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敢問路在何方

“卑職李川參見太子殿下。”襄陽東宮,風塵僕僕的李孝恭親衛拜見李建成。

“免禮。”李建成一揮手,憂心忡忡的問道:“孝恭撤兵了嗎?”

“回殿下,荊王接到您的指令後,迅速撤離湖陽大營;正往棗陽方向行軍。”李川迅速說道。

“棗陽?”李建成和陳叔達聞言,一臉不敢置信的表情。

“正是。”李川忙道:

李建成只感到腦袋一陣眩暈,差點就摔倒在地,陳叔達連忙將他扶住,急問道:“走官道嗎?”

李川行禮道:“爲了避開隋軍騎兵,大軍並未走官道,而是穿越山區……”

陳叔達嘆息道:“天黑之前,有潰軍來報,棗陽已經失守了。”

“這不可能,絕不可能!棗陽有五千精兵,荊王又讓樑郡公發動百姓守城,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失守了呢?”事關重大,李川也忘了眼前二人是自己得罪不起的大人物,十分失態的咆哮道。

“據說隋軍用一千多架巨弩擺成弩陣,發射出長矛一般大小的巨箭,我軍堅持不到一個時辰,就被隋軍佔領了城池。樑郡公,生死不明。”李川不單是李孝恭的親衛,還是世代侍奉李孝恭家的家將,李建成對他十分熟悉,知道他是擔心李孝恭和大軍,所以沒介意李川的失態。

“這……”李川面無血色。

“孝恭避開了隋軍騎兵,你也不用太過擔心,而且我軍有十二萬人,數量擺在那裡,只要孝恭他們小心謹慎、廣佈斥侯,隋軍根本就偷襲不了。”聽說不是走官道,李建成反而放心了。

“隋軍要想殲滅這支數目龐大的軍隊,少說也要出動六七萬人,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出動,根本就瞞不過荊王的斥侯,埋伏襲擊沒有絲毫意義。”陳叔達也說道。

李川仔細一想,覺得也是這道理,繃緊的心絃總算是鬆懈了下來。

“對了,孝恭讓你們冒險前來,所爲何事?”李建成問道。

“回稟殿下,荊王認爲隋軍要是出兵,肯定不單單針對舂陵軍,他請您廣派斥侯,留意南陽、淅陽隋軍的動向;若是隋軍進犯襄陽,您只需堅守城池即可,要是襄陽失守,夷陵也守不住,如此一來,入蜀之路就斷了,請您務必以大局爲重。”李川說道。

李建成一時有點躊躇不定。

陳叔達這時問道:“大軍情況如何?你認爲大軍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

李川想了一會兒,搖頭道:“卑職也不知道最大困難是什麼。不過卑職可以把情況說出來,請殿下和相國斷定,如何?”

陳叔達讚賞的看了李川一眼,微笑道:“可以,請你務必詳細說來。”

“湖陽到棗陽要走兩百多裡,中間是山丘地帶,分佈着大片森林,還有一些險山要翻、深谷要渡,所以車子無法通行,但是棗陽又沒什麼糧食;出發之前,每名士兵都揹負了一個月乾糧,但由於道路艱險、天降大雨,且士兵負重行軍,一個晚上的艱難跋涉,大家體力消耗殆盡,可行軍路程卻不到三十里。”說到這裡,李川又憂心忡忡的說出了李孝恭最後的決策,“荊王也意識到行軍困難,事先把湖陽到棗陽這段路定爲四到五天時間;可棗陽如今已經失守,恐怕只能折道向西,繼續在山林之中,以大軍的疲勞程度,少說也要十天時間吧?”

陳叔達的臉色陰沉了下來,眉頭深鎖的深思良久,這才沉聲道:“大軍負重在山林河谷之間行軍,體力每時每刻都在下降,爲了保存隨時作戰的體力,行軍的進度每天都會下降,沒有半個月時間,根本走不到蔡陽。”

“我明白了,孝恭最大的困難是缺糧。”李建成嘆息一聲,說道:“孝恭把行軍路線、所用時間都算計好了,但他料不到棗陽失守得這麼幹脆,所以只能繼續在山林之中行軍。而這個意外的發生,糧食就變得格外重要了,畢竟軍糧是軍隊穩定的基礎、不敗的前提、得勝的保障。要是沒有糧食,大軍將會不戰自亂。但現在的問題是糧食有了,將士們卻只能自行攜帶,乾糧加上鎧甲、刀劍、長矛、火幕等等,每人要負擔一石以上的重量,不要說打仗了,走路都累。”

陳叔達苦笑道:“荊王這是重蹈於仲文、宇文述的覆轍啊。”

李建成默然點頭。

當初遠征高句麗時,深入遼東大地的宇文述爲了保證大軍有飯吃、有武器打仗,下達了“有丟棄糧食武器者斬”的命令。

負重難行的士兵肯定不能丟武器裝備這些保命的傢伙,,於是在自己的帳篷裡挖坑埋糧,結果走到半路,糧食就沒了。

此時的隋軍,退也餓死、進也餓死。

怎麼辦?

