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突厥

然說下定決心要跑路了,但是既然到了這個時代最精,自然要多觀察,多揣摩,多學習了。

以他的官職,在禁軍中不算什麼,但是來去自如的特權還是有的。

並且也以新人初到,拜訪前輩老將的名義去拜訪,雖然吃了不少閉門羹,但是也獲得了不少機秘要聞。

張宣凝立於城牆之上,極目遠望。

此時天尚未亮,星月照耀着整個世界,周圍的甲士整齊的巡查着,無人打攪張宣凝,在外人看來,這位石都尉年在三十間,身形高大,臉容黃色,神色冷漠,眸子深邃而無情,但是持刀而立時,自有一股淡淡的霸氣,使下屬敬畏。

張宣凝目光落於殿頂,此是皇帝行宮。

站在他後側的陶吉恭敬的說着:“將軍,這裡有卑職在,將軍可休息一下。”

張宣凝露出一絲笑意,淡淡的說:“食朝廷之俸,忠朝廷之事,聖上既然任命我爲都尉,又輪流值勤,我自當要用心用力,毫不懈怠!”

陶吉頓生敬意,笑着說:“將軍如此勤於國事,以後必成一方重將,封妻廕子,留名千古。”

張宣凝冷哼一聲,說着:“不必奉承,去,再去巡查一次。”

“是!”陶吉毫不遲疑的應着,率領士兵再次巡查。

張宣凝望着他的身影,眼神卻是空洞,已經想到了別處,就說唐史,對於李淵的家世淵源、出身籍貫,舊史上的記載頗多歧異,疑團不少。比如說其籍貫,宋朝人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記載爲隴西成紀人,而同爲宋代人修的《冊府元龜》和五代時人的《舊唐人。

至於說其祖上爲西漢名將李廣之後,未必確有其事。

唐朝人李延壽撰《北史》一百卷,其在全書之後作“序傳”,更是盛稱其“李氏之先”出自帝頊高陽氏,而其實這還不滿足,李家立道教爲尊後,稱自己是老子之後,這更扯談了。

李唐日後得了天下,對自己家世很多粉飾,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實,這反而證明了李家來歷不明,如是真的有淵源可傳,以當時重視家世的傳統來說,豈會如此含糊不清?早就祖先八代都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正因爲含糊,就說明他十之**本是胡人,當然,這僅僅是張宣凝如此想,其它人的想法他是無所謂的,但是,李淵的母親是獨孤氏,肯定是胡女,李淵的妻子竇氏,也是鮮卑女。李世民之妻,長孫皇后,也是胡女,歷史上是可查的,祖先三代母系都是胡人,其實已經很說明情況了。

換句話說,哪怕李淵的祖父李虎是純種漢人(這其實不可能,純種漢人根本無法進入胡人領導核心),那實際上李世民也只有1/4人血統,而有3/4人血統,而高宗更是隻有1/8,甚至更低的漢人血統。

而且,看一個人的背景,其實就看他所屬的政治陣營和集團性質了,李家毫無疑問,是屬於熟胡(突厥爲生胡,半開化的胡人爲熟胡)集團的核心人物,因此得到了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持,李淵自言“承七葉之餘慶,資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里,家稱公室”,正是身爲北方熟胡集團的明確寫照。

打倒這個胡夷集團,他身上的血液立時沸騰起來,張宣凝並不是神,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有過迷茫,也知道日後李世民英明神武,但是“胡夷之有君,不如華夏之無君”,既然李世民是胡夷,自然覺得自己有着大義,可討伐於他而沒有絲毫愧疚了。

其實他也不要什麼理由,但是似乎許多人需要一個大義理由。

“回我華夏,復我衣冠,不可由胡夷得天下!”

這個旗號,想必在日後對戰李閥時,大可拿出來宣傳,也凝聚起民心,要知道,這時離五胡亂華沒有多少時間,漢族其實對胡人是無比痛恨,這一旗號,實是威力無比。

根據史實,至少在南方是大大的吃得開。

又定下了一個國策,他才冷笑一聲,凝視着遠方,在黎明前的暗黑中,不時有着近衛巡查,點點火把,有種說不出的風雨欲來的味道!

就在他想要收回眼光時,突然之間,幾騎自視線的盡頭出現,拼命向這裡奔來,張宣凝心中一懍,忙揚手令,集起自己的手下,但是心中已經知道,突厥來了。

沒有多少時間,這幾騎已經衝到了城下,跟着就是上面騎兵的長聲大喊:“突厥大隊,數目不計其數,前來襲擊了。”

城邊頓時大譁,不過,這樣重大的事情,誰也不敢輕信,自有人下去盤問

這時,張宣凝卻毫不猶豫的命令:“陶吉!”

