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破賊

華蓋、旌旗、鐵騎,浩蕩成行,前面由俘虜的郡內官道。

前四十人的騎士,中四十人,後四十人,列成長形,人人手持長盾,手提長矛,既可衝刺,又可作擲擊之用。

羅士信手穿一副嶄新的盔甲,又披着紅披風,騎着一頭白色駿馬,在中心而過,沿途街道所見,二邊軍民,數萬人,全部俯,高喊:“拜見羅將軍!”

聲震全城,榮耀一時無二,這就是誇將了。

在一處高樓之上,李淳風觀看如此,不由一笑,向張宣凝說着:“主公如此厚待,封正五品將軍,賜大宴,賞誇將,予田宅,禮絕羣臣,羅士信必能忠心侍主。”

張宣凝微笑,搖頭說着:“賢弟切笑我,羅士信武功過人,爲第一流高手,又久在軍中,是一員大將,猛將,真是我軍所需,有此禮遇,也屬理所當然。”

按照隋制,總管掌握軍政大權,因此和各部尚書相當,爲正三品,張宣凝也按照這個編制來,雖然這時沒有稱王,但是編制已經開始形成。

與隋時有所改變,現在主要改變的是地方官制和軍制。

一郡,置太守,太守正五品,郡丞從五品,郡尉和郡主簿爲正六品,而各曹(戶、法、吏、禮、工、田)爲正七品。

一縣,置縣令,縣令正七品,縣丞從七品,縣尉、縣主簿爲正八品,而各房(戶、法、吏、禮、工、田)爲正九品。

無論是郡是縣,戶曹(房)吏,清點縣中壯丁,戶籍;田曹(房)吏,主開墾農田。清點田畝,並且按規分配土地於將士之家;倉曹(房)吏,主收民租,以及縣衙倉庫清點,這三曹(房)權責最重,三郡已經建立完畢。

軍制,五隊爲一屯,屯長爲從九品下,五屯爲一營。長官爲陪戎校尉,正八品,四營,一千二百人,爲一衛,主官爲致果校尉,正六品,四營爲一府,五千人。主將爲定德將軍,正四品,三府爲一軍,爲一萬五千人,正三品,爲宣威將軍。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中間階級。

現在羅士信的官位,就直接授予正五品遊擊將軍,獨掌一千五百人編制的驃騎衛,僅在與其它從龍甚早的三個將之下。這種高位足夠榮耀了,羅士信久在軍中,當然知道。

李淳風也自微笑,說着:“主公如此,以後豪傑聞之,必蜂擁而來投靠。”

二人都是聰明人。都是笑過就是。

其實,張宣凝的用意就是燕太子丹對待荊軻的政策。

燕太子丹對荊軻降階相迎,以禮相待,尊荊軻爲上卿,住上等之舍,太子丹更是每天前去問候問好,宴會不斷,奇珍異寶不斷進獻,甚至車馬和美女,都毫不吝嗇。這種恩遇,當時賢者就冷笑地說着:“荊軻必死也!”

原因很簡單,你受了這樣的恩惠,還不效死,天下人都唾罵,逃亡到任何地方,任何主子都不會接受這種受大恩不效死的人。

因此歷史上,太子請求荊軻當刺客時,荊軻明知死路一條。也只有唱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而不得不去死。

現在張宣凝恩惠如此之重。提拔於羅士信,羅士信也走投無路,只有跟着了,其中原因還是這句話:張宣凝對你如此恩重,你都要叛主,這等不忠之人,以後誰敢接納你呢?

當然,也是爲了千金買骨的意思——天下豪傑聽着,我張宣凝對人才是極渴望的,投奔而來,我必重重提拔!

這二種權術,在人主施來,無非是水到渠成,如果再加上故意宣傳的歌謠和故事“羅士信和秦瓊遇明主而得提拔”(現在已經編出來,並且委派錦衣衛的外圍到各地傳唱),那這二人,再難回頭了。

如再叛逆,殺之,不但沒有惡名,反而天下之大,人人喊好,二人也從此揹負千古賊子的名聲,死後永世不得翻身,就算投靠到別的陣營,別地陣營的主上和同僚,也會對他們猜忌在心,就算一時用了,日後也不得善終。

再說,恩遇士兵也是有點效果的,這賞酒食就足夠了。

當然,恩遇太多,就平常了,因此這種權術只有在有限的幾個人中進行。

笑過之後,李淳風又稟告的說着:“稟主公,十一月十八日,操師乞親率起義軍攻打江西重鎮豫章郡進,乘敵不備,一舉攻佔了豫章,而劉子迅奔赴豫章。操師乞聞訊,在十一月二十日,親率部隊迎戰於城外。在戰鬥中中箭身亡。義軍驟失元帥,軍心動搖,開始敗退。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自任主君,戰事呈僵持狀態,現在已經僵持三日了。”

“確定是真?”

“是,已經有數路探查都已經說明了。”

“很好,我軍也已經整頓完畢,你給你一千人,

兵四千,役丁三千,守住東陽郡,我帶本部二萬四千千,直撲向鄱陽郡,這時,鄱陽郡先被賊軍攻破,賊軍又到了豫章郡,而且林士弘在操師乞死後,繼位爲君,但是畢竟根基不穩,嘿嘿,真是難得的機遇!”

