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扭曲

二堅知道申義彬在想什麼。他說道:“非是我炫耀。刨所”引今天大理段氏對朝廷舉措,置若罔聞。因爲他們認爲我們有太祖皇帝的遺旨,不敢大動兵戈,所以必須要進行一到兩場戰鬥,以示震攝。但大理地形以山勢多,一旦散開,遊擊而戰,最後整個局勢將會糜爛。我這樣一說,這些人肯定會龜縮於城裡,以求城牆高大,來圖自保。反而比在野外作戰更加對我們有利。”

這一戰不但要進行,而且還要漂薦。

旦時間拖長,讓大理看到希望,以後宋軍不得不進入持久戰。這不符合石堅的計劃1。其實不難小隻要大理軍隊,捨得放棄城池,利用羣山茂林的掩護,如果石堅想達到目標,沒有一年半載,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戰爭拖長,死的戰士更多,仇恨加深,不利於這個地方的管

善闡府是大理的一個重要的古城,當然它後世更加重要,名字更好聽

沒有在修建道路時,宋朝與大理有三條重要的通道,第一條自橫1寨自杞善闡府道。橫山塞隸灑城州,細城州在今廣西西北之隆林、田林、樂業縣及百色市的一部分,且包括貴州貞豐、冊亨、望謹縣,其治所在今廣西凌雲縣。自杞國在今興義市一帶。因爲離宋朝偏遠,宋朝不感興趣,雖然屬宋朝羈糜,然自立爲國。這次也是石堅允諾成州的一個大部族。

第二條山道就是橫山寨羅蔫闡府道,羅殿與自杞形勢差不多,也自立爲國,其中心在安順地區。

第三條就是橫山寨特磨大理善闡府道,其中的特磨也就是著名的特磨道。

在地圖上看不遠,可由於是山道,七彎八扭,標準行程約爲一千八百里左右,正常一個人行走需二十六天。

由於宋朝的內斂,對南方採取的是撫慰與招納的態度,也就是“和平發展”不干涉其內政。即使是交趾李朝大肆入侵,也視若無睹。爲了自保,大多情況下,是南方各族百姓自己反抗交趾的入侵。

雖然這是一種懦弱的政策,可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爲讓南方自主發展,民間貿易增加,大理的特產扇香、胡羊、長鳴雞、披氈以及藥物沉香木、甘草、石決明、井泉石、蜜陀僧、香哈、海哈都從這三條古道涌向宋朝。以及後來因爲西夏的崛起,宋朝馬匹不足,馬市盛起,大量滇馬進入宋朝。因此通道沿線及邑州與安南交界地興起了橫山塞、水平寨、欽州等幾大博易場。

但這是一段扭冉的歷史。

宋初年,宋朝大將王全斌平蜀,大理遣使奉操慶賀。宋太宗時,大理要求內附,宋朝冊封大理國王爲“雲南八國都王”暇年,宋太宗詔黎州“造大船於大渡河。以濟西南蠻之朝貢者”;凹年宋朝封大理段氏爲“檢校太保、歸德大將軍、依歸忠順王”

表明上看宋朝與大理的關係密切。實際上大理對宋朝懷有深深的戒心。在南方與交趾一東一西。互相遙應,制衡着宋朝南方的策略。而歷史學家,也指責宋朝的內斂,說大理多次內附,可宋朝置若罔聞。有人說大理國主動示好與巴結,多次請求臣屬、納貢、要求貿易,對中原文化求知若渴;而宋朝則多少顯示出不屑、疏遠、猜忌、戒備、防範和冷淡。大理國的熱臉總是貼着宋朝的冷屁股。說宋太祖將唐朝的滅亡歸於南詔對晚唐的騷擾。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當時宋太祖就敏銳直覺到宋朝的危機並不是來自南方,而是北方。至於南方,宋太祖並不是不想小可關健一無實利,二來宋朝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大理?吞下去以當時的國力並不上算,如果還按照唐朝的辦法,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家。一旦來往密切,凱覦宋朝虛弱。難免會有南詔之事發生。而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兩國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使得關係回暖,那就是段譽(應當是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雖然當時他只是一個愧儡皇帝。可這個皇帝眼光遠大,意識到宋朝對他們大理不感興趣,而宋朝卻是大理的重耍屏障,因此主動多次請求加強兩國關係。經他多次努力,宋徽宗才同意大理是宋朝的藩屬。即使北宋滅亡時,段譽還多次進貢,要求兩個繼續加強來往。但宋朝對大理還存着偏見與戒心。直到元蒙對兩國各個擊破。

