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節 紅紅火火

全福之人,是納徵之禮中最重要的人,甚至超過了媒人。

清河崔氏府上,一輛華麗至極的花轎,這就是爲崔瑩瑩出嫁作準備的花轎。這一次秦王大婚在許多古禮之上,又有了一些細微的改動,爲的是更加的吉利。

六位全福之人先是在崔瑩瑩房中細心的整理了崔瑩瑩出嫁時的衣物。

然後開始清掃這花轎。

花轎自然是全新的,肯定不會有污垢,可這個清掃卻是極重要的儀事。

全福人在新娘出嫁上轎之前,進行“掃轎”、“薰轎”、“照轎”的工作。

“掃轎”是指全福人用掃把將轎內塵土象徵性的拂去。

“薰轎”是指全福人在掃轎之後,用一把高香將轎內薰染一下,充盈香氣。

“照轎”則是拿一面手持鏡子,將轎內角落照射一遍,以避免傳說中的污穢之物藏身於轎內。

通過這一掃、一薰、一照,轎內即刻便會充盈着所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祝福,按傳統要求由全福人擔任這個職位,更是體現出對新郎新娘新生活的美好祝願。

這是大禮,就是崔君肅與崔孰禮都非常鄭重的站在一旁。一直到轎子再次被擡走,小心的存放起來之時,崔君肅說道:“戶部應該選擇靜觀,還是跟着下手!”

“等!”崔孰禮輕聲說道:“殿下出手,總是連環計不斷。第一招就算是重手,也僅僅就是試探。我們也觀察一下會有什麼變化,只是這一次天下人萬萬想不到,秦王殿下會在自己大婚之時出手!”

崔敦禮這一句我們,卻是在指七世家,而不是指他們兩人。

“或許這就是殿下高明之處,我等靜觀吧。或許也可學到一二!”崔君肅這不是單純的恭維,說到心計李元興或許不夠高,但李元興在境界上絕對遠遠的超過了他。

崔敦禮也點了點頭說道:“自然是可以學習一二的。”

清河崔氏之後,就是盧家了。在崔敦禮離開之後,崔君肅也命令自家的嫁妝車隊開始出發。就這個嫁妝車隊何時出發一事,七世家討論過,崔敦禮也代表秦王府討論過,最後決定就在納證之禮時,送聘禮,回嫁妝。

沒有選擇親迎當日,只因爲嫁妝太多,多到如果放在那天,怕是到了晚上嫁妝的車隊還沒有完全進入秦王莊。

世家回的嫁妝,俗禮在後,嫁禮在前。

每個世家八位全福之人坐在華轎走在最前面,她們的任務是去秦王莊爲各自家中的王妃整婚房,鋪牀。然後把秦王莊那幾位全福之人對花轎乾的事情,再作一次。

如果是小門小戶,男方送聘禮的時候不一定有全福之人。

所有的事情自然都是由女方這邊的全福之人去辦了,可李元興是大唐秦王,這福自然應該是雙福臨門更吉利,所以秦王府一方也派出了全福之人。

在八位全福之人後面,是嫁禮。

茶葉、生果、蓮藕、芋頭和石榴(各一對)再就是賀維巾、長褲:意即長命富貴。

鞋(一對):意即同偕(鞋)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鬆糕回聘金檳椰(受一個,餘數則全回給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注:賀維巾是什麼?作者找不到資料,只是在三書六禮之中找到這個名詞,請書友之中的大能,有知道的讓大夥科譜一下。)

第一個出長安的不是崔氏,而且是隴西李氏的隊伍排在第一位,因爲他們距離長安城朱雀門最近。然後是鄭氏,崔氏其實已經是第五個出城的。

就在這嫁妝的車隊出城的時候,魏徵見到了李二。

很簡單幾句話後,李二當場就怒了。你佛門可以胡鬧,你佛門可以愚弄百姓,但是你竟然敢拿前朝的事情來讓本朝免稅。

“混帳!”李二怒砸了一個杯子,指着魏徵問道:“天策府兵員可足夠。”

“回聖上的話,下臣已經讓尉遲將軍調三千人作好準備,只等聖上的允許,就封寺拿人。”魏徵將佈置詳細的說了一遍。

李二默默的點了點頭:“很好,不要讓其逃掉一個。明日大唐報整版就說此事,讓六部尚書都寫一份策論。讓叔寶去盯着,朕要聽一聽長安城的聲音!”

