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反對

皇帝的旨意讓朝中文武大臣們不少人都開始擔心,外面市面上那些哄擡物價和糧價的商人有不少都是他們的代理人,懲處了那些商人,就等於斷了他們這些文武大臣的財路,原本有人想要站出來反對,但皇帝已經明確下旨,而且又有軍方的強力支撐,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很明顯是找死的節奏,就算再怎麼不滿皇帝的決定,此時也只能忍着,不過這些文武大臣看向趙子良的眼神之中都有些憤恨之色,如果不是趙子良向皇帝陳述商人哄擡物價對朝廷統治的危害,皇帝怎麼會下這種聖旨?

玄宗看着文武大臣們對他的旨意都沒有表示反對,心中還是很滿意的,這說明他的威信還在,沒有哪個大臣敢公然反對他已經做出的決定,不過他心裡也很明白,如果不是趙子良代表軍方的堅決支持,這些大臣們還不知道會搞出什麼幺蛾子,說不定會集體反對。

玄宗整理了一下情緒,問道:“衆卿還有何事要奏?”

吏部侍郎段恆俊出班奏道:“陛下,如今叛賊肆虐猖獗、叛軍勢力周圍的各地地方州府郡縣都十分畏懼,即便有些地方官吏有心對抗叛軍,卻苦於手中無兵馬可用,即便有兵馬也無權指揮,爲儘快平定叛亂,微臣建議朝廷允許各地方官府自行招募士卒,收稅財賦可自行留下一半用作招募兵馬所用,如此一來叛軍便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叛軍很快就可以平定!”

玄宗徒然聽了這個建議感覺很不錯,這樣確實對平叛進展有很大的幫助,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唐朝的軍事格局是內輕外重,邊鎮軍力強大,而內部空虛,這也安祿山叛軍開始之後爲什麼能夠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殺到洛陽的原因,如果全國各地都有兵馬駐防,安祿山叛軍的勢力想要再擴充就變得很困難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和局勢很快就可以發生逆轉,這個建議對於玄宗和朝中文武大臣們來說猶如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大臣們中不少人一一站出來附和段恆俊的建議,韋見素完全沒有剛纔被趙子良頂撞的尷尬,站出來對段恆俊聲援道:“陛下,老臣以爲段侍郎之言乃是良策,請陛下予以採納!”

大臣中不乏理智和聰慧之人,也有好些政治敏感性很強的人,這些人對段恆俊的建言有些擔憂,卻又不敢輕易站出來反對,畢竟宰相韋見素的勢力不小,楊國忠死後,其留下的政治勢力中有不少官員都投到了他的陣營。

玄宗經過叛亂和政變的連續打擊,如今再也沒有從前對政事的懶散之態了,儘管他年紀有七十一歲了,但看上去只有六十歲左右,精神還很好,思維還很清晰,處理政事也很謹慎,這次他沒有立即發表自己的對段恆俊之言的看法。

玄宗看向趙子良,問道:“趙卿,你全權負責平叛事宜,你對段卿的建言怎麼看?”

趙子良想了想,出班抱拳問道:“陛下可知漢朝末年的漢靈帝和黃巾之亂?”

玄宗乃是博學多才之人,又怎麼會不知道漢靈帝和黃巾之亂?他聽了趙子良的話後神情一愣,還是點頭道:“朕自然之道!”

韋見素見狀馬上站出來怒斥趙子良:“趙子良,你好大膽子,竟敢把陛下比作昏庸無能的漢靈帝,你是何居心?”

趙子良眼睛一瞪:“閉嘴,你父母沒教過你要讓別人把話說完的禮貌嗎?”

韋見素氣得臉色發紫,指着趙子良:“你······”

趙子良懶得理會韋見素那副噁心的嘴臉,轉身對玄宗道:“陛下,但凡熟讀史書之人都知道漢朝末年從黃巾之亂逐漸演變成諸侯割據,到最後發展成爲三國爭霸的事實,不知陛下和朝中大臣是否明白漢朝爲何會變成這樣?原本好好的大漢朝,卻因爲一場黃巾之亂變成了諸侯割據,陛下和諸位大人是否分析過其中的原因?”

宰相房琯站出來道:“趙大帥,這其中原因當然是各地官吏在平亂之後擁有兵權而擁兵自重的結果!”

