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

熊津道行軍部下諸軍,在泗沘城休整了三天後,即按制定的作戰方案,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泗沘城被攻佔後,扶余義慈和扶余隆先後發出的以百濟舊王和新王名義令各地向唐軍歸降的命令已經送出,使者正飛快地往各地而去。

唐軍後續的作戰計劃是,分兵往那些重要的城鎮而去,接受百濟人投降,並派兵駐守,待百濟境內大部被控制了,將揮師北上,與平壤道和遼東道的大軍一起,攻滅高麗。

只是事情肯定不會是那麼順利,一些地方的百濟守將不會甘願投降,戰鬥還是要發生,特別是枕服岐城、加林城、任存城、慰禮城這幾個還駐有倭軍的城池,很有可能還會暴發激烈的戰事。

按在泗沘城制定的作戰計劃,李業詡親自率領第五、第六、第七近衛師將士,趕往東北方向的周留城,準備先一點佔領這個戰略地位同樣十分重要、扼守着熊津江中上游地方的城池,並與新羅軍隊會合。蘇定芳領着除駐守泗沘城的第二近衛師外餘下諸師人馬,往南行進,準備對其他百濟城市進行軍事佔領。

而扶余隆也派出由其親信左平成忠率領的一萬餘百濟軍隊,跟隨蘇定芳一道行動。

泗沘城被攻佔,扶余義慈及扶余隆還有大部的百濟重臣皆被抓獲,征服百濟的戰事已經進行過半,李業詡在送往朝廷的奏表中,除表述了戰況外,也請求了安置這些人員,及如何在百濟境內展開治理工作的建議,期待得到朝廷的允許。

百濟新王扶余隆還是很配合唐軍,在安撫百姓,恢復泗沘城秩序方面,也做了不少的事,扶余隆手下拿的大多也是原本他自己的親信,一些一直以來對大唐持對抗態度的人都還當作戰俘關押着,這些人,也包括扶余率慈,在一段時間後,將被送往長安,他們將在長安過後半生的日子。

諸事安排妥當,李業詡也一再叮囑留守的李吉一定要小心行事後,即踏上新的征程。

一天之後,李業詡再抵熊津城,爲了行進方便起見,大軍並未進城,而是在城外紮營。

天色已黑,無數的營帳在熊津城東方向紮下來,李業詡正與出城到軍中的鄭仁泰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我方水師已經啓程,正往周留城方向而去,一萬餘的水師將士,還有供陸師所用的物資及一部分火炮也隨着船隻而走,這也使得陸師的將士行進間少了許多負擔。

因熊津城是扼守百濟水陸交通的樞紐,地理位置極端重要,不能有失,李業詡還是令鄭仁泰親自鎮守熊津城,水師的一部戰艦由劉仁軌率領,參加周留城的戰役。

兩人正商議間,一名親衛來報,說有特戰隊員求見。

身着綠色作戰服的特戰隊員進帳來後,從身上取出一份情報交給李業詡,並報告道:“大帥,據我們所探的最新消息,新羅所部正往百濟境內而來,已經攻佔沙鼻歧、奴江等幾城…”

李業詡打開情報看了看,這份情報特戰隊員所繪新羅軍隊的行進方向,還有各路領軍人馬情況。

李業詡以情報上所示的的方位與行進路線,對着沙盤和地圖聽這名特戰隊員講述起來。

新羅軍隊分三路行進,其中金庾信領一部,約兩萬人,從百濟東面攻擊而來,其手下大將丕寧子及其子舉真剛剛攻破了沙鼻歧城,燒殺搶掠一番後,繼續前行。金庾信自己所領部奪回了被百濟人佔領的買利浦城、棠項城後,也沒停步,與丕寧子相響應着往百濟境內推進。

而新羅另一名重臣金春秋從南路行進,率新羅大將陳春、天存、竹旨、金仁等,也差不多是兩萬兵力,在攻佔了奴江城後,也繼續往百濟境內攻擊前進。

幾路新羅大軍後續攻擊目標是百濟境內的同火、茂山、甘勿、桐岑、石吐等城。

新羅女王金勝曼率其屬下的大臣閼川、守勝、帙許、溫君解、波真天曉等,領着兩萬五千人,正往周留城方向而來。若是我大軍攻佔周留城,或者新羅軍隊攻佔周留城,兩方軍隊即可會合。

這都是李業詡在下達給新羅王金勝曼的作戰命令中中所示的新羅軍隊攻擊路線,新羅王及其手下還是嚴格地執行了。

只不過新羅軍隊的攻擊力還是有些出乎李業詡的意外,原本以爲新羅的軍隊攻佔這些城池,要費不少的時日,有可能在我大軍佔領其中的一些城池後,他們纔會與我軍會合,沒想到不到十天之內,竟然被他們連拔了數座城,百濟軍隊不堪一擊。

只是周留城這個扼守熊津江中上游地段的重鎮,必須要我軍攻下並佔領,泗沘、熊津、周留、加林、任存五城,是百濟境內最重要的城市,其所能控制的地方,佔了百濟將近一半的地盤,也是百濟境內最富庶的地方,面對另有所圖的新羅人,這幾個戰略要點肯定要控制住。

