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郭子儀的決斷

“隆隆!”

如雷的蹄聲驚天動地,震得地此都在抖動,二十萬唐軍在郭子儀的率領下,快速前進。

二十萬唐軍佔地數十里,好象一片涌動的海潮,黑壓壓一片,很有威勢,很是駭人。

濺起的煙塵組成一朵巨大的烏雲,垂地遮天,半邊天空黑沉沉的。

將士們歡天喜地,精神抖擻,極是振奮,一邊行軍,一邊議論。

“大唐終於對大食用兵了,我們有幸能參與此戰,這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是啊,能參與此戰,此生何憾?”

“自從太宗年間大食攻滅波斯起,大食就與大唐爲敵。那時節,大食的國力不強,還未東進,未與大唐刀兵相見,兩國的交手主要是在邦交斡旋。後來,大食國力強盛,版圖急劇擴張,大舉東進,攻佔安國等地,與大唐接壤,終於在西域刀兵相見,大戰數十年。”

“數十年來,大食雖是屢爲大唐所敗,卻是敗而不衰,屢敗屢戰。而大唐爲吐蕃牽制,難以大舉西進。如今,大唐滅了吐蕃,終於可以全力西進,與大食決一死戰了。”

唐朝與大唐交手百年,真正刀兵相見的時間並不長,主要是在唐玄宗時期。

“可惜啊,若是太宗皇上當年不拒絕出兵,而是果斷的派出大唐西進,增援波斯,讓大食無法滅掉波斯,大食的氣焰不會有今日之盛。”

唐太宗年間,大食進攻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在滅亡之際派使者入長安,向唐太宗求救,請求唐太宗派兵增援。這事太過重大,唐太宗舉棋不定。難以決斷,遂與大臣再三商議,最後拒絕了。

這事唐人婦孺皆知,很是惋惜。

在唐太宗時期,大食的國力並不強,處在奠基期。直到大食滅掉波斯,其國力才大爲提升。要知道。波斯帝國是中東地區的老牌帝國,在中東地區稱霸上千年。積累的底蘊不需要說的,滅掉波斯帝國後,大食得到波斯帝國的積累,無論是疆域,還是文明、科技,都有一個質的提升。

從此以後,大食就變得異常強大。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唐太宗年間的確是阻止大食崛起的良機,可惜的是,唐太宗拒絕了。

“太宗皇上精明過人,一代雄主,爲何拒絕出兵呢?”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唐朝百姓的問題,討論了上百年,卻是沒有結果。

尤其是在唐朝對大食大舉出兵之際,唐人主討論得更加多了,茶餘飯後總要議論一通當年唐太宗拒絕出兵的原因。

“太宗皇上是不得不拒絕。”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只見郭子儀和李光弼並騎而來。

“不得不拒絕?爲何呀?”將士們聽得更加糊塗了。

唐太宗當年拒絕出兵。錯失了一個撲滅大食帝國的良機,這讓人惋惜不已。尤其是,後來大食爲禍日烈,對唐朝的威脅越來越大之後,唐人就更加惋惜了,很是感慨,若是當年唐太宗出兵的話,就不會有今日大食之禍。

“將軍。是不是路途太過遙遠?”有兵士大聲問道。

唐太宗拒絕出兵一事,很多人把原因歸結於路途太過遙遠,難以補給。後勤的壓力太大,這纔不得不拒絕出兵。

這不僅是後人的看法。也是當時唐人的主要看法。

“路途遙遠,我們大唐男兒不怕,莫要說去波斯,就是天之角,海之涯,大唐男兒也不會皺一下眉頭。可惜,太宗皇上卻拒絕出兵。”又有兵士狠狠搖頭,惋惜之意再明白不過了。

“說得好!”郭子儀和李光弼齊聲讚賞:“大唐男兒不懼任何艱險,此去大食雖是萬里之遙,大唐男兒又何懼?”

