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節 鋼鐵鑽山獸

李元興說的道物學,其實就是化學。這東西就是一個名字罷了,誰也不會放在心上的。那理學,就是現代物理學。沒有這兩樣知識,大唐難以發展起來。

好在,李元興是這些原本就優秀的人才作學生。

用現代已經有的理論知識變成他們自己的知識,如果從零開始研究,怕要慢上幾十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會更高。

“殿下,那巨獸,最多再有十天就可以試機了!”馬原這句話,卻是讓李元興很高興。

耀州,一座石山前,光是衛兵都有三百人。

岑文本來的時候,只知道這裡有重要的任務,卻不知道是作什麼。

四條鋼軌上面有一個高五丈,寬七丈的巨大圓形,如長蛇一樣的鋼鐵巨獸。這會正在組裝之中,許多零件不合適也趕緊回去返工。

最原始的蒸汽盾構機。

馬原命令兩個工匠將圖紙打開放在李元興面前。

“殿下,前面開路的有八個蒸汽鑽,四條傳輸碎石的傳送帶,向前推進的力量與輪子無關,用的地抓,好在每天也就只有幾丈的距離,所以給輪子加動力,感覺浪費了。現在唯一讓我等頭痛的問題就是,深度超過一百丈之後,蒸汽機會無法排氣。”

李元興看着圖紙。

這臺盾構機,並不是用現代那一種高超的一個巨大的圓盤作爲開路。

而是用了一個可以升降的平臺,以一個山洞而言,一次可以打進去一尺深,先從最上面用氣壓衝擊的鑽頭打碎石頭,下面緊貼在石壁上的鐵板會把石頭滑到傳送帶上,然後再運到後面去。

最高可以一次挖兩尺,然後鑽頭的平臺下降,再打碎下面的石頭。

可以說,這是半人工,半機械式的。

那種切削式的盾構機,大唐就算製作出來也需要兩年時間,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動力。

李元興準備從長安開到華州,就是後世西漢高速鐵路選擇的路線,恐怖的一百三十五公里,就有一百二十七公里長的隧道與橋樑。

李元興的長成鐵路,遠比後世的有更多的山洞,卻減少了橋樑。

對於大唐來說,挖洞比架橋更容易一些。

也改了一些路線,能從山邊走的,只需要在山體上挖出一塊就行了。

可就是這樣,按大唐這邊計算的二百七十里,可以說全部是挖出來,去拿橋架起來的。隧道最高的一條,達到了兩公里,最短的也有三十步。隧道佔整個長漢鐵路的六成,還有幾座橋是根本不可能迴避的。

建這一條通往成都的鐵路,李元興給出的預算,高達七百萬貫。時間爲三年。

七百萬貫,這個數字放在後世的現代,就是差不多三百多億。可後世的三百多億佔國民總產量的比例卻是很小的。

李元興這七百萬貫,對於大唐來說,武德年間,一年戶部的總收入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在貞觀初年,不算秦王府,整個大唐鑄錢纔不過四五十萬貫。

就是現在貞觀二年,整年的收入也不過八百萬貫。

李元興光是一條鐵路,就要投資七百萬貫,當初讓幾位老臣子嚇的心臟病都犯了。

不過,崔君肅卻認爲,李元興算錯了。因爲人工,物力,糧食,勞役的消耗,遠沒有李元興所說的那麼大,他給李二上了表章,工部也上了表章,認爲這條鐵路,雖然土方量巨大,但消耗錢糧物資最多不過三百萬貫。

理由是,大唐各州縣都有勞役的義務。

而且,秦王殿下給定的伙食標準太高了,每個人,每天二十文錢的伙食標準,這不是修路,這是宴客。就是大唐邊疆最苦之地,伙食標準也沒有一人一天二十文錢這個道理。

李元興算錯了嗎?

李二大概知道原因。

李二記得李元興給自己的提到過,秦嶺山中開路,辛苦異常。而且又十分的危險,所以出的工錢至少是長安到洛陽段的三倍,伙食費至少要高出三倍。然後還有傷殘撫卹之類的支出,所以長成鐵路消耗八百萬貫。

李二知道李元興算錯了,他卻沒有提醒李元興。

想前隋的時候,楊廣動用數百萬勞力修運河,然後又三徵高句麗,光是死在路上的勞役就號稱是百萬之巨,可百姓們在接到勞役命令的時候,明知是死,卻也沒有辦法躲避掉,硬着頭皮也會上的。

你李元興修大唐競技場,那麼大的工程量,放在前隋至少用兩年。

可你秦王府,三個月就修好了。

而且只用了不到十萬勞力。

再看長安到洛陽的鐵路,李二相信,給楊廣你十年也修不起來,我大唐,一年就修成了。

所以李二不會提醒李元興,他要讓李元興看一看,大唐百姓的潛力。

一條長成鐵路,讓天下人看一看,我大唐的威武。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大唐,一日長安到成都!

所以李二要親眼看一看那個耀州製造出來的,可以開山打洞的鋼鐵巨獸,一口氣,在秦嶺山中打出一條山洞,直通蜀中!

