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捨不得

禎卻說道:“累死了,累死了,快替朕倒一杯茶來。

原來他奉了太后的懿旨,來和州親自請石堅出馬。他也知道西北的形勢危險,早一天解決就會好一天,否則那個馬如龍怎十天十夜不合眼。一想那個馬如龍身上遍佈鱗體的刀疤劍痕,他就熱血沸騰,於是只帶着幾百名護衛,便裝出了京城。然後是一路狂奔,從不停息。幸好現在修造了馬路,還不至於讓他在馬車裡受到多大的顛簸。不過整趕了八天,趕到了和州,儘管在馬車上可以睡覺,但那種滋味遠比在龍牀上休息,要辛苦得多。

石堅將他請到書房裡,叫綠萼倒了杯茶。趙禎也顧不得風度,吹了幾次,一口氣牛飲下去。然後說道:“剛纔你府上的幾個小丫頭和你那幾個謀士在做什麼?”

石堅苦笑說:“他們不讓草民去西北。”

趙禎面如失望,遲疑了一下說道:“難道石大人也沒有把握?”

石堅更是苦笑,說:“皇上,草民也是人,而不是神,並不是神。就是諸葛亮那樣的人物還不能幫助先主一統華夏,況且是我?不過此行想要解救出靈州城的十幾大軍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趙禎聽了高興地搓手,說:“我就知道石愛卿會有辦法的。”

石堅說:“皇上先不要高興。但是就是我現在也沒有把握能夠百分之百成功。皇上,你來看地圖。他們現在靈州,已經處於西夏的腹地,想要通往宋境,只有五條路可走。一是從六盤山穿過去到慶州,二是從白于山穿過到達延州。可是這兩條路皆不可行,一是因爲這兩座山脈高大崎嶇,我朝這些年來等於送給了李氏,因此我們對道路遠沒有元昊對它們的道路熟悉。而且許多地方都是天險,可以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元昊只要稍稍阻截,前有堵兵,後有追兵,還是免不了覆滅的下場。第三條路是從夏州到銀州或橫山,且不說道路遙遠,夜長夢多,就是現在西夏人已經收復了夏銀等地,只要稍稍作阻攔,就可以將我大軍的行程耽擱下來,讓後面的追兵殺上來。這還是死路。四是從韋州撤向天都山,回懷遠城。更是不行,且不說韋州現在西夏人手中,就是天都山許多道路更是險途。最後一條路,就是從大羅山北和鹽州城中間穿過一片山嶺地帶,迴環州。這條路雖然不好走,可也是最近的。但是我們再看一下西夏的兵力分佈,,靜塞軍司在韋州,白馬強鎮軍司在鹽州,黑水軍司在黑城(有人說白馬強鎮在阿拉善,可是那一帶已經有了黑水軍司,不可能在韋州與黑城留下這麼大一條真空地帶,採用了後一種說法,即在鹽州城北)。

這些駐軍因爲誘引我軍深入,並沒有與我軍發生過激烈的交戰,因此實力都得以保存。現在我軍騎兵在天都山一役,被殲滅一大半,大多是步兵,,所以西夏人完全可以利用速度上的優勢,對我軍合圍。這也是曹大人他們寧肯被困在靈州也沒有突圍的原因。況且他們被圍在靈州,又怎麼能突圍出去?”

石堅這一番話將趙,心裡說得冰冷,他吃吃道:“那麼就沒有辦法了?”

石堅再次搖頭,說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我手上還藏着一粒棋子。”

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說道:“這粒棋子本來是我留着到最關健地時候用地。甚至這粒棋子用地好。都能決定着西夏地滅亡。現在將它暴露出來。我真是捨不得。”

說着他又是嗟嘆良久。靈州城裡不但有十幾萬宋朝大軍。就是自己不憐惜同胞之情。還有種家父子。狄青、折家父子。還有楊文廣等等良將。以後他們都是宋朝地中流砥柱。他們都犧牲了。以後自己到哪裡找這些良將來?況且他熱愛這個民族。因此他不願這個民族以後再飽受艱難。因此幾起幾落。也沒有怨言。同樣。他也不願十幾萬手足就這樣活活地恥辱地困死甚至餓死。

趙禎聽了這話。也知道他做事細密長遠。就象他前年秋天到陝西去。看似他沒有動靜。然而卻在一步步地佈局。最終一戰而勝。去年他表面上看起。又在固步自封。恐怕許多棋也埋了下去。只是別人不知道罷了。然而朝廷地一道聖旨。將他地計劃整個打亂。

想到這裡。他滿臉羞愧。說道:“等到朕以後執掌大權後。一定善待於你。”

石堅微微一笑。小皇帝對他地感情他知道。這次爲了王蒙正之事。他差點都和王素姘翻臉。當然如果他爲了王蒙正地事。真地聽王素姘地耳邊風。都不可能稱爲一代名君了。

他說道:“聖上有這個心意就行了。下邊我再和聖上說一下怎樣做皇帝?”

