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

弘農長淵縣唐軍中軍大營外,一隊魁梧的騎兵飛馳而來,轉眼之間,已經到了營門。

“晉王殿下!”看到爲首那名汗水淋漓的俊朗將軍,幾名衛士連忙上前行禮。

李世民甩鐙下馬,將馬繮扔給身後的隨從,大步朝內走去,並隨口問道:“諸位將軍都到了嗎?”

“回殿下!諸將皆已到達,就等殿下了。”衛士首領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好!”李世民滿意點頭,大步走入了大帳。

對峙這些日子,李世民並沒有關在軍營閉門造車,而是不時外出,多番察看四周地型和敵方大營,企圖找到破敵良策。與之對峙的隋軍主將是楊善會,對於楊善會這個,李世民也有過深入瞭解,依照他以往經歷來說,這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這種人其實是很好對付的,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他發現楊善會根本沒有動兵的意識,防的是點滴不漏,沒有給唐軍半點機會。

漸漸地,李世民也就領會楊善會的意思了,只不過這一發現卻讓李世民感到深深的無力和悲哀。

大國征伐,歷來行的是穩健正道,講究以正克奇,隋朝資本雄厚、大勢在握,佔據着絕對的優勢,還用得着兵出險招嗎?其實楊侗、楊善會等人苦心孤詣在此留下李世民,便有圍點打援的意思……

大隋佈下的這一局棋,可下也可不下,什麼時候下都由大隋說了算,主動權全部都在大隋之手,而唐朝卻不敢以國運去賭楊侗撤棋不下。大隋此舉說白了,無非就是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充足物資壓倒李世民和李唐王朝,逼得李唐不得不調集兵馬與隋軍對峙。

駐紮在熊耳縣的隋軍本就是一支兵力充足、械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又有洛陽就近支援,還有潼關、上洛方向的隋軍遙相呼應,甚至還能從黃河對岸調派軍隊,可謂是兵員充足、武備精良、糧草充足,比之李唐,優勢何止一星半點?此境下的楊善會完全是進可攻、退可守,根本不懼他李世民這支‘孤軍’,在強大後援之下,楊善會就算想敗都難。

如此,戰爭的主動權便牢牢掌握在了大隋的手裡,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出現意外的話,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唐朝只能被大隋牽着鼻子走,按照大隋的期望的方式作戰,從而徹底失去戰爭的主動權決定權,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除非答應李世民之前的請求,早早讓出弘農郡,安然退到淅陽郡,然後採取閉關鎖國謀生機的策略,埋頭髮展兩三年,再跟大隋擡頭相見。

但能決定的既不是進退維谷的李世民,也不是對李唐王朝處境心知肚明李建成,而是他們的父親李淵,當然,從皇帝的角度上說,李淵的堅持也並沒有錯,只因李唐上下瀰漫着一服悲觀情緒,朝野上下都以爲唐軍畏隋如虎,連作戰的勇氣都沒有,所以李淵不僅要讓天下知道李唐敢戰、能戰,還要一場勝利振奮李唐喪失的精氣神,這一點,李氏兄弟都理解,可理解歸理解,但實力上的差距擺在那裡,你讓大家怎麼打?

李世民無力的是出於李唐國情考慮,他不僅要勝,還要勝得漂漂亮亮的,否則,也會贏了當下,輸掉全局。

大帳內,軍中大將各抒己見。

侯君集拋出了自己的觀點,“聖上讓太子殿下坐鎮朱陽關的戰略意思無非是我軍勝了的話,南北二軍合力,將戰果無限擴大;如果我軍敗了,則起到接應我軍南下的作用。但是這麼淺顯的戰略意圖,能人無數的隋廷不會不知,甚至已經針對性的作出了多重應對之策,如果我們採納這種打法,成功的可能十分渺茫。故而,我以爲我們不能按照對隋朝百利無一害的既定套路來打。”

侯君集的觀點被大步入內的李世民聽了清楚,他阻止了衆將的行禮,坐上主位之後,並讓侯君集說出自己的戰略意圖:“說說你的戰略意圖。”

