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反擊薛延陀

二績所說的泣話讓李世民心頭一震六…

剛剛接到李思摩遭受攻擊的情報時,李世民正是考慮到大部精銳的近衛師。都還在班師的途中,不能從西北及時返回,無法對薛延陀的攻擊做出有效的反擊。

若從幾大近衛師將到達的肅州、甘州一帶往東北方向攻擊薛延陀的側後部。肯定會出乎夷南的意料之外,再以另一師從豐州一帶出擊,兩個方向幾十萬大軍對薛延陀的用兵。很有可能就可以徹底擊跨薛延陀部。

在西北一帶軍事行動的順利,給予李世民對大唐軍隊戰辦的無比自信,雖然再開戰勢必大大增加朝廷在軍事方向的開支,但比起李思摩部被薛延陀殲滅,大唐威信受損所帶來的一系列惡果相比,李世民寧願國庫裡的錢物少些去。

這些年通過對南方的連續性開發,還有鼓勵商業的一系列政策出臺,朝廷的糧食和賦稅收入是連年的增加,即使連續幾年的征戰,還是能應付的。

想到這些,李世民那種擔憂的心情都沒有了,當下壓壓手,示意諸臣安靜下來。也阻止了欲再出列發表奏言的魏徵開口,這才說道:“我大唐兵威震天下。一切強敵都敗於我大唐雄師之下,聯也不能忍受被人逼迫,聯決定拒絕夷南的請婚要求,並將薛延陀使團扣留。遣大軍反擊薛延陀人的攻擊

李世民掃過衆臣的臉,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們只須記住聯說過的話,聯不會屈服於任何人的逼迫之下,我大唐是天下的主宰者。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見李世民如此說,衆臣莫有再敢出聲反對者。

散朝後,李世民留下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道宗、李世績等一衆重臣們商議如何佈署軍事行動。

貞觀十五年四月底,李世民發佈了兩份反擊薛延陀的詔命。

先一份詔令中以兵部尚書李世績爲漠北道行軍大總管,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爲副。徵召大軍。反擊薛延陀的入侵。

以李道宗爲定襄道行軍總管,率朔、並、紛、算、嵐、代、忻、蔚、雲九州兵馬共兩萬人,出定襄;靈州都督、正在組建第五衛軍的左驍衛大將軍薛萬徹爲單于道行軍總管,以剛剛募集的兩萬士兵中的一部,並徵發勝、夏、銀、接、丹、延、蹦、坊、石、限十州兵馬共兩萬人,從勝州方向往諾真水一帶攻擊;以營州都督張儉爲居延道行軍總管。率領本部騎兵以及奚、契丹族兵馬共兩萬餘人進擊薛延陀東部邊境;右衛大將軍張士貴爲慶州道行軍總管,領兵一萬七千人,出兵雲中;懷化郡王李思摩爲桑乾道行軍總管,率其所剩下部下約兩萬餘人出磺口一帶;西海衛大將軍李大亮爲呼延道行軍總管,以第四衛軍一部兩萬人往雲中方向攻擊;涼州都督李襲譽爲涼州道行軍總管。領兵五千,出擊薛延陀西部。

另一份詔令中以特衛大將軍李業詡爲安北道行軍大總管,特衛大將軍契芯何力、左衛大將軍執失思力爲副。以契芯何力爲瀚海道行軍總管,執失思力爲金微道行軍總管小特衛將軍蘇定芳爲燕然道行軍總管,特衛將軍鄭仁泰爲皋蘭道行軍總管,左衛將軍上官懷仁爲盧山道行軍總管,右衛將軍程名振爲賀蘭道行軍總管,以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共十二個,近衛師,九萬餘人,從肅州出居延海,往東北方向進入漠北。

漠北道行軍部下加上李思摩部,共有約十三萬大軍,安北道行軍部下有九萬餘大軍,此番大唐這反擊薛延陀的入侵。共動用了近二十餘萬兵力。

去年出征高昌及西突厥,動用了十五萬兵力,已經是大唐對外用兵的極致,而剛剛過了一年,這個紀錄又被刷新了。

近二十三萬大軍的總兵力,一次出征即置兩個小行軍部,兩個行軍大總管且不相互隸屬,進行發佈的詔令讓天下震驚,李世民這樣的佈置讓朝中的許多人都不解。

只是無論是誰,都從這份詔令中嗅出了味道,那就是此次出征,必定是給予薛延陀人一個致命的打擊。

沒有人會去想大唐動用這麼多的軍隊。會無功而返。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測此戰後薛延陀真珠可汗夷南的命運,坊間的百姓都確信。夷南必定如領利可汗,還有欲谷設般,成爲大唐的俘虜,只是一些人對大唐連年的對外征戰產生擔憂的心思。

的廷剛剛在年前發佈了平定西域的詔命,因如此巨大的勝利,皇帝李世民宣佈大赦天下,同時宣佈減免困支援費頗多的隴估道的賦稅。長安放開巳經延遲到宵禁一個月,百姓還都沉浸在朝廷對外征戰的巨大勝利帶給他們的喜悅中,想不到年後,又再次發佈了出征的詔命,而且規模比去年出征高昌和西突厥更要大。