“大唐男兒無懼!”將士們齊聲高喝響應。

“太宗皇上之所以拒絕出兵,並不是路途遙遠,補給不上,而是因爲在當時,大唐要出兵,必需從突厥的土地上通過。而突厥是大唐的死敵,絕不允許大唐從突厥的土地上通過。”郭子儀爲將士們解釋,道:“要想出兵增援波斯,必先得滅掉突厥。若是突厥不滅,大唐之軍無法通過。”

郭子儀說的突厥是指西突厥。

突厥本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強大起來,統一了大漠,成爲雄踞大漠的龐然大物。自此以後,突厥就開始對中原進行滋擾、擄掠,爲禍日烈。

在隋文帝剛剛登基之時,突厥就出兵十幾萬大軍進攻北方,爲的是威懾隋文帝,要給隋文帝下馬威,要讓隋文帝屈服,撈取最大的好處。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代雄主,當然不會屈服,沉重應對,調集兵馬,依據長城進行防禦,終於抵擋住了突厥的進攻,暫時解除了突厥之危。

這次事件使得隋文帝敏銳的意識到突厥的威脅,一方面花費大力氣重修長城,調集兵馬,駐守於此,這道以長城爲依託的防線很好的抵擋了突厥的進攻,爲隋文帝統一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後人多罵秦始皇修長城勞民傷財,而又沒有用處,這不過是不瞭解情況,亂說一氣。要是沒有長城,隋文帝能以對付北方的突厥,難以統一中國。

另一方面,隋文帝尋思徹底解決突厥的良策。當時的突厥非常強大,實力強橫,比起強橫的匈奴一點也不遜色。更讓隋文帝難辦的是,當時的中國不象漢朝那樣是統一的王朝,而是南北分裂,要徹底解決突厥談何容易,比登天還要難。

就在這時候,隋文帝發現了一個人才,叫長孫晟。說起長孫晟,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大名,不過,只要說起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知道的人就很多。長孫晟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老爹。

長孫晟向隋文帝提出扶弱抑強,分化瓦解之策,就是在突厥內部挑起矛盾,讓突厥內亂。突厥諸部中,誰強隋朝就派軍打誰,誰弱就扶鋤誰,讓突厥總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無法統一,力氣無量集中。

隋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經過長期的努力,最終把一個強大的突厥大帝國一分爲二,遂有東!!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突厥分裂之後,隋唐兩朝抓住機會,各個擊破,先後滅掉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後人多把突厥滅亡的功勞算在李靖和蘇定方頭上,其實,滅掉突厥的真正大功臣是長孫晟。若無他的奇策,突厥不分裂,而是一個統一的大帝國的話,唐朝要想滅突厥很難很難。

波斯滅國之際,唐朝雖然滅了東!!突厥,西突厥還沒有滅亡。而唐朝因爲滅了東!!突厥,正在籌備滅西突厥一事,無法分兵西進增援波斯。更別說,要去波斯,必須要從西突厥的領土上經過,作爲死敵,西突厥會讓唐軍通過嗎?

答案不言自明,無論如何不會允許唐軍通過。不僅不讓唐軍通過,反而會派出軍隊攻擊唐軍,這是必須的結果。

以唐太宗的精明,並非不知道增援波斯的好處,只是力有不逮,最終纔不得不拒絕出兵。

要知道,唐太宗朝人才衆多,賢臣無數,名將如雲,猛將千員,若是有機會,唐太宗豈能錯失?

條件不成熟,實令人惋惜。

“將軍所言極是有理,今日方知太宗皇上拒絕出兵的原因。可惜了,若是晚上數十年,大唐滅了的突厥,打通了與大食的交通,一定會出兵。”將士們恍然,大是感慨。

“沒錯。”郭子儀問道:“眼下到什麼位置了?”

“我剛剛問過,我們所在位置正是龜茲的正北方向。”李光弼眼中精光暴射:“郭將軍,這是我們的機會呀。”

“你說得不錯,這的確是我們的良機。”郭子儀眉頭一擰,道:“大帥讓我們臨機決斷,是去碎葉城,還是折向南方,直取龜茲,由我們定。眼下的位置非常好,只要我們折向南行,直插龜茲的西面,截取在龜茲的波斯大軍退路,就可以全殲波斯大軍。再有大帥率軍從東面進攻,我們裡應外合,全殲大食的成算很高。”

李光弼的眉頭緊擰,沉吟着道:“眼下的確是一個難得的良機。可是,要實現這一謀劃,還將面臨天大的困難。”

“我們在大漠中,大帥從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兩軍相距遙遠,難以協調,難以同聲發起進攻。”郭子儀接過話頭,道:“若困難僅僅是這樣的話,倒還好辦,我們與大帥有飛鷹,只需加強聯絡就成。”

“真正的困難在龜茲,誰也不知道龜茲難堅持到何時?”李光弼很是憂慮,道:“若從全局看,即使龜茲被攻破,對於我們的壞處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把大食軍隊全殲在龜茲城下,這點代價我們付得起。”

說到此處,李光弼話鋒一轉,道:“高都護以區區數千之衆,獨對大食數十萬之衆,其間的艱難險阻,難以想象。在我們進入西域之後,若是發生此等事,這豈不是寒將士之心?”