如果別人說這話,就有些越了,可石堅本身還是趙禎的半個老師,現在他還是少師,所以也有權利說這話。

趙禎本來不是一個愚魯的人,他本心的確想做一個好皇帝,而且石堅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傳奇,聽石堅的話肯定大有受獲。只是隨着石堅

地聲漲,他做事越發低調,不願意說這些話罷了。

石堅說道:“聖上以爲隋文帝如何?”

趙禎正色答道:“混一華夏二百多年爭戰,樂尚節儉,事必恭親,乃是一代名君。”

石堅微微一笑,他知道趙禎肯定會這樣回答,他說道:“那麼漢高祖呢?”

趙禎想了半天說道:“也是一代名君。”

石堅說道:“聖上一定在想,與隋文帝相比,漢高祖一沒有他出身高貴。當然出身市井也沒有錯,當今太祖也是出身於市井,還有範大人家中更是一貧如洗。可是當今太祖雖出身於市井,可是天生貴氣,因此才得羣臣歡呼擁立爲帝。而漢太祖即使登基後,還是不改一身市井之氣。”

這話說的也是正理,劉邦登基後好長時間,朝廷連個禮儀制度都沒有,羣臣上朝後,亂哄哄一團,亂得不好還要抄拳頭打一場。整個大殿象一個菜市場。而且他作皇帝也缺少了威嚴。

石堅又問道:“可爲什麼漢有天下幾百年,隋只有幾十年?”

“那是隋煬帝胡作非爲,”趙禎不假思索地答道。

“也是,但這只是一條原因。因爲隋文帝雖然宏才大略,可是生性好疑,事必恭親,因此大臣得不到煅練的機會,因此隋煬帝即位之後,沒有名臣輔佐,最後讓他在彎路上越走越遠。再看漢高祖,看似疲懶,先是用蕭何,後是用曹參,其後陳平等人。因此劉氏深入人心,即使經王莽之亂,還綿延近兩百年。”

說到此處,石堅又想起前世歷史中那個雍正,他可以說是歷史最勤奮的皇帝。做大臣活活累死的有諸葛亮,做皇帝活活累死的也只有這個雍正,可是他的作爲也比不上他那個雄才大略的父親,連他兒子早期的乾隆也比不上。

石堅又說道:“我說過權利有多高,責任就有多大。作爲一個良臣,權利越大反而越累。而用爲一個皇帝,擁有天下最高的權利,他挑的擔子也就更大。因此作良臣難,作明君更難。一個明君首先要勤奮,不勤奮容易讓大權旁落事小,還能染上荒懶窮欲的不好習慣。第二要有大局觀,這樣才能使國家永遠走在最正確的道路上。第三要會變通,朝中有許多大儒動輒說祖宗的法制,可白天勞動,夜晚休息。夏天穿紗,冬天穿棉。但是身爲皇帝要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暴食暴飲傷胃,暴穿暴脫傷身,還要把握住它的節奏。”

石堅說這話是因爲歷史他與范仲淹搞的那個慶曆新政,就有些急燥,最後導致失敗。當然他比他那個侄孫神宗還要好得多,神宗與王安石的變法幾乎送掉了宋朝的河山。

“還有皇帝什麼事要帶頭做一個表率,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皇帝怎樣做,下邊大臣就會怎樣做,百姓就會怎樣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皇帝要會用人。

劉邦文不成武不就,可是他用了蕭何掌管內政,用了張良劃謀計策,用了韓信領軍作戰,最後擊敗霸王項羽,這纔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趙禎不笨,他說道:“朕知道,你也曾向朕說過,忠臣有忠臣的用法,奸臣也有奸臣的用法。”

石堅再次露出笑容,他慶幸的是他居然穿越到這個時代,他遇到這個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肚量最大的皇帝。他說:“有時候奸臣用的好,也能爲國家謀利,但身爲皇帝的只要不斷地管觸提醒,以免他越走越遠。忠臣有時候因爲死板,反而用的不好,卻成了壞事。比如範大人,氣節最高,連我也是讚佩不已,可是他圖謀太遠,如果讓他爲相,就會操之過急。因此可重用,但也要節制,所謂暴雨氾濫成災,春雨潤物無聲,一樣的下雨,但下法不同,效果不同。而呂大人,氣度沈嚴,倒是做宰相的好料子。”

