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

秦瓊踏入宮殿。

前面的三重樓閣,走廊每隔數步就掛了宮燈,每隔幾步,就是一個禁衛,持刀而立,沒有絲毫聲音。

殿前,八名持刀御衛,分立兩邊。

秦瓊自身已經晉升到一流高手,見到這八人氣勢強凝而內斂,心下一懍。

這八人,已經達到了二流高手的顛峰,如果八人圍攻,只怕就可以擒殺下自己,雖然面上神色不變,但是心中震驚,聖上畢竟是聖上,只要稍加振作,積蓄的力量就不是任何一個世家所能夠比喻的。

畢竟不是經過數百年日削月減,十年前,隋朝還是鼎盛。

穿着官服的一個太監上來,沉着臉說着:“是驃騎將軍嗎?快快入內拜見聖上。”

“臣領旨。”大門推開,殿內燈大通明。

秦瓊,仰深吸一口氣後,情緒纔回復平靜,再穿入內,這是一個廣闊達三丈的殿堂。

大殿內,雖是上午,並無窗戶,但是點了大燭,也明如白晝,見他進來,就有數人一起看來。

“臣驃騎將軍秦瓊,拜見聖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又對着側座的一個少年施禮:“拜見皇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秦卿請起,起身吧!”

“謝聖上。”起來之後,才見得了楊廣,楊廣身穿冕服,黑底黃紋,襯着金邊。此時,似乎已經完全恢復以前的精神,眸子望來。連秦瓊都感心寒。

而皇太孫,皮膚白皙。臉色略有點蒼白,手指纖長,坐在那裡,眸子生芒,一言不。教人摸不透他心內的想法。

秦瓊謙退到末席,前面的人,有獨孤峰、獨孤盛、王世充、司馬德勘、薛世雄、裴仁基,位格都在他之上。

秦瓊上次破瓦崗軍有功,由正六品的建節尉,提拔成正四品地驃騎將

驃騎將軍由漢武帝始置,位同三公,正二品。而隋文帝時,只有正四品。與漢以來的驃騎將軍相去甚遠,不過現在領有一萬軍,也算是實權人物了。

入席前面。就是裴仁基,見他站好。微笑。卻不說話,裴仁基和秦瓊都是隋將張須陀部下。因此自一分情誼和立場。

而旁邊的青年,卻是裴仁基之子裴行儼,雖然年紀很輕,但是驍勇善戰,每有徵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如此也受重用。

秦瓊收回目光,自有宮女來爲各人斟酒。

楊廣舉杯說着:“諸卿都是朕之心腹,今朕集精兵四十萬,取關中不過甚易,爲回長安,再興大隋喝一杯。”

衆人一起起身,半跪而飲,然後衆人眼光全集中到楊廣身上,屏息靜氣等待他言,自一夜之間,龐大地宇文閥煙飛雲滅,株連數千人,所有新舊臣子,無不戰慄,當下念起當日楊廣的手段和威儀。

如今,偌大地宮殿,靜至落針可聞。

楊廣很是滿意如此的氣氛,環視羣臣,一陣長笑說着:“我大隋平定南國,掃平天下,突厥分裂稱臣,諸夷臣服,今日天下賊起,更要諸位持武功而掃天下,如是有功,朕豈吝爵位官位乎?”

衆人一起稱是,都說着:“聖上英明。”

楊廣很是滿意,說着:“如此,就按照朕之旨意,獨孤峰、獨孤盛、王世充、薛世雄、裴仁基、秦瓊六位卿家,隨朕出征,起兵二十五萬,而司馬德勘和裴行儼二位卿家留下,掌餘下十五萬

諸臣立刻跪下:“臣等領旨。”

楊廣見得如此,心中大快,這次,趁着株連宇文家,對全軍進行了一次整頓和清洗。--小--說--網

司馬德勘對皇室忠心耿耿,留下來掌控禁軍,這禁軍,正是原本獨孤閥之主獨孤峰控制的洛陽城中禁衛,共分翊衛、騎衛、武衛、屯衛、御衛、侯衛等共十二衛,本來每衛五百人,經過這段時間補充,已經增加到一衛一千人,規模達到一萬二千,已經足夠控制洛陽,保護皇太孫的安全和地位了。

