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安陵王氏

安陵,是魏國潁水北君屈指可數的大縣。

而安陵王氏,則是安陵屈一指的貴族豪門,數百年來皆是如此。

爲何安陵王氏可以傳承數百年?

理由很簡單,因爲這一支豪族,也姓姬!

是的,安陵王氏,乃魏國建國初期姬姓王族子弟的後人,只不過隨着一代代的傳承,與姬姓趙氏一族血統隔得比較遠了,遂降爲『公族』,稱『姬姓王氏』。

別看趙弘潤他三叔公趙來峪的那一支『姬姓趙氏』貴爲王族,而安陵王氏只不過是公族,好似矮了一些,可事實上,王氏在安陵的底蘊,根本不是趙來峪這一支姬姓趙氏可比,只不過後者血統更純正、地位更高些而已。

不誇張地說,安陵王氏的勢力與財力,絕不會比成陵王趙文燊等封王的諸侯遜色,兩者的區別,僅在於後者有封邑,並且無論多少代仍可套用『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而前者卻沒有這種殊榮而已。

這類例子,在魏國司空見慣:有許多財富驚人、勢力龐大的大貴族,事實上都姓姬,都出自『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只不過隨着年代的變遷,他們由於血脈雜了,而被宗府勒令改了氏稱罷了。

說白了,如今在魏國,『姬姓』的大貴族有許許多多,但『趙氏』,卻只有宗族以及成陵王趙文燊等建國初期所封的諸侯王,其餘,皆改了氏稱,比如在這安陵的王氏。

如今的安陵王氏,家主叫做王瓚,在其同輩兄弟中排行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叫王泫、一個叫王倫。

而王瓚又生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長子叫做王植、次子即王邯,三子即是被當地人稱之爲『王三公子』的王郴。

嫡長子王植,這人素有才華,年紀輕輕便通過了科舉,隨後在安陵王氏財力與勢力的支持下,步入仕途,眼下在大梁朝廷吏部擔任郎官,稱得上是年輕有爲。

而次子王邯,則自幼不喜好讀書,從小跟着哥哥王植讀書,但最終也沒學出個所以然來。

起初,王邯希望能入伍駐軍六營,當個軍官,但遺憾的是,安陵王氏雖然權勢不小,但駐軍六營的那幾位大將軍,卻從不對國內的貴族假以顏色,畢竟似百里跋、司馬安、朱亥、徐殷等大將軍,皆是魏天子曾經身邊的宗衛,威脅他們?活膩味了?

於是,最早王邯憑着安陵王氏的勢力,雖然當時混入了浚水軍,但卻只撈到一個伍長的職務。

浚水軍,衆所周知,訓練是極其艱苦的,王邯熬了半年,實在是熬不住了,遂逃回了家中。

當時安陵王氏花了好大代價,才讓浚水軍將王邯的名字在兵冊中劃除,否則,似王邯這種逃兵,浚水軍勢必會將其抓回去,嚴肅軍紀。

以爲駐軍六營是城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不過看在安陵王氏暗中送的重禮的份上,百里跋最終還是將王邯這個逃兵給劃除了。

回到安陵後,王邯在家族的幫助下,成爲了安陵的都尉。

不得不說,王邯終歸是在浚水軍中被操練了半年,一身武藝還真着實不錯,至少尋常的縣兵,來十個也不是他對手,因此,擔任縣尉倒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至於王瓚最小的兒子王郴,那就純粹是個嬌生慣養的紈絝子弟了,平日裡犬馬聲色,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不可否認,這是魏國國內絕大多數貴族世家的真實寫照:對於要繼承家業的嫡長子,家族會嚴格教育,鼎力培養,但是對於一些註定無法繼承家業的兒子,對他們的家教就要相對寬鬆許多。

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安陵王氏的這代的嫡長子王植年紀輕輕便步入仕途,被稱之爲棟樑之才,而他的弟弟王邯與王郴,一個仗着自己是縣尉橫行鄉里,一個純粹吃喝玩樂,每日走馬狩獵,根本未考慮過將來。

