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梟雄

知堅感到一陣頭暈衆是幾個個小一時沒有休只又吧,下凹浩成的。但還不能休息。必須將這件事立即做一個了斷。

石堅走出了這個宅邸,帶着人來到大街上,大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從昨天他離開京城時京城就開始戒嚴一,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戒嚴。所有百姓不得擅自離開家中,京城所有商賈不得將店鋪打開,不允許運輸任何貨物,作坊全部關閉。汴水上的船隻,通往京城的大道上所有馬車,沒有聖旨都不得出外通航。

所有軍隊更沒有聖旨,不得擅離職守。

隊隊士兵與衙役,在街上巡邏,一會兒就貼出一些紙來,這些紙都是通過審訊。得出相關潛逃的人員。這些潛逃的人基本都是這個王爺的心腹人員。

不遠處就是皇宮,石堅身在的位置正是新建造的皇室子弟住宅區。但這不重要了,無論是新宅還是老宅,只要地道通到了他的書房,就無法狡辨了。

石堅緩步走向皇宮。

看到石堅的到來,這羣世子終於鬆了一口氣,石娶的到來,有了答案了,他們可以回去了。

石堅並沒有示意皇上立即放人,現在只知道首惡,可在世子中還有沒有其他世子參加,石堅也不敢真定。還有,這一次嚇一嚇,也讓他們安份一點。

石堅望着那個沈靜的長者,不,應當是他的晚輩。石堅說道:“同知大寄正事,出來吧。”

守節微笑。從衆位世子中走出。

可是衆人全都是驚愕,怎麼是他?守節在所有世子中聲名可以說是最好的,平時沉默寡言,舉止有威嚴,可以說是第二個元儼的翻版。不但因爲他作爲同知宗正事,衆個世子感到畏懼,就是元儼也將他作爲知己,連小皇上平時也很尊敬。雖然他是小皇上的晚輩。

石堅掃了一眼,大多數宗室子弟幸災樂禍。他們是從趙匡胤、趙匡義兄弟三人的叔伯或者從他們兄弟三人祖輩上各個支脈,留傳下來的。這些人身份自然不如這三兄弟留傳下來的各脈尊貴。可這幾年來,先是允言克己叛亂。又到了守節。在一旁看笑話。

但石堅還是看到了極個別的人臉上稍微有點不自然。

薛本這才明白石堅爲什麼一直那麼小心。當年廷美之事,也許頗有疑點,他也算是自作輕狂,招至的後果。就是元佐,因爲他是兒子,處在劣勢。君叫臣死臣敢不死,父叫子亡子敢不亡。唯有太祖的事,那是弟軾兄,如果沒有趙匡胤的打拼,當時周世宗手下精兵猛將能臣無數,就憑趙匡義會脫穎而出?

這件事趙匡義做得太過份了,爲什麼真宗大封十王,趙匡胤的後代佔了一半。這是內疚。

如果沒有準確的證據,不要說石堅不敢動,連權重一時的劉娥也未必敢動。輿論影響太大了。別人會說,趙家不能容人,都過去了幾十年,還要對太祖的後代下手。更不要說各個投降的番王,心中會怎

趙守節跟着石堅與趙禎來到了御書房,臉上還是微笑,絲豪看不出沮喪的模樣。趙禎還沒有發話,他就坐了下來。看着石堅,說道:“我可以回答你三個問題,但有一個前提,你也必須回答我三個問

石堅諾道:“可以。”

他心想我光明磊落,唯獨有一個秘密,是穿越而來的,想來你不會問出這個,問題吧。

守節問道:“那個李恩泰是你的一隻蛾子?”

算是喜一個問題了。

石堅說道:“不錯,他本來是京東路人氏,叫李塗。爲了找出你,我安排了一下,讓他取得契丹皇帝的信任。然後潛回我們大宋。”

守節撫手。大笑說:“很好,我當時也感覺到不對勁,最後還是上了你的當。無慾而網,我做得急迫了,輸的也不冤枉。現在輪到你問我了。”

石堅斟酌地說道:“你的手下名單藏在何處?,小

“如果我說藏在我腦海中呢?。

石堅愕然。如果他一定這樣說,石堅無奈。而且此人天資過人,琴棋書畫,諸子百家,無一不精通。這樣說也能成爲理由。可他這一個問題白白浪費了。

“石大人。你不覺得我問的問題太小,你問的問題太大了嗎?”

