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論理

“不敢當道長此禮,翼只是隨口胡言…讓道長見笑了。”李業詡慌忙起身回禮。

李業詡想不到自己這些並不精闢的言論,竟會讓孫思邈如此動容。

他不知道孫思邈聽了如此這番言論,卻是觸及了長久以來困惑孫思邈的疑難問題,如何以醫術治天下百姓之疾苦。

孫思邈想着自己自幼聰穎好學,人稱聖童,只是體弱多病,以至到長大時,因病而家境貧寒。幸好從小還有機會博覽羣書,青年時就已是個知識淵博的學者了,本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爲官一方,造福百姓。但看透了統治集團之間相互勾心鬥爭、彼此傾軋殺戮的本質,加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他鄙棄仕途,專研醫術和道學,以求儘自己一份力量,爲天下百姓除病造福。

本以爲自己看透世間百態,心性已經非常之高,但聽了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公子一番言論,足見此人心境也不比自己低了…

眼前這個,就是當日自己醫治過的昏迷少年嗎?當日這個人昏迷時出現了那麼多奇象,是不是真的是異人?聽如今一番話,確實不像一個十多歲的少年郎能說出來的。且這個少年公子眉宇間所蘊含的氣勢,也是從未見過的。

“貧道一心想着盡一已之力,盡多地救治疾患病者。公子一席話讓我明白,一人之力,微薄也,”孫思邈說道,更是仔細地盯着李業詡看

“道長心中本有此念,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在這位千古名醫面前,李業詡不敢太放肆,還是很恭敬地說道,“翼還有一事相詢,請道長詳解。”

“公子請說!”

“道長行醫的準則又是什麼?”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慾無求,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論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李業詡再次起身恭敬行禮,“道長醫德之高尚,非坊間平常醫者可比也,”不論貧賤富貴,一視同仁。放在後世的醫生身上,又有幾人能做到?但古代這些著名的醫者卻能做到,他們不在權貴前屈膝,不爲錢財折腰。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非我之高尚也,”孫思邈也站起身,異常恭敬地回了一禮道,“公子氣度與心智,非常人可比,公子雖身懷絕學,卻藏而不露。貧道此生經歷多年,閱人無數,如公子般俊傑,卻是少又之少見,但公子能否聽我一言…”

“道長請講!”

“公子身懷非常之術,卻不想讓旁人知之,能在平常間隱之,卻是非常之人,可公子只一弱冠少年,這份沉穩實與外表不相符,公子可明白貧道的意思?”一段時間觀察下來,孫思邈已經斷定李業詡定非平常人,但一些東西太過於異常,那就容易讓人猜忌,自己必須提醒一下這個少年人。

“在下明白,”李業詡猛然一驚,或許是自己這份與年齡不相稱的從容,暴露了自己的與衆不同,這個年齡的少年郎,正是輕浮、狂妄,喜歡衝動的年紀,不該有這份淡定的。

“公子少年,但所知之事,絕非在貧道之下,貧道甚是不解,公子能否告知一二?”一向以相面之術自負的孫思邈,還是看不太明白眼前這少年人。

“在下也慚愧,翼只是自小受祖父教誨,讀了一些詩書,多瞭解一些旁門左技而已,微末之術,怎敢當道長如此誇獎,”李業詡也更是異常吃驚,這麼一會的談話間孫思邈就看出自己異於常人,絕非簡單。

“公子眉宇清秀平長,卻淡定無緒,兩目明亮清輝,卻無攝人之魄,精氣收斂於心中。胸懷不世絕學,卻未形於外,小小年紀有此心性,他日必成大材。貧道相人無數,從未有差池,今日觀公子之面相,卻不敢妄下斷言!…”

“道長何解?”

wWW •TтkΛ n •¢ ○ “天機不可泄,變數未可知,”孫思邈呵呵地笑着說道。

李業詡也不再言語,只是微笑地看着孫思邈。

“孫道長,在下還有一事相詢,”在一旁呆聽半天的蘇定芳看到場上兩人不再言語,終於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位就是那位兩百騎破數萬衆的蘇將軍了,貧道早聞大名了,”孫思邈微微一笑,雖然言語上稱讚,但神情間絲毫無敬慕之色。

“不敢當,某奉李靖將軍之命,曾於前些日子數次探尋孫道長,無奈都沒見着,今日正好相見,李靖將軍請某代問道長,可有治療凍傷之法?”蘇定芳恭恭敬敬地說道,“此次北征突厥將士,在冰雪中作戰,有許多人因凍而傷,至今時日已長,不知道長可有治凍傷的良藥?可有預防凍傷的方法?”

