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論道

“是,那侄兒就妄議一次”,李業詡喝了一杯酒,“翼以爲,眼下大唐軍隊構成以府兵爲主,戰力不強,”這平時務農,農閒練武,有事出徵的府兵,和後世的預備役民兵差不多,戰鬥力能強到哪兒去?

“哦,你如何認定府兵戰力不強?”李世民皺皺眉頭說道,“府兵制源於西魏,完善於北周、隋兩朝,我朝以均田制爲基礎,三年一揀點以補充缺額。府兵平時務農,生活無異於農民,國家毋須爲其負荷軍餉,因而節省了大量養兵費用。而多次征戰,證明府兵戰力並不弱,實爲現在最合理的兵制。”

“叔叔,侄兒並不是說府兵制不合理,我只是說,相對於正規訓練的軍隊,府兵戰鬥力明顯有差距,”李業詡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平時爲民,戰時爲兵,缺少系統訓練;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戰時不利調度;戰鬥力低下,機動性不強,不能遠征。此是府兵作爲大唐軍隊主力的缺陷!”

“唔,你繼續說,”李世民見李業詡停了下來,催促道。

“若要讓大唐的軍隊戰鬥力大幅提高,必須要保有一支相當數量、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超羣…將帥軍事謀略出衆,且忠於朝廷,忠於陛下的常備軍隊,馬匹,武器裝備、糧食等各方面後勤供應要充裕,得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唔,賢侄此言有理,其實,我也知道府兵在戰力上有缺陷,只是如今大唐並不富裕,以募兵取代府兵,並非合適時候,”李世民聽了沉吟半晌,筷子上夾着的兔肉也忘記放到嘴裡,呯的一下掉回盤子裡,“賢侄,你接着說!”

“全部以募兵取代府兵,則需增加國家的負擔,在財力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府兵制與募兵制相輔,試行募兵制,府兵可作爲內衛的主要兵力,募兵所徵的兵士,用於補充於戰鬥力精銳的軍中,可以規定一個服役期,以兩到三年爲好,加強各方面訓練,進一步提高戰鬥力,若國家異常強盛了,則軍隊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府兵制…那樣,軍隊戰力定是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唐朝前期的軍隊,以府兵爲主,面對行動快速,單兵作戰能力出衆的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和軍隊,正面衝殺,無論是體能、速度及戰鬥力方面都是處於明顯劣勢。幸虧有大批軍事謀略出衆的將領,用他們傑出的軍事才能,以戰術的優勢彌補了這個缺陷。

而盛唐時期,軍隊以募兵爲主要兵員來源,經過系統訓練,軍隊的戰鬥力上了一個臺階,對外征戰更是所向披靡,大唐的國家實力也達到了一個頂峰,這都是寫在歷史上的事實。

“唔,說的不錯,兩到三年的服役期,加強訓練,我會記着侄兒說的這番話,”李世民看向李業詡的目光卻多了些讚賞,怎麼這爺兒倆是同一個調調,說起推行募兵制的理由來也是差不多的?只是這小的比老的說的更能打動人心。

“叔叔,此乃翼狂言,不當之處,還請叔叔多多包涵,”受人稱讚,得表示一下謙虛,這是美德,更別說是面前的帝國主義頭子。

“你也應該聽你祖父講過此次出征突厥的經過了,我想聽聽你對此次戰役的看法,”李世民又換了個話題。

“翼是聽祖父講過,翼以爲,此次作戰過程,勝在將領的謀略:快速出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乃勝之根本,也是祖父用兵之道的精華,”李業詡放下手中的筷子,“若大唐軍隊擁有如下幾項:有祖父般傑出謀略的將領,軍隊高度的機動能力,兵士出色的作戰能力,還有充足的後勤保障,面對北胡軍隊,哪有不勝之理?!”汗,李業詡說完,才發覺說的太過了些,有些吹牛的味道。

“說的好,看來你對你祖父的用兵之道頗有心得了,”李世民露出讚許的笑容,繼爾眉頭一皺,“你說的這些,還是關係到朝廷財力的問題,如今百姓還不富裕,賦稅不能過重,賢侄,莫非你有好的建議,快說,我知道你還有話說,繼續,”李世民再次催促道。

“叔叔,我敬你一杯,”酒能壯膽,李業詡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想說一些心中想的,“侄兒斗膽再說一些軍外之事,請叔叔莫要責怪!”