這一句話,石堅會意。逍遙是治煉出來的,所以他是從火行運出去。也就是想到找出五行所在的方位,只有這一個缺口。而且其他的逍遙都是火行附近不重要的人送出去的,只有送給李塗三次逍遙,是羊焦親手送出。憑藉這一點,很容易推斷出問題走出在這根線上。現在守節只是確定一下。而石堅是要想問出別人最重要的秘密,他的話也不無道理。

守節再次大笑,說道:“放心,石大人。這是我們趙家內部的事。如果我失敗了,也不會讓這些人失去掌握,讓他們危害到我們趙家的超然地位。如你所願,我有一份名單,就在我新府邸的書房裡,書架下面有一個暗格,挪開書架,就可以找到它。”

石堅讓他說得哭笑不得。獨存在就可以將這些人掌握過來?如果讓他得逞。宋朝分裂,最後天下大亂,還不知道誰會脫穎而出。就象陳勝吳廣起義。最後得利的是誰?一個不出名的劉邦。後來元末天下大亂,誰會想到朱元障最後成勢。他會掌握?就是石堅也未必能夠說掌

趙家。最後還不知姓什麼家。不過有一點。中原百姓將會有一半人死於戰火之下,一個歷史上最有希望的王朝,甚至連歷史上的北宋都不如。契丹也會長驅直入,到時候。說幽雲十六州,壞不知道丟掉多少州。但石堅沒有反駁他這種病態的自信。低聲喊來范仲淹,讓他帶人將這份名單找來,進行抓捕。

趙守節一直微笑地看着他安排着行動,等他安排好了,才問道:“我再問一句。當年我太祖之死是對還是錯?”

石堅沒有想到他問出這個問題。當年之事,疑點衆妾,但宋太宗比起宋太祖來。才華大有不及。

首先定都之事,趙匡義爲了節約民力財力,不願意遷都。事實上以後爲了拱衛這一片平原地帶,每年駐紮近三十萬禁軍於京城,四十多萬禁軍於河北河東三路。浪費的財力不知凡幾。如果遷都長安,最少可以節約近半軍隊。還有,如果遷都長安,後來也不會讓金國將君臣全部俘獲。事實上金國打到陝南時,兵力也疲軟了。遷都長安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政治與軍事重心西移,西夏遠在咫尺之間,西夏想要成事的可能性壓縮到最低。這樣宋朝就能收羌蕃勇士爲士兵,放寧川平厚爲牧場。無數的戰馬造成更多的騎軍。最少在兵力機動性上不遜於契丹多少。再加上龐大的國力。也不會在軍事上一再處於下風。實際上石堅在真定府就調動了大量的騎軍,如果沒有將寧夏收回來,可能嗎?

然後在戰略眼光上,宋太祖爲什麼連遠在天邊的南漢都收回來,而近在眼前的北漢沒有收?攻打了一次後嚇了嚇就放了手。這是利用北漢分散契丹的注意力。當時北漢因爲宋太祖的這一次攻打,不敢再冒犯大宋的威嚴,也就是說他們不敢與契丹聯手進攻宋朝。它的存在對宋朝沒有威脅。但宋太祖眼光遠大,一眼就看到契丹將成爲宋朝的頭號強敵。因此提出先收幽雲十六州,將長城奪回來,再下北漢的戰略。然而宋太宗反其道而行。最後結果就是那樣了。

最後是沒有容人之量。在宋太祖手上,幾位皇帝國主的什麼,雖然沒有了人身自由,但活得也算是滋潤。可到了宋太宗這個化學大師手上,一個個,沒有了。這才引起李家的害怕,李繼遷反出北宋,直到元昊的崛起。

可以說,如果宋太祖還能活上十到十五年,北宋的局面將會換成另一種樣子。只是德昭德芳那時候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怎麼攤也攤不到宋太宗繼個。宋太宗這一脈是其不幸,可是對天下漢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這話現在不能說。遷都也沒有必要說。馬上熱武器代替冷兵器,關隘之險也沒有多大作用了。石堅只好說道:“當年之事,雖然疑點頗多。可是我沒有生活在那時候,不知道祥細情況,就象本官不信神怪一樣。也不反對別人信仰。我只能說,我不能做任何品價