實際上造成這個原因小還是大理人自己,晚唐時做所做爲太過份了。並且開始也是沿襲了南詔的某些政策,使宋朝戒心更重。

但總的來說,大理比交趾做得要光明磊落,態度也要誠墾一點。因此,石堅對大理與交趾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並沒有人感到懷疑。

現在大理國內以高家還有舊主楊家勢力最大。高家的發起,是因爲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藉助了董伽羅與高方兩大家族以及烏蠻三十七部貴族的擁護。董家一度比高家還要興盛,可後來因爲董家信仰密教。隨着密教在大理的衰落,董家也隨之衰落。同時衰落的還有數月國主的

這一次善闡府都督就是高楊兩家鬥爭的結果。

對於宋朝的強勢策略。段氏與高家採取了消積的媾和政策,我任你們宋朝在我們大理修路,或者軍隊進入。我也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就象看不到聽不見一樣。

宋朝對他們這種態度不滿意。可這也成了楊家枰擊段氏與高家的重要來源你們太窩囊廢了。

正治皇帝讓他們吵得沒有辦法,那好吧,你們強勢,於是派了楊家一個重要的成員,楊正泰做了善闡府大都督。

現在楊家反過來騎虎難下。雖然他們老祖宗對漢人強勢,甚至屢次侵犯,可現在漢人大軍親自來到,讓他們抵抗,如何抵抗?

石堅派去了使者後,這個楊正泰果咒…迂。我們大理與你們宋朝井水不犯河水。態度一直恭恭嘿叭。爲何來侵犯我們大理?不能說投降吧,誰叫自家將話說得太滿。

石堅也懶得與他講道理。

現在楊家這樣做,也正好。大理並不象宋朝,就是將段氏壓服,也沒有用,只有將高楊兩家全部拖下水來,大理就進入了諸候時期,沒有那一方勢力格外獨大,以後才能真正分書治理。

既然不誠服,大軍迅速向善閘府進發。

到了善闡府城下,果如石堅所料,經石堅這一嚇,這個楊正泰帶着五千士兵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怎麼辦了,全部龜縮在城中。

石堅開始召集十幾個土人,出了重金,但你們給我舉着大喇叭,在城下用土語喊話:投降不殺。就這四個字。

喊了半天,城門也沒有動靜。

石堅也不生氣,這是意料之中,現在楊家由於高姿態,不敢,也不能妥協。

石堅開始下令安營紮寨。然後就着山匕的木材,打造簡便的雲梯。到了第三天準備完畢,再次喊話。

還是沒有動靜,石堅開始下令進攻。

楊正泰也不是一點小準備也沒有。在石堅大軍前來之前,就挖了很深的護城河,引盤江之水灌輸進來。這是防石堅挖地道,進入城牆下面,置放炸有然後用泥巴將城門堵塞。

也算是對石堅作了調查瞭解。

這不稀奇。現在石堅的事例,讓文人們編成了各種離奇的評書,到處傳講。可他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石堅攻克紫荊關之戰。

石堅從北方回京後,就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空軍”這都不一定是對付大理的。主要對象就是高麗。高麗的城市大多依山而建,可以說這些城市也是城市。也是關卡。最著名就是李世民攻安市數月不克,最後被迫而返。就是因爲安市地形。

石堅既然修史,這段歷史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未雨綢繆,回京城後大量刮練士兵駕馭滑翔機,同時下令工部下屬幾個軍工作坊對這種滑翔機進行改良。

連趙禎也對這種滑翔機產生興趣,想要上去試驗一下,讓石堅苦苦

現在除了南方種世衡與秋青的部隊因爲距離宋朝京城遠,還沒有裝備外,連幽雲路都裝備了一些“空軍”象這一次石堅帶來的“空軍”達到三千人。不過有兩千人還留在各羈靡州。這是再爲許多部落還沒有完全臣服,他們這些山寨同樣依山而居,如果沒有空中的力量支援,強行攻打,犧牲肯定會慘重。

