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皇帝決策

四月下,天氣日漸炎熱,皇帝離開太原,到汾陽宮避暑。

裴世矩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把伽藍的建議密奏皇帝,試探一下皇帝的反應。

裴世矩寫信給伽藍,本意是想讓伽藍深入瞭解帝國新的國防和外交戰略,讓伽藍充分利用其現有的實力幫助自己實施和實現這一戰略,從而達到遏制北虜和穩定中土之目的,但出乎他的意外,伽藍在回信中極力勸說他實施積極防禦策略,並鼓動他與入侵北虜進行決戰。

姑且不論伽藍對國防策略的“指手劃腳”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權限,僅就目前中外局勢來說,誰敢肯定大漠北虜一定會南下入侵?退一步說,就算大漠北虜正在積極進行南下入侵的準備,但帝國也沒有閒着,也在積極實施反制策略,這一策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諸多歷史經驗證明,帝國有信心阻止北虜的入侵和化解這場危機,有把握推遲南北戰爭的爆發或者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皇帝爲什麼在接到薛世雄的報警後,斷然決策北上太原?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做出攻擊北虜的態勢,向大漠北虜發出警告和施加壓力,從而達到阻止或者推遲北虜南侵的目的。

如今,伽藍卻向皇帝和中樞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做出了“危言聳聽”的預測,不但預測北虜一定會南下入侵,而且鼓動皇帝和中樞不惜一切代價與入侵北虜決一死戰,繼而達到逆轉中外危局之目的。

伽藍的“預測”實際上就是“諫言”,就是獻計獻策,就是站在中央的位置上,思考如何逆轉帝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危局的策略。

裴世矩認可了伽藍提出來的積極防禦策略。值此危急關頭,唯有捨命一搏,而消極防禦策略並不能幫助皇帝和中央逆轉危局,最多也就是維持目前局面,使得危機不至於進一步惡化,但危機還是存在的。還是嚴重威脅到了國祚的存亡和中土的統一。既然如此,爲何不博一把?爲何不把帝國所面臨的中外危機,在一場戰爭中解決掉?

裴世矩向皇帝進言。詳細闡述了消極防禦策略和積極防禦策略,並分析了這兩種策略的利弊,權衡了兩種策略給帝國所帶來的難以估量的影響。今日帝國就如一個傷痕累累的巨人,外有強敵狂攻而來。內有重傷日漸惡化,這時,巨人是用盡全部力量擊敗強敵,然後安心養傷,還是一邊與強敵周旋。一邊養傷?這兩者的利弊一目瞭然,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巨人的傾力一擊能否取勝?倘若不能取勝,則全力一擊後必然崩亡,反之,還能拖延下去,還有反敗爲勝的機會。

皇帝猶豫不決,難做取捨。遂召集中樞核心大臣們商討此事。

目前局面對帝國中央來說非常困難,此刻帝國就如一艘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大船。隨時都有滅頂之災。實在是經不起狂風暴雨的侵襲,所以蘇威、虞世基、裴蘊、樊子蓋等人一致求穩,不願意與北虜傾力決戰,而尤爲關鍵的是,到目前爲止,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大漠北虜會南下入侵。相反,倒是帝國皇帝親赴北疆坐鎮太原。足以讓北虜把這一“動作”解讀爲中土大軍正在積極準備北伐。從這一推斷出發,不難估猜到大漠北虜不但沒有南下入侵的可能。反倒會傾盡全力應付可能爆發的南北大戰。也就是說,中土暫無外戰之憂,其主要危機源自內部,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衝突,是各地屢剿不平的叛賊。

皇帝雖然猶豫不決,但對一擊而勝之後可以迅速逆轉危局的好處卻是怦然心動。

自他登基以來,中外局勢就日趨緊張了。在外,東西北三大區域的外虜對帝國的威脅有增無減,中外戰爭迫在眉睫;在內,以中央集權制爲核心的改革雖然穩固了中土的統一,增強了國力,倉廩富實,但中央、各貴族集團與普羅大衆之間因爲權力和財富的分配日益失衡導致矛盾越來越激烈。爲了緩和國內矛盾,同時也是爲了遏制外虜,確保中土之安全,皇帝和以他爲首的改革勢力發動了對外戰爭。然而,事如願違,雖然帝國在對外戰爭中捷報頻傳,但無助於緩解國內矛盾,相反,它激化了矛盾,國內危機日趨嚴重。這種情況下,皇帝和中樞遭到了政治對手們的強烈譴責,對外戰爭也在口誅筆伐之下變成了“窮兵黷武”,中央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困窘。