“貧道醫術只管救治黎民百姓,恕貧道無禮,戰場上殺戮生命的軍士,貧道一直深惡,不能言救…”

“道長何出此言?”李業詡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治病救人爲樂的孫思邈會說出這些話來。

“貧道自小厭惡戰爭,前朝至今,戰爭無數,征伐不斷,最受難的還是天下的百姓,妻離子散,家破難圓,天下百姓的苦難,皆系軍士所爲,所以,貧道從不救治軍士,”孫思邈一副漠然的神情。

“道長此言差矣!戰場上的軍士也是有一樣的生命,且戰與被戰並非一樣,很多時候,軍士的征戰是被迫的,就如此次北征突厥,我們的軍隊並非想戰,只是大唐邊關常受突厥等外夷侵犯,我百姓慘遭殺害。我們的軍士是爲了保衛國土不受侵略,百姓不再受到外夷殘殺不得已而戰。很多時候,以戰才能止戰,甚至主動出擊,蕩平外夷,佑我大唐子民安居樂業,當是正義之爲。若不戰,國將不國,無國則無家無民。而戰場上衝殺的軍士,家中也都有老小,他們爲國爲民而戰,負傷之間,道長怎可見死不救呢?”這孫思邈怎麼有這種怪脾氣,不救治軍隊中的將士,就是因爲厭惡戰爭?

聽了李業詡此番言語,孫思邈沉思一會,“公子此番言語,甚是有理,但先年之徵戰,卻無外夷入侵,或是爭權取勢,或爲志在天下,那軍士又是爲誰而戰?爲何而戰?”

“此一時,彼一時也。現軍士也非彼時之軍士。翼想問道長一句,前朝末,何起四下紛爭?”

“前朝楊廣用民過重、急功近利、損傷國體,民憤四起,羣寇四作,諸賊蜂起,以至天怒人怨,終有人揭竿而起,”孫思邈正色道。

“道長一語中的,前朝末,豪強四方戰伐,九州間血流成壑,骸積如山,只嘆苦我百姓也,然吾皇力戰羣雄,一統天下,止干戈爲玉帛。放眼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此盛景難得之至。今我大唐軍士爲保國衛民而戰,爲保天下百姓長久平安而傷,同爲軍士,現在他們是英雄,道長竟忍見傷不治,見死不救?”李業詡有些汗顏,只怪自己口才不好,說不出一番大道理來說服眼前這怪老道。

只是重要一點,現在的士兵們都爲了保衛國家不爲外族入侵而戰,那就是英雄,而爲英雄救傷治病,是義不容辭的事兒。

古代軍中的醫官配置很少。而戰爭中士兵的傷亡率很高,在戰爭中受傷的很多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失去戰鬥力,或重傷致殘,甚至死亡。

死亡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是傷重沒有及時得到救治而引起的,傷口感染更是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李業詡想着以後要從孫思邈這時弄幾個人懂醫的人到軍隊裡去,或者叫孫老道培訓一批懂醫療知識的士兵,以使軍隊在訓練或者戰爭時候,受傷的士兵能得到及時救治。

“公子深明大義,然貧道還是要細細想想,”孫思邈依然一副淡然的眼神看着李業詡。

只是李業詡從這份眼神裡看出一絲細微的變化,具體什麼,也說不上來…

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46章 取高昌城第31章 重兵出擊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41章 佔領柳谷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69章 佈置任務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8章 琴瑟之合第8章 高山流水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43章 再次得手第76章 千刀血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7章 會師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75章 復職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40章 伏俟城內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4章 拍板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32章 出征在即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61章 李世民親自來探望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46章 火藥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4章 回府(上)
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46章 取高昌城第31章 重兵出擊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41章 佔領柳谷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69章 佈置任務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8章 琴瑟之合第8章 高山流水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43章 再次得手第76章 千刀血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7章 會師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75章 復職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40章 伏俟城內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4章 拍板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32章 出征在即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61章 李世民親自來探望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46章 火藥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5章 抵達鄯州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4章 回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