他特地提起這兩個人,因爲他們現在三十來歲四十來歲,正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幾年後,假如歷史不變化多少,就是他二人唱對臺戲。但范仲淹所圖太大,導致變法不成功,反而一生流離顛簸。可是趙禎聽了卻不是滋味,呂夷簡屢屢和石堅作對,但石堅卻說他可以做宰相,單憑這份氣度,呂夷簡就遠遠不及。

“但是呂大人氣度狹小,行爲保守。他爲相可以使國家穩定,但不利於發展,而且容易排擠別人。因此同樣也要節制。所以說做皇帝要會用人,用呂大人使朝中安寧,但不要讓他把有才能的人排擠走,用範大人,可以使國家煥然一新,但不能讓他變動太急。其實朝中只要用好這兩個人,基本上就沒有大致的變動。”

說到這裡,他又想到後來還有富弼、包拯、韓琦、歐陽修甚至他的本家石介,名臣輩出。可是還是受制於西夏,導致宋朝一天天的衰落。

他將眼睛擡向西方,心裡默唸:元昊啊,元昊,只要我這次安然無事,將在三年內必誅於你!

然後他又說道:“實際就是皇帝不來,我也要到靈州去,哪裡畢竟

萬宋朝勇敢的將士,我不想讓他們就此斃命。”

趙禎說道:“石大人,這一次也是母后讓朕來的。母后還讓朕帶一句話給你,她說她對不起你,更對不起身亡的十幾萬將士。”

石堅搖搖頭,心想一句對不起,值個屁錢。他說道:“你回去後帶一句給太后,就說朝廷爲了安定,制肘武人是對的,可領兵打仗時還是要用武將,否則文官有幾個懂得軍事的,象夏大人這樣的文官又何其之多,甚至有許多人還不如他。最好的辦法是武將統兵,用文官做監軍節制,這樣才能不使武將專有軍權,文臣不至誤事。”

說到這裡,他又是自嘲地一笑,如果劉娥真的這樣英明,都不會將自己從陝西調回,這句話說了也等於白說。

然而趙禎也聽出了不對勁,石堅今天所說的,好象讓他在覺得,石堅在交待後事一般!他遲疑地問道:“石愛卿,這次前去危險大不大?”

石堅一攤手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知道。”

然而他心裡卻說:危險大不大?局勢惡劣如此,況且還在西夏腹地,最重要元昊還張着一張大網,等着他前去自投。可是他沒有和趙禎說,趙禎又不是要他回來,況且趙禎在他心目中亦是弟子,亦是朋友,並不是簡單的君與臣的關係。他不想增加趙禎的煩惱。

趙禎這時才從懷裡掏出一個平安符,說:“這是兒親手做的,朕和妹妹都希望你能夠平安,在朕的心目中,西北十幾萬大軍重要,但愛卿更重要。”

說完後才宣旨,讓石堅重新接過夏竦的職務,但加了平章事的頭銜。

石堅再次說道:“還是讓臣掛個參政知事的外職吧。否則以後怎賞?”

他說的這句話也說到趙禎的心上,同時也是劉娥最擔心的事,石堅再這樣立功下去,已經賞無再賞!

石堅又說道:“朝廷想要大臣出力,不一定非要官職籠絡人心,有的好名,有的好利,有的好官,有的好色,給他們想要的,就會讓他們滿意。至於臣,最想要的是朝廷的理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司馬昭那樣的人物。”

這句話在不久後也傳遍天下,讓百官特別呂夷簡感到慚愧與不解,因爲理解這兩字太虛無飄緲了。劉娥問趙蓉:“石不移點評呂範,可他有什麼缺點?”

趙蓉嘆道:“那一個人沒有缺點,石不移的缺點就是性格太疏淡了,不喜歡爲自己爭執,所以才被大臣一次次地攻擊,還一次次得了逞。”

劉娥聽了,嘴張了張,硬是半天沒有說話。

說到此處,石堅捲起印信,又說:“西北緊急,臣早到一天,安全一天。臣這就出發,聖上一路急行而來,可稍作休息回京,西北之事就交與臣來處理。”

趙禎說道:“這次朝廷委屈你了。”

石堅淡然一笑,說:“臣說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既然說出就要做到。況且聖上親自前來,給予臣的尊重也足以彌補朝廷這次失誤。”

說到此處,他叫來護衛們以及申義彬準備好行李,這就出發。申義彬從趙禎親自來到後,就知道再也無法勸阻石堅,既然石堅不怕死,自己這一條小命算什麼,就陪石堅瘋狂一回吧。他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直接買了兩套換洗衣服回來就算準備完了。

石堅又從他門前那些學生所住的地方,取出幾箱東西。這些東西是他花了許多錢,才造出來的,同樣爲了保密,連朝廷也不知道,只有唯數不多的參與的十幾個學生知道一些。

然後與紅鳶她們打了聲招呼,趙禎再次送到門口說道:“保重。”

