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三人轉

其實趙禎坐在龍椅卜。,典在心早說了。省得我被度好一頓狂批。

石堅說了聲可以後,轉過頭來。不轉頭不行,他站在百官行列的最前面,他問道:“周商太遠,自秦以後。請問有那一個朝代長達千年的?”

長達千年?就是周朝也才長達八百年。

石堅又問道:“爲什麼每個開國皇帝兢兢業業,可到了後來明君就越來越少,最後朝綱荒廢,要麼土崩,要麼瓦解。”

土崩與瓦解是有區別的,比如秦隋,那就土崩,漢唐那叫瓦解。

衆大臣已經猜到他要說什麼,連包拯與薛本都爭着想上前與石堅爭辨。趙禎坐在龍椅上看得分明,這是結的什麼黨?這不是在嘲笑石堅。而是針對劉娥的某些想法的。其實直臣也會結黨的,而且很多時候忠直不分,特別是史上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時候。但石堅卻十分反對結黨。最好象蔡齊一樣,對的就附和。錯的就反對,在朝堂上不談私人關係。石堅也多次與大臣說過此事。

我做錯了,儘管諫,但別要以迫害人爲目的就行。

石堅做了一個手勢,說道:“薛大人,包大人,還有各位大臣,且聽我將話講究。”

既然他這樣說了,也沒有大臣再進諫了,看他到底說什麼。

石堅說道:“這是因爲每一個朝代早先的皇帝看到前代的滅亡,所以警惕,君有作爲,則小人自然避之。朝綱煥然一新。但到了後面,朝代屹立的時間越長,每一個皇帝都生活在皇宮裡。”

說到這裡,他向趙禎問道:“請問皇上最遠的地方去過哪裡?”

早準備好了,正要與石堅唱二人轉。趙禎答道:“最遠的地方就去過先皇的陵地。”

石堅接道:“各個大人,可否聽到,因此皇上居在皇宮之內,看不到民間疾苦。只憑着我們這班大臣說,我們說好就好,說壞就壞。如果我們這班大臣全是奸佞的臣子,怎麼辦?不要多,只要出一個李林甫之流,再得到皇上的寵愛,這個輝煌的朝代就會有危險了。”

特別是宋徽宗遇到了蔡京。不過這時候蔡京還不知道在哪裡。

“但是也不能象隋場帝一樣。那不叫出巡,是叫敗國。”

石堅本來想講到封禪,可想到宋真宗也這麼幹的,因此略過不說。

但聽到石堅說到這話時,許多大臣都放下心來。現在就看他下面說什麼了,連包拯也好奇起來。

“因此出巡可以,第一皇上出巡的方官兵沒有聖旨不準有異動,各地州縣衙役以及其他機速房職員可以出動偵察民間動靜,以防反賊,除在發現叛賊情況,可以就地輯拿外,不準以任何名義擾民。

這一點是必須的,爲了保護皇上安全,不要到時候讓有反心的人將出巡在外的皇上包了餃子,那就成了史上的笑話。特別是軍隊,如果讓那個什麼王爺控制,比叛黨還要壞。

“其次,就走出巡,儀仗一拳從簡,不得治任何器具舟車。”

“準!”趙禎急吼吼地說。還真想出下遠門,長年呆在深宮裡也厭了。那怕現在叫他脫下龍袍也行。

其實淮什麼啊,大臣沒有同意,就別想。

“攜帶人員除了禁軍外,可由兩到四個朝臣作陪,妃嬪與宦人數量也要控制,這個量度各位大人可以商議一下。”

“還有,皇上出巡地點,迎接官員不得超過三人,各地官員嚴禁組織百姓參預迎駕,更不得以此來擾亂百姓生活,否則罷免任何職務。

更不得故意粉飾太平情況。查到後責無旁貸。也不準特別是組織任何形勢,如黃沙鋪路,掛旗幡活動。”