不過話說回來,似王郴這種貴族子弟,就算註定將來無法繼承家業,也確實不需要爲將來的生活所擔憂,畢竟他再怎麼說也是王氏的族人,就算王植日後繼承了家業,也不會虧待他兩個弟弟。

再者,王郴雖然不學無術,但對父母卻頗爲孝順,兼之又能說會道,哄得老父老母頗爲歡心。

因此,別看王瓚對外總是誇獎自己的大兒子王植,但是內心,卻對小兒子王郴極爲疼愛,除了家主之位不可能傳給王郴外,其餘王郴無論想要什麼,王瓚都會盡力滿足他。

不過,今日王郴回來的時候,王瓚卻從家僕口中得知小兒子神色有異。

於是,王瓚便命家僕將王郴叫到了書房。

“郴兒,聽說你今日不高興,怎麼了,與成恂鬥嘴了?”王瓚笑着問道。

安陵王氏,與安陵趙氏,出自一個祖宗,而近代又多有聯姻,兩家的關係極好,因此,就算趙成恂是王族子弟,在王瓚面前,向來也是持小輩之禮的。

“孩兒與十三兄親如兄弟,怎麼會爭吵鬥嘴呢?”王郴搖了搖頭,他口中的『十三兄』,指的便是在安陵趙氏這一支中排行十三的趙成恂。

王瓚聞言哈哈一笑,點點頭說道:“好好好,親如兄弟就好。……我王氏,與你十三兄的趙氏,本來就是一個祖宗衍生下來的,本就是兄弟。”說着,他頓了頓,疑惑問道:“既然並非是因爲你十三兄,那又是爲何?”

王郴聞言思忖了一下,隨即這才怯生生地說道:“父親,孩兒可能……得罪了肅王趙潤。”

“得罪就得罪……”王瓚本不當回事,畢竟他這個小兒子從小會惹事,這些年來得罪的人可不少,他早就習以爲常了。

不過待反應過來,王瓚的面色就有些變了,急聲問道:“你說你得罪了誰?”

“就是十三兄本家的兄弟,肅王趙潤……”

“肅王?”王瓚面色一陣變幻,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着步,口中沉聲說道:“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道來。”

於是,王郴便將他們狩獵回程時遭遇趙弘潤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瓚,只聽得後者眉頭微皺。

良久,王瓚皺眉說道:“你們不該將其關在城外。……本是一件小事,可你們這麼一弄,確是徹底得罪了那趙潤。”

“那是十三兄的主意……”王郴連忙解釋道:“父親不知,那趙潤是何等的囂張跋扈,還說什麼他的名諱寫作『弘潤』,就念做『跋扈』、念做『咄咄逼人』,絲毫不將我王氏一族放在眼裡。”

其實這一些,王郴方纔就已經說過一遍,因此,王瓚聽罷也沒有別的什麼反應,只是搖頭說道:“儘管如此,你們還是不能將他關在城外……”

見父親這麼說,王郴心中微微有些吃驚,小聲問道:“父親,那趙潤,果真權勢很大麼?”

“唔。”王瓚點了點頭,凝聲說道:“趙潤,並非是尋常的皇子,今年開春的時候,他連大梁的宗府都給扳倒了,你不是奇怪你十三兄的祖父(趙來峪)爲何會來到我安陵麼?爲父可以告訴你,你十三兄的祖父,正是被那趙潤排擠,失去了對宗府的掌控……”

“宗……宗府?”