象種世衡那一次平滅各部叛亂的情況不可比擬。那一次因爲交趾等國的士兵作下許多孽,當地百姓飽受毒害,主動配合。現在不同,反過來宋朝軍隊是平剿各部酋首小而這些地方百姓可不會知道朝廷這樣做是爲了他們好,在各部酋長鼓吹下,反而倒轉過來,與宋軍作戰。

石堅命令士兵推出了雲梯之後,但沒有作爲攻城的器具,這是登城用的。然後命令大軍用炮火向城頭上發起了進攻。將城頭上的大理士兵用火力壓制,使其擡不起頭來。

然後下令,一千士兵跟隨風向,從後面小土山上起跑。

個,個象巨大的鳥兒一樣,向城中飄去。

看到這種景象,許多大理士兵不顧得危險,都跪了下去。

這種情況在這之前,西南各羈康州也多次出現過。現在西南因爲宋朝的囂靡與不重視,文明得不到延續傳播,對鬼神格外信仰,也就是說格外迷信。

其實於其說是一件攻城的利器,不如說這種空軍是奪氣的利器。

千宋軍降落到城中後。立即從城內反攻。這時候石堅才吹響總攻的號角。幾百輛雲梯推看來到城牆下,宋朝士兵開始攀援而上。結果只有少數大理士兵反抗,其他士兵大多數選擇了投降。只是半日間,城門攻克,堵在城門口的障礙物搬去,大軍入城。

楊正泰帶着一隊士兵逃跑,也被追上俘獲。

這時候到了三月中旬,種世衡也傳來消息。最後追查之下,甘林曾帶着一些人逃進大理,大理正治皇帝曾經接見過他們一行。後來又不知去向。

這讓石堅心中產生一種希望。可能賀緩他們還留在大理,總歸能查出來的。就怕他們逃到海外,到哪裡追捕?

於是石堅寫了一封信,再次責問大理正治皇帝。我們大軍前來是經過大理,雖然有可能監修道路,但主要目標是經過大理,前往南方,征伐天塹。爲什麼要派人刺殺本官?

明知甘林一行走天理教的餘孽,爲什麼還要接見?難道還繼續想借天理教之手,對我們宋朝產生危害?

還有一句,明知道賀緩是我的小妾,居然將她放跑了,爲什麼?但沒有問,畢竟這時候人的思想觀念還是以先國後家。這樣一問,有可能有人說他挾十萬大軍,爲了自己的一個小妾泄憤。

既然現在臣服於大宋,爲什麼派大軍與我們作戰?阻擋我們大軍的去路?

邊派出使者向正治皇帝下書,一邊大軍繼續西進。

同時種世衡的軍隊也從瀾滄江中游幼涵回撤,向大理挺進。

正治皇帝聽到消息後。惶恐不安。他不能回答,之前,我們大理並沒有向你們宋朝臣服。你們宋朝內部鬥爭關我們大理什麼事?人家一行人只是來表演了一些奇巧怪技後,就讓我打發了。更不知道賀援的事,雖然當時是看到這個小姑娘長得蠻漂亮的,只是人有些呆頭呆腦,很快就讓他們略過。

早知道今天,當初不如將這一行人截下。

但截下也沒有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於楊家這個楊正泰,他也不能說這是我們大理內部不和。關於高家那兩個毛頭小子,更是一頭衝動,說不定是那個李長老挑唆下,才參預到想毒害石堅的計劃中。與我們有什麼關

將楊高兩家全部召進宮中,大家一起商議吧。

實際主要是商議石堅究竟要做什麼?至於反抗,他們不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酋長。大理有多少軍隊,同樣還有許多部族也屬於一種接近宋朝那種羈聳州的形式形在,未必同意與宋朝作戰。宋朝西滅元昊,北收幽雲,這種強勢,大理如果抵抗。也許會芶延殘喘一會,可下場呢?

因此還得要芶和。可如何芶和?這回楊家的人也不作聲了。作聲。馬上叫他們去領兵,與那個石堅作戰。有什麼下場?