“可是石大人,這還叫皇上出巡?”呂夷簡張大嘴巴問道。這樣一來,連一個小欽差也不如。

“呂大人,要記住,皇上出巡的用意,不走出去遊山玩水。而是瞭解民生,這樣比呆在深宮裡聽我們這些大臣說好。但一不準擾民,二節約開支,三要看到百姓真相。也只有如此去做。”石堅揮了一下手。那意思我還沒有說完呢,他繼續說道:“同時皇上出巡時,一路不淮各地修建行宮,凡敢修建者,免官。到達目的地之後,必須每天就食七等以下百姓家中一頓,與百姓交談兩個時辰以上,所就食地點與所至地點,皇上不誰向任何人泄漏。皇上就宿地點可寄宿於地方富戶府上。至於禁軍就地搭建帳蓬,保衛皇上安全。”

宋朝將百姓收入也劃成了九個等級。七等已經算是貧困戶了。這是讓皇上吃苦去的,而且不能向任何人說,也就走到時候就餐時百姓吃什麼,他吃什麼。

大臣聽到這裡時,已經不能說話了,這樣做歷史上還沒有聽說過。

石堅還沒有完,他繼續說道:“如果路遇告御狀者,皇上一拳接下御狀,當場能斷者必須就地還百姓一個聳平,如果不能斷定,將苦主帶回大理寺,不得以任何形勢推阻。”

這回好了,儀仗沒有了,所帶的人員還有限,即使帶着禁軍,這樣的開支也不算多了。而且歡迎儀式也沒有了,還要與百姓交流。同吃一餐飯,並且帶順帶着幫百姓斷案子。

這回大臣愣了好一會兒,纔開始炸堂,不是炸營。這兒也沒有營可炸。有的大臣痛哭流涕,說這樣不可啊,有失皇家威嚴風範,還有的說於其這樣,不如不出巡,何必萬歲搞得如此落魄。還有的大臣藉機指着鼻子對石堅破口大罵,石堅是小人,是奸臣,想破壞皇家的威嚴。

石堅怒吼道:“吵什麼吵?”

然後來到那幾個罵他是奸臣的大臣面前說道:“請問閣下,我是奸臣。那何爲忠臣。”

…。一段時間不動手,又開始拿我當山貓了。

那幾大臣還不服氣,說你這樣做,將天家當行了什麼!

石堅說道:“當成了什麼?我想起氏江山永保萬年!想每一個皇帝都象現在聖上一樣,想以後大宋再也不會出現指鹿爲馬,無糧食肉,官蛙私蛙的故事!”

說到這裡,他再次說道:“或者你們認爲晉惠帝是一個傻子。

錯!翻開歷史的真相吧,《晉書》中多次記載晉武帝對晉惠帝多次考驗。雖有太子妃賈南風及謀臣的獻策下通過了這些考驗,但每次都那麼幸運。或者你們真相信,晉武帝連一個正常人與傻子都分別不出來?也不過晉惠帝資質平庸一點。爲什麼出現這種笑話,一是因爲他的軟弱導致西晉的滅亡和八王之亂,二就是他長在深宮裡,對這必衛請因爲權臣把持朝政,他根本就不懂。各個大人,看,次,治》

去吧。”

他說的《資治》也指他自己抄襲版的那本,至於正版現在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面世。也沒有記載着晉惠帝資質是平庸還是傻子。但石堅抄襲時,卻對這些史料添加上去。其實兩個版本多有不同,石版的開拓精神遠大於守成精神,而且對軍事以及歷代興盛的原因,記載得比司馬版的多一些。對於朝爭相對要少些。

石堅繼續說道:“現在我們大宋將成爲史上最輝煌的朝代,最強大的朝代,最富裕的朝代,爲什麼有些事情不能特事情辦。不錯,這樣做是對於某些人來說,有損了皇家威嚴,難道皇家威嚴難道比一代江山更重要?如何用最少的錢看到真實的外面世界,而不會讓權臣將眼睛矇蔽,這一點也很重要。我的話完了,如果你們不同意或者同意,或者修改我的看法,大家可以商議,別要爭,爭也解決不了問題。