“好,我有言在先,你說什麼我都不會怪罪,”李世民飲了杯中酒。

“國家富裕是軍隊實力的根本保證,衆安方道泰,民富則國強,國強民更富;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爲天,如今我大唐人口不過三百萬戶,糧食產出不高…”

“咳…咳…”對面的李世民彷彿喝酒嗆了起來,“賢侄,你…繼續說,”李世民臉有些紅,不知是否酒喝多了還是剛纔被嗆的。

“叔叔,侄兒不敢說了,”李業詡嚇了一跳,忙停下話語,還以爲李世民惱羞成怒了,說得有些過,說到這老流氓的痛處了。

“無妨,你講的有理,接着說,”李世民像個演員一樣馬上恢復了正常臉色。

“當前之道,侄兒愚見,最重要是就是加大糧食的產量,還有鼓勵人口生育,添丁不加賦…”

“如何增加糧食產量、鼓勵人口生育?如何添丁不加賦?”李世民微微地皺起眉頭,糧食和人口,這也是他最頭疼的問題。

“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一則開荒種地,增加可耕種的土地面積,改變耕作方式,改善種植結構;二則加大開發南方力度,特別是江南地區的開發,”李業詡猛喝了一口酒,再說道,“得讓百姓安於種地,如此糧食產量纔會增加,若賦稅沒有增加,百姓的日子好過了,生育積極性當然就會增加,那人口自然增長也就快了!”

“開發南方?爲何要開發南方?賢侄,你莫停啊,”看到李業詡停了下來,李世民有些急道。

“爲何要開發南方呢?關中地區有效耕地面積已經沒有更多擴增的餘地,且這些地方土地不夠肥沃,相對於南方,氣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長時間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許多田地是靠天吃飯,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氣候溫暖,土地異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各種作物。翼聽說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適合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種植的作物還是以粟、麥爲主,生長週期長,產量低。以侄兒看,必須推廣種植生長週期短、產量高的水稻,培育優良品種,並以稻麥複種,再把中原成熟的種植經驗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廣,如此糧食產量定會穩定地增長,許會有這麼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李業詡自來唐後,吃的大多以麪食爲主,雖然在特戰隊呆久了對食物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了,但還是喜歡那白白大米飯的味道,可惜現在的大米供應還是很少。

李業詡以前爲完成論文時曾查過資料,唐初對江南的開發並不重視,且南方種植水稻的範圍在唐中後期才迅速擴增,後世曾言,湖廣熟,天下足,李業詡說這個江南熟、天下足,並不覺得是在放狂言。

“若糧食大幅增長了,百姓不再餓肚子,心安了,纔會起着生育更多的子女,如此人口才會快速增長,人口增長了,兵源有保證,軍隊的戰力才能提升;軍隊戰力提升了,才能更好保衛大唐國土,如此,天下百姓纔會更心安,更專注於生產,也必定會進一步支持朝廷的政策,這樣的良性循環,國力強盛指日可待!”

李世民聽着盯着眼前盤子裡的一隻雞腿沉思了起來…

李業詡自來唐後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征討四方,爲歷史上的這個中國開疆拓土,狠狠教訓一下那些後來欺凌華夏,讓中國蒙羞的民族和國家,但這一切,要有異常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後盾,更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關鍵的,要有好的政策,做到富國強兵,不至於像漢武帝時代一樣,窮兵黷武,對外戰爭取得了輝煌戰果,但國家卻打窮了,弄得民怨四起。

如今,他正在爲實現這個夢想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現在所說的一切,都是被歷史證明非常有用的東西,若李世民能聽取他的意見,那一個強盛的大唐帝國,會更早一些出現在歷史上。

好半晌,李世民纔有反應。

“好…好,賢侄不只練兵有道,胸中還懷有治國安邦之理,”李世民正了正臉色嚴肅地說道,“賢侄之才,更出我所料,如此之道,當是大有益處,朕替天下百姓感激你,當受我一拜,”說着真得站起來向李業詡行了一禮,隨後大笑起來,“生子當如李業詡,哈哈哈…”

“叔叔,你莫如此,折殺侄兒了,我只是胡言亂語,不敢當叔叔此番誇獎…若被祖父知道了,不知要如何責罰我,”李業詡像只受驚的兔子一樣蹦起來,躲到一邊,這當皇帝的,怎麼總讓人一驚一乍的。

“賢侄當得起如此誇獎,哈哈,你先去吧,這些日朕自有旨意下到你府上…

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71章 心跡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6章 戰爭佈署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28章 李恪母子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98章 溫情第59章 回家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5章 回府(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38章 壽辰(中)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7章 鄭氏兄妹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2章 論理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9章 新事物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36章 收留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24章 一場鬧劇第60章 歸來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76章 大婚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8章 凱旋之師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46章 好馬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27章 共餐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52章 雙河之戰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29章 解惑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
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71章 心跡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6章 戰爭佈署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28章 李恪母子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98章 溫情第59章 回家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5章 回府(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38章 壽辰(中)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7章 鄭氏兄妹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2章 論理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9章 新事物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36章 收留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24章 一場鬧劇第60章 歸來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76章 大婚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8章 凱旋之師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46章 好馬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27章 共餐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52章 雙河之戰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29章 解惑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