商議到最後,也不知道石堅到底想要做什麼。於是將高家那兩個青年再次綁起來,派了使者,在弄棟府(今姚安)將石堅堵住。

使者說了,這兩個青年做的事,我們根本不知道,現在交給你處理。如果你生死,儘管殺死他們吧。敢情這兩個人現在轉了一圈,再次回到了石堅大營。

至於楊正泰的事,我們大理根不知道。是他擅自作主的。你要殺要剮聽便。

昔日諸葛亮還對孟獲七擒七放,況且宋朝禮義之邦,石大人是天下讀書人的嚮往,只是幾個小青年的胡亂作爲,石夫人你應當會願涼吧。

爲了表示誠意。將弄棟府城門大開,任宋朝大軍進入。

弄棟府與永昌府(駐今雲南保山)、騰衝府(駐今雲南騰衝)、謀統府(駐今雲南鶴慶)、會川府(駐今四川會理)、建昌府(駐今四川西昌)、威楚府(駐今雲南楚雄)、都闡府(駐今雲南昆明)、善巨郡(駐今雲南永勝)、石城郡(駐今雲南曲靖市麒麟區)、東川郡(駐今雲南會澤)是大理八府三郡之一,城牆高大,而且從弄棟府、威楚府一帶也是大理的主要力量烏蠻的聚集地。更是大理的門戶所在。平時這裡駐紮着不少的大理軍隊。

如果大理在弄棟薦堅守,雖然肯定是守不住的。可也會讓宋朝軍隊造成一定的麻煩。這確實是一種善意。

石堅會因爲他們的善意就領意嗎?那也不需要這樣大動干戈。這一次石堅前來,因爲賀俊,是一個原因,主要還是想將這一地區一勞永逸地解決。

至於漢唐的羈靡政策,石堅一拳放棄不用。更不要說宋朝這種軟弱的和平發展。

他的目的,必須要將這些地方迅速儘可能的全部漢化。至於段高楊這些家族連根撥起,否則以後這些地方因爲宋朝的支持,迅速發展,而這些家族在這裡,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百姓對他們的支持還超過對宋朝的支持,那麼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後患。大理一亂,如果按照石堅的計哉,天塹也要拿下。那麼天塹就會成爲一塊飛地。有可能第二個美國就會出現,那麼宋朝就會立即瓦解。

不要就擰聚力,有些漢人的野心遠遠超過對民族的熱愛。

只要有機會,他們會爲了做皇上。可不管這個,民族的前途。分裂起來的速度有可能比美國獨立之初還要快。

要麼跨入青藏高原,翻過青藏高原。去天塹?可能嗎?因此,這一塊聯接之地十分地重要。

石堅對使者說了,漢朝雜匈奴各族於河北諸地,後成五胡放羊之數。唐繼萬榮起反霍之。終成契丹之害。更不說安史之亂,六詔之侵。請問大理皇上,何以教我?況且天無二日,地無二君,現在你也稱爲皇上,我們宋朝皇上也稱爲皇上。究竟是誰是正朔?

直接挑明瞭,現在容忍你,那是我們宋朝強大,一旦到了一定時候。你們大理同樣也成爲後患,就象匈奴與契丹一樣。別要和我說什麼諸葛亮。那是人家沒有辦法,不敢分太大的心,但你們得了勢,做了什麼事?別學漢朝,五胡亂華,殺了多少漢人?別說唐朝,安史之亂直接造成了強大的唐朝開始走向衰落,契丹的崛起,使所有的漢人正式走向衰落。

這種民族政策雖然很多人鼓吹,可我不喜歡。

正治一聽,這回可亂了,石堅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想學漢朝誅殺所有異姓王?

有的人也建議反抗。未必沒有一拼之力。可立即讓其他人鄙視,反抗?且不說宋朝現在的強大,就是領軍的人可是石堅本人,善闡府那麼高大的城牆,只是三四天就被攻克。其實連三四天也不能說,人家根本在三天內就沒有攻過城,是準備雲梯。真正攻城時間只有半天。

正治又派了使者前來。這回宋軍離大理只有一百里路了,而且種世衡的軍隊同樣離大理不遠,過了威楚府。

也用不着這麼多軍隊,石堅這種做法是震攝,想不戰而降。想要管理這地方,得要減少戰爭,降低流血與當地人對宋朝的仇恨。但一味優柔也不行。當地人會傲慢自大,認爲宋朝是老好人,好欺負。