其實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劉娥看到天冷了,於是掛念三路受災百姓的冬天日子怎麼過。於是趙禎接了一句嘴,說母后,不如我代你去看看百姓的情況。

他現在正值年輕之時,看到石堅從東殺到西,還有那行小契丹皇帝同樣也自己親征,他也想出去。

可立即讓劉娥痛斥一頓,說出巡一趟將會花多少錢,現在想省一點都不行,還有大臣會讓你出巡。說到大臣,劉娥忽然想到了石堅,或者讓他代替一下,到河東河北下,還別說,對於那三個小青年,老太太還真不放心。

於是將石堅召進宮來,劉娥將事情一說,石堅就說出這番話來。

當時老太太也矇住了。這確實不成體統。

但仔細回味一下,這個主意倒也是好主意,如果真讓每一代皇帝隔上一個十年八年,到外面走走,聽聽老百姓的言論,再看到他們吃的穿的,確實讓他們感受一下民生。但有一個前提,地方官員不得粉飾太平,因此石堅纔有這個不得擾民。除叛黨外一拳不得驚動百姓或者對百姓下任何命令之說。

其實這還是治表,如果這種集權制不解決的話,用什麼方法也等於零。石堅這種方法也許會使趙氏江山延長。在他的夢想裡,現在趙宋正需要穩定。最好來一個四百年五百年,那時候科學將會發展到一定地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隨着對科學的認識而開放,然後政權的方式和平過渡。即使出現風波,也因爲現在的漢人強大,而將其他異族壓縮成一個很小的空間,對漢人造成的動盪不大。

石堅也豪不客氣地指出,但現在是趙禎與太后執政,可換了其他的皇帝,也未必會遵守這種規則去做。到時候的出巡,反而成了浪費國家財政的重要弊病。

於是這三人就商議一下,將這些規則列成一斤小祖刮,讓後世子孫一個個銘記在心,就象遵守太祖皇帝的三條祖一樣。當然這麼大事,也不是他們三人拍板就能決定的。實際上現在宋朝皇帝某些時候做事也受大臣制肘的。當然,如果遇到昏君收回的話,也比較容易,就象宋徽宗一樣,照樣把一個花團簇簇的江山幾年之間敗完了。

現在這件事石堅交給大臣們去爭了。我還有其他的事,讓你們慢慢吵,反正出巡的事情也不急。

對於軍事他沒有再過問了,南方的事,十幾萬精兵,無數悍將,還有他與謀臣的精心策劃,各種物資與新式武器,如果這一干人完成不了戰略任務。也不用他們回來,石堅直接騎看馬跑到南方去,從秋青開始,一個個印符收回,盔甲脫掉。回家種田吧。至於北方,他前世的史料變很少,現在得道的資料同樣也不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夠給契丹帶來多少麻煩就是多少麻煩。而且隨着南方的戰事結束,就是契丹沒有內鬥,石堅也未必將他們放在眼裡。

至於官員改革,也到此結束。精減了許多人了,陸續地還有官員往坑裡跳讓他簡。現在不能再刻意減下去,否則得不償失。還有軍隊。裁減的也打算從廂軍開始,可現在各地還有少量叛黨在流竄。這事兒也必須等到明年。不能急,慢一點沒有關係,得要穩妥。這是石堅從王安石變法中吸收的經驗。

但在北方,他開始試驗了王安石的水利法,但沒有通過條例來實施。只是下達命令,讓百姓興修水利與道路。打得還是現在百姓已經荒廢了秋收,那麼不能全把他們養着的旗號。現在朝廷反正也是無償地提供援助。不如讓他們做一點小事吧。於是將北方的所有水利從夏末就開始興修。不露山不露水,將水利帶來的好處,讓世人看。