趙子良道:“他們爲何會有兵權?因爲當時幽州刺史劉焉向漢朝朝廷上書,鑑於各地黃巾四起,朝廷兵馬又不能及時剿滅,所以建議朝廷下旨在全國各州設立州牧!劉焉是皇叔,在大漢朝廷官位高、聲名顯赫,因此他的建議很有份量,漢靈帝沒有考慮到這種下放軍政大權給地方州府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纔有了後來的諸侯割據!州牧主管一州所有軍政事務,讓各州州牧自行招募兵馬平定當地的黃巾之亂,這個州牧制度設立之後,州牧就等於是當地的土皇帝,他不但有兵權、政權還有財權!朝廷一旦把軍政大權全部下放到地方官府,想要再收回來可就難了,畢竟權利的好處只要是當官之人都清楚,誰會願意再把到手的權利交出來?今日如果朝廷採納了段恆俊的建議,我敢斷言,在不久的將來,大唐也會變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重蹈漢朝覆滅的覆轍!”

朝臣們聽了趙子良的話後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特別是韋見素等人,提出這個建議的段恆俊更是嚇得直接跪在地上道:“陛下,微臣愚蠢,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微臣該死,請陛下治罪!”

玄宗鐵青着臉盯着段恆俊,他經過趙子良這麼一提醒才意識到這個建議的巨大危害,他真恨不得立即下旨把段恆俊拖出去斬了,但考慮到段恆俊只是提出了建議,就算這個建議是錯誤的,他也不能隨便下旨殺人,否則日後還有誰敢輕易在朝堂上提出建議?

玄宗冷冷道:“說話之前要考慮清楚,不要想要一個辦法張口就提出來,你提來的辦法是好的還好,如果是不好的,朝廷豈不是要爲你的愚蠢承擔後果?今日朕恕你無罪,你且起來吧!這種事情誰也不許再提了,否則嚴懲不貸!”

衆臣齊聲道:“遵旨!”

玄宗問道:“還有其他事嗎?”

趙子良對馬璘和王難得打了打眼色,兩人會意,馬璘先舉着芴板站出來行禮道:“微臣河西節度副使馬璘有事要奏!”

玄宗擡手道:“准奏!”

“陛下,我河西節度使府轄下原本有七萬三千人馬,去年陛下下旨命何地節度使帶兵平叛,當時的節度使王思禮將軍就從河西各地抽調了五萬人馬,如今微臣又帶來一萬人馬,河西八州只剩下不到一萬人馬駐防了,一萬人看似很多,但分別駐防在八個州就顯得極爲空虛了,微臣擔心吐蕃人看破河西各地防禦力空虛,因此請陛下和朝廷早做打算,一旦吐蕃突然進攻,我們就來不及反應和應對了!”

馬璘剛說完,王難得也站出來行禮道:“陛下,隴右各地如今的守備也極爲空虛,已經只有一萬五千人了,如果吐蕃大舉進攻,僅憑這些人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的,還有可能被吐蕃殺到長安來!請陛下和朝廷早做打算!”

這兩人一說完,朝臣們頓時一片譁然,他們誰也沒想到隴右和河西如今的防禦力這麼薄弱,如果吐蕃人這個時候大舉進攻,朝廷豈不是腹背受敵?

玄宗神情嚴肅,咳嗽兩聲,等朝臣們都安靜下來了才說道:“此事太過重要,朕當時下旨時也沒有考慮這麼多,如今看來,朕當初下令從河西和隴右大規模調兵平叛是不明智的,但事情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我們只能想辦法來彌補!諸卿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房琯站出來說道:“陛下,爲今之計只能想辦法抽調兵馬返回河西和隴右加強防禦,臨時徵兵不說我朝現在財力不足,就算能夠徵召到兵馬也需要很長時間的操練才管用!”

玄宗看向趙子良,問道:“趙卿,你那兒能否抽調一些兵馬出來?”

趙子良搖頭道:“陛下,如今恐怕不行,根據我們細作的探查,安祿山在洛陽周邊地區的兵馬最少也有五十萬,我軍現在能使用的兵馬只有不到十萬,其他兵馬還沒有完成整訓,派不上用場!而且如今李光弼在太原的兵力稍顯薄弱,微臣打算派馬璘和王難得前往太原增援李光弼,歸李光弼節制,如此一來,我軍在潼關一線的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玄宗皺眉道:“可是隴右和河西的嚴峻局勢,朝廷不能不管,這該如何是好?”

趙子良當即把昨夜寫好的條陳拿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早已經想到河西和隴右的惡劣局面,並根據相關情況寫出了應對的條陳,請陛下御覽!”

玄宗連忙道:“快拿上來!”

高力士把奏章呈送到玄宗手中,玄宗翻看起來,這條陳與趙子良昨日所說是一樣的,只不過更加詳細,每一個步驟都寫的非常清楚。

玄宗看完大笑道:“好好!高力士,給衆卿念一念!”

“遵旨!”

