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掛帥出征

王忠嗣進京的目的不需要想也知道,他是奔着軍權來的,他是想統軍出征。對於此事,李昌國只是笑了笑,再無表示。王忠嗣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將,然而,他卻缺乏政治眼光,不知道李隆基已經選中了統兵出征的人選,那就是李昌國。

李隆基之所以選中李昌國,正如李泌所言,李隆基不想把唐朝的安危寄託在王忠嗣一個人身上,而是要着力培力李昌國,以此爲唐朝打造一根擎天柱。

果如李昌國所料,王忠嗣一到長安,就求見李隆基,姿態放得很低,向李隆基認錯,不該在石堡城一事上怯戰。然後,他就請命,願爲李隆基分憂,統兵出征大食。李隆基只是好言勉勵一番,再無表示。

王忠嗣仍然不甘心,在長安四處活動,求見太子李亨,一再表示願爲李亨保駕護航。要是在以前,太子李亨一定會滿口答應,爲王忠嗣爭取領兵的資格。這次,太子李亨被李泌點醒,只是好言安慰一通了事。

這期間,李昌國和李泌、杜甫、高適、岑參、郭子儀、李光弼他們飲酒暢談,其樂無窮。詩聖的詩才讓人震驚,遠過史書所載。詩聖的大名,李昌國是如雷貫耳,然而親身經歷之後,方纔知道杜甫的詩才遠過史書所載。

李泌文武全才,不僅善於謀劃,更具有不凡的政才,他的話語讓人讚歎,李昌國對李泌是讚不絕口。

同樣的,李泌對李昌國也是讚賞有加,兩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相見恨晚,竟然同吃同喝,有時更是擠在一張榻上同睡。

這種美好的日子在含元殿大朝時到了盡頭。李昌國帶着郭子儀、李光弼上朝。只見羣臣到得很整齊,可謂人山人海。誰都知道,這次含元殿大朝意味着什麼,因爲這必然是西進統帥人選出爐的大朝會。安西都護府危急急城增援,而李昌國他們休整處差不多了,是該出兵的時候了。

李隆基身着皇袍,頭戴皇冠。大袖飄飄,快步而來。整個人極爲精神。精神頭十足,走路輕快,向在飄似的。

出兵大食,擊破大食,這是唐朝百年夙願,眼下到了大舉出徵的時候,要李隆基不歡喜都不成。

羣臣見禮。李隆基手一揮,道:“免了。”

站在寶座前,掃視羣臣,羣臣個個精神大振,而又期盼。出兵大食,這是大唐男兒的夢想,在統帥即將出爐的時刻,他們哪能不歡喜的,哪能不精神大振。他們期盼的是,誰人統兵出戰。

“李林甫。”然而。讓羣臣意外的是,李隆基並沒有急於宣佈誰統兵,而是直接點了李林甫的名。

“臣在!”李林甫大是歡喜,聲調有些高。

以李林甫想來,眼下是宣佈統帥的大好日子,李隆基的宣佈以前首先想到他,這是對他的重視,他又有立功的良機了。要他不振奮都不成。

然而,出乎李林甫意外的,只見李隆基臉色一沉。沉聲道:“開元年間,朝中良臣無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王毛仲、楊思勖……濟濟一堂。他們爲相說,爲大唐舉賢薦能,你爲相十餘年,可有賢才得進?”

“嗡!”李林甫那感覺如同被雷劈中了一般,腦中一片轟鳴聲,差點摔倒在地上。

李林甫爲相十餘年,爲了保住相位權勢,堵塞賢才進取之道,朝中沒有多少賢才,這是他最怕的事情。李隆基此時突然提到,李林甫儘管老奸巨猾,仍是心驚肉跳。

“還有,你不在衙署處置公務,卻在你的府第處置,你居心何在?”李隆基的聲調陡然轉高,如同雷霆轟鳴。

“陛下……臣……”能說會道的李林甫平生頭一遭張口結舌,無言以答。

李林甫大權在握,誰都不放在眼裡,乾脆不去衙署理政,直接在自己的丞相府辦公,門庭若市,公議囂囂。

“李林甫聽旨。”李隆基沉聲道:“削去李林甫爵位兩級,即時回衙署理政,開言路,進賢才,若有違者,斬你滿門。”