“在!”陶吉立刻應着。

“你去向宮廷報告,就說突厥規模數萬人以上,已經襲擊到城下,請聖上決斷。”張宣凝露出一絲冷笑,說着。

“將軍,是不是等查實了再說!”應了一聲,陶吉卻沒有立刻去,有點猶豫的問。

“快去,有什麼責任,自是我來承擔。”

“是!”眼見如此,猶豫的陶吉也是無奈,率領幾人,下得城牆,翻身上馬,直撲宮廷而去。

“這是給你一點籌碼,在聖上面前留點印象,日後說不定還可以有一線生機,恩,可惜的是愚蠢不堪,竟然還要我多提點纔是。”張宣凝望着他遠去的身影,心中想着。

但是此念一閃就過,他召集了自己的部屬,這時,已經換裝了,他率領一百騎兵,就自防區門口出去,整齊的排列,等待着。

沒有多少時間,遠處有巨大的馬蹄聲傳了過來,頓時,人人色變,下面還是盤問的人也知道沒有必要盤問了,各隊慌忙調整隊伍。

落入視線的,是一隊騎兵,數目大概是二百左右,應該也是前鋒的突厥探騎,而追的,又是一隊己方的騎兵,大概只有十幾騎,突厥騎兵似乎有意示威,並不格殺,而就如老貓戲鼠一樣,圍着趕着,然後等到了城外衆目睽睽之下,才高聲喊着,並且將一個落後的隋騎砍殺在地,這個隋騎跌下,頓時被故意的上百騎策馬上前,變成肉泥。

驚恐的隋騎拼命策馬,向着護城河蜂擁而來。

張宣凝冷笑一聲,咬了咬嘴脣,看了看着兩側自己的騎兵,喊着:“突厥食汝等之肉,今我等必殺此胡狗!跟我衝!”

頓時,上百騎兵大喊一聲,跟着張宣凝上前衝去,才衝了一段,就見幾只長箭呼嘯而來,目標直指張宣凝。張宣凝舉刀橫斬,數箭頓飛出去。

不遠處,二百突厥騎兵瘋狂衝來,他們哪見得如此狂妄自大的隋騎,一百竟然衝鋒二百騎,本來驅趕隋騎於牆下,是爲了顯威於隋,現在反爲氣奪那就很不好了。

當下二隊都有死戰之心!

隨着馬匹衝鋒,張宣凝的殺氣不斷凝聚,而心神也不斷攀登,就在衝到突厥騎兵之前時,強大的邪氣沸騰而出,“轟”的一聲,又直而衝上。

“殺!”猛然遇騎,長刀揮出,破軍之刀閃着黃光,敵方一騎的皮甲,簡直和一張紙張一樣被穿過,鮮血飛濺,頓時跌倒在地。

蹄聲轟天響起,後面的突厥騎兵直衝上去,不顧生死,讓人心生寒意。

長刀之上,真氣勃,配合着邪氣,兩名突厥士兵稍一格,立刻巨震吐血,身子往後拋擲,刀光再閃,血光四濺。

張宣凝破軍刀上的黃芒閃爍,靠着身有內外二重甲,拼着捱刀流血,招招險中求勝,以命搏命,馬匹直衝而去,連殺十多人,刀下竟無一合之將,殺到性起,霸刀之中那股殺盡一切,惟我獨尊的意境,竟然空前凝聚,平時難以體會的奧妙,都一一浮現。

“當!”突然之間一刀,強大的反震力,震得他手臂麻,還是衝刺以來,次有人能擋得住他的長刀,但是對方也是全身一震,幾吐出鮮血來。

張宣凝直衝而上,馬匹半點也不停,一刀斬出,這一刀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隨着對方的動作現出精微至令人難以相信的變化,任對方如何改變,還是二刀相格。

“蓬!”真氣爆炸,張宣凝吐出鮮血,而對方更是露出難以相信的神色,往後翻騰,沿途不斷噴血,而張宣凝知道他是好手,真氣瘋狂的刺激馬匹,激出馬匹的潛力來,馬頓時加。

張宣凝一去無回,揮刀斬出,那人半空沒有落地,就屍分二斷,鮮血和內臟都露在空中。

眼見如此,周圍的突厥騎兵猛然一震,然後瘋狂的高喊着什麼,衝了過來,就如烏雲卷席一樣,但是能夠衝到張宣凝身邊的人畢竟是少數,十餘個騎兵紛紛往後拋跌倒斃,霸刀所砍所殺,必是要害。