第830章 癡情女人第288章 要命的長跑第873章 外交攻略第43章 襲營第512章 取勝第767章 新太子第1443章 御前對奏第1543章 皇宮遺孀第354章 旋風十八騎第1493章 小查理和騎士奧利弗第1384章 驚鴻一瞥第180章 寧遠將軍第44章 守城第1547章 抵抗頑強第212章 失神駒第1359章 一夫當關(2)第565章 返回第16章 策反細作第903章 攻佔北印度第253章 下令整治第264章 重拳出擊(1)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1447章 追蹤第488章 強勢造訪(2)第1384章 驚鴻一瞥第679章 碾壓第453章 李林甫被免職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57章 再遇封常清第315章 二貨郎支都第1206章 向西向南第644章 擴城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770章 大戰(2)第192章 施政(2)第202章 教導第430章 一網打盡(1)第956章 受阻金頂關第1122章 點燃火藥桶第1383章 黑暗時代第571章 計議第1410章 失敗第172章 另類的激勵士氣第640章 奪權第291章 猛將榜角逐第504章 勉強接令出征第122章 扮成商人見國王第228章 衝突第1445章 有何貴幹?第1130章 巴姆綠洲的激戰第550章 啓程接應第512章 取勝第1568章 全面攻佔意大利第971章 對陣第501章 壓服第1359章 一夫當關(2)第1474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227章 分兵第562章 籌碼第1562章 聯軍的選擇第573章 分析第760章 北伐開始第984章 李適的震驚第1070章 貴妃示好第1291章 惡狗盧杞第1260章 退位(1)第194章 受理第1252章 與伊琳娜皇后的會面第1089章 收復幽州(1)第336章 兵分兩路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82章 監牢被劫第342章 出征第1080章 釣大魚(6)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108章 捅婁子第1264章 殤第565章 返回第1218章 抓姦細第1569章 戰略包圍第1264章 殤第1108章 立場不堅定第119章 美色試探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1330章 喋血皇宮第780章 舉賢不避親第945章 決意親征吐蕃第1481章 陋習第1235章 內訌第1553章 最後的海戰(2)第477章 被革職第1302章 一鍋端第1423章 治安官署的血腥味第1174章 試探第707章 親事(2)第891章 新王宮竣工第886章 俘獲三人第289章 “天地人”三榜第930章 出兵第401章 搞出一條大魚
第830章 癡情女人第288章 要命的長跑第873章 外交攻略第43章 襲營第512章 取勝第767章 新太子第1443章 御前對奏第1543章 皇宮遺孀第354章 旋風十八騎第1493章 小查理和騎士奧利弗第1384章 驚鴻一瞥第180章 寧遠將軍第44章 守城第1547章 抵抗頑強第212章 失神駒第1359章 一夫當關(2)第565章 返回第16章 策反細作第903章 攻佔北印度第253章 下令整治第264章 重拳出擊(1)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1447章 追蹤第488章 強勢造訪(2)第1384章 驚鴻一瞥第679章 碾壓第453章 李林甫被免職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57章 再遇封常清第315章 二貨郎支都第1206章 向西向南第644章 擴城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770章 大戰(2)第192章 施政(2)第202章 教導第430章 一網打盡(1)第956章 受阻金頂關第1122章 點燃火藥桶第1383章 黑暗時代第571章 計議第1410章 失敗第172章 另類的激勵士氣第640章 奪權第291章 猛將榜角逐第504章 勉強接令出征第122章 扮成商人見國王第228章 衝突第1445章 有何貴幹?第1130章 巴姆綠洲的激戰第550章 啓程接應第512章 取勝第1568章 全面攻佔意大利第971章 對陣第501章 壓服第1359章 一夫當關(2)第1474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227章 分兵第562章 籌碼第1562章 聯軍的選擇第573章 分析第760章 北伐開始第984章 李適的震驚第1070章 貴妃示好第1291章 惡狗盧杞第1260章 退位(1)第194章 受理第1252章 與伊琳娜皇后的會面第1089章 收復幽州(1)第336章 兵分兩路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82章 監牢被劫第342章 出征第1080章 釣大魚(6)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108章 捅婁子第1264章 殤第565章 返回第1218章 抓姦細第1569章 戰略包圍第1264章 殤第1108章 立場不堅定第119章 美色試探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1330章 喋血皇宮第780章 舉賢不避親第945章 決意親征吐蕃第1481章 陋習第1235章 內訌第1553章 最後的海戰(2)第477章 被革職第1302章 一鍋端第1423章 治安官署的血腥味第1174章 試探第707章 親事(2)第891章 新王宮竣工第886章 俘獲三人第289章 “天地人”三榜第930章 出兵第401章 搞出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