王世充原本六萬軍,也被控制在手,可以說,軍中隱患已經切除。

大批精兵悍將,除了一些種子外,都被帶走,除了洛陽禁軍外,其它的都是新徵地十五萬軍,雖然在訓練,但是畢竟是新軍,沒有一年時間,派不上大用處。

“既然如此,各卿就隨朕登壇,祭禮之後,就出兵!”楊廣斷然喝着。

一聲號令,萬軍起動。

諸人隨着楊廣,自宮中起駕,所到之處,重重禁宮不斷開啓。

從此之後,除了楊廣回來,不然的話,此宮就只有皇太孫楊一人掌控了。

洛陽雖大,但是也不可能夠有這樣大廣場容納如此大軍,因此城外,一片空地,已經搭了一個高臺,高臺四邊已經事先布好隋兵,當然不可能二十五萬兵員全數都列於此,此處只是精兵五萬,各部隊主幹將領都到場,這時卻是鴉雀無聲。

高臺上,戰鼓一齊響起,龍旗升起。

所有士兵在戰鼓聲中,一起跪下,運氣揚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所持刀戟,在陽光下閃爍生輝,幾不能睜目。在大陽的早暉下,楊廣穿着袞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這高臺,建成圓形,所謂祭天。圜丘祀天,方丘祭地,本是古禮,都在郊外。

這時鼓樂齊鳴。禮官上拜,報知上天降臨享祭。

楊廣親自牽引着純白色牛羊,直上高臺。自有祭手上前,將其宰殺。鮮血頓時順着高臺流下,又把宰殺完畢的牛羊,連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楊廣親自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

煙火之中。楊廣讀着一份奏章,聲音再大也不可能讓全軍將士聽見,但是這也不是給將士聽的,而是給上天聽的,讀完,又默禱片刻,等火焰燒盡,又上酒祭祀,祭祀完畢。他才高聲說着:“朕受命於天,討伐叛逆,將士與我同心。當歸長安。”

這句話用的是真力,聲鎮全場。此地將士。大半是關中之人,頓時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氣氛濃烈之極。

就在這時候,開始封將,在高臺之上,一一宣讀大將任命,喊到名字地各將,上臺跪拜,受得虎符和軍旗,各人謝恩,收下虎符,由旗令官領着,帶着自己地部屬親衛,入到所統帥的軍中,這才意味着各人在清洗之後,真正掌握重新軍權。

等喊到了秦瓊地名字時,這時,他周圍地親兵一百人,都一臉地激動興奮,比秦瓊還要高興,這批人就是歷年來,跟隨着他地親兵,其中甚至是族人。

秦瓊上前,跪下,接下虎符和軍旗,又將軍旗給了附近地旗令官,這時,楊廣高立於臺上,神情無喜無樂,令人見而心寒。

諸將受符,禮鼓敲響,無比莊嚴。

號令之下,一軍又一軍的隋兵,自潮水一樣地從城中出現,從高臺上看,一望無邊地旗海,在微風中飄揚,壯觀非常。

各個兵陣,在平原上變成一塊塊的長方形。緩緩而去,旗幟飄揚,隊形整齊,表現出精兵的力量。

二十五萬軍開拔,前後規模可延綿十數裡。

上午出兵,等最後一支軍隊消失在平原上,已經是日落西山,夕陽的餘暉照得江水霞光泛彩。

沈落雁和李淳風從城中高樓上收回視線,恰是大門關閉,華燈初上時分。

這處樓,本是一家貴族的宅地,規模不大,但是勝在地理高,可遠觀。

沈落雁美目悽迷,輕輕嘆着說:“聖上這一去,就再難回來了。”