“噗!”又—個騎兵連人帶刀往後拋去,就在半空中,邪氣已經內爆,那人眼耳口鼻全滲出鮮血,撞到了他身後的一個,頓時二人都吐血。

眼前突然之間一空,竟然已經衝破了敵陣。

眼見突厥分散之處,衝刺的道路上屍體狼藉,竟然倒斃了四十騎,而己方只折損了十騎左右,這就是有着無比尖銳的刀尖的效果。

就算如此,身上也中了數刀,外面的盔甲被砍開,裡面的軟甲也出現裂痕。

“殺,跟我殺回去。”張宣凝猛抽馬繮,

刺馬腿,戰馬一聲悲嘶,反身又是一次衝刺,而後面也轉個彎,直跟着主將進行衝刺。

這次的衝刺,並不如第一次那樣快,而是照顧到了後面的己方騎兵,以求最大的殺傷力,破軍化作刀芒,專注前方,擋者披靡。

又是這種瘋狂的經驗,對方的刀槍,如最猛烈的風雨一樣,將張宣凝的世界濃縮成了一個小點,眼前只有鮮血和殺戮。

刀法淋漓盡致的揮,邪氣無比沸騰,血淋淋的,除了生死別無它物的環境,使一切其它的東西,無論是感情還是霸業,都在這時無比的遙遠,只有手中的刀與之同在。

號角聲、喊殺聲和慘叫聲,幾渾爲一體。

在搏殺中,或卸或黏,或虛或實,或重或輕,本來沸騰的邪氣,都似乎越來越融和到了這種不斷轉爲奧奇的刀法中,似乎揮出淋漓盡致的感受,越殺越是爽快,直推到無限的盡頭。

張宣凝心中殺機似火,神智卻冷靜如冰,刀化長虹,又一個突厥騎兵連擋格都來不及,氣絕斃命,落下馬來。

就在這時,幾處劇痛,張宣凝身上又多添三道刀痕,深吸一口氣,刀光暴漲,登時有兩人從馬匹上跌了下來,在這樣情況下,跌下來的人其實根本沒有幸理可言,後面的馬蹄足於踏爛一切。

張宣凝又是一動,眼睛四望,只見四周到處是屍體,衝入了敵方兩騎之間,對方兩騎同時濺血跌倒,又是一次成功的穿刺,在後面,已經倒下了上百個突厥騎士。

突厥騎兵見他瞬間連殺數十人,如摧枯拉朽,終於心膽俱寒,氣勢爲之一鬆,稍過一會,吶喊一聲,其它的殘餘騎兵,連忙向後奔去。

遠處,十多股濃煙,直衝雲霄,覆蓋達十多裡的範圍,這是附近示警的信息。

也就在這時,城上觀看的隋兵,才轟然叫好,百騎向二百騎衝鋒,幾個呼吸之間連殺一百多騎,己方只折損二十騎,可所謂大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張宣凝眼見士氣可用,用盡內力,高聲喊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城上的隋兵,也隨之高喊,而高喊之後,連城內的隋兵也隨之高喊,一時間,萬歲之聲,聲震數十里,直上雲天,士氣頓時高漲。

隋煬帝此時,就在“聞政閣”,這是東南西北四座小樓之間的主殿,其中寬闊無比,可讓百人在內聽政,規模宏大,豪華富麗,又在不經意之間顯出淡雅靈秀的色彩,可見造者用心。

但是在這時,殿中臨時召集的十幾人都面面相覷,幾難說話,人人神情肅穆,連大氣也不敢喘息一下。

隋煬帝臉寒如水,幾有當年之氣,冷笑的說着:“怎麼?突厥十數萬軍怎麼會突然之間闖到這裡?事先竟然沒有半點風聲?朝廷任用你等,到底是幹什麼的?沿途軍衛,又怎麼沒有半點阻擋的跡象?”

此問一出,各個重臣更是各個低頭,再無話說。

隋煬帝凝視周圍重臣,徐徐掃過,大殿中靜的連針落也可聽見。

就在這時,萬歲之聲沖天而入,隋煬帝也聽見了,這才詢問:“何有此聲?”

衆人頓時舒了一口氣,讓一個侍衛應聲而出,沒有多少時間又回來,說着:“突厥二百騎進襲於城門之下,追我斥候十數,果毅都尉石無忌以百騎出戰,與一刻之間,斬殺敵將,殺敵騎四十餘人,勝後高喊萬歲,軍士迴應。”

聽了這個消息,隋煬帝不但不喜,反而心中怒氣而衝:“哼,一個區區果毅都尉石無忌,也敢出戰,你等呢?”

本來舒了一口氣的重臣,又陷入沉默中,隋煬帝心中殺意和怒氣直上衝去,幾乎暈眩,這種沉默,纔是最可怕的,代表了東西實在讓人毛骨悚然。

頓了頓,終於按捺住了怒火,他才從牙齒縫中吐出一句話:“果毅都尉石無忌有功,提拔爲正六品折衝都尉,諸卿有什麼意見嗎?”

本來,斬殺四十人這樣的小功,根本不能提拔,而且,才半年時間,石無忌就從九品隊正提拔到正六品折衝都尉,這度也太快了,在平時,必有重臣阻擋,以免破了朝廷的體制。

但是在這時,人人無話,只是說着:“皇上聖明。”

就這幾句話,隋煬帝心中露出了深刻的寒意,將重臣一個個望了過去,這種寒意更是難以壓制。內外勾結,是要置朕於死地嗎?

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九章 水寇(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三章 拜禮(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四章 說意(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章 水寇(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
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九章 水寇(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三章 拜禮(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四章 說意(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九章 水寇(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