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誰可當主帥?

“放你孃的狗屁,”一個異常粗魯的聲音咆哮着響起來,太極殿都爲之一震!

一聽這嗓門,大家都知道是誰,大唐朝堂上,敢如此說粗口的除了左領軍衛大將軍程咬金外,還會有何人?

程咬金第一個跳出來請命,正自洋洋得意,聽了這麼多反對出兵的聲音,已經怒火中燒,忍不住又跳出來罵起粗口來,“你們這班鳥人,只會當縮頭烏龜裝孫子,這麼多年仁義講下來,有哪個蠻人給你們說動來降了?還不是被我們打怕了,纔來歸附的。”

李業詡站得遠,都看到程咬金脖子上的青筋怒張着。

朝中的文臣們被程咬金的粗話說的有些惱恨,又是無計可施,對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妖精,沒什麼人能奈何得了,且這話又說在挺在理。

程咬金此言雖有些粗俗,但聽着卻覺得解氣。

李業詡還真想不明白,上次已經討論過這個事了,如今吐谷渾再次寇邊,還會有這麼多的朝中重臣站出來反對。

“陛下,今年水患嚴重,加之北方遭受雪災,牲畜凍死無數,如此大災之年,不宜妄動兵戈,”長孫無忌出列奏道,“即使要用兵,當待來年,如今天寒地凍之時,實在不宜舉兵討伐!”

長孫無忌此言顯得有理,很多人都在細細地思量,只有程咬金在那裡罵罵咧咧地說着粗話,沒有其他人出來反駁。

受此鼓勵,剛剛有些泄氣的文臣們又有人跳出來,講一堆之乎者也,引用聖人之話,說一些兵之兇器之言,魏徵受到鼓舞,也一而再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反對武力討伐。

武將們自然沒有文臣的好口才,只能用大嗓門來提高講話的份量。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在朝堂上大聲地吵鬧起來,站在殿首的李世民一張臉越來越陰沉,快到暴發的邊緣。

“陛下,臣有話說,”衆人正爭吵間,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

這聲音不大,但卻極具穿透力,傳入每個人耳中,吵鬧的人都停住了話語,回頭望去。

原來是站在最外邊的李業詡。

“李愛卿,你說,”李世民聞言一喜。

在衆臣的注視下,李業詡走上前,向李世民作了禮,依然那他那穿透力十足的聲音說道:“陛下,現今正是我大唐國威日盛的時候,百姓安樂,國庫充裕,兵勢強大,四夷畏服,萬國來朝。若吐谷渾人來犯,聽之任之,邊境沒有安寧,百姓的安危得不到保障,則我大唐之國威,受損不小,百姓也會失望…”

“敵犯我,扣留我使者,我們竟然還要與對方講仁義,資以財物,此乃笑談。殊不知,我方的忍讓,會讓對手覺得我們是軟弱、怕事,敵人更是會有恃無恐,那些臣服於我大唐的部落,也會趁機滋事,如此危急時刻,如何能不戰?”

“幾位前輩言要以仁義待之,殊不知,與仁義之人當講仁義,與蠻野之人,何以談仁義,他們殺我百姓,搶掠我財物、女人,如此野蠻之人,配談仁義?放眼這些年我大唐之邊患,突厥、斛薛、党項、吐谷渾之患,哪次是與對方講仁義消除的?哪次不是派兵才平定的??這些不是靠嘴巴講出來的,都是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試想,面對敵方十數萬虎狼之軍,能憑一張嘴巴大談仁義道德將其退兵?讓其歸附嗎?”李業詡嚥了下口水,潤潤喉嚨,在朝堂上面對皇帝和如此多的重臣講,還是有些緊張,“如今有這麼多的部落來歸附,正是將士們打出了軍威,大唐國威鎮天下,胡人懼之,或是形勢所迫,方來歸降…”

“再則,有人說吐谷渾乃窮荒之地,即使能戰勝了也不能守,能守又能守多久?據臣瞭解的情況,吐谷渾境內有許多水草豐美之地,適合放牧,是牧馬的極佳之地,也適合耕種,若攻佔這些地方後,我方修城駐軍,墾田放牧,養民資軍,有何不能守?吐谷渾人能呆的地方,爲何我方百姓不能居住?”

“陛下,涼州、蘭州一線,乃我朝往河西之要道,一旦有失,則河套、西北危矣,大片國土都有丟失的危險,吐谷渾人寇邊,我方是驅其入侵,護我百姓,集聚民心之舉,此正義事也,非師出無名…因此臣以爲,當派重兵,以一戰而殲其衆,取其地,消我百年之患,還我大唐一個安定的邊境,”李業詡一口氣這些,才覺得解氣。

李靖如今不在朝上,李業詡的顧忌也少了很多,他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當是在各位大臣面前揚自己威名的時候了。

李業詡一席話說完,更多的人開始對其側目,一些人已經開始沉思起來。

“陛下,臣以爲,如今我朝糧食充盈,百姓富足,雖有遭災,但南方糧食豐產,對百姓生活及朝廷賦稅並無太多影響,即使有戰事,也可支撐。而吐谷渾人的入侵,直接危及我北方邊境的安全,損我國威,危及我百姓的生命和財物…因此,臣以爲,爲了我大唐邊境的安全,爲了我朝百姓不再遭受吐谷渾人的虜掠,應發兵教訓一下狂妄的吐谷渾人,”房玄齡終於在關鍵時刻出來說話。