宇文述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他一天之中,七戰七捷,然而這卻是高麗人堅壁清野之計,隋軍餓得只能退兵,等餓急了的隋軍退到薩水時,高句麗軍從後衝殺,隋軍無心應戰,結果渡過遼水的三十多萬大軍,只剩三千多人活回來!

李孝恭現在何嘗不是如此?

他折道向西,等同於中了堅壁清野之計而退兵的宇文述。

兩者的區別是李孝恭暫時還有糧食,可是要是隋軍跟上,他也只好下令棄糧,以保存將士體力。但這一決定,也意味着大軍缺糧、餓肚子。隋軍發起進攻,那就是另一個薩水之戰。不過隋軍這一次勝券在握,而唐軍則是成爲於仲文、宇文述等人所帶領的隋軍。

當然了,李孝恭也可以固守,問題是李建成無援可派,一旦糧食耗盡,餓着肚子、且被圍困的唐軍,敗得比現在丟棄糧食更慘。

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李孝恭肯定棄糧行軍。所以李建成才說他最大的困難是缺糧。

李川這時也聽出來了,他着急道:“殿下,隋軍現在封鎖了棗陽,荊王難以南下,而且我軍無法攜帶輜重、大型軍械。荊王一心想要軍隊平安帶回襄陽,他肯定讓將士們丟棄軍糧、輕裝行軍,但大軍要是斷了糧,我軍必將不戰自潰,隋軍要是在這時發起進攻,恐怕我軍會全軍覆沒。”

“孝恭是我兄弟,又是同殿之臣,現在他遇到困難,於私於公,我都不會坐視不管。”李建成思索了一下深深刻在腦海中的地圖,又說道:“孝恭兵力雄厚,他缺的只是糧食,其他都不是問題,你回去告訴他,就說我會通過漢水、比水,先把兩萬石糧食送到襄陽安養、舂陵蔡陽交界,也就是瓦子崗和比水相連的地方。但襄陽只有兩萬多兵力,要是隋軍在那裡襲擊,哪怕我傾巢出動,也堅持不了多久,所以希望你讓他派出部分兵力,先輕裝到那裡佈設防禦,以防隋軍燒糧。”

“多謝殿下。”李川大喜過望。

等他們離開,李建成令道:“傳我命令,搬運兩萬石糧食、百架牀弩上船;另外,令領武川衛潛入新野、蔡陽,負責打探隋軍消息,並和孝恭保持聯絡,要是遇到變故,務必在第一時間向我彙報。”

。。。。。。。。

荒山野嶺,唐軍正向棗陽方向狼艱難行軍,經過六天的行走,李孝恭損失了三千多名士兵,有是是死了,但更多人是當起了逃兵。

這時一隊斥侯惶恐的奔來,爲首斥侯上前低聲道:“參見殿下。”

“棗陽城的情況如何?”李孝恭急切的詢問,大軍負重艱難行軍兩百多裡,體力早已,急需一個縣城恢復體力。近在眼前的棗陽城對唐軍太重要了。

“棗陽昨天已經失守了,城外的大營至少可以容納十萬大軍,我親眼看到軍營上空的主旗,主將應該就是楊善會本人。”爲首的斥侯焦急的低聲道。

“啊這……”這個消息如同五雷轟頂,擊得李孝恭目瞪口呆、頭暈目眩;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失去冷靜,連忙狠狠的掐了自己一下,以疼痛來恢復冷靜,稍一思索,下令道:“繼續打探隋軍消息。”

“卑職遵命。”斥侯行了一禮,飛奔而去。

眼見已到午飯時間,李孝恭下令大軍就地休息,十多萬大軍歡聲雷動,紛紛擇地休息。

柴紹、盧祖尚、武士彠紛紛前來匯合,聽到棗陽失守的消息以後,諸將同樣是異常震驚,過了一會兒,柴紹凝重的說道:“隋軍士兵全軍皆騎,他們又有官道奔馳,速度遠非我軍可及。老實說,棗陽失守其實在我的意料之中。”

他和李孝恭在行軍路線上發生過爭執,柴紹認爲己方有十多萬大軍,只要廣佈斥候,隋軍埋伏和偷襲都變得沒有一點意義,所以他主張走官道南下;然而李孝恭吃過羅士信大虧,認爲大軍要是行走官道的話,一定被隋軍日夜騷擾,結果必是重蹈覆轍,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翻山越嶺雖是辛苦,但至少能把軍隊帶回襄陽。

李孝恭這一主得到吃過虧的盧祖尚、武士彠大力支持,所以柴紹獨木難支。但事情已經發生,現在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了,大家只能同心同德的商量對策,應對接下來將會發生的危機。

柴紹亦是聰明有雅量的人,心知這種時候全靠主帥權威來懾服全軍將校,一旦主帥權威受到置疑和挑釁,那纔是唐軍致命的。所以稍微發了聲牢騷,便默默的思忖對策。

“殿下,現在我們只能折道向西,但是蔡陽只有三千軍隊,估計很快就會傳來失守的消息。一旦隋軍完成了戰略包抄,戰爭就會降臨。爲了恢復作戰的體力,我認爲最好在此休息兩天。”柴紹很快就想到了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

“是啊殿下,我軍現在實在太睏乏了,以這樣的軍隊去和氣焰萬丈的隋軍對決,無異於以卵擊石。”盧祖尚亦是說道。

李孝恭不置可否,而是問起了一件事重要之事:“士兵的糧食還能堅持幾天?”