比如他前世,那些小、國家爲什麼敢強行佔領宋朝的領土領海。不要和平發展,不會打仗,佔了也沒有關係,相反說不定中國召還會在他們困難時,幫助他們,振興他們國家的經濟。至於殺華僑,更沒有關係了。雖然不會象明朝那樣說殺得好,但一羣老好人也不會生氣。那麼有好處爲什麼不佔有呢?最後讓它成爲既定事實。中國不後面即使有一兩個清醒的人,想要也要不回來了。

其實看看現在的宋朝,看看以前的國度,是何等的相似。這些小、國家只是大國博奕的一枚小棋子,動一下有多大關係。以後反而會使他們在幫腔美國時,因爲忌憚,猶豫不決。

因此有了善闡府一戰。戰鬥規模不大。但作一個姿態,別惹急了我。同樣會打會殺。而且還會輕易地將你的軍隊撫殺。這樣,即使有人想反抗,也會考慮一下,能不能反抗。

使者就代正治問話,那我該怎麼做?要不要我做國主吧,想了一想。國主也不行,好象李煜也這樣做過。再降一級,都督,我做大理大都督吧。堅棹不就沒有了天無二日的情況了嗎?石堅聽了想笑。敢情到現在還想賴在大理不走。不過現在改悔也太遲了。早當初這樣自貶,就是石堅想找理由,估計也讓大臣吐沫薦沒了。

他說道:“不用那麼委屈,我們皇帝很仁義。”

這是以進爲退,先把大理這些君臣嚇一嚇。石堅現在看到火候,纔開始宣旨。讓段氏永遠爲大理王,至於高楊等大家族的族主分別爲公候伯等爵位。還授以一定官職。只是這一條有一個先提條件,全部進京。朝廷已經花了錢,撥出一條大街,兩邊修建設了許多華麗的房屋。這就是大理君臣所呆的地方。

但他們比李稀鴉要好得多。一是朝廷將允諾從他們中間選擇優秀的人才,優先錄用爲朝廷正式官職。二是可以讓大理各族百姓每年選出代表看望他們,還可以自由進出京城。並不象李佛媽那樣等於軟禁起來。

使者回去了,石堅軍隊也進入大理城。

正治皇帝前來迎接,已經泣不成聲,馬上就要成爲階下囚了。而且很擔心。李煜的例子在哪裡,不但是李煜,其他許多異姓王一個個死,得莫明其妙,自己進了宋朝的京城,還不是帖板上的魚肉,要怎麼割就怎麼割。

石堅安慰道:“你們不用擔心,如果皇上想要對你們不利,何必允1諾,你們子民探望你們?如果你們遭害,你們子民還不會動亂?但現在是朝廷草創。你們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我向皇上反應。”

說到這裡他也繃緊臉:“但也不要太過份。本來你們就陰奉陽違,現在阻我大軍,謀害本官,還參預了邪教勾連,這是我們皇上仁慈。如果依本官。會將你們全部伏誅。”

正治皇帝喏喏不敢言。

但晚上。石堅在城外大營設宴款待了大理諸君臣,這回是好言安慰。說不用怕。連李抑媽那樣的孽雄,在帝都都活得十分滋潤,況且你們雖然有錯,也不是大錯。比如趙守節,皇上都罷免他全家無事。

天知道有事無事,一個個面露愁容,石堅沒有顧他們表情。繼續問甘林他們的事。

原來不知道,但自去年起,大理君臣就知道石堅有一個。愛妾也被這羣人綁架了。

正治站出來說謝罪。

石堅說不知者不怪,但現在他們下落呢?

正治訥訥不能言。最後在石堅催促下,才說出來,這一行人南下,說是渡海去海外了,但究竟去了海外什麼地方,正治也不知道。當時他們也知道天理教兵敗,只是交趾等國在西南勢頭未減,他怕惹惱了這羣人,將這羣亂兵帶到大理來。所以不敢得罪,這羣人越早離開越好。爲了想他們早點小走,還付出了大筆銀兩。