巨大的原始盾構機,李元興沒有作評論。

依現在馬原的機械學能力已經遠遠的超過李元興了,所以李元興不會隨便亂說話,也不敢亂說,不是怕丟了面子,只是擔心自己的話會影響到馬原的決策。

“此物,很重要!”李元興看完全部之後,給岑文本說了一句。

岑文本一欠身:“下臣知道,聖上也有關注。禮部已經在測算開工時日,此時關乎大唐國運,任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李元興又看了其他的輔助工具,特別是開山鑽孔的機器。

還有運輸用的軌道車。

“這個設計很有趣!”運碎石的車子不是正方,或者是長方形,而是梯形。

對於這個一頭長一頭短的設計,馬原的解釋是:“殿下,空車很輕,讓人推着就可以進入山洞裡。然後在機器下料口那裡可以轉過來,然後再轉到另一條軌道上,掛上拉索,就可以從山洞之中拉出來。

馬原說着,又在車下打開了一個活釦:“殿下,這是翻鬥。碎石出來的時候,直接就翻到坑中,然後再用其他的車子運走,進入碎石機,打成整齊的大小,鐵路下的碎石路還是要用上的。”

李元興輕輕的搖了搖頭:“我的意見是,一邊推進,一邊加固圓頂。這個意見,你們參詳一下。如果需要加固的話,那麼進入山洞的車子裡,就要有混凝土,還有加固作的預製板,或者是石材。”

“殿下,原本的計劃了,開完洞,再修洞。”

“萬一,開洞的時候因爲震動,塌方呢?”李元興反問了一句。

馬原有些接不上話了。

他畢竟是機械學專家,這建築學他不行。倒是岑文本接口:“殿下,此事可以叫工部負責建工的匠師議一議,如果需要一邊前進一邊加固,那麼就要考慮這個機器是不是可以作一些調整。”

“殿下,機器好改,這原本機器後半段就是空的,增加一些架子,方便工匠們幹活就好。唯一麻煩就是進料車是重車,怎麼樣送進去,這些小匠來考慮吧!”

李元興沒有再多說。

看完盾構機之後,李元興就急急的趕回長安了,卻是把武曌與李嵐姍留在了耀州。

深夜,李元興回長安,長安城北門就沒有關門,一直打開着,燈火通明。秦瓊就坐在城門的門房處等着,見到李元興回來,秦瓊直接就上了李元興的馬車:“五郎,你的電報把我嚇住了,這明天北方就有戰事,可能這麼突然嗎?”

“怕是高昌人與吐谷渾人感覺更突然!”李元興說罷,吩咐回府。

秦瓊卻說道:“聖上、三省、六部還有幾位回長安的將軍都在等五郎,西突厥這麼突然的開戰,讓我們也有些措手不及。”

“去皇宮!”李元興吩咐了一句後,小聲說道:“你我措手不及,不代表房公不知道。房公在北方,他打仗不行。玩起陰謀來比我們還狠,他不把消息傳回來,就可能是怕有人走漏了他的消息,說不定,李孝恭也知道,他肯定在幫着房公呢。”

秦瓊聽完,當下就問:“莫不是,五郎你示先有準備!”

“我沒準備,我只是請房公去西北,幫我坑西突厥一次。原本想來,怎麼也要新年了,這麼快讓我也有些意外。”

聽完李元興的解釋,秦瓊笑道:“那就不是意外了,這本就是訂好的戰略。”

“否則,我也不會厚着臉皮從皇兄那裡把房公搶過來了,西突厥那邊,肯定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變化,不過,房公肯定了然於心。”

秦瓊安心了。

進入皇宮李元興這麼一說,李二也安心了。

非但沒有半點責怪反而說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房公是大唐的棟樑,有五郎的計劃,自然是在合適的時機去運用。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是大事。只是爲兄不知道,西突厥可汗之死,是計劃之內,還是計劃之外!”

“計劃之外!”李元興也沒有想到,西突厥大可汗會掛掉。

“這是個麻煩,大麻煩!”王及善冷不丁來了一句。(未完待續。)

第421節 能把十二金釵嫁了不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212節 各種痛快第384節 白鶴展翅第110節 本王是李元興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453節 極限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620節 最有趣的禮物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800節 世界地圖(下)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682城一條家宴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830節 神兵天降(四)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152節 星空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379節 戰黃河(一)第80節 樑師都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479節 三句話與新的遊戲第311節 一等大匠師(上)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872節 李元興回來了!第336節 宣戰吧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232節 茶之道第667節 水晶之王與後第323節 約會第286節 耀州禁第389節 一份禮物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133節 賜回紇驚天大禮第822節 大唐人的傲氣第275節 圓房的壓力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349節 這是點心?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292節 大閱兵(中)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781節 大唐民告官第一案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429節 武(一)第296節 落月!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853節 光明與黑暗第351節 耀州直道第827節 長江大危機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498節 另類的計劃第105節 火計(三)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104節 火計(二)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330節 出大事了!第876節 不列巔第764節 邊戍(下)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431節 武(三)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後記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230節 這一都是真的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298節 巨獸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節 又穿越了?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830節 神兵天降(四)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453節 極限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268節 洞房小意外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
第421節 能把十二金釵嫁了不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212節 各種痛快第384節 白鶴展翅第110節 本王是李元興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453節 極限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620節 最有趣的禮物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800節 世界地圖(下)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682城一條家宴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830節 神兵天降(四)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152節 星空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379節 戰黃河(一)第80節 樑師都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479節 三句話與新的遊戲第311節 一等大匠師(上)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872節 李元興回來了!第336節 宣戰吧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232節 茶之道第667節 水晶之王與後第323節 約會第286節 耀州禁第389節 一份禮物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133節 賜回紇驚天大禮第822節 大唐人的傲氣第275節 圓房的壓力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349節 這是點心?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292節 大閱兵(中)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781節 大唐民告官第一案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429節 武(一)第296節 落月!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853節 光明與黑暗第351節 耀州直道第827節 長江大危機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498節 另類的計劃第105節 火計(三)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104節 火計(二)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330節 出大事了!第876節 不列巔第764節 邊戍(下)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431節 武(三)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後記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230節 這一都是真的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298節 巨獸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節 又穿越了?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830節 神兵天降(四)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453節 極限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268節 洞房小意外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