這已經算是石堅說了公道話了,但這個趙守節嘿然一笑,說:“心裡話?如果石大人言顧而其他,等一下我也要言顧而其他,及彼之身

幹君臣望着石堅,這個問題問得刁鑽之極。無論石堅怎麼回答,都討不了什麼好。

石堅說道:“當年之事,已經過去了多年,你現在提起,又有何意義?還有。你也看到了,現在國泰民安,這也是太祖太宗一生的追

守節冷笑說:“國泰民安?不錯,現在因爲你的出現,讓大宋看到了希望。可你有沒有想過,就是你薦所有事務安排妥當後,離開朝廷,也將成爲史上的一個佳話,可大宋多少例子因爲而破?爲了讓文人進諫,太祖說刑不上士大夫,可你公然沒有經過朝廷的允許,擅殺一個上州知州。外戚不得參政,可你官居一品。

爲了讓大臣不得專權,層層掣肘,可你總攬一國軍事政治。爲了防止武將專權。造成唐末割據局面,可你現在大肆宣揚武將。不錯,你馬上就退隱了,我不懷疑你所說的話。可自你這個頭一開後,爲以後權臣找到藉口,一旦其中有王莽之輩,太祖的所有心血,都將白白浪

這也不是沒有道理。雖然石堅沒有野心,耳不代表着別人沒有野心。石堅這是開了一個壞頭。

石堅一笑。說道:“秦國懲周朝諸候之亂,改分封制爲郡縣制,然而漢王崛起於鄉野。漢王懲秦王族孤立,大封子弟爲諸候王,奪異姓。後來又有七國之亂。武宣帝,逐漸削去了他們的勢力,可王莽篡奪了漢的江山。曹魏以漢爲警。晉以曹魏爲警,可滅亡的原因都在他們的防備之外。這些人無一不是人中豪傑,可他們防備了這邊,禍事又從另一邊升起

說到這裡。他嘆息一聲:“雖然劉太后對微臣多有所誤會,可也不是沒有道理啊。我在地道里說過一句話,女壯。勿用取之。陰壯於下,一旦風勢起,陰陽交匯,必然傷主。所以杜太后說,主壯,不可以弱主治天下。”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仁宗,仁宗正襟危坐,可他心裡在想,我也不想啊,可現在一個兒子也沒有,叫聯怎麼辦?難道扶持女兒做皇太

“但這還是治標不治本。因爲皇權太重了,坐擁天下大權,無人能制。叫人如何不產生野心?。前世皇室漸漸只成爲一個象徵的意義,對皇室垂涎欲滴的人也自然少了。但君主立憲制他不敢公然說出來。只是淡淡提一下,讓後人產生反思就行了。石堅迅速轉移話題說:“就是沒有權臣的產生,如果皇帝象隋場帝一樣,天下不會瓦解,但會立即土崩。太祖的遺是好的,其中最好的是後宮與宦者不能專政。可以文治武,還是治標不治本。我雖身爲文臣,可徵殺四方,身

剛田套,女臣對軍事少有內行,加卜兵制湛成兵不知將將樂咐邯。泣種軍制也是一種落後的軍制。臣當初就與太后說過,要進行改革,可太后也害怕。於是沒有動。現在只是武將一些名與利,而不是權。宗正事,你多慮了。”

其實石堅也要在離開宋朝之前,逐手安排軍事改革,否則現在宋朝的軍事系統太落後了。歷史上明朝也這樣幹,硬是把一幫漢人打成了東亞病夫。

“再說羣臣掣肘。這本是好事,但政務臃腫,產生大量冗官冗費不說。這套系統落後就是臺臣。樞密院掌管軍事。兵部管後勤,三韋掌政務,臺臣監管宰輔。表面上看起來很好。”

不能不說。宋太祖想出這招,縱觀宋朝一代,雖然有秦栓丁謂之流,可這些權臣並沒有給宋朝造成毀滅性的傷害。就想造反,也沒有兵可調用。能調動兵的,也調動不了糧草,更調動不了各地官員與政治資源。想造反都造反不了。