石堅聽了信你纔怪。當時你們看到宋朝強勢,恐怕巴不得,那些反賊動亂的時間越長越好。這羣人來到大理,你們還不得眉來眼去。但現在人都走了,不能將這個老皇帝掐死。

可人都離開了大理,到了海外,這纔是最壞的結果。海外多大的地方?以現在的條件,想在全世界範圍找一羣人,這個難度比大海撈針還要困難。

石堅鬱鬱不樂地將他們打發走。不過私下裡發了一條消息出去,不管是什麼樣的海客,只要找到了賀暖下落,除了重賞,石堅還將欠他一個人情。

讓石堅欠下人情,這一還會有什麼樣的好處,對於這些海客來說,可想而知。

而石堅本人,也感到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宋朝走上正軌,離他離開朝堂時間也很近了。他並不想,讓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流浪在外。

但這是私事。石堅將大理戈1爲大理路,在原有的八府三郡基礎上哉分爲一府十一州,大理首府戈1分爲大理府,其餘劃分爲各州。選出德高望重者擔任各州官員,只有通判一職爲朝廷保留。各州府有自治權,經濟政治全部自治,通判與石堅在西南各藩設置的主薄一職一樣,只有建議權。表面上換湯不換藥,但是大理各府州沒有了軍事權。雖然也召收當的人爲士兵,但軍權掌握在朝廷之手。不但這樣,連原有各府郡有品德的官員也一律留用。

爲了使大理迅速安定,同時從各族部裡選出長者,進入政治機構。

另外。還從朝廷繼續撥款五千萬貫,修建道路,這回是一個巨大的井字道路,將使大理原有的交通變得發達起來。除了道路,還興修水利教育,這些全部沒有動用大理財政。爲了拉動經濟,還用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商人前來興辦作坊與工廠。

還鼓勵當地人飼養滇馬。

這主要不是軍用。

雖然歷史上南宋大肆購買滇馬,但在軍事上的作用很小。滇馬不耐寒,體型小。暴發力小,奔跑速度慢。除了在熱帶山區地形有軍用價值外,其他地方都不適合。

爲了對付北方,在石堅提議下,不但購買了許多蒙古馬,還從大食與西方,進購了少量大食馬與歐洲馬。全部散放在隴右。如果不是考慮到環境1都有可能超過唐朝鼎盛時隴右四十多萬匹戰馬。就是這樣,在寧夏等的飼養的戰馬都達到了二十多萬匹,這還不包括咯拉汗近十萬匹戰馬。

石堅鼓勵百姓飼養戰馬的原因,除了少數留給軍用外,大多數是民用。因爲道路的修建,進出貨物的量增,都需要這種速度雖不快。而吃苦耐勞的戰馬。還有一個利處,因爲滇馬純是草根階級,好飼養。就連南方真臘等地同樣適用這種滇馬駐運貨物。

這也是變向地拉動當地的經濟。

只有老百姓親眼看到生活變好,這種抵抗心纔會變弱,幾年下來,這個地方纔能完全融入中原這個大家庭。

但還是有些地方,出現一些動亂。可在朝廷大軍的鎮壓下,迅速平息。其實還是一個經濟問題,南方山區多,可天氣炎小,;官作物種植,吊然有許多地方因爲地少,開梯田,可氣,且會有點收成,不象北方,許多地方是因爲寒冷,只能放牧。因此南夷並沒有北蕃膘野。

直到了端午節,朝廷欽差這纔到達大理。下了聖旨,趙禎允諾與大理皇帝結爲永世兄弟,並且這一次趙禎放足了姿態,因爲年齡,認正治皇帝爲長兄。並賜免死鐵券,只要是段高楊三家姓子弟,不參預謀反,不得處以任何死刑。爵位與官職也可以讓子女繼承。並將次女定婚給正治的幼子。還從宗室中選出七名少女嫁給高楊等大理大家族子

石堅聽了前來大理做轉運使兼欽差的包拯宣讀聖旨,不知道如何作想。正治的幼子?趙禎的次女?正治的幼子都十幾歲了,趙禎的次女才妾大,這兩個人整相差了十歲。估計這個,大理小皇子爲了等這門尊貴的親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親。

不過這回大理君臣終於放下心來,宋朝皇帝這樣做,是真的沒有殺害他們的心思了。全都手舞足蹈,歡呼雀躍。特別是大理這位皇帝,更是老淚縱橫。皇兄就倍有面子,還有一門聯姻。至於兒子有什麼感受,全忘在腦後了。

