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灰頭土腦

上官婉兒的學識不需要說的,非常了得,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她稱之爲“奇葩”的東西必然是出人意表,見都沒有見過的。

武則天更不用說了,開一代先河,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沒有女皇的先例。她的眼界非常高,她承認“奇葩”,同樣讓人好奇。

狄仁傑很得武則天敬重,被尊爲“國老”,其修養學識令人信服,他看了武則天的聖旨,一個勁的叫嚷是“奇葩聖旨”,這話太勾人了,勾得衆人個個好奇心大起,恨不得立時看個明白。

“是甚樣的奇葩?”

“聖旨上寫的甚,被稱爲奇葩?”

衆人在心裡一個勁的道。

然而,武則天沒有滿足他們願望的意思,衝賈銘招手。

賈銘忙上前幾步,挺直身子,等待武則天吩咐。

“賈銘,你年歲大了,本不該讓你受苦。只是,此戰干係極大,這次去北方宣旨,需一個鎮得住的人,非你莫屬,就有勞你辛苦一趟了。”武則天衝賈銘道。

賈銘的年歲不小了,去北方宣旨的話,會讓他吃很多苦,他未必受得了。只是,這次宣旨干係極大,非一個能鎮得住的人不可。賈銘是武則天身邊的老人,有威望,他去很合適,他能鎮得住。

可以想想一下,若是派一個不太重要的人去宣旨,武三思知道了這道奇葩聖旨後,肯定會不服氣,會鬧騰。賈銘去,他就不敢鬧騰了。

“陛下請放心,賈銘願去宣旨。”賈銘忙道。

“嗯。”武則天頗爲欣慰,拿起聖旨,遞給賈銘,道:“記住,這道聖旨務必要召集衆將,當着衆將的面宣讀。”

“這……”上官婉兒不住搖頭,爲武三思惋惜:“如此奇葩的聖旨,當着衆將的面宣讀,這是一點也不給武三思留臉面了。這個武三思也真是的,甚時間鬧騰不好,偏偏在這大戰的節骨眼上鬧騰,真是不長眼!”

“絲毫不留情面啊!”狄仁傑聽在耳裡,大爲欣慰:“武三思這次有得受了。”

“遵旨。”賈銘領旨。

“昔年,大非川之役,之所以失敗,不是薛仁貴之過,而是郭待封不聽從號令,擅自行動所致。大非川之役,影響深遠,吐蕃得到大非川之地,實力大漲不說,更是虎視眈眈河西之地。”武則天眉頭一挑,道:“如今這一戰,干係極大,干係北方數十上百年的安危,比起大非川之役更加重要,朕決不容有失!”

大非川就是現在的青海湖一帶,那裡比起西藏更加溫暖,氣候宜人,是青藏高原上極爲重要的經濟區。吐蕃打敗唐軍後,佔據了大非川,其實力大漲,對唐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同時,也使得吐蕃更加靠近河西走廊,能夠對河西走廊構成直接威脅,迫使唐朝不得不在西北派駐大軍防守。

直到哥舒翰打下石堡城,唐軍對大非川構成直接威脅,這才迫使吐蕃後退。

從大非川失敗到唐朝拿回石堡城,那是上百年了,這對唐朝的威脅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眼下正在進行的這一場戰事,其影響比起大非川更大,大得多。若是唐朝失敗的話,突厥就會一舉復國,對北方構成巨大的威脅,很可能北方會落入突厥之手,那就麻煩大了。

“將令必一,將令必行,爲了讓王孝傑更好的號令諸軍,朕決定……”武則天眼中精光閃閃,道:“取朕的寶劍來。”

立時有太監送來武則天的寶劍。

武則天接過,一手持劍鞘,一手握住劍柄,拔劍出鞘,在清脆的摩擦聲中,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出鞘。

“此劍跟隨朕多年,從未賜人,今兒朕就賜予王孝傑。”武則天的眉頭一挑,如同利劍似的,道:“任何人若不聽從號令,若不能力戰,膽敢怯敵不進者,王孝傑憑此劍皆可斬之!”

這是授予王孝傑尚方寶劍,王孝傑的權力就會大增,他的號令將會更加森嚴,沒人敢不遵,即使武三思和李隆基也不敢違抗。

“陛下英明!”衆人齊聲頌揚。

武則天還劍入鞘,遞給賈銘,道:“你即時起程,速到邊關,宣朕旨意。”

“遵旨。”賈銘接過尚方寶劍,施禮告退。

XXXXXXXXX

豐州,校場,李隆基騎着照夜獅王,正在督促訓練。

“衝啊!殺啊!”