張宣凝雖然不記得林士弘的許多具體歷史,但是現在趁火打劫,是毫無疑問的,這並非是張宣凝多麼英明,而操師乞是何等愚蠢,原因很簡單,這時附近郡中都空虛,豫章郡是重鎮,非常關鍵,哪怕是張宣凝在這個位置上也要取下。

只是操師乞運氣不好,戰死了,而林士弘再英明神武,初當主君,也必須有段時間穩固才能坐穩,因此張宣凝纔可以放手一擊。

“李密方面,還有什麼情報嗎?”

“李密組蒲山公營,挑選精銳,得精兵七千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是瓦崗軍中第一等軍,以李密的家世聲望,瓦崗軍中諸人多依附,已經成了氣候,據說在訓練中,等明年春來,就可作戰。”

“恩,繼續探察!”

李密其實對李淵極有利,其府掾柳曾經說過:“明公與長安宗族有疇昔之遇。雖不陪起義,然而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國不戰而據京師,此亦公之功也。”

也就是說,李密切斷了南北交通,才使李閥抓住機會,輕易得了長安和關中,這可是一下子得了十幾郡啊。而且全部是人口密集地重點郡縣。

相比之下,張宣凝趁着操師乞死,林士弘初上位時,一舉擊潰之,奪鄱陽和豫章二郡,只是小兒科,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只要想到這個,張宣凝就心中慌,他朦朧記得,林士弘在豫章稱帝后。率領部隊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宜春等郡,這些地方的豪俊之士都紛紛起來殺掉隋朝的官吏,歸附於林士弘,很快統一了現在江西全省之地。接着,又派兵攻打南海各郡,大軍所到之處。隋朝官吏望風而逃。

而根據現在的形勢,地確是可能的,但是這必須等到明年新年初,等到李密奪了洛口倉,集兵百萬,南北正式切斷,這時,隋朝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沒有任何一支機動部隊,因此這時。誰能夠迅崛起,立刻可以卷席十幾郡甚至二十幾郡。

可以說,李密的舉動,正式使隋朝瓦解。

“哼,你李閥能夠利用李密創造的世界,在北方成事,難道我不能利用同樣的機會,在南方起事嗎?一擊敗林士弘,我就親自稱王。並且公佈自己獲得了楊公寶藏,自己又有五萬精兵。附近郡縣必紛紛投靠,一下子擁有十幾郡,也是有可能的,關鍵是今年必須擊敗林士弘!”

當下,三萬人,連同二千騎兵精銳,傾巢而出,直撲鄱陽郡,沿途縣城,本來就已經被起義軍摧毀,起義軍又沒有建官立制,因此紛紛投靠,一戰也沒有,直到鄱陽郡城,留在了鄱陽郡城中地起義軍,見勢不妙,立刻棄城而逃——事實上,他們想防禦也不可能,本是賊軍,殺官奪城,根本沒有建立秩序,人數又少,只有這個選擇。

到了鄱陽郡城,本是袁斌的老家,此人立刻召集舊部,不少沒有被殺的官員也紛紛而來,投靠張宣凝,張宣凝也毫不遲疑,直接任命此人爲鄱陽郡丞,穩定局面,當然,同樣留下一千兵,坐鎮指揮。

大軍直休息一日,就直撲豫章郡,這真來地時候——操師乞死,林士弘新任主君,但是立刻傳來了鄱陽郡失去的消息,頓時,起義軍大亂,不但不是歷史上林士弘擊敗劉子,反而是劉子大敗林士弘,並且奪取了豫章郡城。

林士弘已失了豫章郡城,失了糧草,已經處於半崩潰的處境,並且在三日後,被張宣凝軍跟上。

曙光初現,平林山野都已經落盡了葉子。

張宣凝三萬軍,密密麻麻,佔有數裡之地,包圍住了林士弘部。林士弘部地旗幟,雜亂無章,顯是因他們的突然攻至而手足無措,倉皇驚懼。

而張宣凝三萬軍,佈列平原之上,隊形整齊劃一,見到對方惶然佈陣山頭,頓時人人無不戰意昂揚,躍躍欲試,畢竟誰都明白對方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羅士信見狀縱聲長笑說着:“主公,賊軍雖有二萬,實不戰實已潰也,請允許我率本部出擊,就可將其攻破,擒殺其。”

張宣凝看着,點頭稱許,顯是也明白此理,不過他還是笑着:“我遣一使,可勸降於他,如他從命,也可免得刀兵,不過二刻時間!”