“喏。”侯君集應了一聲,精神振奮的說道:“殿下,末將認爲穩妥之策是先取淆關,再奪潼關,揮師關中。”

“理由呢?”李世民微微一笑,侯君集眼光獨到,大局觀非常強,具有冒險精神,很合李世民的脾胃,李世民對他特別關照,將之視爲擎天玉柱來培養。

“崤關……東南兩側的山峰相互連接,多有深谷險崖。此處,兵家必爭!……不過潼關易守難攻,我們拿下崤關之後,先不着急去打,先採取圍而不打之法,調動隋朝各路兵馬來援,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將隋軍各路援軍逐個擊破。重要的是這一帶山勢險阻,不利於騎軍衝鋒,失去了騎兵之利的隋軍還是隋軍嗎?”

“而潼關雄踞秦、晉、豫三地要衝,北控渭、洛之水,黃河之水抱關而下,南依秦嶺,地勢險要。此關在手,關中我有。關中大地不僅城池堅固,我大唐還在關中有雄厚的根基,若是我軍攻入關中,必得到百姓的支持,軍隊兵源和糧食都不在話下,稍作休整,即可威脅雍北、涼州,楊侗視絲綢之路爲經濟重心,一旦這條經濟要道受到我軍破壞,隋廷必然上下震動,於四周調兵支援。”

“朝廷此時若是能夠給予支持,揮師北伐,我們完全可以合力吞下漢陽、漢川、上洛三路隋軍!重新把雍涼、巴蜀連成一片。”

大帳內頓時落針可聞,諸將聽着侯君集的作戰計劃,默默的思索其中的可行性。

“侯將軍的想法非常好。”

帳中沉默了片刻,閉目思索的宇文士及慢慢睜開了眼睛,作爲晉王黨中的後來者,與隋朝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宇文士及很會做人,他肯定了侯君集之策。

侯君集謙虛的說道:“多謝宇文御史認同,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李世民一系也有多個小團體,出身不高的侯君集在世家子弟衆多的李世民麾下是一個異類般的存在,且他驕傲自負脾氣臭,仗着李世民重視之因,着實是得罪了不少人,從而在金城慘敗之後,落得無人代爲說話的慘景,若非李世民一力擔保,早就被李淵砍了,這讓侯君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打那開始便學好收斂,變得謙虛低調起來,並努力與同僚交好。宇文士及在李唐王朝的職位不高,但他以前和李淵交情極好,李淵對他和別的大臣大有不同,且他妹妹是李淵十分龐愛的宇文昭儀,繼室又是唐朝宗室壽光縣主,因此,侯君集早有結交之心,將自己的態度擺得十分卑下。

“侯將軍,我軍如果按照你的思路來打,便徹底和太子殿下中斷聯繫,成爲深入敵境的孤軍,卻不知道你要如何攻、如何打?我擔心如果冒進,會落得跟昔日東魏一樣的下場。”宇文士及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很清楚潼關之險,也有一個折戟沉沙在潼關城下的活生生例子,那就是——東魏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高歡自晉陽起兵西征,派車騎大將軍竇泰攻潼關,當時宇文泰屯兵於廣陽,聲稱欲保隴西,卻於暗地集結兵馬準備奇襲竇泰。竇泰果然中計,等他發現宇文泰大軍從天而降,慌忙依山結陣,但陣勢還沒結成,就被西魏鐵騎破掉,竇泰兵敗自殺!也正是因爲竇泰的慘敗激怒了高歡,間接的引發了後來東魏在弘農、沙苑、玉璧戰役中的一系列慘敗。

高歡的實力原本遠高宇文泰,東魏大軍甚至已經渡過黃河了,西魏當時危在旦夕,但就這樣被宇文泰逆襲了。高歡的一系列慘敗也讓東魏永遠失去攻取關中機會……歸根結底還是東魏太過冒進。

潼關難啃是出了名的,當年佔據絕對優勢的東魏尚且奈何不得,更不要說處於絕對劣勢的唐軍了,宇文士及並不看好侯君集這個計劃。

“再者說了,楊善會近在咫尺,我軍一動他就能察覺到,我軍失去突襲潼關之奇效。到時別說攻下潼關了,甚至還被他銜尾擊破。”

