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章 李隆基的義子

293 章李隆基的義子

夜無語。

但在第二天一早的朝會上,大唐皇帝李隆基卻正式宣佈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吐蕃贊普拜李隆基爲父,被皇帝收爲義子,並賜姓名李躍。

朝堂之上頓時議論聲四起,朝臣和權貴們心下思慮着皇帝的用意,但蕭睿卻想到了另外一層,心頭一凝:莫非,這都鬆芒布結是準備以此通過李隆基來向自己施壓?

但還沒等蕭睿往深處想,高力士又公開宣讀了由大唐皇帝御批的吐蕃贊普《吐蕃釋放農奴暨劃歸土地牧場敕》。這道明顯帶有大唐皇帝主導色彩的吐蕃王詔書上,對吐蕃各級貴族的農奴擁有數量和土地、牧場的面積大小,進行了詳細而周密的界定,要求吐蕃貴族在一個月之內,釋放其非允准限額以內的農奴,吐蕃王室將承認和給予這些農奴的平民身份,將收歸來的土地牧場按照人口分配給他們。

蕭睿一聽這敕令,就明白,如此,肯定是在皇帝主導下和都鬆芒布結認可下,由戶部尚書裴寬擬定出來的。

敕令的最後,措辭非常嚴厲,雲如果吐蕃貴族不按令釋放農奴和土地牧場,將成爲吐蕃之公地、視爲不尊王命的叛逆,屆時,大唐朝廷將協助吐蕃王室對其進行剿滅。而有意思的是,敕令同時還發出號召,農奴們可以奮起而反抗,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和利益,云云。

蕭睿嘴角浮起一絲笑容。雖然裴寬因爲李琮的存在,跟自己一向不怎麼“對付”,但在這涉及大政方針和大唐利益的大事上,他還是默默遵從了自己的構思。這最後的“輿論煽動”,明顯就是他地點子。

朝會結束後,這道敕令飛速地公佈了出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傳至吐蕃國內。

而到那個時候,吐蕃的內亂必然會更加紛復。

蕭睿正在猶豫,是不是留下試探一下李隆基,這都鬆芒布結拜他爲父,究竟是何用意。

高力士嘶啞地聲音驟然在他耳邊響起。“蕭郡王。皇上又旨。着你入御書房面君。”

蕭睿哦了一聲。“臣遵旨。”

“大將軍。請問這吐蕃王怎麼好端端地要拜父皇爲父呢?”蕭睿一邊與高力士並肩向高力士詢問了一句。

高力士微微一笑。“呃。這個。某也不甚清楚。

想必是吐蕃王仰慕大唐。拜皇上爲父表達臣服之心。也屬於情理之中。”

蕭睿面上笑着。心裡卻暗暗咒罵了一聲。好一個狡猾地老狐狸老太監。皇帝身邊還有什麼事情能瞞得住他地。跟自己賣關子。無非是受了李隆基地“暗示”。

……

……

李隆基坐在御書房地案桌之後,瞥了那站在一側的吐蕃王都鬆芒布結一眼,心裡非常暢快。他並沒有收乾兒子地癮頭,但吐蕃王肯主動拜自己爲父,還要求自己賜下名姓,這意味着吐蕃的永遠臣服,意義重大。從此之後,吐蕃就與大唐成爲父子之邦了。

“李躍。”李隆基呼喚了一聲。

都鬆芒布結上前躬身道,“兒臣在!”

“你爲朕之義子,朕自當派兵護衛你迴歸吐蕃。你且安心,大唐一定會幫助你坐穩吐蕃王位……不負今日你我的君臣父子之情……”李隆基緩緩道,臉上浮起溫和的笑容。

都鬆芒布結神色凝滯了一下,突然跪倒在地,朗聲呼道,“兒臣感激父皇的恩寵,吐蕃將世世代代歸附大唐,永不反叛。但是,兒臣有一個請求,還望父皇恩准。”

李隆基一怔,還倒是都鬆芒布結是想索要封賞。其實,他早就預定好了給這個不花錢撿來地乾兒子的一份豐厚“紅包”,包括海量地金銀財物、百餘名宮女和各類工匠,還準備調集劍南道的一萬軍馬,護衛他歸國。

因爲李琮的關係,李隆基沒打算讓都鬆芒布結從隴右和河西歸國,而是選擇劍南道。他在昨日,就下詔通令劍南道節度使鄭隴做好了護衛吐蕃贊普歸國的相關準備。

但接下來,李隆基卻吃了一驚。

“父皇,兒臣懇請讓位,將吐蕃王位讓於王妹卓瑪……”都鬆芒布結聲音雖然平淡但卻很是堅定,“兒臣希望能永居長安,做一個大唐子民,懇求父皇恩准。”

李隆基眉頭一跳。作爲一個權力**深重的皇帝,他根本無法瞭解都鬆芒布結的心態。吐蕃王再怎麼沒有實權,那也是一國之王,這不僅是一個尊貴地封號爵位,還隱喻着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怎麼能輕飄飄地一句話,說讓就讓了?還要讓給那個吐蕃公主卓瑪?