“這也是我正準備與皇上說的話。三書宰輔由皇上任命。臺臣也是皇上任命。都是皇上喜歡的大臣,其尖這會產生一種缺陷。不能對人主的缺陷進諫,而且宰輔與臺臣也會走得更近。”

這種情況在宋朝多次出現,丁謂小王欽若、呂夷簡、秦栓,在他們執政時,臺臣幾乎成爲空中樓閣,根本不管任何事。

石堅忍了忍還是說出來:“如果想更改這一弊病,臺臣可以進諫皇上與宰輔。其他羣臣可以彈劾臺臣。這纔會使皇上聽到該聽到的,看到該看到的。還不會使朝堂跟隨人主的喜愛去治理朝政

其實這等於進一步分化了宰相與皇聳的權利。

石堅提出後,再次一點,轉移話題,太敏感了。這些事情也要做,但現在不到時候。他說道:“當年之事。雖然有很多疑點,但如果你非要我來做一個準確地答覆,告訴你我心裡話,不能。因爲想歸想,說出來歸說出來。沒有證據之前,不能說。就象我在進入地道時候,就知道是你做的,可還是犧牲了許多人,因爲不能沒有證據,就對你住的房屋進行搜查。這也是同理。”

下面話沒有說出來,這也是你高明的地方。明知道你身份比一般世子更讓外界感到敏感,所以大咧咧地,還真就沒有人敢到你家中進行

查。

守節一笑,做了一個手勢,讓石堅發問。

石堅說道:“你那張地道的圖紙在哪裡?”

沒有圖紙。就走進入地道,那些岔道里的機關,也會使許人喪生。石堅沒有問有什麼機關,怎麼破解,怎樣在三個問題內得到他需要的答案,這纔是技巧。不然怎麼着。

因爲他的身份,是死罪無疑,可也要讓他一個體面的死法,沒有那個官員敢對他用刑逼供。因此這一個問題問了圖紙,等於問了很多問題。

守節說道:“還是在那個暗抽裡。”

說完大笑:“剛纔你的回答,使我感到很不滿意。你也同樣浪費了一個機會。”

石堅並不感到懊喪,這等於是在拋硬幣。總有一個正反的兩面。如果在其他的方,自己沒有問,又怎麼辦?但是他也佩服這個梟雄的氣度,到現在臨近滅亡的地步,他還是談笑風聲。甚至不惜用一個寶貴的問題,來釋疑自己的判斷。

守節又問出第三個問題:“太祖與太宗相比,先帝與孤先祖燕懿王(趙德昭)相比,那個更適宜做皇上?”

剛纔石堅這個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可現在就要逼着你講一個答案

無論石堅怎麼回答,還是不好辦。如果石堅違心說話,他也可以用慌言答覆石堅。如果石堅說出真話,宋太宗確實比不上宋太祖。宋真宗雖然也不能算一個昏君,可只能算一個守成之主,就是這個守成也只能算一個及格的分數。而趙德照類似其父。有韜略,作戰勇敢。宋太宗頗爲忌憚。史書上記載太平興國四隻太宗親征太原時,一夜偶發的事情驚擾軍營,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傳說中有人提出立德昭爲帝。太宗得知,不滿。按宋規得勝很快就搞賞,可宋太宗卻遲遲不頒嘉獎。當德昭提醒太宗趕快論功行賞時。太宗以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爲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憤恨不已,退而自創。德昭死後。太宗又跑到德昭府裡面大哭道:“傻侄兒,我不過一句氣話。你怎會走這條路!”