說完,他就派遣一個官員,持旗直策馬而進。

張宣凝當然知道,己方大軍養精蓄銳,士氣如虹,若耽擱時間,只會令氣勢衰竭減弱,所以給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稍加整頓,更有力量,這也是兵法正理。

眼見一騎而進,但是沒

時間,一旗杆之上,懸出一級來,想必是使者的

張宣凝頓時大怒,猛然記起以前自己歷史上,此人就是寧死不降的典型。甚至到了原本歷史上,唐朝立國五年後,已經佔有天下大半,杜伏威都已經投降,南方地區地農民軍或敗或降,所餘無幾時,他也沒有投降,堅決死戰到底。

這種性格本應該佩服,但是用在自己身上。就堅決不可容忍了。

張宣凝立刻起了殺他之心,原因很實在,這傢伙是堅決不降的主,而且性格堅強,無論怎麼樣打擊,只要他不死就可以繼續戰下去,典型是死纏硬打的主,如果演變成流寇,和他張宣凝在南方打游擊戰。那就完了。

頓時,五千人身穿紙甲,威武不凡,手持長槍,直撲而上,而側面,各有五千爲其應,中軍八千,聯同二千騎兵,緊隨於後方。徐徐推進。

軍中大鼓,敲得隆隆作響,更添威勢。

等一靠近,頓時殺聲震天,箭矢嗤嗤,到了短兵交接地時刻。

但是無論林士弘本來如何天才。在這樣地情況下其實已經有心無力,他上位不過幾日,連起義軍內部都沒有整合,再加上戰鬥失敗,他的威望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才一交戰,起義軍就東奔西馳,人喊馬嘶,亂得像末日來臨。

▲ttka n▲co

張宣凝看着,雖然臉色不變。但是實際上心中大喜,他最喜歡的,就是在別人青黃不接的時候進攻了,特別是這種還沒有經過多年戰爭考驗,也沒有經過訓練整頓的起義軍——打這樣的軍隊,真是有勝無敗。

如果給二年時間,以林士弘之能,說不定真能鍛煉出一支強兵來,但是這時。它就是烏合之衆!

在戰了半個時辰,戰場上就出現了一面倒地趨勢。唯有一團兵陣還勉強保持着隊型。

“主公!”羅士信上前一步,說着,他久在軍中,當然知道現在是騎兵最佳進攻時間,一旦突破,賊軍就全面崩潰。

“恩,是時候了,士信,你去將林士弘的級取下,千萬別給他跑了,不然就是大麻煩了。”

“是,主公,臣明白。”羅士信應着,其實根本不需要叮囑於他,他十四歲就參軍,當然知道起義軍就是這點麻煩——只要不殺了頭目,就會捲土重來。

頓時翻身上馬,一聲令下,四千蹄齊,轟鳴震天,羅士信率本部一千人,直向敵人衝刺。

騎兵地度是如何之快,轉眼之間,就已經衝到了對面,敵人雖然知道對方有騎兵,但是這時也根本無能爲力,殺得對方人仰馬翻、頓時把對抗地賊軍,衝得支離破碎。

眼見騎兵士氣如虹,如一條長蛇般疾如銳矢,快如雷電,破進敵陣,而林士弘也親自率領一支騎兵衝下攔截,這是他最後的反抗力量了。

頓時,兩支騎兵相遇,近身廝殺,羅士信第一在前,所向披靡,每出一刀,立刻斬殺對方,擋者無一倖免,其第一流勇將地力量,揮得淋漓盡致。

大局已定,又有第一流勇將用命,雖然林士弘自己也算是第一流高手,但是其它條件根本無法比喻,雖然他希望能挽狂瀾於既倒,但是自古以來從沒有一處地方比戰場更是現實和冷酷,敗局若成,即使孫武復生,孔明再世,也迴天乏力。

二下交戰,沒有多少時間,林士弘地騎兵,畢竟不能和久經戰陣的騎兵相比,紛紛落下,而在這時,敵軍已潰,漫山遍野都是四散逃竄的敵軍。

眼見如此,羅士信出一陣大笑:“林士弘,你奉上級吧!”

幾乎同時,張宣凝八百騎兵也已經衝下,繞過一圈,各自上弩,將林士弘團團包圍住,絕不會給他任何逃亡的機會。

林士弘的親兵越來越少,而羅士信地騎兵死死糾纏於他,就算是一流高手,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以脫身,就在這時,羅士信長刀所上,正面開始與林士弘對戰。

羅士信是軍人,不是武士,當然不介意什麼羣毆,他的手下,分成數批,從前後左右配合羅士信攻擊,才幾分鐘,林士弘身中十數刀,雖然連聲怒吼,但是絲毫改變不了局面,再過一會,又格了羅士信一刀,就感覺到真氣已盡,就在這時,數把長刀長槍,就紮了進去,將他貫穿。

羅士信猛的上前,長刀揮出,頓時一顆級飛到空中,他再策馬一條,伸出手來,將級的頭拿住,這時,這級竟然還睜着眼睛,表情猙獰,還沒有立刻死亡。

不過羅士信根本不在意,他殺人如麻,這點算得什麼,當下就策騎回來,興沖沖地翻身下馬,奉上血淋淋的級:“主公,臣已斬得此獠。”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七章 鹽路(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四章 說意(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章 醒來(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章 拜禮(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六十章 蛻化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三章 拜禮(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七章 鹽路(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四章 說意(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章 醒來(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章 拜禮(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六十章 蛻化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三章 拜禮(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