其實這種方法也是石堅最贊成的改革方法。連一班老儒都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大事。還有一個就是改良型的將兵法,就是各地駐軍,開始大規模作戰練,而不是象以前那樣練單兵,也練不出特種兵。而且各將領帶着士兵主動練。並且石堅請旨,因爲現在戰事未羊,幾年外地的駐軍將與兵不得善動。京城的禁軍也因爲重組,必須要刮練。反正石堅不提改革的事。

先做,做出來給你們看,看到了好處,以後也成了一個慣例,到時候比強行命令,人們騷動來得好。

對於王安石的均輸法、市易法,石堅根本不贊成,全變成國營企業了。前世的歷史已經證明國營企業是多少落後,而中間只會養會無數的貪官。根本就不會達到目標。青苗法。已經有銀行代替,但石堅可不會強行攤派,更多的現在銀行比王安石的那種更人道。還不起我連要都不要,權當朝廷做善事用下去的錢。

水利法是好的,興修水利,可沒有那麼簡單,比如上游的縣在治水利。而下游的縣不治,那麼上游的河水將會變深,對河岸形成危險。因此這需要各州縣來協調。但也在注意民力,別要將老百姓累趴了,還不能誤了生產,還得付錢,這樣老百姓纔不會有怨言。當真指望不識字的老百姓想到以後水利會讓自己有多少多少好處,得來實際的。

免役法也不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最後只成了國家壓榨百姓的工具。但稅務改革現在不能動,呂夷簡與王曾都商議過好些回。這是在攤丁入畝與一條鞭上改良過來。但石堅不動。並且說道最少得到明年春天。爲什麼,因爲那時候南方大勝,而且南亞的那些地方拍賣,馬路也在廣南路修到了大理,或可能大理主動來降,那麼朝廷的聲名達到了頂峰。而且劇曰也大爲好轉,這樣實行新法,阻力將會更小兩人點頭,都不會激進的人,同意石堅穩妥的做法。還有任子法。石堅也認爲這種變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在紙上寫策子,趙括的人多了海去。其實動不動無所謂。不如將各學科分得更細一點,或者對官員加強一些培,來得實際一點。至於王安石那種策論科考,不需要。關健是如何將各個官員的才能識辨出來,放在適合的位置上,纔是正理。何必弄這麼大風波。其實如同他與趙禎一次談話中說過,讓百姓讀書,是爲了將文化普及,不一定非要讓他們人人當官。但這話不能向外界公佈。保馬法,他也一概否定,不要說現在宰朝已經有了寧夏路這茲路,不愁牧馬的地方。就是沒有,他也不會同意,將戰馬放在百姓家中飼養,能養得好?一匹戰馬需要各種飼料搭配,飼養一匹戰馬的費用要頂上養四個士兵的費用。但這只是養,還是讓它們奔路。不然只是一堆肥膘,上了戰場也沒有用。或者就象石家那匹大白一樣,還驕傲地摞別的馬匹蹄子。有時候石堅看它那種樣子,簡直無語。其實王安石這一變法,完全是胡來,或者讓他一人開航母去。方田均稅法是好的,可也忽略了這些豪門的勢力。而且現在宋朝的田地多得是,沒有必要將這些豪門逼急了。

其實幾個書樞大臣都在關注着明年的壬申新法(歷史上明年是壬申年),但都沒有敢說,怕引起爭議。

現在石堅則在關注着民生與經濟的正常發展。其實從去年下半年的經濟受損,那是僞受損,除了災區的經濟外,其他地方的經濟底子還在。現在各地叛亂平息,恢復得很快。而且因爲石堅爲了急於籌款,將宋朝內陸的幾個大礦拍賣出來,還有災區的重建,都拉動了經濟的強勢復甦。

因此再一次出現錢貴物踐的情況。但石堅這一次吸收了呂夷簡的教。那就是除了部份的款項外。朝廷提供一些流動資金。各大銀行放貸行,但自己存多少錢,放多少錢。想贏利,自己拉存款去。這樣保證朝廷手裡有一筆錢在手,當然也在嘩嘩地流下去。不過在它沒有枯竭之前,將會有一筆新的資金注入。而且過了明年夏初,各地不再需要朝廷援助,那麼資金將會一步步地通過稅收流回。