石堅一抱拳說:“多謝陛下。”

說完一撥馬頭,在紅鳶她們一片哭泣聲中,向遠方奔去,越行越遠,趙禎耳際還隱隱傳來石堅的歌吟: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正是陸游寫的名篇:《金錯刀行》。

最後一句了,石堅一行十幾人也成了天際間的一個個小黑點。

PS:再次解釋一下,有老大說讓名將們突圍,其餘的士兵不要,那是不可能的,豈有身爲名將讓自己逃命,丟下士兵不管的,那麼楊業都不會死了。況且老大看一下地圖,就是丟下士兵不管也不一定能逃出來。馬如龍那是去報信,所以士兵用性命堵住追兵,才讓他逃出來。況且還有范仲淹怎麼辦?

第683章 立說第361章 杖打第307章 三殺(上)第53章 百雞第442章 騙來的妹妹第72章 白馬第15章 猴子第90章 來朝第366章 大場面之始幽靈船第638章 變異第700章 逼迫第481章 定乾坤第297章 幫朕去踢不移的屁股第435章 是他第18章 今朝第384章 霧第227章 彈笑間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271章 留馬第535章 移第484章 大旗(下)第528章 翻手成灰,頭顱當碑第61章 辭別第507章 流水第446章 虎穴(二)第694章 兒子第700章 逼迫第351章 梁祝(中)第265章 小城來客第427章 轟動第159章 英妃第270章 劉郎再來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115章 遠行第33章 交談第654章 負心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第558章 走狗?第624章 第二刀第237章 嬌柔第7章 技驚第486章 逼和第544章 君臣相宜,北方的那些事兒第103章 呆子第493章 失憶?第340章 跪第557章 裸奔五千裡第617章 帝國的黃昏第327章 出征第228章 灰飛煙滅第633章 舍利第160章 咽喉第76章 棍子第605章 不領情第695章 藤黃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518章 女學生第188章 血城。霸道第72章 白馬第627章 要求第549章 卿是好人,那忽作賊第503章 受得起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第一四十二章 雙簧上第413章 人皮第674章 扭曲第216章 諜中諜(下)第235章 鴆毒第86章 代理第64章 婉蓉第249章 陷井(下)第191章 選擇第344章 問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20章 偶像第626章 老屋第113章 正氣第399章 神罰(一)第19章 身價第24章 大功第569章 還我妻兒第352章 梁祝(下)第250章 甕中之鱉第632章 得道第275章 突圍第39章 迴歸第234章 綁起來第440章 偶遇第112章 祈禱第197章 歡迎第227章 彈笑間第111章 故去第305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七)第306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八)第496章 雙龍第528章 翻手成灰,頭顱當碑第492章 石堅的獸行(下)第290章 最強大的東西(下)第571章 與國無關
第683章 立說第361章 杖打第307章 三殺(上)第53章 百雞第442章 騙來的妹妹第72章 白馬第15章 猴子第90章 來朝第366章 大場面之始幽靈船第638章 變異第700章 逼迫第481章 定乾坤第297章 幫朕去踢不移的屁股第435章 是他第18章 今朝第384章 霧第227章 彈笑間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271章 留馬第535章 移第484章 大旗(下)第528章 翻手成灰,頭顱當碑第61章 辭別第507章 流水第446章 虎穴(二)第694章 兒子第700章 逼迫第351章 梁祝(中)第265章 小城來客第427章 轟動第159章 英妃第270章 劉郎再來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115章 遠行第33章 交談第654章 負心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第558章 走狗?第624章 第二刀第237章 嬌柔第7章 技驚第486章 逼和第544章 君臣相宜,北方的那些事兒第103章 呆子第493章 失憶?第340章 跪第557章 裸奔五千裡第617章 帝國的黃昏第327章 出征第228章 灰飛煙滅第633章 舍利第160章 咽喉第76章 棍子第605章 不領情第695章 藤黃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518章 女學生第188章 血城。霸道第72章 白馬第627章 要求第549章 卿是好人,那忽作賊第503章 受得起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第一四十二章 雙簧上第413章 人皮第674章 扭曲第216章 諜中諜(下)第235章 鴆毒第86章 代理第64章 婉蓉第249章 陷井(下)第191章 選擇第344章 問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20章 偶像第626章 老屋第113章 正氣第399章 神罰(一)第19章 身價第24章 大功第569章 還我妻兒第352章 梁祝(下)第250章 甕中之鱉第632章 得道第275章 突圍第39章 迴歸第234章 綁起來第440章 偶遇第112章 祈禱第197章 歡迎第227章 彈笑間第111章 故去第305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七)第306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八)第496章 雙龍第528章 翻手成灰,頭顱當碑第492章 石堅的獸行(下)第290章 最強大的東西(下)第571章 與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