但實際上。趙德昭回去後對他的家人說了一句話:“皇上對我不滿。我死家人可自保,我不死連全家最後都不會有好的下場。”這纔是趙德照內心真實的寫照。其後幾年。德芳二十二歲時,纔不及其兄,更被宋太宗玩於股掌之上,連怎麼死的都沒有搞清楚。

如果此人繼位,在很大可能上勝過真宗。至少他不會上了澶州城頭,兩股欲墜。不但是他,就是他的兒子,也就是趙守節的父親同樣才華品德出衆。到了趙守節手上。更不用說,才冠諸位世子之首也不爲過。再到趙守節的兒子世延、世求同樣才氣過人。不然以後宋高宗不會在他這一脈裡尋找繼承人了。

這段史實這些大臣都知道,可石堅將真實答案說出來,就是趙禎肚量再大,也會很不高興。

所有人一起擔心地望着石堅,看他怎麼回答。

可是石堅還是一臉微笑,如佛祖手指鮮花一樣。臉色安祥,一點着急的樣子也沒有。

第370章 催眠之聖女(上)第206章 浮萍第198章 話劇第301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三)第642章 逍遙第274章 長征之始第503章 受得起第229章 倉惶南顧(上)第601章 有請王爺第477章 我也是俘虜第563章 老丈人第47章 爲誰第609章 溝通第70章 小人第67章 四難第360章 紅鳶的要求第489章 伊霍第146章 瘸狗第186章 洞房第435章 是他第75章 墮落第260章 致命的煙花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115章 遠行第30章 等待第415章 冰火二重天(中)第588章 樣板工程第493章 失憶?第326章 三億貫第125章 幫助第421章 張元的下場第358章 海印國師第610章 決裂?第67章 四難第32章 大客第238章 溫柔鄉第403章 神罰(五)第78章 星星第117章 雙花第155章 滅門第553章 三人轉第110章 露形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50章 香爐第191章 選擇第699章 鼓鍾第99章 對聯第413章 人皮第302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四)第95章 飛天第121章 哭音第461章 聽琴第573章 奪軍第689章 失蹤第85章 糟蹋第38章 女兒第653章 真真假假第336章 十面埋伏第521章 古鎮第164章 烈士(中)第294章 超級烏龍手第429章 窮驢第453章 匕現第45章 辦法第252章 捨不得第667章 有救第405章 消息第124章 信任第329章 立威第468章 真囂張(下)第514章 道歉第267章 散財童子第17章 一拒第198章 話劇第99章 對聯第667章 有救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50章 香爐第186章 洞房第1章 羞辱第386章 醜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50章 香爐第247章 匕現第650章 缺口第531章 重警?重罰!第100章 鬥聯第214章 單挑第316章 家庭茶話會第175章 王牌第113章 正氣第99章 對聯第83章 乾哥第207章 梅花(上)第575章 反擊第159章 英妃第39章 迴歸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297章 幫朕去踢不移的屁股
第370章 催眠之聖女(上)第206章 浮萍第198章 話劇第301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三)第642章 逍遙第274章 長征之始第503章 受得起第229章 倉惶南顧(上)第601章 有請王爺第477章 我也是俘虜第563章 老丈人第47章 爲誰第609章 溝通第70章 小人第67章 四難第360章 紅鳶的要求第489章 伊霍第146章 瘸狗第186章 洞房第435章 是他第75章 墮落第260章 致命的煙花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115章 遠行第30章 等待第415章 冰火二重天(中)第588章 樣板工程第493章 失憶?第326章 三億貫第125章 幫助第421章 張元的下場第358章 海印國師第610章 決裂?第67章 四難第32章 大客第238章 溫柔鄉第403章 神罰(五)第78章 星星第117章 雙花第155章 滅門第553章 三人轉第110章 露形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50章 香爐第191章 選擇第699章 鼓鍾第99章 對聯第413章 人皮第302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四)第95章 飛天第121章 哭音第461章 聽琴第573章 奪軍第689章 失蹤第85章 糟蹋第38章 女兒第653章 真真假假第336章 十面埋伏第521章 古鎮第164章 烈士(中)第294章 超級烏龍手第429章 窮驢第453章 匕現第45章 辦法第252章 捨不得第667章 有救第405章 消息第124章 信任第329章 立威第468章 真囂張(下)第514章 道歉第267章 散財童子第17章 一拒第198章 話劇第99章 對聯第667章 有救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50章 香爐第186章 洞房第1章 羞辱第386章 醜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50章 香爐第247章 匕現第650章 缺口第531章 重警?重罰!第100章 鬥聯第214章 單挑第316章 家庭茶話會第175章 王牌第113章 正氣第99章 對聯第83章 乾哥第207章 梅花(上)第575章 反擊第159章 英妃第39章 迴歸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297章 幫朕去踢不移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