李淳風也嘆的說:“的確如此,這座東都,已是王上囊中之物。王上已有意定都在此,論內外水陸交通的便利,天下沒有一個城可及得上東都。除洛水貫穿其中外,還有東河、西谷水、北金水渠、南通津渠、通濟渠、伊水、漕渠、道渠、重津渠、丹水渠與大街小巷縱橫交錯,車船相接方便無過於此。”

“關中長安雖好,但是卻隱隱已有缺糧之勢,王上不取。”說到這裡,最後一絲夕陽,從地平線上的天際消失,幾和隋朝地命運一樣,惟見洛水滔滔,滾流不休。“李淵起兵太原,渡龍門進關中,擊潰宋老生和屈突通,薛舉又死,薛仁果繼位,現在李世民已經快回軍,以抗聖上,但是,李閥核心,不過二萬軍,其它諸軍,都是關中子弟,以及各世家支持,現在聖上回師,論得軍心,還是難說。”

“不過,突厥也勢不願意讓楊廣再回長安,錦衣衛已經查知,李閥派人前往突厥,到時候,突厥騎兵是李閥的最後的殺手,楊廣雖然精兵甚多,有七成勝算,但是如果突厥騎兵參與,只有三成。”

“不過那時,聖上地使命已經結束,王上也不允許其再回洛陽,二相謀下,南北夾攻,因此他的命運已經決定,而你地使命,卻是長駐洛陽,拉攏兵將,洛陽城中多是新兵,正可拉攏,地方派會,也自如此,一旦王上大軍北上,兵臨城下,就要起兵響應,開得城來,雖然說那時,關中又有西面之憂,不可能全力東進,但是洛陽太重要,獲勝地李閥也許會不惜風險和代價,企圖一舉克下,因此你還有着最後守得洛陽的重任。”

李淳風一一說來,他已經被封禮部侍郎,自然是聰明人,已經知道在洛陽下後,自己就要轉爲仕途。入得朝堂,單任禮部侍郎,不能再掌握錦衣衛。所以才如此仔細地說來。

“統領放心,聖上清洗宇文閥。雖是明智之舉,但是殃及池魚的人也絕對不少,再加上整頓軍隊,不斷安插禁衛系統的人員把持軍隊,以前洛陽城中一班以血汗換得地位的官員。卻一一遭受排斥,權力被削,調任無關重要或者新軍地位置,現在已經人心離散。因此洛陽城中,屬下已經有足夠把握,拉攏得大批官員。”沈落雁悠然自若的說着。

“而且,王上取得徐荊之後,聲勢大增,楊廣如是不回關中。洛陽在其帝威之下,當然不敢動彈,但是已出洛陽。官員世家誰不考慮多條後路?可以說,楊雖然有着皇太孫的頭銜。但是再難掌控洛陽。“這並非才能地問題。事實上,哪怕楊再是天才。但是資歷威嚴的不足,是致命傷,威望和權威,並非一日建成,他缺少地,就是這個時間,偏偏他又不能快刀斬亂麻,殺人立威,要不然,只怕反逼得這批官員迅離

“再說,楊廣已經帶走大批高手精銳,雖然司馬德勘對皇室忠心耿耿,禁軍一萬也屬精銳,但是也能守得內城,再難控制洛陽和附近郡縣,我有如此條件,還不能事實上控制洛陽,屬下就辜負了統領和王上的期待了。”

李淳風聽着,欣然說着:“甚好,王上爲了這次計劃,調遣了大批高手與我們,南海派也有大批人員隨行,晃公錯也會聽命於你,只是他畢竟是宗師高手,你態度上恭謹點就是了,應該命令的,就只管命令,想必掃清城中,也足夠了。”

沈落雁大喜,說着:“如果有他在,的確不用擔心了,就算獨孤閥的尤楚紅,仍舊留在洛陽,也不足爲患,而且,她也不可能死撐聖上。”