王曾有一天問道現在錢少,是不是少印一點交子?石堅說道不行,可以印,但必須等到錢貴到一定地步,交子流入到市場迅速消化,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對於這個王曾也沒有意見,外行,不敢再多說。

還有貸款貧民的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那些銀行的官員還是沒有貸款給貧民,而是做了帳面將錢放給了富商。反正從銀行成立以來,掉進去的官員最多。連薛本也感概地說道:“錢這個東西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

石堅說道:“薛大人,說的有理。”

於是石堅再次下令,各貧民貸款時。只要提供四個居住五年以上的鄰居作保,然後讓里正作證這四個百姓是確有此人就可以無件條地貸款,直到將朝廷所撥的專用貸款貸完爲止。當然份額很少,每戶可以貸五貫以下,遇到特殊情況纔可以貸十貫。這樣避免了里正權勢更大。畢竟里正都是宋朝的上四等百姓擔任的,也就是富戶,與貧民是對立的。然後每三月里正將所有貸款名單呈報到州縣。

這樣戶部使清查帳目時,將銀行的名單與州縣的名單對照,就可以一目瞭然。而且因爲四戶擔保,避免這些人虛貸或者不在貸款資格內。如果擔保人僞保,銀行可以用他們的家產將貸款收回。這樣環環監督,避免了銀行的假帳。

可蛇有蛇路,鱉有鱉路,到時候這些蝕蟲們還會想出新的辦法來對抗。這是一場漫長的鬥爭史,直到金融業完全成熟爲止。

石堅還每十天抽空去大學一趟,這是蔡齊向劉蛾哭了半天才哀救得來的。石堅同樣汗顏,這個老頭子不把自己累死是不甘心。現在自己已經很忙了,只要一去大學,沒有一天也別想回來。

還要主持研發,對學生疑問做出鞘答,他還在大學裡做了兩個龐大的試驗室。有一個試驗室建在土山上,在哪裡是做危險試驗的”必須要專人指導,特別是那個流鳳姑娘。現在連石堅的學生看到她也流黑汗,真敢玩。

就這樣過了兩天,大多數大臣提出反對意見,但也有部份大臣也看出了石堅的做法好處,同意石堅的意見。況且皇上都沒有反對,於是爭執不下。最後沒有辦法,一起跑到劉娥寢殿詢問。

現在老太太身體差了許多,經常連殿也不上了。

老太太就靠在牀上問了一句:“難道因爲弄出許多排場,百姓就立即尊重皇室?或者皇上受點委屈。就不尊重皇室了?到現在你們還喜歡這些虛名。石不移說得對,怎樣使趙室江山長久,纔是你們主要要做的。”

這麼快就有了回話了?再想想那天趙禎在殿上的樣子,明白了,這三人早通過底子了,從二人轉到玩三人轉,敢情自己這些人還蒙在谷裡。

但還有一些大臣不甘心。事實他們也是爲趙禎好,不讓皇上委屈。

最後劉娥說道:“皇上出巡河東,是哀家的主意。要麼你們不讓他去,要麼就聽從石不移的辦法。只是去看一些災民,這些人都可憐了。何必弄出那麼大排場?不如不看。”

這些大臣沒有辦法,那就商量該去還是不該去。最後又找到劉娥。怎麼着?去可以,如果按照石堅的辦法,花的錢也在朝廷忍受範圍內。但萬一這個頭開過以後,以後皇上開了這個頭後,經常出巡,而且如果碰上一個不會節制的皇帝,那就會重蹈揚廣的後輒。

劉娥一聽笑了,這個也讓石堅早料到了,她就說,這個沒有事。

如果以後沒有大事,皇上出巡十年內不許超過一次,如果有特殊情況也不能五年超過一次。同時出巡的日期也不能超過一個月,也就是不管多遠多近,一斤小月得回來。不然就是節省,帶着那麼多禁軍,也是若大的開銷。還有將石堅的辦法細定出來,作爲例度,以後趙家子孫凡爲帝者。不得逾越。