泗沘城與熊津城已經被攻下,周留城也勢在必取,只是周留城,及有百濟軍隊與倭**隊聯合駐守的加林城,還有百濟名將遲守信鎮守的任存城,可能需要付出一番代價才能取得的。

新羅軍隊的攻擊速度遠超意外,我軍也必須要加快行進速度,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征服百濟,並在夏天時候展開對高麗的軍事行動,使得這場戰事在天氣轉冷之前結束,並準備接下來對倭國的戰事,在下一年,一併將倭國也征服了。

依李業詡的建議,扶余隆新任命了一位熊津城的主官,也與李業詡的大軍一道趕到熊津城,這名官員及他所帶來的一些手下,將協助鄭仁泰管理熊津的事務。

第二天一早,天剛擦亮,兩個近衛師的將軍在李業詡的帶領下,快速地往周留城方向進發。

周留城距熊津城也只不過一百多裡的路程,也有大道相通,這也給唐軍的行進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除一些火炮及物資運送速度稍慢外,騎兵將士們的行進速度是很快,在午時剛過,大隊人馬就已經行進了六十多裡的路程。

讓李業詡意外驚喜的是,在他們剛剛中途休息時候,先一步派往周留城附近的席君賣派人送來消息,因我大軍的壓迫,還有扶余義慈及扶余隆的命令,周留城的幾名守城副將,聯合殺死了不願向我軍投降的主將道琛後,開城向我第二團及第十一團將士投降,席君賣已經率部進駐周留城,並控制了城內的局勢。

接着這個消息李業詡非常意外,按扶余隆在泗沘城所說的,這個道琛是扶余泰的鐵桿手下,指揮作戰頗有一套,一直對大唐持強硬立場,也是在戰前剛剛被扶余義慈任命爲周留城守將的,只是幾名副將都是扶余隆的親信。

出現這樣的結果,又似乎情理中,扶余義慈和扶余隆在百濟國內威信還是不差,在他們的命令送達周留城後,幾名忠於扶余隆的副將殺了道琛,也使周留城的百濟軍民名遭了一場殺戮。

李業詡大喜之下立即令所部,快馬往周留城進發,同時令在熊津江上航行的水師戰艦,也加快行進速度,在周留城外集聚,待與新羅軍隊會合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因有特戰隊員的配合行動,大軍在行進途中,沒有遭到百濟武裝人員的襲擊,這條大道邊上的一些小村鎮的百姓,在看到我大軍行進,都閉着房門躲在屋裡,不敢出來。

天剛擦黑時候,李業詡已經領着一部約五千人,抵達周留城下。

周留城也是同樣建造在熊津江邊,與熊津城不同的是,周留城面積要小很多,因其建在一個山頭上,使得周留城遠看去更加的雄偉險要,李業詡在望遠鏡裡查看了老半天,也是感慨,若不是周留城守軍獻城投降,我軍攻擊周留城,不一定會如熊津城及泗沘城一般順利,有可能要付出不少將士的傷亡作爲代價,才能取得周留城。

周留城守軍約一萬五千人全部在城外集結,等待將抵達的唐軍主將決定他們的命運。

李業詡抵達後,仍令原來的幾名周留城副將暫時負責百濟這部軍隊的軍中事務,只是這些百濟軍士都只能呆在營中,置唐軍監看之下,武器也大部被收繳。

周留城東北及東南方向,還有不少的百濟城池,這些城池裡面也有不少的百濟駐軍,在接管了周留城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攻擊那些不願意投降的城池,特別是附近不遠駐有重兵的加林城,任存城。

因沒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周留城的秩序比泗沘城及熊津城都要好,只是城內實行嚴格的軍事管制,近幾天內,百姓不得私自外出。

抵達周留城的第二天中午,李業詡接到新羅王金勝曼使人送來的傳報,說是她所領的大軍,已經抵達離周留城三十里的地方,問詢他們的下一步行動方案,如何展開對周留城的攻擊。

其實李業詡在之前已經大概地瞭解了新羅王金勝曼所領部的行進方向,在接到這幾名由我方特戰隊員護送來的信使所傳的通報後,李業詡也命令所屬的一部分將領,跟着他出城,迎接新羅王一行…

第52章 鎮兵之將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3章 青海道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33章 皇帝巡視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42章 善後事宜第7章 鄭氏兄妹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72章 凱旋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30章 朕看好你第76章 太子的事第61章 緊急事件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28章 無可奈何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89章 準備班師第2章 重生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14章 出征時刻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65章 特衛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48章 大事也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18章 計策第65章 驚喜事兒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61章 緊急事件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151章 夠味吧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9章 解惑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36章 收留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26章 決定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82章 夷男被殺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8章 計策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6章 戰爭佈署
第52章 鎮兵之將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3章 青海道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33章 皇帝巡視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42章 善後事宜第7章 鄭氏兄妹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72章 凱旋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30章 朕看好你第76章 太子的事第61章 緊急事件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28章 無可奈何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89章 準備班師第2章 重生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14章 出征時刻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65章 特衛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48章 大事也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18章 計策第65章 驚喜事兒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61章 緊急事件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151章 夠味吧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9章 解惑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36章 收留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26章 決定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82章 夷男被殺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8章 計策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6章 戰爭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