王郴面露吃驚之色。

別看平民百姓,除大梁那邊外,很少對宗府很少有知情的,但是在貴族圈子裡,宗府卻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是在姬姓趙氏王族,以及像姬姓王氏這樣的公族心目中。

因此,驟然聽到趙弘潤連宗府都扳倒了,將趙成恂的祖父趙來峪從大梁踢走,踢回了安陵,王郴頓時目瞪口呆。

“那……那怎麼辦?”王郴驚慌失措地問道。

王瓚擺了擺手,示意小兒子稍安勿躁。

儘管王瓚並未見過肅王趙潤,但是對於那位肅王的事蹟,他卻多有聽聞。

他並不擔心小兒子王郴得罪了那位肅王,畢竟雙方都是出自一個祖宗,就算稍有摩擦,相信那位肅王也不會將眼前這個小兒子往死裡整。

王瓚更加在意的,是他小兒子王郴口中所說的粥廠。

安陵城外的難民,王瓚知道;以他小兒子王郴與趙成恂爲的一幫壞小子,搬空了縣倉內的庫米,售賣到外縣,他也知道。

在此之前,他並沒有興趣過問此事。

餓死些難民怎麼了?哪國沒有餓死過人?

然而那位肅王,卻命令他安陵縣的縣令嚴庸開設粥廠,施捨米粥給城外的難民,這個訊息,讓王瓚感覺到了情況不妙。

而那位肅王對待他小兒子以及安陵趙氏趙成恂的態度,更讓王瓚意識到了危機。

“郴兒,這幾****乖乖呆在家中,不許外出……”

就在王瓚叮囑自己小兒子的時候,忽然書房外急匆匆奔來一名家僕,上氣不接下氣地稟告道:“老爺,不好了,鄢陵軍佔據了我安陵的南城門。……隨後,有一夥人前往了縣倉,劈開了門鎖,檢查了縣倉內的倉米。”

王瓚心中咯噔一下。

他當然明白這件事究竟是何人主使:除了那個肅王趙潤,誰有膽量佔據南城門,且私自打開縣倉檢查倉米?

在王郴驚愕的目光中,王瓚神色凝重地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思考着對策。

也不知過了多久,又有一名家僕前來稟告。

“老爺,府外了一行人,說是肅王駕到,讓老爺親自出門恭迎。”

『果然來了……』

王瓚面色微變。

他並不在意趙弘潤一行人擺架子,畢竟趙弘潤的身份地位,的確要比他尊貴,親自出門恭迎,這並沒有什麼。

他擔心的,是那位肅王此番來意不善。(未完待續。)