一些百姓出現了惶恐,他們擔心朝廷連番的征戰,會加重他們的負擔,一些人也擔心,朝廷會因兵員不足,而在民間攤派兵員。

李世民似乎早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事了。在發佈出征詔命的兩天後,再次發佈告天下百姓的詔令。

詔令中說,此次北方薛延陀入侵,爲使我邊境不受侵犯,百姓不遭到擄掠,朝廷組織大軍進行反擊,此次大軍的出征,朝廷不會增加百姓的賦稅,也不會在府兵之外再徵召其他兵丁員額。

出征的詔命發佈後,李世民召集御前軍事會議,朝中的一些重臣如房玄齡、李靖、長孫無忌、高仕廉、唐儉等,及諸位在長安這次準備出征的將領都參加了。

“唐愛卿,此次朝廷發佈出征詔命後,民間可有反對之聲?。諸臣到齊後。李世民先一步問戶部尚書唐儉道。

“陛下,此次出征詔令發佈後,確實在長安附近的一些州縣引起一定的恐慌。百姓怕加重他們的賦稅,幸好朝廷再發佈告天下百姓的詔令,各州縣官府也發佈安民告示。百姓才心安唐儉忙起身應道。

“如此甚好,聯不想背上窮武箕武,盤錄百姓的罵名”李世民似鬆了口氣般。要進行連年的征戰。而且都是超大規模的用兵,李世民確實有些擔心,怕戰事延長,而使得所費頗多,讓國庫空虛。只是幾戰下來進展都是頗順,時間也不太長,支出雖多,但只是暫時性的。並不會連續幾年大幅的巨量耗費,而且諸軍在取得戰事的勝利後所獲的戰利品頗豐,使得李世民下決心並不太難。

。陛下。此舉雖然安了民心。但臣覺得不太妥當”。唐儉再說道,“朝廷國庫雖然殷實,但征戰的開支實在是大,若不從百姓身上加收賦稅,恐怕幾年後就要出現虧空了”作爲掌握戶部的最高官員,唐儉還是比較擔憂。

“戰事不會連續幾東的”。李世民有些不以爲然,“聯想着。年內一定會結束,所以不必多徵收賦稅”

見李世異如此自信,唐儉也不再說。

李世民清清喉嚨。看着將要出征的諸位武將道:“薛延陀仗着他們強盛,越過大漠南下,行程幾千裡,馬已疲乏瘦弱,糧草消耗也頗巨。凡是用兵之道,須是見利迅速推進,遇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乘李思摩部沒防備,急速進攻,此是上道;李思摩被迫退入長城以內,薛延陀並沒退兵,而是繼續往幽州方向進擊,犯了兵家大忌也;聯想着薛延陀的大軍糧草已經快用盡。只能取野地之食,因此你們幾部不需要速戰。應當互成犄角之勢。牽制薛延陀的大軍。等到我西北的幾大近衛師進入漠北,取薛延陀後方,敵軍慌亂將要撤退時,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定會大破敵軍,一戰即可平薛延陀”

。陛下用兵如神”。李世績聽了站起了身,恭敬地行了一禮道,。臣所想也是如此,若大度設與我對恃,我軍不急於進攻,薛延陀大軍已經征戰數月,定是要困馬乏,給養缺乏,必定已經成勞師,而我西北安北道行軍部下各近衛師,擅長長途奔襲,必定可以趁大度設所領的這二十萬大軍回撤之前,即消滅夷南親領之幾萬部衆,到時定可破夷南牙帳,再與我漠北道諸軍前後夾擊小薛延陀即可平定”

“陛下,若安北道諸近衛師無法快速攻擊到夷南的牙帳,那又如何安排?。李道宗雖然也對李世民和李世績所說的頗爲贊同,但也想到了萬一的情況。

“大度設所領之軍有近十五萬人,這是薛延陀精華之所在,若將其這一部具,薛延陀也不成氣候了,夷南定是會向我上表請和”。李世民也聽出了李道宗話中的意思,也知道有這種可能,“只是此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聯希望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將在外,定是要審時度勢,臨機應變纔是。聯另遣校尉宇文法持聯詔令,往烏羅護與鞋鞠。調用兩部落的軍隊,從東南攻擊薛延陀部,。“臣明白李世績站起身抱拳領命,“臣等一定不負陛下所託李世民給予他們臨機決斷的權利,這就夠了。

“聯要你們記住,對付薛延陀,降則撫之,不降則滅之”李世民神色凝重地說道,“夷南既然如此,此次聯一定要將漠北地置於我大唐所治之下,”

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4章 蜀王李恪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8章 李恪母子第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41章 佔領柳谷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章 即將開始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71章 完勝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78章 爲何如此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71章 朝會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72章 凱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52章 過年雜事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10章 開始募兵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4章 坊間傳聞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29章 解惑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76章 大婚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73章 閉門謝客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5章 論道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58章 出海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6章 決定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
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4章 蜀王李恪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8章 李恪母子第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41章 佔領柳谷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章 即將開始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71章 完勝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78章 爲何如此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71章 朝會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72章 凱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52章 過年雜事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10章 開始募兵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4章 坊間傳聞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29章 解惑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76章 大婚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73章 閉門謝客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5章 論道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58章 出海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6章 決定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