高仙芝困守孤城,以區區數千之衆與阿布?穆斯林的數十萬大軍對抗,這是何等的氣慨,氣壯河山,若是在唐朝援軍沒有進入西域之時龜茲陷落,倒沒什麼。若是在唐朝大軍進入西域後,龜茲陷落,那就太傷人心了。

“大帥明白此點,這才明知可以利用龜茲做一篇大文章,卻是沒有謀劃。”郭子儀臉色一肅,道:“我意,我們先折向南行,準備進攻龜茲。同時,派出飛鷹,與大帥協調,看看能否成功?”

“我贊成。”李光弼重重點頭。(未完待續)

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43章 安祿山諂媚第60章 大擄掠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6章 血染山崗第67章 不信!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0章 李林甫第79章 東方總督的憤怒第15章 英雄歸來第32章 決戰西域(七)第92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撤軍第29章 盡歡而散第32章 消息走漏第7章 楊國忠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14章 凌煙閣第7章 大獲全勝第37章 構陷太子第19章 一言而決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1章 吐蕃入侵第8章 哥哥我要!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章 挺進波斯第20章 面聖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15章 英雄歸來第59章 將計就計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6章 勇猛無敵第28章 石堡城大捷第62章 掛帥出征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16章 盛大慶典第3章 棄城而逃第46章 有辦法了第15章 此路不通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27章 再戰再勝第9章 首戰告捷第3章 我是監軍!第75章 攻佔石國第11章 迎頭痛擊(上)第40章 大唐憾事第21章 一舉渡河第72章 大食東進第21章 各逞機鋒第91章 自相殘殺第47章 罪己詔第12章 撤軍第35章 進攻?退兵?第49章 從天而降第5章 詩仙李白(下)第5章 詩仙李白(上)第65章 搶!(下)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9章 雷伊之戰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83章 落井下石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9章 借勢第32章 消息走漏第21章 各逞機鋒第40章 大唐憾事第42章 除惡務盡第12章 緊鑼密鼓第2章 分兵略地第54章 吐蕃的妄想第13章 你是我的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23章 連雲堡第26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狼狽爲奸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3章 棄城而逃第41章 不戰而降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16章 開路先鋒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章 第一寵臣第51章 楊貴妃(上)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18章 邂逅第20章 驚天血戰(上)第33章 是唐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34章 衝擊楊氏第15章 曲江池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18章 邂逅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4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礪兵秣馬第30章 進軍大非川
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43章 安祿山諂媚第60章 大擄掠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6章 血染山崗第67章 不信!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0章 李林甫第79章 東方總督的憤怒第15章 英雄歸來第32章 決戰西域(七)第92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撤軍第29章 盡歡而散第32章 消息走漏第7章 楊國忠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14章 凌煙閣第7章 大獲全勝第37章 構陷太子第19章 一言而決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1章 吐蕃入侵第8章 哥哥我要!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章 挺進波斯第20章 面聖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15章 英雄歸來第59章 將計就計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6章 勇猛無敵第28章 石堡城大捷第62章 掛帥出征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16章 盛大慶典第3章 棄城而逃第46章 有辦法了第15章 此路不通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27章 再戰再勝第9章 首戰告捷第3章 我是監軍!第75章 攻佔石國第11章 迎頭痛擊(上)第40章 大唐憾事第21章 一舉渡河第72章 大食東進第21章 各逞機鋒第91章 自相殘殺第47章 罪己詔第12章 撤軍第35章 進攻?退兵?第49章 從天而降第5章 詩仙李白(下)第5章 詩仙李白(上)第65章 搶!(下)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9章 雷伊之戰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83章 落井下石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9章 借勢第32章 消息走漏第21章 各逞機鋒第40章 大唐憾事第42章 除惡務盡第12章 緊鑼密鼓第2章 分兵略地第54章 吐蕃的妄想第13章 你是我的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23章 連雲堡第26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狼狽爲奸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3章 棄城而逃第41章 不戰而降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16章 開路先鋒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章 第一寵臣第51章 楊貴妃(上)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18章 邂逅第20章 驚天血戰(上)第33章 是唐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34章 衝擊楊氏第15章 曲江池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18章 邂逅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4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礪兵秣馬第30章 進軍大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