雖然天氣已經很冷了,但將士們依然是揮汗如雨,刻苦訓練。

“咚咚!”就在這時,聚將鼓響,聲震長空。

“陳玄禮,這裡交給你了。”李隆基眉頭一挑,衝陳玄禮道,道:“我要去見大帥。”

聚將鼓響,凡在豐州的將領,都得趕去相見,李隆基即便是皇親國戚也不例外。

“楚王請放心,陳玄禮明白。”陳玄禮忙領命。

李隆基一拍馬背,直奔王孝傑的帥府。

王孝傑的帥府就是唐休璟的將府,因爲王孝傑要在豐州停留一段時間,唐休璟就把自己的將府讓了出來,讓王孝傑發號施令。

李隆基遠遠就看見帥府前衆將雲集,個個頂盔貫甲,精神抖擻,一副隨時可以上陣殺敵的樣兒。

“見過楚王。”衆將衝李隆基見禮,個個臉上泛着親切的笑容。

自從上次他們拜訪李隆基後,就有了不錯的交情,見到李隆基自然要是見禮的。

“李隆基見過各位將軍。”李隆基抱拳回禮,飛身下馬。

“楚王,你可知大帥爲何聚將?”有將領很不解的衝李隆基問道。

李隆基是皇親國戚,是武則天的親孫子,是李旦的兒子,他應該能知道,衆將的眼睛瞪得滾圓,死盯着李隆基,靜等他回答。

“我也不知。”李隆基搖頭道。

“楚王也不知?那是爲何呢?”

“說打突厥嘛,眼下已經入冬了,大漠上已經冰天雪地了,不宜於用兵呀。”

“是呀。眼下打突厥,那會傷亡慘重。”

冬季天氣很冷,冰天雪地,若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一般是不會用兵的。

“莫管那麼多,見到大帥就知道了。”李隆基道。

“也對。”衆將不再議論,進入帥府。

帥府裡已經有不少將領了,他們站得筆直,分列兩廂。

李隆基一掃視,沒有發現王孝傑,有些驚疑:“大帥擂聚將鼓,爲何不見人呢?”

如此驚疑的將領不少,只是這問題誰也無法回答,只得把一腔好奇埋在心裡。

“大帥到!”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

只見王孝傑和唐休璟簇擁着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前來宣旨的賈銘。

“他來做甚?”李隆基有些驚訝。

賈銘的目光在衆將身上一掃視,落在李隆基身上,點點頭,一臉的讚賞。

“娘嘞,總算蒼天開眼了,不一見面就數落我了。”李隆基看在眼裡,頗有些不適應。

李隆基來到唐朝後,第一次與賈銘見面,是武承嗣狀告李隆基吃牛都不吃的青蒿,丟了皇家臉面,被賈銘好一通數落。

第二次見面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利用張昌宗之事誣告李旦一家子,賈銘一見面又把李隆基好一通數落。

歷來只有賈銘數落李隆基的事兒,讚賞李隆基這是頭一遭,李隆基有一種很荒謬的感覺。

賈銘的目光移開,在武三思身上停下來,搖了搖頭,臉上掠過一抹不快。

“見過大帥。”衆將見禮,聲音洪亮,如同雷鳴似的。

“免了。”王孝傑一揮手,衝衆將介紹,道:“這位是陛下身邊的賈大人,奉陛下旨意,前來宣旨。”

賈銘很得武則天賞識,而且,他人還不錯,算得上正直了,沒有陷害過人。尤其是,他幫過李旦很多回,這令人對他起敬,即使是王孝傑這樣的名將,對他也不乏敬意,是以用了“大人”二字。

以賈銘的得寵,他要陷害人很簡單的事兒,他卻沒有這樣做,的確是當得起這一稱呼。

“大帥過獎了,大人二字不敢當。”能得王孝傑這樣的重將稱一聲“大人”,那是何等難得,賈銘臉上泛起笑容,倍感榮幸。

“宣旨?宣甚旨意?”衆將迷糊了。

武則天要給王孝傑下旨很正常,但那用不着當衆宣讀,只要讓王孝傑知道就行了,要知道軍機之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此當衆宣讀的旨意,會是什麼呢?這還真是讓衆將好奇。

“樑王狀告王大帥裡通突厥,意欲恢復李唐江山……”賈銘的話纔開了個頭,就被一片轟鳴聲打斷了。

“甚麼?”

“武三思,你好大的狗膽,竟敢中傷大帥?”

“武三思,你這狗才,竟敢誣告大帥,我要殺了你!”

王孝傑在軍中的威信很高,武三思竟敢誣告他,這讓衆將大是氣憤,個個打量着武三思,如同發怒的雄獅似的,殺氣騰騰,恨不得把武三思撕着吃了。

“怎麼了?怎麼了?你們還想吃人了?”武三思得意的一昂脖子,洋洋得意的,道:“本王就誣告王孝傑了,你們能怎樣?能把本王怎樣?誰叫陛下是我們武家的人呢?”