包拯前來大理,是石堅的提議。大理民族衆多,以武力定,但不能純以武力治,因此必須需要一員幹臣。對於包拯的能力,石堅是相信的,而且他還有過大洋島的經驗。

包拯唸完聖旨後,拜見了石堅。一是要詢問在大理的注意事項,二是帶了一封信過來。

石堅一看,字跡秀氣。從“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開始,到“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結束。其他一個字也沒有,要有隻有一疊交子,共一千貫。

石堅一看,知道了。是郭皇后寫來的。

信上寫的是司馬相如作的《長門賦》,金屋藏嬌的阿嬌皇后,被漢武帝拘於冷宮。於是後悔之下,送司馬相如與文君夫婦千金。讓他們幫助自己說說好話,司馬相如作了這篇賦。

因此這個郭皇后送了千貫交子。

石堅一笑,問了包拯具體情形。才知道自范仲淹他們召回後,見到石堅的奏子,也沒有追究小皇上了。朝堂便安定下來。小皇帝看到這情形自然高興。由於沒有郭皇后這個掣肘小皇上對尚楊兩位美人更加寵愛,還有宮外那個王素姘。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與她們同寢,而且也跟着石堅學習,多口。好了,沒有過多長時間小皇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大病一場。

這回不但大臣擔心。連兩位太后也擔心不毛,最後輪流勸說。特別是大臣,認爲這就是廢皇后造成的下場。現在小皇帝躺在牀上多少天了,也有些後怕,這幾個妖精不知收斂,供求無度。那當然,以他那身體的體質,還能讓這幾個美人滿足麼?吃偉哥也不行。

無奈之下,點頭同意。讓閻應文將兩個美人送出宮外,尚美人爲道士,楊美人爲尼姑。當然,偶爾思念時小皇帝也會偷偷腥,只是想象冉前那樣肆無忌憚,是不可能了。至於這個王素姘,不好意思,送回了四川,窩害誰去吧。

就有大臣想讓皇上重立郭氏爲皇后,但以呂夷簡爲首,要求立曹貴妃爲皇后。說老實話,曹貴妃品德比郭氏要好得多。這一說,還真有許多大臣猶豫不決,這樣就僵持住了。

小皇帝現在六根清淨。有一次從御花園經過,看到郭氏乘坐的轎子,觸景生情,也想到郭氏的好處。於是作了一道《慶金枝》。派內侍送給郭氏。郭氏看到後,也表示改悔,回詞一首。

但小皇帝也扭不開面子。於是不知道怎麼着,郭氏作了把司馬相如這首(長門賦江寫了下來,順便託包拯帶給石堅。小皇帝知道後。也沒有阻攔。

石堅想了想,也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自古以來,謙受益,滿招損。皇上仁愛孝儉,是有爲之君,今大宋也值朝氣蓬勃之即。作爲皇后,母儀天下,不能學長孫皇后爲皇上補闕進言,不能學陰皇后與皇上同甘共苦,也要在後宮溫柔敦厚,使皇上不必爲後宮之事操心憂神。可皇后你,恕臣妄言,上欺太后之軟弱,下虐後宮之妃嬪。古今多少皇后被廢,豈何必需要太多理由?依皇后之事,如犯漢武等強勢之主,非但被廢,後果更重。皇帝。仁君,此後宮之福,望皇后好算爲之。

雖然責備了一頓,但還是稱呼爲皇后,這態度等於是變向的挑明。

包拯看了信後,喃喃道:“這樣也好。”

從內心深處,他也贊成曹貴妃做皇后,可皇后無大罪,冒然被廢,同樣也不贊成。

何去何從,他也無法選擇。既然石堅贊成郭氏爲後也罷。總要有一個,結果,不能皇上正年輕,而後宮一個皇后也沒有。

石堅用快馬將這封信送回京城。

過幾天他也要隨着正治皇帝一道進京。其時,南方基本告一段落。現在以安定爲主。屯集的大軍,除了秋青帶着軍隊繼續掃滅南詳一些島嶼外,其他的留下。震攝羣夷,還要繼續練軍。只有真正適應了這裡悶熱的環境,才能進入天些。

石堅將包拯送了出去。他來到帳外,望着夜空嘆息一聲。

夢姑與靈姑跟在他身後,靈姑安慰道:“相公,放心,賀姐姐定會找到的。”

