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去北國

(新書艱難!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爲珍貴的!新書不易,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羣: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爲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十月中旬,冬天裡的第一場如期降臨了,但是在鐵路工地上,數以萬計的工兵,仍然在風雪中搶修着鐵路,在後貝加爾戰役結束之後,對鐵路的搶修工程,便成爲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爲儘快恢復鐵路的運輸以及將俄羅斯寬軌鐵路改爲準軌,超過十萬工兵被派遣至各個路段。

相比於國內的鐵路,這些新佔領區的鐵路無疑是不符合標準的——許多橋樑是用木材建成,鐵路路基大都是沒有碎石鋪成的泥基路基,總之,以國內的標準而言,這種鐵路的標準甚至只相當於高等級的軍用輕便鐵路。

顯然,這種“輕便鐵路”是無法滿足軍隊的需求,尤其是支撐近兩百萬軍隊的作戰——爲了保證這支龐大的軍隊在前線的需求,軍隊一方面投入了上萬輛卡車通過公路運輸的方式加以保障,而在另一方面,則投入六千萬元用於鐵路的改建與修復。

得益於鐵路已經基本完工且未遭到大面積破壞的優勢,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時間,鐵路的運輸便恢復了,而數百公里的鐵路,更是在一夜之間完成了軌距的調整,但是這一切不過只是剛剛開始。

風雪中,在工兵們搶修着鐵路的時候,一列火車轟鳴着在輔線鐵路上駛過,爲避免對鐵路的修復影響到正常運輸,因此工兵們修建了大量的簡易輔線,從而保證了鐵路的運輸。

在列車車廂裡,一夜未睡的段祺瑞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手中的資料,這些資料是東北軍參謀部提供給他的,是關於俄軍作戰特點的情報,作爲臨時受命的第十七軍司令官,他必須要在抵達前線之前,充分了解接下來所需要面對的對手。

人的命運總有那麼幾分偶爾,在過去的幾年間,尤其是對俄戰爭爆發之後,面對曾經的老同學們成爲聞名中外的知名將領,他的心底難免會有些嫉妒——直到此前他依然是一鎮統制,當然,難免的也會產生一種幻想——如果當年他沒有在德國續學半年,也許,他現在也會是東北軍的一員,在東北軍的高級將領中,必然有他一席之地,像後貝加爾戰役,也許可以打的更加出色。

當然,這只是他內心的一種想法。

而現在,他的這個想法卻成爲了現實,他成爲了東北軍——不,是中國陸軍的一員。

“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了東北軍,北洋軍、江蘇陸軍,所有的軍隊,只有一個名稱——中國陸軍,中國海軍!”

在離開瀋陽的時候,在瀋陽的鐵路公司宴會廳內,那位穿着陸軍軍裝的皇帝陛下——幾年前,他還被很多“愚民”稱之爲“亂臣賊子”,而現在,他卻已經是億萬中國百姓的主宰,中華帝國的皇帝。

不過,這位皇帝的登基儀式非常簡單——他只是在瀋陽應該萬民之呼聲穿上了皇袍,有如宋太祖皇帝的皇袍加身一般。但儘管簡單,可一切都改變了。正如年號上的改變。

現在,每一次,書寫日記的時候,段祺瑞都會提醒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清光緒二十八年,而是弘武元年,新朝的官員們之所以弄出這個意思的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而唐浩然及其追隨者則試圖利用“思明覆清之心理”,“綰洪合武”,故改源“弘武”,可謂是煞費苦心。而與洪武一樣,“弘武”同樣也有張顯武事之威的意思。

這也許都是開國之君的共同點——張揚武力,彰顯武功。可是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中,又有幾人能有像他那樣的赫赫武功?

至少在段祺瑞看來,還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與之相比。

車廂頂上的呼嘯聲一陣緊似一陣,風雪襲擊着車廂,窗邊的積雪也越來越厚了,往着車廂外盡爲風雪覆蓋的森林,儘管因爲暖氣的原因,視線模糊,但段祺瑞卻非常清楚,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在袁世凱的主動請纓之舉下,除了北洋陸軍之外,陝甘陸軍、江蘇陸軍以及兩廣陸軍、四川陸軍都已經先後請戰,一支龐大的增援部隊已經開始北上。

“中國陸軍……”

擡起頭,看着掛在衣架上軍裝左胸前的銘牌,段祺瑞那看似平靜的心緒卻有些紛亂了,是的,從今以後,都不再北洋陸軍了,只有中國陸軍。

北洋,已經成爲了過去!

無論是否願意,段祺瑞都必須要去面對這個現實,不過,與其它人的牴觸不同,除去即將面對老朋友作爲下級稍有些牴觸外,對於身份的轉變段祺瑞並沒有任何牴觸,甚至他還有些喜愉,現在他從一鎮統制晉升爲一軍司令官,儘管管轄的是由三鎮北洋陸軍改編而成的第十七軍,但對他個人而言,晉升的現實,如何能不讓他爲之激動呢?