“你……”衆將氣憤不已,要是目光可以殺人的話,武三思已經成了雞零狗碎。

“武三思呀武三思,你個狗東西,真是不長腦子。”李隆基冷笑一聲,扯起嗓子嘲笑道:“你要是告準了,陛下派來的就不是賈祖,而是千騎了。如此明顯的事兒,你都瞧不明白,真是丟人。”

“有理。”衆將恍然。

要是武三思告準了的話,武則天一定會出動千騎前來捉拿王孝傑。要知道,王孝傑是重將,手握重兵,一個太監能擒住他?非得出動千騎不可。

賈銘讚賞的打量一眼李隆基。

“我不信!”武三思一愣,卻是頭一昂,脖子一梗,嘴硬道。

“好了。聽我宣旨。”賈銘尖細的聲音響起,從袖裡掏出聖旨,展開道:“武三思……”

“聽見沒?李隆基,你聽見沒?陛下要誇我呢。”武三思得意的昂起脖子,衝李隆基叫嚷起來:“你等着瞧吧,我要告你。”

“……你這狗東西!”武三思一句叫嚷的話沒有說完,只聽賈銘的聲調陡然轉高,扯起嗓子吼得山響。

第14章 關你屁事第16章 “傳”兵法第61章 君臣失和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85章 大決戰(下)第43章 一路向西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10章 大軍西征第62章 戰果輝煌第7章 親情第84章 重重圍困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48章 全力出擊第25章 將門之後第19章 波斯動盪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43章 瘋了!瘋了!第57章 國號開元第80章 奪馬第31章 太平公主第2章 萬國來朝第85章 大決戰(下)第21章 大舉進攻第77章 默啜傻眼第18章 振聾發聵第57章 離間計(下)第23章 活捉贊普第43章 立太子第12章 安插人手第65章 中國智慧第57章 離間計(上)第39章 宮變(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55章 我恨楚王第41章 鐵證如山第4章 商議軍機第80章 奪馬第6章 一語解惑第49章 灰頭土腦第23章 藏龍臥虎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9章 冬季練兵第2章 狼狽爲奸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58章 分裂種子第53章 戰後總結第15章 踏上征程第6章 張說掛帥第3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第6章 張說掛帥第21章 要幹大的第50章 假公濟私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29章 突厥退兵第4章 武承嗣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45章 一箭三雕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31章 太平公主第7章 我有妙計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9章 盛大慶典第39章 張說作證第5章 各出機謀第39章 宮變(上)第30章 張昌宗第26章 中央開花(下)第2章 唐睿宗第70章 選妃第21章 立子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1章 大食東進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49章 灰頭土腦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4章 契丹滅亡第56章 隆基獻策第55章 我恨楚王第25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斬盡殺絕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4章 商議軍機第50章 窮追不捨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33章 行刺第6章 李顯回京第46章 爭相結納
第14章 關你屁事第16章 “傳”兵法第61章 君臣失和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85章 大決戰(下)第43章 一路向西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10章 大軍西征第62章 戰果輝煌第7章 親情第84章 重重圍困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48章 全力出擊第25章 將門之後第19章 波斯動盪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43章 瘋了!瘋了!第57章 國號開元第80章 奪馬第31章 太平公主第2章 萬國來朝第85章 大決戰(下)第21章 大舉進攻第77章 默啜傻眼第18章 振聾發聵第57章 離間計(下)第23章 活捉贊普第43章 立太子第12章 安插人手第65章 中國智慧第57章 離間計(上)第39章 宮變(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55章 我恨楚王第41章 鐵證如山第4章 商議軍機第80章 奪馬第6章 一語解惑第49章 灰頭土腦第23章 藏龍臥虎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9章 冬季練兵第2章 狼狽爲奸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58章 分裂種子第53章 戰後總結第15章 踏上征程第6章 張說掛帥第3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第6章 張說掛帥第21章 要幹大的第50章 假公濟私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29章 突厥退兵第4章 武承嗣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45章 一箭三雕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31章 太平公主第7章 我有妙計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9章 盛大慶典第39章 張說作證第5章 各出機謀第39章 宮變(上)第30章 張昌宗第26章 中央開花(下)第2章 唐睿宗第70章 選妃第21章 立子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1章 大食東進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49章 灰頭土腦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36章 中天竺滅亡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4章 契丹滅亡第56章 隆基獻策第55章 我恨楚王第25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斬盡殺絕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4章 商議軍機第50章 窮追不捨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33章 行刺第6章 李顯回京第46章 爭相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