“這……”一時之間,侯君集無話可說。

見他語塞,宇文士及不禁嘆了口氣,暫時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實際上,有一點他沒有說,也不敢說:那就是隋朝可以承受楊善會、薛萬均全軍覆沒的代價,因爲強大的國力使隋朝輕而易舉的捲土重來,而唐軍不但敗不起,甚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資格都沒有,這是國力上的差距,不是現在的李唐王朝能夠改變的。

宇文士及能夠想到這點,李世民又何嘗不是如此?其實在坐的所有將軍都知道破局的最佳辦法就是在李建成的掩護下,兩軍交替南撤,但李淵並沒有同意他們的訴求。

在李世民看來,國內固然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危機,但只要保住軍隊,那些不滿聲音也只能在暗中發發牢騷罷了,難道他們還敢造反不行?他之所以請求援軍、提出擴軍三十萬的瘋狂舉動,不過是虛晃一槍而已,他本意是讓李淵感受到唐朝的危境,是而同意他的撤軍的訴求,繼而鞏固國土,埋頭髮展、苦練精兵,等時機成熟再與隋朝決一死戰,可結果還是沒能打消李淵的僥倖之心。

李世民不止一次想違抗聖命,但他實在不敢這麼做。

世人常說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事實上,大將敢不受的結果就是死,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漢周亞夫慘遭滅門之禍,根源不就是細柳營只知周亞夫,而不知皇帝所導致的嗎?

外人尚且如此,父子之間所存在的軍權之爭,更加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李淵可以在任何事情容忍他的兒子,包括在朝堂上營結私黨、拉幫結派,只要不涉及軍權這個敏感神經,李淵全都可以不追究。惟獨在軍權上,李淵絕對不會容忍,哪怕是他最爲倚重的兩個兒子也不能動。

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011章:天選之地第198章:賊喊捉賊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鄭重提示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211章:首戰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443章:隋魏密約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399章:舊情難忘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244章:煬帝(求月票全訂)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737章:啓用虎弟第891章:絕戶計第116章:全力西進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536章:狹路相逢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613章:李靖掛帥第107章:將相失和第032章:金鳳來朝第773章:食鹽大業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280章:起兵伐隋第118章:整頓官制第127章:奸商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382章:放寬限制第215章:坑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491章:撤兵盧氏第346章:夜襲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438章:自作孽不可活第285章:有舍有得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852章:以身抵債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039章:天賜猛將第915章:沒落(求票)第613章:李靖掛帥第086章:順勢而下第472章:南陽之變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846章:楊侗心動了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556章:算計南方士族第080章:長途奔襲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546章:圖窮匕現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861章:楊廣在行動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323章:坐觀成敗第115章:和談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613章:李靖掛帥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560章:戰前勞軍第642章:家國天下第633章:書聖後裔第658章:相互夜襲第619章:是非恩怨終成空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
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011章:天選之地第198章:賊喊捉賊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鄭重提示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211章:首戰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443章:隋魏密約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399章:舊情難忘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244章:煬帝(求月票全訂)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737章:啓用虎弟第891章:絕戶計第116章:全力西進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536章:狹路相逢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613章:李靖掛帥第107章:將相失和第032章:金鳳來朝第773章:食鹽大業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280章:起兵伐隋第118章:整頓官制第127章:奸商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382章:放寬限制第215章:坑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491章:撤兵盧氏第346章:夜襲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438章:自作孽不可活第285章:有舍有得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852章:以身抵債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039章:天賜猛將第915章:沒落(求票)第613章:李靖掛帥第086章:順勢而下第472章:南陽之變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846章:楊侗心動了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556章:算計南方士族第080章:長途奔襲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546章:圖窮匕現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861章:楊廣在行動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323章:坐觀成敗第115章:和談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613章:李靖掛帥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560章:戰前勞軍第642章:家國天下第633章:書聖後裔第658章:相互夜襲第619章:是非恩怨終成空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