儘管還不至於如其它人一般對皇帝感激涕零,但仍然難免會爲皇上的信任而感動不已,這畢竟是一支超過五萬人的軍隊,就這麼交到“外人”的手中,這種信任是從古至今任何皇帝所未曾有過的。

“只能以死相報了!”

默默的在心底這般思索着,段祺瑞將投在窗外的視線收了回來,重新投入在地圖上,看着地圖上的俄軍防線,他的腦海中反覆思索着如何突破對方的防線,當然,在西伯利亞作戰還需要考慮到一點,天氣!

現在正是冬天,儘管溫度還沒有完全降下,但很快,這裡的溫度就會下降至零下數十度,在這個冬天如何發起進攻?對於段祺瑞而言,這一切都是陌生的。

對於他而言,這一切是陌生的,對於那些來自關內的士兵來說,即便是這麼早的冬天,同樣也是陌生的,而在陌生的同時,他們同樣懷揣着一絲好奇,對西伯利亞,對這片陌生土地的好奇。

在列車於車站停下的時候,車廂裡士兵無不是好奇的透過小窗看着那西洋風格的車站,在車站中,他們甚至還看到一些西洋人,對於西洋人,他們並不陌生,甚至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還曾接受過西洋人的訓練。

像許文遠,他在江寧講武堂的教官就有一名德國人,儘管對於西洋人並不陌生,但是當置身於這片曾屬於西洋人的地盤的時候,他仍然難免有些激動,甚至因爲激動使得那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長,長官,這,這就是咱們從俄國人手裡打下的地盤?”

一名軍士喃喃着,他的話聲同樣有些激動,他之所以激動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爲長官們曾向他們許諾,等到戰爭結束之後,他們將會和東北軍一樣,獲得一塊屬於他們自己的榮民勳田,勳田的面積與其軍銜相對應,如果他們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功勳,那麼獲得的土地還會因軍功而適當加大。

那些土地在什麼地方?

就在這片新徵服的土地!

“不是我們,是東北軍打下的,咱們……”

話聲微微一沉,許文遠將視線投向遠處,他們還沒有打下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的土地需要自己去打下來。

“咱們以後也能打下這麼多地方!”

就許文遠話音落下的時候,完成加水的列車再一次轟鳴着駛出了車站,蒸氣機車發出兇猛的、撕碎天地的怒吼,拖着軍用列車在夜色沉沉的原野上、在白茫茫的漫天飛雪中疾馳。在轟隆作響的車廂的昏暗中,在車輪磨擦冰雪的尖叫聲裡,在士兵們從夢中發出的驚恐的嗚咽聲和喃喃囈語中,可以聽到這機車的怒吼聲。

許文遠透過暴風雪,似乎看到前方正在燃燒着的前線。對於那個前線,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陌生的,對於生自江南的他來說,他從未看過這麼大的雪。

在列車駛過山海關停車,在大家領取着厚厚的呢絨大衣的時候,大傢伙算是弄清楚了:現在要把他們的部隊緊急調往坎斯克附近——在後貝加爾戰役結束之後,東北軍就在上烏金斯克發起了新一輪的攻勢,而俄國的內亂導致俄軍的前線的混亂,在短短的幾天間,其既不得不後撤數百公里,一直撤到坎斯克才重新組織了防線。

當然,這一切完全來自官方的報紙。

此刻許文遠非常清楚,只有十幾小時的路程了,十幾個小時之後,他們將在貝加爾湖畔下車,然後從那裡登上渡船,貝加爾湖,聽說那裡就是蘇武的牧羊之地,霍去病曾經打到的地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念着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他軍大衣的狗毛領子拉到面頰上,與江南的冬天穿着的呢絨大衣不同,在抵達東北的時候,他們又領取了呢絨羊皮大衣,相比於前者,後者更暖和。

但現在這呢絨大衣內裡的厚厚的羊毛,卻讓他怎麼也感覺不到任何暖意不了,而且還睡不看,因爲寒風從積雪掩蓋的小窗上的那些看不見的縫隙裡鑽進來,尖厲的過堂風在鋪位之間穿來穿去。

現在過去的一切——那多雨的江南,江寧講武堂學校裡的夏天,江寧一陣陣灼人的熱風,那熱得叫人發昏的酷暑中進行的行軍訓練,給汗溼透了的、被太陽曬得泛白的軍便服,當然還有那江南的冬日裡的溼冷……所有的一切都遠離了他。

在老帥去世前,江寧便上表朝廷,成爲關內第二個臣服於新朝的地方,在日月旗飄起的時候,作爲軍人的許文遠只感覺到輕鬆許多,至少,他不用再去考慮戰爭的事物了,可沒過幾天,戰爭依然來臨了,不過不是讓他厭惡的內戰,而是讓他熱血沸騰的國戰。

他和戰友們一樣在人們的歡送中,在百姓的歡呼聲中登上北去的列車,列車穿過了蘇北、華北,越過山海關,進入東北,在東北,他們同樣受到熱烈的歡迎,幾乎每一站,他們都能看到數以千百計的人們搖着國旗歡迎着他們,人們從車廂裡把一個個裝着香菸、奶糖等物的慰問袋塞給他們,而每一個慰問袋中都有一封信,那上少年稚嫩的文字,文字中流露出卻是最樸實的情感——對軍人的感激之情,也正是那些文字,讓他和戰友們的內心變得越發滾燙,在那一瞬間,他明白了,爲什麼東北軍可以百戰百捷,因爲他們不是爲軍餉而戰,而是爲國家,爲身後的國民,爲了保衛國與國民而戰。

這是一種多麼崇高而又陌生的職責!千萬不能辜負國民的重託啊!