“謝陛下!”李林甫驚出了一身冷汗,渾身汗溼,卻是歡天喜地。

依他想來,他這次怕是在劫難逃了,卻是沒有想到,以削爵了事,這對他來說,是天大的福音。

在眼下這種時候,李隆基不可能罷掉李林甫的,一是李林甫雖是奸臣,確有雄才,只要敲打一番,他仍能做事。二是即將與大食開戰,朝中一定要保證穩定,若是換個丞相,有可能會出現動盪,這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不利。三是一時之間,還找不到人取代李林甫。十幾年沒有進賢才,哪有那麼容易找到取丞相人選。

“李林甫,安西大都護一職,你就不必再兼任了。”李隆基再次削去李林甫一官職。

“臣遵旨。”李林甫大聲領命,心裡卻在滴血。

即將進行的大戰,唐朝一定會有大勝之仗。別的不說,單把侵入西域的數十年大食軍隊幹掉或是打敗,就是奇功一件。若是李林甫兼任安西大都護,那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他就有大功。李隆基毫不留情,把這一職位奪了,李林甫心頭在滴血。

“太子。”李隆基盯着李亨。

“父皇,兒臣在。”李亨忙出列。

“你就兼任安西大都護。”李隆基打量着李亨,很是欣慰。

“謝父皇。”這是天大之喜,李亨歡天喜地,聲調有些高。

即將與大食的大戰,唐朝有着穩勝的把握,不是別的,只需要把在西域的大食軍隊幹掉,就是奇功一件。如此天大的功勞,落在李亨身上,李亨哪能不興奮的?若不是場合不對,李亨一定會放聲高歌了。

“高明!”李昌國大爲讚賞李隆基此舉。

此舉是在爲太子李亨登基做準備,把立功的機會留給他,可以穩固太子的權勢地位,將來登基就順利得多了。

“王忠嗣!”李隆基點名了。

“臣在。”王忠嗣應聲出列。歡喜難言,心想這統帥落在他身上了。

羣臣也是如此想法,靠得近的,更是小聲衝王忠嗣道喜:“恭喜大帥!”

王忠嗣是一員不錯的將才,能征善戰,數十年來大小戰役數十戰,就未有過敗績。他統兵出征的呼聲很高,不在李昌國之下。眼下。李隆基首先點到他,不是統兵出征還能是什麼?

“你曾有言,願爲保護太子,極好。太子身兼安西大都護一職,你就輔佐太子,爲大軍籌備糧草輜重、援軍、民夫丁壯。”出人意料的是,李隆基把後勤之事派給了王忠嗣。

“遵旨……啊!陛下。不是讓臣統兵?”滿打滿算可以統兵出征的王忠嗣沒有反應過來,先是歡天喜地謝恩,然後才反應過來,他只是個後勤官,並不是統兵出征,驚呼出聲。

“誰要你統兵出征了?”李隆基臉一沉,沉聲道:“你做好後勤輜重便可。若敢不盡心,軍法從事!”

“臣……遵臣。”王忠嗣萬分不願,也只得領命。

太子李亨沒有處理過軍務,他擔任安西大都護只能是掛個功。撈一場功勞,不可能處理得了這些事務,必須要派一個人輔助他。這個人,肯定王忠嗣最合適了。一是因爲王忠嗣精通軍務,二是王忠嗣與李亨交情好,兩人是自小一起長大了,他一定會盡心盡力幫李亨做好。

羣臣這才明白李隆基的用意,大是讚賞。李隆基不愧是聖明天子,只要認真起來,總是能有最好的辦法。

“李昌國!”李隆基看着李昌國。臉上泛起笑容。

“這纔是統帥。”羣臣已經明白了。

“臣在。”李昌國出列。

“李昌國任升副安西大都護府,統兵出征。負責一切與大食作戰事宜!”李隆基正式命帥了。

“臣遵旨。”這在李昌國的意料中,一點也不意外。

“李昌國,你要哪些人與你出征?”李隆基很清楚,即將到來的大戰是何等的艱難,唐朝必須要精銳盡出,盡遣良將,準備由李隆基挑人。

“陛下,此戰非同小可,關係華夏國運,不可掉以輕心,大唐要想戰勝,必須要精兵良將盡出。”這事,李昌國早就思慮成熟了。

“嗯!”李隆基深以爲然,重重點頭道:“雖說數十年大戰,大唐戰了上風,然而,大食是屢敗屢戰,國力非同小可,不可輕視。大唐的精兵良將,任由你挑。”

“李泌、郭子儀、李光弼、安祿山、史思明、杜甫、高適、岑參……隨臣出戰,還請陛下恩准。”李昌國正式調人了。

安祿山最是歡喜,一雙眼裡精光閃爍,以爲自己可以立大功了。卻不知李昌國之所以帶上他,是可以趁此機會消除“安史之亂”的禍端。

“準!”李隆基非常爽快,道:“在這之外,再調五千龍武軍隨你出征。龍武軍是大唐的精銳,應當讓他們上戰場歷練。隨你出征吐蕃的就不必再出戰了,重新挑選五千。”