第一時間,李隆基馬上便開始懷:這是不是吐蕃王室預定地計劃?捨棄都鬆芒布結,另立卓瑪爲王。但很快,他便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念頭。如果這是早有預謀,想必卓瑪也不會作爲吐蕃王室地使者親自趕來長安了。

吐蕃公主卓瑪來到長安後的一舉一動都在李隆基地掌握之中,從她的上下打點來看,她的本意應該是迎回都鬆芒布結的。看得出來,這應該是都鬆芒布結個人的決定,並非是吐蕃王室的謀劃。

但是,他又爲什麼會捨棄王位?

“李躍,到底爲何?朕正要派兵護衛你歸國,你怎麼能……”李隆基緩緩而低沉地問道,凜然的眼神投射在他的身上,眨也不眨一下。

都鬆芒布結(以下稱李躍)默默擡起頭來,迎向了大唐皇帝那微微有些咄咄逼人的眼神,慨然道,“父皇,兒臣早已厭倦了這些……再說,兒臣這些日子也想過了,兒臣才疏學淺,心力有限,不喜征伐權謀,實在是不適合做這吐蕃王。而我家王妹深望,能文能武,膽識過人,是繼承吐蕃王位的不二人選……還望父皇恩准!”

李隆基沉吟着,“僅僅是因爲如此?”

李躍旋即漲紅了臉,猶豫良久才低低道,“兒臣仰慕蕭郡王之姐……但蕭郡王說了,只要李躍肯做一個大唐平民,他便會不再反對兒臣跟……”

李躍的聲音竟然有些羞澀和支支吾吾,這讓李隆基心頭恍然大悟,繼而哈哈

來,笑聲中還有幾許鄙夷。李躍跪在蕭家門口求婚~已傳進宮裡,李隆基也知道這事。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吐蕃王竟然會爲了一個女人而放棄王位。

要美人不要江山?這等風流出現在一個吐蕃人身上,李隆基感到十分地滑稽。

蕭睿本是一句戲言,可這戲言竟然讓李躍當了真。

其實也不僅是如此,李躍也確實有心灰意冷不願歸國了。與其回去做一個朝不保夕前途未卜的傀儡王,不如留在富庶繁盛地長安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異姓王。所以,他在提出讓位之前,先拜了李隆基爲父。

這種面子上的父子關係,起碼會爲他在大唐的生活進行了某種保障。

“還求父皇恩准!”李躍拜了下去,清朗的聲音在御書房裡迴盪着。

而蕭睿和高力士正走在御書房門口,突然隱隱聽到了李躍的這一聲,蕭睿地心頭不由一驚,眉梢緊皺,緊緊地攥緊了拳頭。這種下意識地行爲落在高力士的眼裡,高力士笑了笑卻沒有說什麼。

李隆基沉吟着。李躍不願意幹,想要讓位,這對於大唐朝廷來說無關緊要。既然這吐蕃王不願意做吐蕃王,想留在長安永久居住,李隆基也不會反對。

但是,李隆基擔心地是,一旦卓瑪登位,吐蕃王室會不會像現在的李躍這麼聽話?而李躍讓位於卓瑪,這會不會對吐蕃局勢產生“有利”的影響,從而破壞了大唐的這番放吐蕃王歸國挑動吐蕃內亂的大計?

李躍怎能不知李隆基目下地想法,他心裡暗暗嘆息一聲,臉上卻不動聲色,低低道,“父皇,卓瑪也與李躍一般終於大唐和父皇……”

李隆基擺了擺手,嘴角一曬,忠與不忠,不是靠嘴上說的。但他想了想,也沒把卓瑪太放在心上。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女流之輩,再怎麼也翻不起大浪來。況且,吐蕃內亂紛紜,吐蕃王室能夠重新崛起希望甚小。

想到這裡,李隆基便恢復了滿臉的笑容,故作姿態地嘆息了一聲,“既然你厭倦王位,肯讓位於你的王妹卓瑪,永遠留居長安,朕就準了。只是這吐蕃王位更替,乃是吐蕃王室內務,朕也不好過多插手,你自個兒要弄清楚纔好。”

“多謝父皇恩准,兒臣感激不盡。”高力士在李躍稍稍有一些激動的聲音中走進御書房,伏在李隆基耳邊小聲說了幾句,李隆基擺了擺手,“傳靖難郡王!”