作爲一名軍官,許文遠幾乎是不由自主的深陷入這種從未曾有過的激動與崇高之中。實際上,他並不知道的是,在東北,各級民政官以及國民學校的老師們的宣傳下,相信軍人是爲保衛自己而戰的國民們,早已經習慣於向出征官兵祝願、饋贈禮物,向前線官兵寄送慰問信、慰問袋等,畢竟這是免郵的,他們的舉動進一步激發了東北軍官兵的士氣,正是他們的激勵使得東北軍中甚至連絕大多數剛剛入伍一、二等兵也都抱有“一定要爲國犧牲”的決心,可以說那種“絕不辜負國民重託”的想法,促成了“必死”的決心。

“四平市第六高等女學校……”

突然,許文遠又一次想到那封慰問信的地址,那種想要回信的想法突然變得更加強烈了,而且接待的東北軍長官也鼓勵他們給慰問的國民寫信,在信中會說什麼呢?就像是彼此的承諾一樣,告訴對方自己絕不會辜負肩負的責任。

對着沉沉夜色,許文遠沉思着。

“要寫封信給她,告訴她,我一定不會讓她失望的……”

儘管並不知道那個叫“王佳美”的女孩相貌,但是那清秀的字跡,卻讓他的甘願向她做出一個承諾——一定爲國盡忠,死戰不退!

在內心中默默的做出這個承諾的時候,整個車廂在磨牙聲、尖叫聲和車輪滾動的轟隆聲中沉睡着。一切都在緊張地顛簸着,上層鋪位由於列車疾馳而搖搖晃晃。列車繼續往前方行駛着……(。)

第206章 墳墓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9章 生意第39章 洋操第27章 “難民”第87章 攻略方案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73章 飛艇第40章 面聖(上)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324章 金陵事第233章 謀略第16章 善後第365章 決裂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341章 停戰日第46章 取捨第49章 可用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2章 心思第51章 “行家”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243章 第二太平洋(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167章 誘餌第117章 統制第84章 鋼鐵時代第105章 我是誰?第167章 誘餌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84章 求月票第12章 鴻門第29章 希望第94章 江南義第88章 何人第13章 連環套第76章 衙門第131章 浮想第284章 尾聲(二)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90章 大津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25章 人才(下)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222章 試一下第43章 八旗新軍第8章 撈一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95章 亮牌第293章 不爲奴第162章 忠臣第62章 警察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48章 毛遂自薦第114章 外流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50章 搭架子第128章 安納波利斯第190章 俘補第55章 夕陽第15章 毒策第17章 紛亂第157章 潛伏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26章 何以爲重第191章 叔嫂第113章 國商第51章 統籌第5章 同文館(下)第171章 午夜長談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79章 演習第15章 工地第151章 賀禮第131章 浮想第13章 胥吏第39章 求援第25章 局變第355章 舵手第15章 反應第60章 東南雨第34章 會商第32章 夢碎第149章 日官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50章 海上之事第35章 強國之道第65章 金山第63章 賭徒第261章 前夜
第206章 墳墓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9章 生意第39章 洋操第27章 “難民”第87章 攻略方案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73章 飛艇第40章 面聖(上)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324章 金陵事第233章 謀略第16章 善後第365章 決裂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341章 停戰日第46章 取捨第49章 可用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2章 心思第51章 “行家”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243章 第二太平洋(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167章 誘餌第117章 統制第84章 鋼鐵時代第105章 我是誰?第167章 誘餌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84章 求月票第12章 鴻門第29章 希望第94章 江南義第88章 何人第13章 連環套第76章 衙門第131章 浮想第284章 尾聲(二)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90章 大津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25章 人才(下)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222章 試一下第43章 八旗新軍第8章 撈一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95章 亮牌第293章 不爲奴第162章 忠臣第62章 警察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48章 毛遂自薦第114章 外流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50章 搭架子第128章 安納波利斯第190章 俘補第55章 夕陽第15章 毒策第17章 紛亂第157章 潛伏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26章 何以爲重第191章 叔嫂第113章 國商第51章 統籌第5章 同文館(下)第171章 午夜長談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79章 演習第15章 工地第151章 賀禮第131章 浮想第13章 胥吏第39章 求援第25章 局變第355章 舵手第15章 反應第60章 東南雨第34章 會商第32章 夢碎第149章 日官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50章 海上之事第35章 強國之道第65章 金山第63章 賭徒第261章 前夜