寧道奇曾與晃公錯決戰於雷州半島,到百招之外晃公錯才敗於寧道奇地壓箱底絕技“散手八撲”之下,又和宋缺交戰,也是隻差一線。

此時,珠崖郡已經受到控制,梅洵擔任太守,但是全局已經掌握中,因此不必擔心晃公錯不聽號令,除非他不想南海派存在下去。

“這次宋缺已去巴蜀,據說親自與獨尊堡交涉,而我,必須專程到涼州,當日李閥入關時,以楊侑名義冊封李軌爲涼王,部分穩住了李軌,但是李軌也不是傻瓜,脣亡齒寒的道理他不會不明白,因此我以王上使者的名義,勸其與薛仁杲聯合,必可得之,自西壓迫關中。”

“李軌之後,又有劉武周部,已有張萬歲、楊伏念、苑君璋等將,現在已經佔領定襄郡,受突厥之命,自稱皇帝,定年號爲天興,並且宋金剛率軍投奔劉武周,被封爲宋王,據說宋金剛已經上書取晉陽,南向爭天下的建議,我必與之聯繫,擊其太原,以徹底斷李閥後路,錦衣衛系統會分派消息與你,受你節制。”

他又冷笑的說着:“你要用心作,儘早掃平洛陽地下,如果是時間來得及,我還要調晃公錯北上,這次甚至還有別的高手,東溟夫人,甚至祝玉妍都可能前來。”

“什麼,祝玉妍都要來?您的意思是?”

“現在南方已下,祝玉妍再難有機會,這時,通過了錢獨關,與之聯繫上,祝玉妍要保持陰癸派存在和展,就必須與我方合作,雖然還沒有確定,但是還是有一些把握,畢竟王上許的條件,還非常豐厚,賜領地,建山門,許傳之。”

“關中大戰,劉武周和宋金剛率兵而下,關中李閥再難支援,而在晉陽太原,有李淵三子李元吉在,這次王上的意思,就是把此人留在那裡,不需要他再回長安了。”

雖然他不知道,歷史上,劉武周佔據了李唐王朝地祥地晉陽。劉武周又派遣宋金剛南下攻陷晉州,進逼絳州,佔據龍門,攻佔澮州。關中大震,甚至唐高祖都驚慌失措,頒了“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心魔盡去,漸有帝王之心的楊宣凝,再也不會把李閥當成理所當然地關中之主,現在步步進逼,步步切肉,務必要不戰而滅其族,等大勢成就,大軍一出,殺之如殺一狗耳。

沈落雁恭謹行禮:“屬下領命。”

心中卻是暗歎,李閥這次,實是有難了。

棋差一着,滿盤皆輸。

勢領一步,步步佔先。爭奪天下,就是如此。

李閥沒有還手之力,是因爲他一佔關中,就受到重重殺機,根基不穩,就算有千般謀略後着,也難以使出,如果給他緩過氣來,以他世家的威望人脈,那時真是反過來翻雲覆雨,改變天下大局。

此時地楊宣凝,當然不可能讓它緩過氣來,在戰略上,已經視之如等閒,就算英明神武如李世民,就算根深蒂固如李閥,也是草芥,彈指之間,翻手可滅。

但是戰術上,無所不用其極,已經調遣一切力量,務必要殺盡李閥核心分子,消耗其實力,使其折翼,這樣地話,就算有萬一,得了突厥幫助,讓李閥喘息過來,也已經是元氣大傷了。

偏偏北方豪強,寧知如此,但是唯一的道路,還是與之合作,先奪了大量領地再說,畢竟如不如此,連日後牌地資格也沒有。

如無敬畏之心,又掌得先機的情況下,千古一帝李世民,不過如此罷了,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之間,大勢已定。

戰略上,只有趕盡殺絕,再無留一線之說,這就是陽謀了。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三章 拜禮(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八章 餘杭(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九章 水寇(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六章 家酒(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章 拜禮(上)第七章 鹽路(下)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七章 鹽路(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章 水寇(上)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破殺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三章 拜禮(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八章 餘杭(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九章 水寇(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六章 家酒(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章 拜禮(上)第七章 鹽路(下)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七章 鹽路(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章 水寇(上)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