……

……

蕭睿進入御書房,得知李躍竟然真的要讓位,永遠留居長安,心裡的震撼和驚訝可想而知。他心念電閃,吐蕃非比人,一向重男輕女,吐蕃人怎麼能接受一個公主當女王?但看李躍神色淡定地樣子,他心裡的訝然又添了幾分。看起來,吐蕃王室人丁單薄,如果李躍一意孤行,吐蕃王室在萬般無奈之下想必也只能擁立卓瑪爲女王。

真要說起來,這吐蕃還真是有一位女王地。蕭睿突然想起史書記載的,在武則天時期,吐蕃地女王瑪類。前有車後有轍,既然前有女王問世,今次卓瑪登位想來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想起那個不簡單的吐蕃公主卓瑪,他心裡一凝,有心想要反對,但又無法開口。

人家厭倦王位,主動提出讓位,自己憑什麼干涉?而且,論起來,這個“罪魁禍首”還是自己。想起李躍對蕭地癡迷心思,蕭睿越想越是心煩意亂。

不過,到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吐蕃王對自己的姐姐看來是真的有些意思。

令蕭睿意外的是,成功得到大唐皇帝恩准,辭去吐蕃王位的李躍,並沒有當着皇帝的面提親,只是提出要去江南一遊。

李躍飄然離去,嘴裡還哼着小曲兒。

李隆基望着李躍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不見,他瞥了蕭睿一眼,淡淡道,“蕭睿,你怎麼看這李躍?”

蕭睿嘆息一聲,“這個,兒臣以爲,他應該是沒有作僞。”

李隆基笑了笑,顯然不願意繼續這個話題,他留下蕭睿原本還有另外的安排,便岔開話去。

“蕭睿,朕有意外放你去西域,做那安西四鎮節度使,你可願意?”李隆基的話迴盪在蕭睿的耳際,雖然是早有心理準備,但蕭睿見事情朝着自己規劃的方向一步步走近,心頭還是一片狂喜。但臉上,卻浮現出淡淡的迷惘,因爲在他看來,這種迷惘之色是李隆基所希望看到的。

“這,兒臣不解……”蕭睿低低道。

“朕擔心,李琮會鋌而走險……所以,朕要你去西域,厲兵秣馬,一來鎮服西域諸胡,二來有備無患,如果李琮起兵反叛,朕要你在第一時間出兵爲朕消除隱患。”李隆基的聲音陰沉起來,霍然站起身來,狠狠地猛拍桌案,大聲喝道,“你可願意?”

蕭睿心裡早就點頭了,但臉上卻分明有一絲猶豫。

“好了,朕知道,宜兒生產在即,你放不下,你且寬心前往——等宜兒生產之後,朕會親自賜名給這個孩子。”李隆基眉頭一皺。

蕭睿知道火候到了,他長出了一口氣,躬身朗聲道,“兒臣願意爲大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只是,父皇,兒臣有兩個請求。”蕭睿馬上又道。

李隆基擺了擺手,“說。”

“父皇,兒臣想帶羽林軍校尉李光弼等三人前往,還望父皇恩准。”

“哦?是那從你入吐蕃的三人吧?好,朕準了。

你可以從羽林軍中挑選3000兵作爲護衛。”

“還有,父皇,兒臣以爲,兒臣卸任羽林軍指揮使之後,這指揮使一職理應由太子兼任,以免……”蕭睿的意思很明白,羽林軍護衛皇宮和長安城,事關重大,再也不能出現像毛壽那樣的叛逆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隆基點了點頭,“朕早有打算,你且安心。”