這都成了體制了,或者祖制。這回大臣們再次傻眼了。

然後再退,再薦議。

但這時一個好消息,註定了趙禎此行。

第509章 挖坑第3章 售方第140章 折柳第602章 妥協第553章 三人轉第536章 拆第151章 天龍第123章 特權第541章 新波又起第667章 有救第602章 妥協第682章 末路第668章 陰影第640章 狼王第454章 還政第221章 鐵面將軍(上)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500章 那個更黑心第154章 菩薩第302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四)第361章 杖打第198章 話劇第565章 傷心之地第459章 虎穴(五)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664章 向南第308章 三殺(中)第320章 好好愛我這一回吧第266章 陰山的雪第84章 玉哥第132章 春藥第627章 要求第212章 紅雪第689章 失蹤第537章 開始釘第149章 必誅第264章 老驥第156章 拜年第671章 斬將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67章 有救第194章 結網(下)第288章 借種第307章 三殺(上)第232章 超級種馬第326章 三億貫第411章 叢林第76章 棍子第173章 黎明(中)第263章 人飛了第308章 三殺(中)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1章 羞辱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403章 神罰(五)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143章 雙簧(中)第445章 不能急第264章 老驥第662章 潛龍之居第229章 倉惶南顧(上)第674章 扭曲第106章 和平第7章 技驚第239章 負荊第144章 雙簧(下)第183章 孤城(上)第220章 破罐子第196章 亮劍第271章 留馬第627章 要求第557章 刺呂第331章 關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483章 大旗(中)第516章 心病第53章 百雞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235章 鴆毒第498章 椅子第437章 音訊第364章 大婚(上)第206章 浮萍第518章 女學生第399章 神罰(一)第319章 不要臉第612章 殺殺人,流流淚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100章 鬥聯第157章 李慧第187章 大牀第607章 不管用了第591章 老天都要滅你呂夷簡第190章 火氣第694章 兒子第377章 默第341章 驅第23章 海客第74章 項莊
第509章 挖坑第3章 售方第140章 折柳第602章 妥協第553章 三人轉第536章 拆第151章 天龍第123章 特權第541章 新波又起第667章 有救第602章 妥協第682章 末路第668章 陰影第640章 狼王第454章 還政第221章 鐵面將軍(上)第255章 神兵天降(中)第500章 那個更黑心第154章 菩薩第302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四)第361章 杖打第198章 話劇第565章 傷心之地第459章 虎穴(五)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664章 向南第308章 三殺(中)第320章 好好愛我這一回吧第266章 陰山的雪第84章 玉哥第132章 春藥第627章 要求第212章 紅雪第689章 失蹤第537章 開始釘第149章 必誅第264章 老驥第156章 拜年第671章 斬將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67章 有救第194章 結網(下)第288章 借種第307章 三殺(上)第232章 超級種馬第326章 三億貫第411章 叢林第76章 棍子第173章 黎明(中)第263章 人飛了第308章 三殺(中)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1章 羞辱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403章 神罰(五)第490章 一羣窩囊廢第143章 雙簧(中)第445章 不能急第264章 老驥第662章 潛龍之居第229章 倉惶南顧(上)第674章 扭曲第106章 和平第7章 技驚第239章 負荊第144章 雙簧(下)第183章 孤城(上)第220章 破罐子第196章 亮劍第271章 留馬第627章 要求第557章 刺呂第331章 關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483章 大旗(中)第516章 心病第53章 百雞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235章 鴆毒第498章 椅子第437章 音訊第364章 大婚(上)第206章 浮萍第518章 女學生第399章 神罰(一)第319章 不要臉第612章 殺殺人,流流淚第414章 冰火二重天(上)第100章 鬥聯第157章 李慧第187章 大牀第607章 不管用了第591章 老天都要滅你呂夷簡第190章 火氣第694章 兒子第377章 默第341章 驅第23章 海客第74章 項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