石堅沒有說話,雖然很爲賀暖擔心,可嘆氣的原因,並不是因爲這個。

他看着遠方的羣山。心想,這段歷史是一段扭曲的歷史。人們對宋朝軟弱的痛恨同時,忽略了大理的來龍去脈與宋朝的真正動機。

而自己這次所做,是將這種扭曲較正。可自己也爲了完成目標,同樣自己的這次安排開始扭曲起來。

郭氏並不知道,看似自己寫這封信在幫助她,實際上這是一道催命

第662章 潛龍之居第356章 活下去第562章 觸天第680章 聖人(續)第69章 小說第424章 秦淮風月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249章 陷井(下)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464章 你講理麼第106章 和平第505章 殺妻第141章 貞操第594章 無中生有第119章 十旨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6章 生日第97章 神仙第193章 結網(上)第三百七一章 催眠之聖女下第190章 火氣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157章 李慧第353章 論棋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158章 畫眉第44章 三拒第174章 黎明(下)第86章 代理第616章 交出兇手第118章 活字第493章 失憶?第136章 鬥法(上)第452章 顯形第419章 堆土機第566章 問劉娥第105章 使者第633章 舍利第82章 奇珍第115章 遠行第三百七一章 催眠之聖女下第377章 默第502章 鐵券第679章 聖人第166章 給名第652章 聖人不仁第83章 乾哥第627章 要求第177章 野狼(上)第309章 三殺(下)第245章 石堅的家法六百七十三章 借刀第517章 營救第659章 死士第283章 生天(下)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00章 順昌逆亡第464章 你講理麼第648章 咱們的東西第558章 走狗?第5章 紅鳶第157章 李慧第396章 耳語第60章 出世第504章 無賴皇帝第130章 沐浴第466章 真囂張(上)第136章 鬥法(上)第664章 向南第127章 井屍第238章 溫柔鄉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569章 還我妻兒第666章 藉端第631章 論佛第106章 和平第200章 幫忙第19章 身價第47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471章 妖怪的戰鬥(下)第592章 沒有狼的狼王第690章 出謀第16章 後樂第183章 孤城(上)第25章 生死第399章 神罰(一)第90章 來朝第446章 青雲路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641章 事事關心第160章 咽喉六百七十三章 借刀第507章 流水第425章 碩鼠第231章 用是不用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603章 入魔第24章 大功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
第662章 潛龍之居第356章 活下去第562章 觸天第680章 聖人(續)第69章 小說第424章 秦淮風月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249章 陷井(下)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464章 你講理麼第106章 和平第505章 殺妻第141章 貞操第594章 無中生有第119章 十旨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6章 生日第97章 神仙第193章 結網(上)第三百七一章 催眠之聖女下第190章 火氣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157章 李慧第353章 論棋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158章 畫眉第44章 三拒第174章 黎明(下)第86章 代理第616章 交出兇手第118章 活字第493章 失憶?第136章 鬥法(上)第452章 顯形第419章 堆土機第566章 問劉娥第105章 使者第633章 舍利第82章 奇珍第115章 遠行第三百七一章 催眠之聖女下第377章 默第502章 鐵券第679章 聖人第166章 給名第652章 聖人不仁第83章 乾哥第627章 要求第177章 野狼(上)第309章 三殺(下)第245章 石堅的家法六百七十三章 借刀第517章 營救第659章 死士第283章 生天(下)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00章 順昌逆亡第464章 你講理麼第648章 咱們的東西第558章 走狗?第5章 紅鳶第157章 李慧第396章 耳語第60章 出世第504章 無賴皇帝第130章 沐浴第466章 真囂張(上)第136章 鬥法(上)第664章 向南第127章 井屍第238章 溫柔鄉第480章 還己之身第569章 還我妻兒第666章 藉端第631章 論佛第106章 和平第200章 幫忙第19章 身價第47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471章 妖怪的戰鬥(下)第592章 沒有狼的狼王第690章 出謀第16章 後樂第183章 孤城(上)第25章 生死第399章 神罰(一)第90章 來朝第446章 青雲路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641章 事事關心第160章 咽喉六百七十三章 借刀第507章 流水第425章 碩鼠第231章 用是不用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603章 入魔第24章 大功第347章 活捉黑猴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