比如這次皇帝不顧勸阻,執意到太原坐鎮,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皇帝和中央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甚至對軍隊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弱,非常擔心地方勢力和邊陲鎮戍軍聯手合作,以北疆安危來要挾中央,脅迫皇帝和中樞放棄改革,甚至有可能借此機會重建皇統,重建國策,那對皇帝和中樞來說就是一場恐怖的噩夢了。

所以,雖然中樞核心執意求穩,皇帝卻並不首肯,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權力的渴望和對理想的執着,而這種渴望和執着又誘惑着他不惜行險一搏,不惜進行一場豪賭,爲此,他需要支持,需要身邊大臣們的幫助。

皇帝又召集宇文述、來護兒、楊義臣、趙纔等帝國軍隊的高級統帥們商討。衛府大將軍們與中樞文臣們果然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軍,與外虜打了幾十年的仗,對外虜非常瞭解,幾乎是異口同聲,支持皇帝實施積極防禦策略,把北虜誘進長城以內,與北虜決戰,給北虜以沉重打擊,並且個個都有絕對信心打贏這一仗。

當然,軍隊是關鍵所在,這一戰需要多少軍隊?軍隊從何而來?又由誰來指揮?幾位高級統帥各執一詞,爭論得很激烈。歸根結底一句話,軍隊的問題更復雜。皇帝所信任的將軍未必能勝任,而勝任的將軍卻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至於徵召軍隊就更難了,看看第三次東征就知道了,皇帝的徵召令形同虛設,各地衛府鷹揚利用各種理由百般拖延,直到東征結束皇帝都沒有看到自己所需要的軍隊。

皇帝得到了將軍們的支持,在心理上隨即對決策有了明顯的傾向性。他召來裴世矩,把有關軍隊的複雜問題擺了出來。若要決戰。就必須把決戰用的軍隊拉到戰場上,那麼這支軍隊從何而來?又如何保證它對皇帝和中央的忠誠?如何保證它能始終如一地遵從皇帝和中央的命令?

裴世矩至此不再隱瞞,把伽藍及其決戰之策和盤托出。決戰用的軍隊。就是以燕北軍爲主力的東北道鎮戍軍。至於由誰來指揮這場決戰,裴世矩毫不避諱,直接推薦了伽藍。第三次東征的勝利實際上就是源自伽藍和他的龍衛軍堅決執行了皇帝和中央的命令,這一點裴世矩清楚。皇帝更清楚。既然伽藍能摧毀高句麗,也必能擊敗北虜。裴世矩對此堅信不疑,皇帝對此也頗有信心。事實證明凡伽藍出現的地方都能給帝國和皇帝帶來好運,楊玄感之亂如此,第三次東征也如此。相信這次的南北大戰也能因爲伽藍的存在而獲得空前勝利。

“計將何出?”皇帝問計於裴世矩。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裴世矩從容答道,“依臣看來,伽藍之計最爲妥當。若北虜入侵,則正好中計,可一戰而勝,更顯陛下之謀略;反之,若北虜畏怯不戰。此計無效。但無人知曉,亦無損陛下之英明。”

“善!”皇帝撫須而笑,“密詔薛世雄和伽藍,便宜行事。”

皇帝把全部希望寄託在薛世雄和伽藍身上,而負責指揮和協調的便是裴世矩。然後皇帝依計行事,他對中樞隱瞞了自己的真正決策。繼而選擇了兩步走的措施,先實施消極防禦策略。打算在初秋時分北上雁門,巡視北塞。以皇帝和中央的威權向北虜施壓,說白了就是虛張聲勢、狐假虎威;與此同時向全國各地尤其是富裕的江左和荊襄地區下令,調集大量的糧食武器等戰爭物資囤積於東都、太原和涿郡,並徵召各地衛府鷹揚,迅速北上太原集結,做出北伐之態勢,一旦物資和軍隊全部到位,則實施積極防禦策略。

皇帝和中樞的決策倒是穩妥,但關鍵在於地方官府和各衛府鷹揚是否遵從皇帝和中央的命令,是否支持皇帝和中央的決策,假若地方官府和各地衛府鷹揚陽奉陰違,尋找各種理由拖延推諉,以致貽誤戰機,則後果不堪設想。

五月初,薛世雄和伽藍在同一時間接到了皇帝的密詔和裴世矩的密信,遂依計行事。

薛世雄首先命令鎮戍高陽的王辯,務必確保河北水陸運輸的暢通。接着他命令自己的兒子薛萬均負責向燕北運送糧草武器等戰爭物資。薛世雄告訴薛萬徹,此事要秘密進行,要在秋天到來之前,完成此項任務。

薛萬均很疑惑,詢問父親,假若把涿郡的物資搬空了,東北道的鎮戍怎麼辦?如今山東、江左等地叛亂迭起,大運河的運輸安全沒有保障,一旦江左和荊襄的物資不能按時送達涿郡,東北道鎮戍軍拿什麼度過漫長的冬天?