“李愛卿、房愛卿此言有理,朕異常贊同,我大唐之強大,是靠自己的實力,靠我大唐衆將士,一點點打出來,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朕這些年想及往事,亦是感覺錯失了許多大好時機。現在我朝糧食充盈,百姓富足,國力正盛時候,面對外敵入侵,怎麼可再聽之任之,吐谷渾之事,朕現在意已決,當是舉兵討之,衆臣不必再議…若再有人敢言不宜出兵,朕當治其罪,”李世民大手一揮,用此番恫嚇的話堵住了大臣們的嘴,“我們要議的是何時出兵、如何出兵,剛纔長孫愛卿講了,時下天寒地凍,實在不是用兵這時,朕也如此認爲。”

皇帝如此說,文臣之首的房玄齡也支持用兵,長孫無忌並不反對用兵,再沒有敢出來反對,連魏徵也徹底泄氣,武將們自是一個個喜笑言開。

――――――――――――――――――――――

李世民宣佈朝會討論結束,只留下一些人員商量如何用兵,何時用兵。

李業詡也被李世民留了下來。

“君集,你以爲何時用兵爲佳?”

“臣以爲,來年夏天乃最佳時候,高原氣候寒冷,此時適合我方士兵作戰,”候君集不假思索地說道。

其他人也都同意這番意見。

“賢侄,你的意見呢?”李世民問不語的李業詡道。

“陛下,臣也如此認爲,只是年前即可備兵事,大軍可先一步開拔到蘭州、鄯州、涼州、岷州一線,糧草等也可備於此,待天氣轉好時,即可開始攻擊!”

“此言甚佳,賢侄,吐谷渾的情況,你部瞭解應該最清楚。朕會仔細考慮,至少要讓一部先期開拔,與段志玄部會合,做好出擊的準備,你要把最近的吐谷渾情況寫份詳細的報告交給朕。”

“是,陛下,”李業詡應道。最近吐谷渾的情報是能過軍方的途徑傳來的,隔十天左右即有一份,李世民吩咐李業詡先整理着,待必要時刻再交給他。

稍稍停了一下,李世民環顧身邊的大臣們問道,“你們說說,此次出征,由誰來當領軍的主帥爲佳?”

“陛下,臣願率軍出征吐谷渾,”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上前說到請命道。

“陛下,臣也願領兵出征,”兵部尚書候君集也馬上跟着請求當此次出征的主帥,接着程咬金、柴紹、多病纏身的秦叔寶都說願領兵出征。

“此次出征,當是要滅了吐谷渾,讓其永遠無力與中國對抗,當帥之兵馬定不在少數,”李道宗和候君集雖嘗多次領兵,然並未帥如此多的兵員出征,柴紹與秦瓊多病,不宜出征,程知節也難當此任,李世民熟知自己這些部下的能力,也怕難以服衆,心中想着一個人,但又無法說出來。

“陛下,臣推薦一個人,”邊上的房玄齡看到李世民懷念的目光,上前說道,“此人定能擔此大任,且可讓任何人服從。”

李世民看着房玄齡,心中大喜,也知道房玄齡說的是何人,但還是連聲問道,“玄齡,你快說,是何人?”

“陛下,臣推舉剛去職的尚書右僕射、特進李靖,李大將軍…我朝武將威望無出李大將軍左右者,其帥兵,朝中莫有不服者,衆將也都願聽其號令。李大將軍的赫赫威名也能威嚇吐谷渾人,一些依附吐谷渾之部落,定會畏懼而不敢追隨,”房玄齡深深吸了口氣,看着李世民道,“所以臣當推李靖來擔當此大任!”

“陛下,臣也覺得此任非藥師莫屬,”讓李業詡想不到的是,長孫無忌也發表了相同的看法。

剛剛爭着想當領兵主帥的候君集和李道宗,聽到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推薦李靖,也沒了言語,其他的大臣對這個問題也都沒發表不同的意見。

李靖的威名,早已經遍傳天下,遠播胡夷,在朝中可是沒有人敢不服,他的軍功也是無人可以比肩的。在李靖面前,李道宗和候君集只能算是晚輩,無論資歷還是軍功都相差太多,不敢與其爭鋒。

“朕也認爲藥師乃不二的人選,可是,他如今已經致仕了,”李世民斜瞄了一眼邊上的李業詡,大着聲說道,“且藥師如今年歲已大,又有足疾,恐怕身子也吃不消了…”

聽了李世民的話,邊上的幾人也都用探詢的目光看着李業詡…

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46章 火藥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68章 託孤?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85章 長樂公主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45章 不過是一場鬧劇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73章 閉門謝客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22章 論理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61章 緊急事件第158章 出海第67章 出征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197章 金勝曼相求的事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56章 遭遇馬賊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67章 出征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9章 新事物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98章 溫情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78章 異常情況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46章 火藥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
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46章 火藥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68章 託孤?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85章 長樂公主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45章 不過是一場鬧劇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73章 閉門謝客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22章 論理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61章 緊急事件第158章 出海第67章 出征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197章 金勝曼相求的事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56章 遭遇馬賊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67章 出征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9章 新事物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98章 溫情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78章 異常情況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46章 火藥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