“這還沒到六天時間,糧食怎麼也能堅持二十多天。”盧祖尚說到這裡,咬了咬牙,抱怨道:“說到底,還是朝廷的提供的地圖有誤,讓我們誤以爲這裡是山勢平坦的平原。”

“朝廷把舂陵軍政一應事務交給了我們,但我們只專注於湖陽以北的地形,專注於防禦隋軍的漢水防線,從而忽略了南部的地形……這是我們自己失職,這事怪不到朝廷身上。”李孝恭嘆了口氣,道:“我也沒想到翻越這片山區需要六天時間,當時獵人告訴我們四天就夠了,可誰知道老天會連續降下大雨呢?要是沒有下雨,我們前天就到能到達棗陽城,只能說天意弄人!”

“只是我軍士兵沒有十天半個月的休整,根本恢復不到全盛時期。不是末將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以這樣的弱旅去對抗隋朝精銳,我們的勝數真不大。”

“我知道了,但這些動搖軍心的話就不必再說了。傳令下去,大軍休息一個時辰立即往西邊行軍。這裡離隋軍太近了,大軍到了晚上再擇地休息。”

“喏。”柴紹、盧祖尚等人行了一禮,前去發佈命令。

李孝恭卻無心吃飯,令親衛將一張白布懸鋪開,白布上繪有十分潦草的山川河洛圖案,這是李孝恭南下以後,請教獵人和不少熟悉附近地形的將士之後所繪製出來的地圖。朝廷的地圖誤差太大,他根本不敢使用,要是照那地圖走,恐怕一頭子悶到隋軍軍營之中去。

雖然說有了決定,可他的心中充滿了陰霾。

實因他們孤立無援,甚至連接應的軍隊都沒有,現在所面臨的處境十分危險,一旦唐軍露出疲太,亦或是走到有利於騎兵馳騁的地方,沒有後顧之憂的數十萬隋軍便會蜂涌而至,要不了一天時間,唐軍就會被氣勢洶洶的隋軍撕得支離破碎,潰敗於荒山野嶺。

而這支大軍是李唐王朝的救命之軍,要是失陷於此,對大唐王朝將是重大打擊,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帶回襄陽。

李孝恭唯一想能夠依仗的就是這片山區,利用這裡的地形與隋軍周旋十天半個月,等到隋軍疲了、累了,唐軍再奇兵突出,或者打回襄陽,或者轉戰南方。總之,只要還有糧食在,李孝恭就不會輕言放棄。

棗陽已經失守,且心中有了決定,李孝恭便也不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了,當下吩咐道:“收好地圖,休息吃飯!”

“諾!”親衛小心翼翼地收起地圖。

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039章:天賜猛將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014章:民亂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216章:經驗誤人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330章:驚心動魄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546章:圖窮匕現第068章:長孫無忌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453章:李淵決策第801章:空談誤國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779章:退往襄陽第432章:再布一局第428章:王世惲第462章:洛陽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215章:坑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191章:杜先生第110章:死亡之旅第628章:鄴城諜影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132章:怒殺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351章:陰謀家的陰謀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142章:條件(求收藏推薦)第832章:分封建國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262章:攻城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356章:拼命作死第977章:李世民的大秘密第900章:擴大戰場第792章:匯兵第231章:人心不齊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346章:夜襲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810章:急轉直下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747章:見龍卸甲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301章:劣根性第464章:左右爲難第977章:李世民的大秘密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115章:和談第853章:春藥而已第737章:啓用虎弟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891章:絕戶計第430章:江淮之虎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471章:思維盲點第427章:王世充之困惑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199章:出售四郡第232章:賣蕭銑第724章:禁‘武’令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226章:鬥志燃燒第223章:求援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402章:楊家女將之智第866章:風起益州
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039章:天賜猛將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014章:民亂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216章:經驗誤人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330章:驚心動魄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546章:圖窮匕現第068章:長孫無忌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453章:李淵決策第801章:空談誤國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779章:退往襄陽第432章:再布一局第428章:王世惲第462章:洛陽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215章:坑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191章:杜先生第110章:死亡之旅第628章:鄴城諜影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132章:怒殺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351章:陰謀家的陰謀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142章:條件(求收藏推薦)第832章:分封建國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262章:攻城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356章:拼命作死第977章:李世民的大秘密第900章:擴大戰場第792章:匯兵第231章:人心不齊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346章:夜襲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810章:急轉直下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747章:見龍卸甲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301章:劣根性第464章:左右爲難第977章:李世民的大秘密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115章:和談第853章:春藥而已第737章:啓用虎弟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891章:絕戶計第430章:江淮之虎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471章:思維盲點第427章:王世充之困惑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199章:出售四郡第232章:賣蕭銑第724章:禁‘武’令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226章:鬥志燃燒第223章:求援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402章:楊家女將之智第866章:風起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