龍武軍是唐朝最爲精銳的軍隊,讓他們接受戰火的洗禮,對唐朝有莫大的好處,李隆基此舉深得李昌國之心。

“謝陛下!”李昌國謝恩。

“安西都護府危在旦夕,越早出兵越好。今日準備,明日出發吧。”李隆基下旨。

次日,玄武門外人山人海,長安百姓趕來相送。

李隆基率領羣臣相送。

“不破大食,誓不還!”將士們爆發出驚天的吼聲,踏上征戰。

PS:今天又停電了,媽勒B的,電老虎無敵。這一卷寫完了,馬上進入新的一卷,明天休整一天。(未完待續。。)

,!

第20章 河湟大捷(下)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中)第36章 翻雲覆雨第49章 從天而降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19章 自投羅網第69章 血戰邏些(下)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17章 無上榮耀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7章 京都長安第1章 春光乍泄第14章 凌煙閣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60章 羣英聚第20章 慶功宴第36章 翻雲覆雨第38章 封常清第90章 血流成河第55章 封賞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78章 亂起第3章 我是監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34章 衝擊楊氏第76章 陰你又如何?第14章 戰果豐厚第35章 進攻?退兵?第2章 分兵略地第26章 舒萊克第69章 血戰邏些(上)第25章 下馬威第20章 兵不厭詐第37章 構陷太子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二)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8章 生死關頭第21章 兵臨石堡城第18章 李隆基很爽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8章 定計第19章 針鋒相對第6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第28章 奪得首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13章 石國叛變第30章 惺惺相惜第22章 玄宗問計第32章 晉升副將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56章 滅國危機第29章 冰川天險第7章 楊國忠第3章 不服就打服第6章 勇猛無敵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53章 洗心革面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5章 小勃律入伏第29章 盡歡而散第39章 楊氏之災第35章 進攻?退兵?第11章 于闐解圍第13章 你是我的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51章 楊貴妃(上)第13章 安祿山殉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5章 進軍方略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35章 聯手滅楊第24章 率先登城第51章 楊貴妃(上)第66章 太多了!太多了!第37章 唐軍,能奈我何?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2章 千古一帝第7章 天竺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17章 無上榮耀第10章 高仙芝第14章 窮追不捨第24章 率先登城第41章 楊國忠身死第3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獻俘第67章 不信!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61章 王忠嗣回京第27章 郭子儀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2章 決戰西域(一)
第20章 河湟大捷(下)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中)第36章 翻雲覆雨第49章 從天而降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19章 自投羅網第69章 血戰邏些(下)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17章 無上榮耀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7章 京都長安第1章 春光乍泄第14章 凌煙閣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60章 羣英聚第20章 慶功宴第36章 翻雲覆雨第38章 封常清第90章 血流成河第55章 封賞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78章 亂起第3章 我是監軍!第4章 千載良機第34章 衝擊楊氏第76章 陰你又如何?第14章 戰果豐厚第35章 進攻?退兵?第2章 分兵略地第26章 舒萊克第69章 血戰邏些(上)第25章 下馬威第20章 兵不厭詐第37章 構陷太子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二)第32章 決戰西域(五)第28章 生死關頭第21章 兵臨石堡城第18章 李隆基很爽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8章 定計第19章 針鋒相對第6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第28章 奪得首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13章 石國叛變第30章 惺惺相惜第22章 玄宗問計第32章 晉升副將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56章 滅國危機第29章 冰川天險第7章 楊國忠第3章 不服就打服第6章 勇猛無敵第18章 意外的援手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53章 洗心革面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5章 小勃律入伏第29章 盡歡而散第39章 楊氏之災第35章 進攻?退兵?第11章 于闐解圍第13章 你是我的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2章 決戰西域(一)第51章 楊貴妃(上)第13章 安祿山殉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5章 進軍方略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35章 聯手滅楊第24章 率先登城第51章 楊貴妃(上)第66章 太多了!太多了!第37章 唐軍,能奈我何?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2章 千古一帝第7章 天竺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17章 無上榮耀第10章 高仙芝第14章 窮追不捨第24章 率先登城第41章 楊國忠身死第3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獻俘第67章 不信!第38章 風雷動吐蕃第61章 王忠嗣回京第27章 郭子儀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2章 決戰西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