“是!”魏徵起身回了一禮。

他只需要去管天策上將府的事情,對六部尚書還有秦瓊的旨意,自然會有人去傳的。

尉遲恭接到命令後,看着命令半天都沒有反應,牛進達在他身旁提醒了三次,他才呆呆的說了一句:“今日,殿下納徵大禮呀,殺人這種事情!”

“還是先點將吧!”牛進達提醒了一句,尉遲恭趕緊下令點將,然後就是等魏徵的正式通知了。

點將就是點兵,尉遲恭說了四個營,自然就有副將去下命令了。這是李元興訂下的規矩,佔將多一營,如果那一個營狀態不好就備選的營頂上,打仗不是送死,所以只挑最精銳的出戰。這原本是朔方城大戰時訂下的規矩,被天策上將府衆將軍所延用。

尉遲恭圍着軍帳在打轉。

這時,原先就在這裡彙報天策府四衛挑選工作的席君買此時說道:“將軍,某認字不多。但是某卻知道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說來!”尉遲恭坐回到中軍位置。

席君買先是向着長安城方向一禮,然後又是向着秦王莊方向一禮,這才說道:“某知道三位秦王,無一不是蓋世人物,所以殿下今日動手就不爲怪了!”

三位秦王!

按歷史上說,前朝也有受封秦王的,漢朝也有。

但這在場的人都明白席君買所說的三位秦王,自然是指最中華民族第一帝王,大秦帝國,始皇帝贏政。一位爲統一中原,外阻蠻夷的秦王殿下。

第二位,自然就是大唐現在皇帝,十四歲起兵反隋,帶着他的追隨者,打了大唐江山。

第三位,大唐現任秦王,天策上將李元興。

這三位秦王有一個絕對的共同點,那就是馬上的將軍,至高的王權。

“有理,此戰你主攻正門。秦王殿下禮服上的紅色,天策四衛要染的更紅一些。那些禿子,某看着極是不爽!”尉遲恭罵着。

一直單手抱着刀,默默站在角度的伍斌開口了:“殿下說,那些人是禿驢!”

“好,好一個禿驢。一刀你帶人打後門,反抗者殺!”

一刀,現在軍營之中的人已經在用一刀來稱呼伍斌了,而伍斌也是極喜歡這個稱呼。一刀,代表着自己的武學,代表着秦王殿下的看中。

黑炭哥點兵完畢,魏徵的信使也到了。

“滅寺!”黑炭哥重重的令牌扔了出去,佛寺是什麼?在黑炭哥心中那裡就是一個土匪窩,什麼壞事都可與佛寺扯上關係。而且還有兩邊倒的騎牆派,在兩個對戰的勢力之中左右活動,而獲取最大的利益。

滅寺!

會殺多少人,沒有人會問。秦王軍令第一條,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誓死服從。

“戰!”校場之上四營四千人,齊聲回答。

席君買與伍斌軍銜都還底,但有了黑炭哥的命令,他們各帶了一百人,先一步衝向了長安城。長安城的守將已經接到了李二的聖旨,大唐天策上將府入城掃孽,長安各禁軍,守軍全力配合,穩定百姓。

長安城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在街上看熱鬧。

今日是大唐秦王殿下納徵大禮,真正可以說萬人空巷。

百姓們沒有留意軍士入城,可是和尚們卻發現了,玄奘正在說服大興善寺主持,和燦大師。卻看到幾個中年僧人連滾帶跑了衝了進來:“主,主持,大事不好。”

“慢說細說,何故慌亂!”和燦大師穩坐蓮臺,表情沒有一絲的變動。

大興善寺與大慈恩寺距離只有五里遠左右,軍士圍寺,大興善寺自然不會不知道,就是站在寺廟圍牆之上,也可以看到那數不清的精銳軍士。

這位中年和尚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後面又有一人衝了進來:“官軍屠寺!”