284章 楊玉環的怒火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第91章 喜宴之上306章 立威西域之炮轟焉耆第123章 春闈風波(上)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177章 風雪滿歸程,安祿山來訪第192章 先入洞房再說263章 活捉安祿山278章 深夜朝會174章 令狐沖羽的婚事297章 武惠妃和皇帝的爭執336章 蕭睿新政一288章 朝議第166章 黔東酒王之血色殘陽第131章 宮中情慾之序幕第87章 諸葛府上第202章 誅殺吐蕃使者第六卷撼天闕304章 龜茲赴任294章 李林甫的婚外戀226章 哪位蕭夫人第1章 紅顏一擲第79章 賀壽揚名(四)第79章 賀壽揚名(四)259章 公堂第124章 春闈風波(中)287章 求婚者甚衆221章 生路第189章 酒徒放歌323章 覆水難收三第154章 款款東南望第130章 釋哥舒翰第3章 聞香識酒(中)323章 覆水難收三第22章 飲中三仙歌(中)227章 威名震動第51章 上元之夜(下)第187章 行動第58章 這個夜晚第136章 賜婚第39章 中秋月宴(二)第六卷撼天闕296章 李林甫罷官327章 還都長安一173章 南詔定第4章 聞香識酒(下)第129章 論李林甫第30章 風溼藥酒(上)第194章 好戲上演了第63章 五糧玉液(一)第90章 燒刀子酒233章 殿上交鋒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第59章 無賴楊釗266章 猙獰238章 再見劉雁容第74章 狂蟒之災(四)第1章 紅顏一擲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272章 逼宮眼皮底下的淪陷第196章 安祿山獻舞253章 奚女的肉體和仇恨275章 逼宮色誘284章 楊玉環的怒火252章 藥酒按摩第119章 上元風流之御書房172章 定南詔中流擊水兵臨城下三第60章 楊氏族人247章 牙兵圍府341章 影子的秘密及鴻門宴一226章 哪位蕭夫人第69章 姐妹之間第204章 柳夢妍的負心漢第117章 武惠妃壽宴之御封第149章 奉旨欽差223章 密謀合作第2章 聞香識酒(上)291章 外柔內剛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99章 人歡之災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62章 人選考察第71章 狂蟒之災(一)216章 兵變256章 張武陽第142章 蕭屋藏嬌293章 李隆基的義子第182章 遇刺257章 參王忠嗣170章 定南詔中流擊水兵臨城下一254章 房中347章 我輩豈是蓬蒿人280章 蕭家莊園第134章 帶軍平叛第183章 求親288章 朝議320章 原州破長安亂一第22章 飲中三仙歌(中)261章 楊元嗣進宮291章 外柔內剛
284章 楊玉環的怒火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第91章 喜宴之上306章 立威西域之炮轟焉耆第123章 春闈風波(上)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177章 風雪滿歸程,安祿山來訪第192章 先入洞房再說263章 活捉安祿山278章 深夜朝會174章 令狐沖羽的婚事297章 武惠妃和皇帝的爭執336章 蕭睿新政一288章 朝議第166章 黔東酒王之血色殘陽第131章 宮中情慾之序幕第87章 諸葛府上第202章 誅殺吐蕃使者第六卷撼天闕304章 龜茲赴任294章 李林甫的婚外戀226章 哪位蕭夫人第1章 紅顏一擲第79章 賀壽揚名(四)第79章 賀壽揚名(四)259章 公堂第124章 春闈風波(中)287章 求婚者甚衆221章 生路第189章 酒徒放歌323章 覆水難收三第154章 款款東南望第130章 釋哥舒翰第3章 聞香識酒(中)323章 覆水難收三第22章 飲中三仙歌(中)227章 威名震動第51章 上元之夜(下)第187章 行動第58章 這個夜晚第136章 賜婚第39章 中秋月宴(二)第六卷撼天闕296章 李林甫罷官327章 還都長安一173章 南詔定第4章 聞香識酒(下)第129章 論李林甫第30章 風溼藥酒(上)第194章 好戲上演了第63章 五糧玉液(一)第90章 燒刀子酒233章 殿上交鋒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第59章 無賴楊釗266章 猙獰238章 再見劉雁容第74章 狂蟒之災(四)第1章 紅顏一擲175章 一天三道聖旨272章 逼宮眼皮底下的淪陷第196章 安祿山獻舞253章 奚女的肉體和仇恨275章 逼宮色誘284章 楊玉環的怒火252章 藥酒按摩第119章 上元風流之御書房172章 定南詔中流擊水兵臨城下三第60章 楊氏族人247章 牙兵圍府341章 影子的秘密及鴻門宴一226章 哪位蕭夫人第69章 姐妹之間第204章 柳夢妍的負心漢第117章 武惠妃壽宴之御封第149章 奉旨欽差223章 密謀合作第2章 聞香識酒(上)291章 外柔內剛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99章 人歡之災282章 暗示哥舒翰第62章 人選考察第71章 狂蟒之災(一)216章 兵變256章 張武陽第142章 蕭屋藏嬌293章 李隆基的義子第182章 遇刺257章 參王忠嗣170章 定南詔中流擊水兵臨城下一254章 房中347章 我輩豈是蓬蒿人280章 蕭家莊園第134章 帶軍平叛第183章 求親288章 朝議320章 原州破長安亂一第22章 飲中三仙歌(中)261章 楊元嗣進宮291章 外柔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