道,“啓稟官家,逆子心疾爆發,胡言亂語,還請官家見諒。”

趙煦微微點頭,想要趁機借坡下驢,畢竟他也不想和範正有隔閡。

範正搖了搖頭,拒絕了父親和趙煦的好意,朗聲道:“孩兒並沒有胡言亂語,反而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大宋的確將要亡國。”

“逆子,你…………。”範純禮大急。

蔡京心中一動,火上澆油道:“範相公莫急,我等也想聽聽範太丞的驚世之詞,範太丞算無遺策,或許能夠找出大宋的亡國之危。”

Www ◆ttκā n ◆¢ Ο

趙煦也來了性子,當下道:“朕也想聽聽範太丞的驚人之論。”

他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極力推行變法,開疆拓土,更是取得了歷代帝王都沒有的成就,然而卻被範正當衆說,大宋將要亡國,這豈能不讓他震怒。

範純禮見狀不由一嘆,只能讓開身形。

範正環視衆臣,道:“在開封府轄區杞縣,縣內流傳着杞人憂天的故事,相傳古杞國有一人,總擔心天塌下來,到處東躲西藏,終日惶恐不安。”

杞縣距離開封城不遠,再加上杞人憂天的故事廣爲流傳。百官自然知道杞人憂天的故事。

“想必諸位大人定然會認爲範某如今正是杞人憂天!正準備看範某的笑話。”

百官頓時眼神閃躲,顯然被範正猜中了心思。

範正最後將目光落到了趙煦身上,鄭重拱手道:“不知官家可還記得臣和官家第一次見面所奏之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趙煦沉重道。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滿朝百官聞言一震,他們乃是飽讀詩書之人,他可是斥責範正的人品,指責範正暴虐,鄙視範正的邪方,卻不能否認範正的文采,此言言簡意賅,一舉概括華夏曆史。

“此言乃是範某觀看三國志的感悟,又縱觀史書有感而發,周朝分封天下,奠定華夏格局,春秋戰國,諸侯混戰,秦朝一統六國,漢末三國鼎立,隨後魏晉南北朝,天下再分,隋唐一統天下,唐末分裂,五代十國再起,直到我大宋崛起,可以正迎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言。”

百官紛紛點頭,天下大勢的確如此。

蔡京皺眉道:“按照範太丞的理念,如今我大宋統一天下,豈不是正順應天下分久必合的天命,怎麼會有亡國之危。”

楊畏也附和道:“更別說我大宋如今已經滅掉了青塘吐蕃大理,國力疆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可見我大宋順應天命,必將一統天下。”

範正苦笑道:“不錯,我大宋本應該順應天命,一統天下,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可惜,大宋卻遇到了自古以來最強的一個草原王朝,遼國!

“遼國!”

滿朝百官情不自禁的點頭,遼國一直以來都是大宋的心腹大患。

“當年太祖太宗兩次北伐,皆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導致大宋國運有缺,歷代王朝三百年的國運,而我大宋僅僅一百五十年,就已經內外交困。”範正感慨道。

“燕雲十六州!”

百官不由一嘆,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大宋心中的痛,更是大宋百年屈辱的根源,燕雲十六州一日不奪回,缺少長城庇護,大宋將永無寧日。

“不錯,我大宋已經和遼國七十八年的和平,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大宋遼國和大宋根本不可能一直和平下去,一旦宋遼大戰,缺少燕雲十六州,騎兵劣勢的大宋必將有亡國之危。”範正鄭重道。

百官沉默,他們雖然害怕戰爭,然而卻清楚,宋遼之間必有一戰,如今就看誰能夠找到滅對方的機會。

範純禮呆呆的看着兒子,一臉心疼道:“所以你就棄文從醫,一心想要找到救國之法。”

“詩詞不過小道也,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飢,大宋兩次變法失敗,再加上缺少燕雲十六州,早已經重病纏身,就連先祖范仲淹和王安石何等的驚豔絕才,依舊不能讓大宋振興,孩兒若是從政恐怕難以扭轉大局,更別說官場需要資歷,就算孩兒一路高升,成長到宰相之位。”

範純禮頓時心有慼慼,他宦海一生,最後在範正的幫助下,纔在五十多歲登上了右相之位,範正若是按照正常的官員升遷,恐怕至少需要三十年的光陰。

“按照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大勢,宋遼之間的和平最多百年左右,也就是說,大宋距離亡國還有二三十年,到那時,範某的父母漸老,妻兒尚在,一旦草原鐵騎入侵,孩兒所要保護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所以孩兒不能再等三十年,必須要儘快找到救國之法。”範正擲地有聲道。

此刻範純禮終於明白範正心疾的由來,一方面是推測大宋將亡,另一方面則是自己人微言輕,對此無能爲力,這將是何等的無助。

趙煦好奇道:“你又如何能夠確認學醫能夠救國?”