“什麼?”玄奘臉色大變。

第三次有僧人闖入,這才把事情說完整了:“官軍圍在慈恩寺,已經攻破正門。他們在殺人呀!”小僧人哭了,哭的更傷心。

“阿彌陀佛!”玄奘高呼一聲佛號,盤腿坐下開始唸經。

他知道,他的力量已經無力阻止了,大唐秦王竟然選擇在納徵之禮的時候動手,這是要讓血染血他的袍服呀。只是地獄之中的修羅纔會這樣的殺機,纔會有這樣狠的心。

仁燦大師臉色變的極難看,趕緊吩咐道:“速開倉庫,向戶部納糧!”

“不但要納,還要多納。絕對不可讓那修羅抓住我佛門把柄,既然敢滅我大慈恩寺,就敢滅大唐佛門,小僧不才,願以身飼虎,明日赴秦王莊以佛度惡,希望大唐秦王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玄奘一臉的嚴肅。

“阿彌陀佛!”衆僧齊呼佛號。

讓玄奘沒有想到的是,李元興此時正在命令大肆的殺豬宰羊,準備勞軍。

在佛門眼中,尉遲恭是罪人,手上粘滿罪惡。

李元興眼中,尉遲恭是好樣的,既然敢把刀舉起來,就不要讓拿刀的手發抖!

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227節 這是謀殺!第176節 秦王罰俸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33節 價值十億的女人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226節 殘軍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690節 海匪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621節 除夕盛典第344節 炫富門!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496節 是誰不安份第329節 工具!第855節 北美無封地第719節 獨木橋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138節 大唐的軍工三產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48節 掙他一個億(下)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689節 對馬島第762節 西北勞軍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117節 頡利的決心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98節 秋之意第8節 大唐第一強盜第683節 掌控者!第522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一)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69節 大唐戰略計劃(三)第591節 回長安第103節 火計(一)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408節 命中註定(二)第881節 星辰之島第349節 這是點心?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第444節 長安八水八惠兩池第81節 憐農!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712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二)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118節 制肘之人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717節 和和氣氣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698節 嶺南行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488節 軍魂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872節 李元興回來了!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265節 堵門!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24節 李淵第799節 世界地圖(上)第167節 羊吃人的進化靈感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627節 新聞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6節 縣男虛爵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453節 極限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808節 地標第296節 落月!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80節 樑師都第703節 皇宮訂計(一)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130節 秦王金冠第414節 紅粉劫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207節 分糧
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227節 這是謀殺!第176節 秦王罰俸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33節 價值十億的女人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226節 殘軍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690節 海匪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621節 除夕盛典第344節 炫富門!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496節 是誰不安份第329節 工具!第855節 北美無封地第719節 獨木橋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138節 大唐的軍工三產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48節 掙他一個億(下)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689節 對馬島第762節 西北勞軍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117節 頡利的決心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98節 秋之意第8節 大唐第一強盜第683節 掌控者!第522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一)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69節 大唐戰略計劃(三)第591節 回長安第103節 火計(一)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408節 命中註定(二)第881節 星辰之島第349節 這是點心?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第444節 長安八水八惠兩池第81節 憐農!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712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二)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118節 制肘之人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717節 和和氣氣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698節 嶺南行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488節 軍魂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872節 李元興回來了!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265節 堵門!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24節 李淵第799節 世界地圖(上)第167節 羊吃人的進化靈感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627節 新聞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6節 縣男虛爵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453節 極限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808節 地標第296節 落月!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80節 樑師都第703節 皇宮訂計(一)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130節 秦王金冠第414節 紅粉劫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207節 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