第902章:格局第1112章:武舉第88章:齊國新策略第368章:三川戰顫!皆非族類盡屠之!第兩百一十二章:慶功宴第一百零五章:陽城君熊拓第108章:兩王相會 二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二章:肅王與桓虎第354章:鏖戰第653章:中原諸國混戰之始第420章:試探第999章:淇關之戰 五第1045章:尚縣寇正 二第367章:祭出屠刀!消失的碭山軍!第1126章:迴歸行宮第591章:堂審 二第1344章: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378章:大梁見聞 三第615章:齊王呂僖之遠見第960章:虎狼之軍的姿態第1300章:五月末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三百四十章:秦少君第1258章:熊琥的來意 二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455章:魏川會晤第1125章:皇狩期間『加更21/27』第二百八十六章:軟脅第1038章:魏韓邊市第一百八十九章:互換立場的敵友 二第1246章:雍丘之役:禹王趙元佲vs壽陵君景舍 二合一第1187章:局勢漸明 二第1147章:暴躁禹王 二合一第39章:圍獵行動 二合一第598章:不期而至的大盜賊!第878章:“一日”戰役 三第915章:煙雨中的奇襲第134章:穩固發展 二合一第431章:進退維谷的羯角第656章:強攻銍縣 三第294章:項末的決斷 二合一第1074章:堂審第1283章:指點第六十四章:雅風詩會第454章:羯角覆滅第1064章:打壓與離間第二百六十五章:鑄模 二第一百四十六章:說降第167章:湖陵水軍 二合一第三百零九章:被流放的王爺第1235章:衛國的消息第二百三十四章:撲朔迷離『加更6/14』第510章:行刺 二第一百九十六章:撤軍楚境第11章:交涉 二合一第475章:元日第一百二十六章:敗勢第一百七十六章:會面『打賞加更6/19』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1294章:宋雲與桓虎第1013章:北原十豪會晤!第八十三章:國之尊嚴第659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第1275章:回程第570章:自食惡果第924章:身陷險境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688章:設餌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12章:風起宋郡 二合一第79章:各有算計 二 二合一第134章:穩固發展 二合一第1217章:途中第1071章:打壓之始第486章:說服 二第1152章:友或敵的選擇第七章:父子戰爭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223章:違和的感覺 二合一第二百五十章:固陵君熊吾第343章:越國歸降第28章:林中戰役 二合一第1306章:六月 二第八十五章:皇子守國門 二第921章:王屋山陣地戰 二第1208章:壞消息 二第120章:最後一戰 二合一第422章:改變戰術第二百三十章:黃雀第920章:王屋山陣地戰『加更30/33』第1284章:解決內事第303章:萬中僅一的希望 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起因第704章:墨門鉅子 二第636章:夜攻第1221章:結盟之議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55章:聯楚與親征 二合一第61章:決戰提前?!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坦白 二
第902章:格局第1112章:武舉第88章:齊國新策略第368章:三川戰顫!皆非族類盡屠之!第兩百一十二章:慶功宴第一百零五章:陽城君熊拓第108章:兩王相會 二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二章:肅王與桓虎第354章:鏖戰第653章:中原諸國混戰之始第420章:試探第999章:淇關之戰 五第1045章:尚縣寇正 二第367章:祭出屠刀!消失的碭山軍!第1126章:迴歸行宮第591章:堂審 二第1344章: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378章:大梁見聞 三第615章:齊王呂僖之遠見第960章:虎狼之軍的姿態第1300章:五月末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三百四十章:秦少君第1258章:熊琥的來意 二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455章:魏川會晤第1125章:皇狩期間『加更21/27』第二百八十六章:軟脅第1038章:魏韓邊市第一百八十九章:互換立場的敵友 二第1246章:雍丘之役:禹王趙元佲vs壽陵君景舍 二合一第1187章:局勢漸明 二第1147章:暴躁禹王 二合一第39章:圍獵行動 二合一第598章:不期而至的大盜賊!第878章:“一日”戰役 三第915章:煙雨中的奇襲第134章:穩固發展 二合一第431章:進退維谷的羯角第656章:強攻銍縣 三第294章:項末的決斷 二合一第1074章:堂審第1283章:指點第六十四章:雅風詩會第454章:羯角覆滅第1064章:打壓與離間第二百六十五章:鑄模 二第一百四十六章:說降第167章:湖陵水軍 二合一第三百零九章:被流放的王爺第1235章:衛國的消息第二百三十四章:撲朔迷離『加更6/14』第510章:行刺 二第一百九十六章:撤軍楚境第11章:交涉 二合一第475章:元日第一百二十六章:敗勢第一百七十六章:會面『打賞加更6/19』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1294章:宋雲與桓虎第1013章:北原十豪會晤!第八十三章:國之尊嚴第659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第1275章:回程第570章:自食惡果第924章:身陷險境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688章:設餌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12章:風起宋郡 二合一第79章:各有算計 二 二合一第134章:穩固發展 二合一第1217章:途中第1071章:打壓之始第486章:說服 二第1152章:友或敵的選擇第七章:父子戰爭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223章:違和的感覺 二合一第二百五十章:固陵君熊吾第343章:越國歸降第28章:林中戰役 二合一第1306章:六月 二第八十五章:皇子守國門 二第921章:王屋山陣地戰 二第1208章:壞消息 二第120章:最後一戰 二合一第422章:改變戰術第二百三十章:黃雀第920章:王屋山陣地戰『加更30/33』第1284章:解決內事第303章:萬中僅一的希望 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起因第704章:墨門鉅子 二第636章:夜攻第1221章:結盟之議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55章:聯楚與親征 二合一第61章:決戰提前?!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坦白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