薛世雄只說了一句話,“中土之安危,與東北道之安危,孰重孰輕?”

薛萬均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第二天,薛世雄帶着兒子薛萬徹趕赴北平拜會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攜皇帝密詔向其調兵。同時遣使日夜兼程趕赴遼東,攜皇帝密詔向楊恭仁調兵。所調之兵都是以團爲建制,小規模分批調動,一則動靜小,不會引起北虜諸種的注意,二則也不會損害到鎮戍將軍們的切身利益。

同一時間,伽藍在燕北大力整肅軍紀,實施宵禁,竭盡全力緝捕盜賊細作,搞得燕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氣氛極度緊張。

=。。)

第93章 焦慮第98章 變化第330章 九月初三第105章 這不好笑第178章 劇變第270章 孤軍深入第274章 驚變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22章 金秋放歌第289章 誰攻下了平壤?第317章 八月十八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134章 癡兒,癡兒……第82章 驍果軍第8章 血雨腥風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93章 焦慮第260章 龍衛軍第59章 誰是兇手?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11章 火狐和鷲第330章 九月初三第11章 火狐和鷲第31章 白馬第344章 關鍵時刻第117章 原來他就是蘇定方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99章 隻手遮天第322章 鵝毛口激戰第39章 寒笳羽衣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43章 初見李淵第336章 皇帝的憤怒第288章 一擊第150章 又見夕陽第191章 司馬同憲第171章 李建成第249章 窮於應付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54章 綁架了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45章 進球第263章 計在潛龍第26章 白羊窩,怪柳山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4章 天馬河第197章 過溫城第182章 不要連累咱第158章 翻臉了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12章 時機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91章 一場豪賭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32章 瓦崗第224章 破陵對峙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321章 鵝毛口第66章 龍城戍主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337章 銜尾追殺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329章 援軍第190章 師兄第341章 瞬息萬變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328章 八月三十日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64章 黑鬍子第277章 伽藍的失望第31章 白馬第329章 援軍第247章 焉能不殺?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73章 計將何出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71章 太陽谷中的交易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2章 金秋放歌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136章 劉炫的玄機第125章 伽藍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45章 元寶藏第227章 陷入挫敗中的楊玄感第245章 上大將軍第84章 一個團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
第93章 焦慮第98章 變化第330章 九月初三第105章 這不好笑第178章 劇變第270章 孤軍深入第274章 驚變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22章 金秋放歌第289章 誰攻下了平壤?第317章 八月十八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134章 癡兒,癡兒……第82章 驍果軍第8章 血雨腥風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93章 焦慮第260章 龍衛軍第59章 誰是兇手?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11章 火狐和鷲第330章 九月初三第11章 火狐和鷲第31章 白馬第344章 關鍵時刻第117章 原來他就是蘇定方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99章 隻手遮天第322章 鵝毛口激戰第39章 寒笳羽衣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43章 初見李淵第336章 皇帝的憤怒第288章 一擊第150章 又見夕陽第191章 司馬同憲第171章 李建成第249章 窮於應付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54章 綁架了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45章 進球第263章 計在潛龍第26章 白羊窩,怪柳山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4章 天馬河第197章 過溫城第182章 不要連累咱第158章 翻臉了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12章 時機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91章 一場豪賭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32章 瓦崗第224章 破陵對峙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321章 鵝毛口第66章 龍城戍主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337章 銜尾追殺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329章 援軍第190章 師兄第341章 瞬息萬變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328章 八月三十日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11章 火狐和鷲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64章 黑鬍子第277章 伽藍的失望第31章 白馬第329章 援軍第247章 焉能不殺?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73章 計將何出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71章 太陽谷中的交易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2章 金秋放歌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136章 劉炫的玄機第125章 伽藍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45章 元寶藏第227章 陷入挫敗中的楊玄感第245章 上大將軍第84章 一個團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