當下百官也不由好奇的看向範正,就算範正救國無門,但是選擇學醫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範正直言道:“微臣也曾經迷茫,歷代前輩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微臣真的能夠做到?微臣若是失敗,那大宋真的還有第三次機會麼?”

“微臣知道這第三次變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爲此範某想到了實驗之法,若是能夠在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地試驗變法,若是成功,再變法大宋也不遲,而以微臣當年的能力,最佳的選擇就是同樣落魄至極的醫家,若是能夠以落魄至極的醫家變法大興,那纔有機會變法大宋。

趙煦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範正爲何放棄大好前程,冒着被別人誤會選擇學醫。

“大宋積弊嚴重,如同重病纏身的巨人,變法和醫家治病救人的本質相同,範某學醫就是爲了如同醫者一般,找到救國之方,多謝父親對孩兒放肆的容忍。”範正對範純禮鄭重一禮道。

範純禮羞愧道:“爲父當年不知你如此志向,還多次斥責於你。”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年的先祖范仲淹和王相公何嘗不是遭到舉國攻擊,孩兒當踏上變法的道路,早就已經預料會遭到世人的誤解攻擊甚至是讒言和陷害,只是爲了大宋,爲了守護家人,範某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範正鄭重說完,回身看向滿朝百官,反問道:“爾等捫心自問,若沒有範某所創的火藥武器,沒有範某所造的冷鍛甲,大宋如何會讓遼夏汲,趁機廢除歲幣。”

“若沒有廢除歲幣,沒有變法解決冗兵冗官冗費,沒有皇家銀行發行國債,大宋如何振興?”

“如果大宋故步自封,沒有變法,一旦宋遼開戰,大宋勝局幾何?”

範正一連串的反問,頓時讓百官臉色赫然。

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244章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24章 齊聚太醫局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396章 征服吐蕃477.第477章 ‘崔杼弒其君’第191章 遼國退兵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53章 醫城之方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440章 《男兒行》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282章 範正護妻第29章 與太醫生共醫院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206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225章 天下皆賀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137章 下策:一條鞭法第180章 邪方人工授精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124章 活字印刷術(加更)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438章 邪方:衛生紙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475.第475章 聖公方臘第125章 歲幣恥第322章 變法青苗法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第285章 諧音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238章 硫磺皁除蟎第129章 新黨現第349章 甲骨文第173章 平夏城大捷(二合一)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324章 天下反應第405章 叢林法則第387章 範正的正方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473.第473章 滅佛?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338章 小樑太后之死第362章 爭尚駙馬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352章 生物進化論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6章 攜美遊汴京第17章 範正心疾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53章 醫城之方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194章 追封王安石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218章 邪方:俗詞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429章 大理段譽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304章 滅夏之策冷戰第149章 陽謀:即時候補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376章 熱射病第240章 邪方:洗胃第302章 光榮之家457.第457章 奸臣範正第130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179章 保馬法第128章 趙煦親政第111章 邪方會傳染第134章 清算趙挺之第46章 攜美遊汴京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63章 趙家算計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
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151章 遼國調和第244章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24章 齊聚太醫局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396章 征服吐蕃477.第477章 ‘崔杼弒其君’第191章 遼國退兵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53章 醫城之方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440章 《男兒行》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282章 範正護妻第29章 與太醫生共醫院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206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225章 天下皆賀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第137章 下策:一條鞭法第180章 邪方人工授精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124章 活字印刷術(加更)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438章 邪方:衛生紙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475.第475章 聖公方臘第125章 歲幣恥第322章 變法青苗法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第285章 諧音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238章 硫磺皁除蟎第129章 新黨現第349章 甲骨文第173章 平夏城大捷(二合一)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324章 天下反應第405章 叢林法則第387章 範正的正方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473.第473章 滅佛?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338章 小樑太后之死第362章 爭尚駙馬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352章 生物進化論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6章 攜美遊汴京第17章 範正心疾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53章 醫城之方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194章 追封王安石第147章 方田均稅法第218章 邪方:俗詞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429章 大理段譽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207章 炭毒實驗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304章 滅夏之策冷戰第149章 陽謀:即時候補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376章 熱射病第240章 邪方:洗胃第302章 光榮之家457.第457章 奸臣範正第130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179章 保馬法第128章 趙煦親政第111章 邪方會傳染第134章 清算趙挺之第46章 攜美遊汴京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63章 趙家算計第247章 無處不在的邪方第107章 邪術vs邪方(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